第九十三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懬。
按許闊也,一曰廣大也。
此懬之本義。
毛雲:遠行也。
卽其引伸之義也。
由其廣大,故必遠行。
然則毛詩自作懬,今作憬者,或以三家詩改之也。
元帝紀:衆僚久懬,未得其人。
假懬為曠字。
從心廣,廣亦聲。
苦謗切。
十部。
一曰寬也。
依锴本四字在此。
《詩》曰:“懬彼淮夷。
”各本無此六字,今依詩釋文補。
葢許所據毛詩如此。
憬下所偁葢三家詩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悈jiè 注解:飾也。
饬,各本作飾。
古書飾饬多互訛,不可勝正。
力部曰:饬,緻堅也。
悈與戒義同,警也。
釋言曰:悈,褊急也。
許言部諽字下曰:饬也,讀若悈。
葢悈音紀力反,與苟、戒、棘、亟音義皆同。
而方言曰:悈、革,老也。
此又因揫斂之義而引伸之也。
從心戒聲。
居薤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《司馬灋》曰:“有虞氏悈于中國。
”中國,國中也。
今司馬法天子之義篇作有虞氏戒于國中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□yǐn 注解:謹也。
從心□聲。
于靳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慶qìnɡ 注解:行賀人也。
賀下曰:以禮相奉慶也。
是二篆為轉注也。
賀從貝,故雲以以禮相奉慶。
從夂,故雲行賀人。
從心夂。
謂心所喜而行也。
從鹿省。
此三字今補。
丘竟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讀如羌。
音轉讀如卿。
吉禮□鹿皮為摰,士冠禮、聘禮:俪皮。
鄭注:兩鹿皮也。
鹿部曰:禮麗皮納聘。
葢鹿皮也。
故從鹿省。
此說從鹿省之意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愃xuǎn 注解:寬閑心□皃。
閑,各本作娴,今正。
娴者,習也,非其義。
郭注方言曰:今江東呼快為愃。
相緣反。
從心宣聲。
況晚切。
十四部。
《詩》曰:“赫兮愃兮。
”衛風淇奧文。
毛詩作咺,傳雲:威儀容止宣着也。
韓詩作宣,顯也。
許作愃而義亦異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愻xùn 注解:順也。
訓順之字作愻。
古書用字如此。
凡愻順字從心,凡遜遁字從辵。
今人遜專行而愻廢矣。
學記:不陵節而施之謂遜。
劉向書作愻,此未經改竄之字也。
論語:孫以出之,惡不孫以為勇者。
皆愻之叚借。
從心孫聲。
稣困切。
十三部。
《唐書》曰:謂堯典也。
說詳禾部。
“五品不愻。
”許所據古文如此。
愻者,順也。
故尚書大傳作五品不訓,五帝本紀作五品不馴。
訓與馴皆順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□sè 注解:實也。
邶風:其心塞淵。
毛傳:塞,瘗也。
崔集注本作實也。
今以許書繩之,作實為是矣。
詩秉心塞淵、王猷允塞皆同。
鄭箋雲:塞,充實也。
今文尚書:文塞晏晏。
鄭注考靈耀雲:道德純備謂之塞。
道德純僃,充實之意也。
咎繇谟:剛而塞。
夏本紀作剛而實。
按□部曰:□,窒也。
穴部曰:窒,□也。
□,□也。
□廢而俗多用塞。
塞,隔也。
非其義也。
至若燕燕,定之方中,堯典、咎繇谟諸塞字又皆當作□。
卽曰叚借,亦當叚□,而不當叚□也。
從心□聲。
各本作塞省聲,今正。
□,窒也。
龤聲中有會意。
先則切。
一部。
《虞書》曰:“剛而□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恂xún 注解:信心也。
