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三部分

關燈
标題:□què 注解:驚皃。

    與獡音義同。

    獡見方言。

    從立□聲。

    七雀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立部 标題:□bà 注解:短人立□皃。

    □,短皃。

    □之字或作罷。

    周禮典同注:陂讀為人短罷之罷。

    司弓矢庳矢注:鄭司農讀為人罷短之罷。

    或作矲。

    方言曰:啙矲,短也。

    桂林之中謂短矲。

    郭注言矲雉也。

    按矲,皮買反,雉,苦買反。

    今本方言雉訛作□。

    典同釋文雉訛作矮。

    依集韻、類篇、宋餘仁仲周禮所載釋文、明葉林宗所寫釋文正之。

    雉從矢,佳聲非雉字也。

    從立卑聲。

    傍下切。

    按當薄蟹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立部 标題:竲cénɡ 注解:北地高樓無屋者。

    北地郡也。

    高樓上不為覆曰竲。

    禮運曰:夏則居曾巢。

    鄭曰:暑則聚薪柴居其上也。

    此竲之始也。

    禮運本又作竲。

    從立曾聲。

    士耕切。

    按當依廣韻作滕疾陵二切。

    六部。

    文十九 重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立部 标題:并bìnɡ 注解:并也。

    人部并下曰:并也。

    二篆為轉注。

    鄭注禮經古文并,今文多作并,是二字音義皆同之故也。

    古書亦多用為傍字者,傍,附也。

    從二立。

    蒲迥切。

    十一部。

    凡并之屬皆從并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并部 标題:□tì 注解:廢也,各本奪也字,不可讀,今補。

    廢者,卻屋也。

    卻屋言空屋,人所不居,故暜廢同義。

    一偏下也。

    此又為一義。

    相并而一邊庳下,則其勢必至同下,所謂陵夷也。

    凡陵夷必有漸而然,故曰履霜堅仌至。

    從并白聲。

    他計切。

    古音□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暜,或從曰。

    □,或從兟從曰。

    從兟猶從并也。

    兟見八篇。

    文二 重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并部 标題:囟xìn 注解:頭會,匘葢也。

    首之會合處,頭□之覆葢。

    □應引葢下有頟空二字。

    頟空,謂頟腔也。

    内則注曰:夾囟曰角。

    象形。

    内則正義引此雲:□,其字象小兒腦不合也。

    按人部兒下亦雲:從兒,上象小兒頭腦未合也。

    九經字□曰:《說文》作□,隸變作囟,鬣腦等字從之,細思等字亦從之。

    考夢英書偏傍石刻作□,宋刻書本皆作□。

    今人楷字訛囟,又改篆體作囟,所謂象小兒腦不合者,不可見矣。

    息進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凡□之屬皆從□。

    □,或從肉宰。

    葢俗字。

    □,古文□字。

    内則正義所引《《說文》》疑在此字之下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。

    顖、□,古文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囟部 标題:巤liè 注解:毛巤也。

    象發在□上。

    謂□也。

    □下曰:巛象發。

    發謂之鬊。

    鬊卽巛也。

    及毛發巤巤之形也。

    謂?□毛發巤巤之形也。

    良涉切。

    八部。

    玉裁按:巤與鬛葢正俗字,巛卽發,不當複從髟矣。

    髟部鬛之為增竄無疑。

    此與籒文子字同意。

    意字舊奪,今補。

    子部曰:□,古文子,從巛,□發也。

    □者倒古文子。

    然則此籒字當作古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囟部 标題:□pí 注解:□□,各本奪此二字,今訂補。

    □應引許□□,人□也。

    按肉部□下曰:□□也。

    正以□□之解已見囟部。

    全書之大例如此。

    人□也。

    急就篇作膍,□字叚借之用,如詩節南山、采菽毛傳皆曰膍厚也,箋雲:□輔也,方言□懑也,□廢也,□明也皆是。

    從□,□,取氣通也。

    人□可以通氣,如□門之通氣然。

    從比聲。

    房脂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文三 重二〖注〗□、□,臍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囟部 501 标題:思sī 注解:□也。

    □也,各本作容也,或以伏生尚書思心曰容說之,今正。

    皃曰恭,言曰從,視曰明,聽曰聰,思心曰容,謂五者之德。

    非可以恭釋皃,以從釋言,以明聰釋視聽也。

    谷部曰:□者,深通川也,引□畎浍歫川。

    引申之,凡深通皆曰□。

    思與□雙聲,此亦門扪也,戸護也,發拔也之例。

    謂之思者,以其能深通也。

    至若尚書大傳次五事曰思心,思心之不容,是謂不聖。

    劉向、董仲舒、班固皆以寬釋容,與古文尚書作五曰思,思曰睿為異本。

    詳予所述尚書□異。

    從心從□。

    各本作□聲,今依韻會訂。

    韻會曰:自□至心如絲相貫不絕也。

    然則會意非形聲,細以□為聲,固非之咍部字也。

    息茲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凡思之屬皆從思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思部 标題:慮lǜ 注解:謀思也。

    心部曰:念,常思也。

    惟,凡思也。

    懷,念思也。

    想,觊思也。

    □,同思之和也。

    同一思而分别如此。

    言部曰:慮難曰謀,與此為轉注。

    囗部曰:圖者,畫也,計難也。

    然則□、慮、圖三篆義同。

    左傳曰慮無他,書曰無慮,皆謂計劃之纖悉必周,有不周者非慮也。

    從思虍聲。

    良據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1709文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思部 标題:心xīn 注解:人心,土臧也。

    也字補。

    在身之中。

    象形。

    息林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博士說□為火臧。

    土臧者,古文尚書說。

    臧者,今文家說。

    詳肉部肺下。

    凡心之屬皆從心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心部 标題:息xī 注解:喘也。

    口部曰:喘,疾息也。

    喘為息之疾者,析言之。

    此雲息者喘也,渾言之。

    人之氣急曰喘,舒曰息,引伸為休息之偁,又引伸為生長之偁。

    引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