毛詩叚洵字為之,如洵美且都,洵籲且樂。
鄭箋皆雲:洵,信也。
釋诂曰:詢,信也。
注引方言宋衛曰詢。
皆叚詢為恂也。
至若論語恂恂如也,王肅注溫恭皃。
漢肅李将軍恂恂如鄙人,史記作悛悛如鄙人。
此皆逡巡字之叚借,而非正字也。
從心旬聲。
相論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忱chén 注解:誠也。
誠者,信也。
詩大朙曰:天難忱斯。
毛曰:忱,信也。
言部谌下曰:誠,谛也。
引詩天難谌斯。
古忱與谌義近通用。
從心冘聲。
氏任切。
七部。
《詩》曰:“天命匪忱。
”大雅蕩曰:天生烝民,其命匪谌。
毛曰:谌,誠也。
許作忱,是亦可征二字互用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惟wéi 注解:凡思也。
方言曰:惟,思也。
又曰:惟,凡思也。
慮,謀思也。
願,欲思也。
念,常思也。
許本之曰:惟,凡思也。
念,常思也。
懷,念思也。
想,冀思也。
思部慮,謀思也。
凡許書分部遠隔,而文理參五可以合觀者視此。
凡思,謂浮泛之思。
生民:載謀載惟。
箋雲:诹謀其日,思念其禮。
按經傳多用為發語之詞,毛詩皆作維,論語皆作唯,古文尚書皆作惟,今文尚書皆作維。
古文尚書作惟者,唐石經之類可證也。
今文尚書作維者,漢石經殘字可證也。
俗本匡謬正俗乃互易之,大誤。
又魯詩作惟,與毛詩作維不同,亦見漢石經殘字。
從心隹聲。
以追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懷huái 注解:念思也。
念思者,不忘之思也。
釋诂、方言皆曰:懷,思也。
詩卷耳、野有死□、常棣傳同。
若終風傳曰:懷,傷也。
釋诂曰:至也。
匪風、皇矣傳曰:歸也。
皇皇者華、闆傳皆曰:和也。
皆引申之義,可以意會者也。
古文又多叚懷為褱者。
從心褱聲。
戶乖切。
古音在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
按許闊也,一曰廣大也。
此懬之本義。
毛雲:遠行也。
卽其引伸之義也。
由其廣大,故必遠行。
然則毛詩自作懬,今作憬者,或以三家詩改之也。
元帝紀:衆僚久懬,未得其人。
假懬為曠字。
從心廣,廣亦聲。
苦謗切。
十部。
一曰寬也。
依锴本四字在此。
《詩》曰:“懬彼淮夷。
”各本無此六字,今依詩釋文補。
葢許所據毛詩如此。
憬下所偁葢三家詩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悈jiè 注解:飾也。
饬,各本作飾。
古書飾饬多互訛,不可勝正。
力部曰:饬,緻堅也。
悈與戒義同,警也。
釋言曰:悈,褊急也。
許言部諽字下曰:饬也,讀若悈。
葢悈音紀力反,與苟、戒、棘、亟音義皆同。
而方言曰:悈、革,老也。
此又因揫斂之義而引伸之也。
從心戒聲。
居薤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《司馬灋》曰:“有虞氏悈于中國。
”中國,國中也。
今司馬法天子之義篇作有虞氏戒于國中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□yǐn 注解:謹也。
從心□聲。
于靳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慶qìnɡ 注解:行賀人也。
賀下曰:以禮相奉慶也。
是二篆為轉注也。
賀從貝,故雲以以禮相奉慶。
從夂,故雲行賀人。
從心夂。
謂心所喜而行也。
從鹿省。
此三字今補。
丘竟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讀如羌。
音轉讀如卿。
吉禮□鹿皮為摰,士冠禮、聘禮:俪皮。
鄭注:兩鹿皮也。
鹿部曰:禮麗皮納聘。
葢鹿皮也。
故從鹿省。
此說從鹿省之意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愃xuǎn 注解:寬閑心□皃。
閑,各本作娴,今正。
娴者,習也,非其義。
郭注方言曰:今江東呼快為愃。
相緣反。
從心宣聲。
況晚切。
十四部。
《詩》曰:“赫兮愃兮。
”衛風淇奧文。
毛詩作咺,傳雲:威儀容止宣着也。
韓詩作宣,顯也。
許作愃而義亦異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愻xùn 注解:順也。
訓順之字作愻。
古書用字如此。
凡愻順字從心,凡遜遁字從辵。
今人遜專行而愻廢矣。
學記:不陵節而施之謂遜。
劉向書作愻,此未經改竄之字也。
論語:孫以出之,惡不孫以為勇者。
皆愻之叚借。
從心孫聲。
稣困切。
十三部。
《唐書》曰:謂堯典也。
說詳禾部。
“五品不愻。
”許所據古文如此。
愻者,順也。
故尚書大傳作五品不訓,五帝本紀作五品不馴。
訓與馴皆順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□sè 注解:實也。
邶風:其心塞淵。
毛傳:塞,瘗也。
崔集注本作實也。
今以許書繩之,作實為是矣。
詩秉心塞淵、王猷允塞皆同。
鄭箋雲:塞,充實也。
今文尚書:文塞晏晏。
鄭注考靈耀雲:道德純備謂之塞。
道德純僃,充實之意也。
咎繇谟:剛而塞。
夏本紀作剛而實。
按□部曰:□,窒也。
穴部曰:窒,□也。
□,□也。
□廢而俗多用塞。
塞,隔也。
非其義也。
至若燕燕,定之方中,堯典、咎繇谟諸塞字又皆當作□。
卽曰叚借,亦當叚□,而不當叚□也。
從心□聲。
各本作塞省聲,今正。
□,窒也。
龤聲中有會意。
先則切。
一部。
《虞書》曰:“剛而□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恂xún 注解:信心也。
毛詩叚洵字為之,如洵美且都,洵籲且樂。
鄭箋皆雲:洵,信也。
釋诂曰:詢,信也。
注引方言宋衛曰詢。
皆叚詢為恂也。
至若論語恂恂如也,王肅注溫恭皃。
漢肅李将軍恂恂如鄙人,史記作悛悛如鄙人。
此皆逡巡字之叚借,而非正字也。
從心旬聲。
相論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忱chén 注解:誠也。
誠者,信也。
詩大朙曰:天難忱斯。
毛曰:忱,信也。
言部谌下曰:誠,谛也。
引詩天難谌斯。
古忱與谌義近通用。
從心冘聲。
氏任切。
七部。
《詩》曰:“天命匪忱。
”大雅蕩曰:天生烝民,其命匪谌。
毛曰:谌,誠也。
許作忱,是亦可征二字互用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惟wéi 注解:凡思也。
方言曰:惟,思也。
又曰:惟,凡思也。
慮,謀思也。
願,欲思也。
念,常思也。
許本之曰:惟,凡思也。
念,常思也。
懷,念思也。
想,冀思也。
思部慮,謀思也。
凡許書分部遠隔,而文理參五可以合觀者視此。
凡思,謂浮泛之思。
生民:載謀載惟。
箋雲:诹謀其日,思念其禮。
按經傳多用為發語之詞,毛詩皆作維,論語皆作唯,古文尚書皆作惟,今文尚書皆作維。
古文尚書作惟者,唐石經之類可證也。
今文尚書作維者,漢石經殘字可證也。
俗本匡謬正俗乃互易之,大誤。
又魯詩作惟,與毛詩作維不同,亦見漢石經殘字。
從心隹聲。
以追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懷huái 注解:念思也。
念思者,不忘之思也。
釋诂、方言皆曰:懷,思也。
詩卷耳、野有死□、常棣傳同。
若終風傳曰:懷,傷也。
釋诂曰:至也。
匪風、皇矣傳曰:歸也。
皇皇者華、闆傳皆曰:和也。
皆引申之義,可以意會者也。
古文又多叚懷為褱者。
從心褱聲。
戶乖切。
古音在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