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部分

關燈
494 标題:交jiāo 注解:交胫也。

    交胫謂之交,引申之為凡交之偁。

    故爻下曰:交也。

    烄下曰:交木然也。

    □下曰:交灼木也。

    □下曰:木參交以枝炊□者也。

    衿下曰:交衽也。

    凡□者相合曰交,皆此義之引申叚借耳。

    楚茨傳:東西曰交,邪行曰逪。

    □、逪字之叚借也。

    小雅:交交桑扈。

    箋雲:交交猶佼佼,飛往來皃。

    而黃鳥、小宛傳皆曰:交交,小皃。

    則與本義不同。

    葢方語有謂小交交者。

    從大,象交形。

    謂從大而象其交胫之形也。

    古爻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凡交之屬皆從交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交部 标題:□(□)wéi 注解:衺也。

    衣部衺下曰:□也。

    二篆為轉注。

    經典叚回字為之。

    小旻:謀猶回遹。

    傳曰:回,邪也。

    大明:厥德不回。

    傳曰:回,違也。

    回皆□之叚借字,小旻言其轉注,大明言其叚借,故傳語不同。

    大明傳違卽□字,□久不行,俗乃作違,經典多作回。

    口部曰:回,轉也。

    乃回之本義。

    必有許書而後知回衺之本字作□,桓大之本字作□,僾唈之本字作夬。

    倘不能觀其會通,則許書徒存而已矣。

    從交韋聲。

    羽非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交部 标題:絞jiǎo 注解:缢也。

    纟部缢下曰:缢,絞也。

    二篆為轉注。

    古曰絞曰缢者,謂□繩相交,非獨謂經死。

    禮喪服絞帶者,繩帶也。

    □繩相交而緊謂之絞。

    論語:直而無禮則絞,好直不好學,其蔽也絞。

    馬融曰:絞,剌也。

    鄭雲:急也。

    剌,盧達切,乖剌也。

    與鄭義無異,急則無不乖剌者也。

    皇侃、陸德明乃讀為譏刺,七賜反,其缪甚矣。

    從交纟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交纟者,□絲相切也。

    此篆不入纟部者,重交也。

    交亦聲。

    古巧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文三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交部 标題:尢wānɡ 注解:□也,各本少也字,遂不可讀,今補。

    □者,蹇也。

    尢本曲胫之偁,引申之為曲脊之偁。

    故人部偻下曰:□也。

    曲胫人也。

    人字依九經字□補。

    □者多由曲胫,故言此為下象偏曲張本。

    從大,象偏曲之形。

    謂從大而象一胫偏曲之形也。

    烏光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凡尢之屬皆從尢。

    □,篆文從□。

    篆文,各本作古文,今正。

    尢者,古文象形字。

    □者,小篆形聲字。

    此亦古文二、篆文丄之例。

    必取古文為部首者,以其屬皆從古文也。

    尪見左傳,檀弓鄭釋為面鄉天。

    或雲短小曰尪,本從□聲,省作尪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标題:尳hú 注解:厀病也。

    從尢骨,骨亦聲。

    戶骨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按此篆當是本在部末,與□為類。

    而尢□蹇也,乃正相屬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标題:□bǒ 注解:蹇也。

    足部曰:蹇者,□也。

    二篆為轉注。

    □,俗作跛,或以沾入足部,緻正俗複出,非也。

    今之經傳有跛無□。

    王制、公羊、榖梁傳皆作跛。

    從尢皮聲。

    布火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标題:□zuǒ 注解:□,各本作□。

    今依宋本《說文》、宋刻集韻三十八個正。

    行不正也。

    從尢左聲。

    則個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類篇遭哥、子我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标題:□yào 注解:行不正也。

    從尢□聲,讀若耀。

    弋□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标題:尴ɡān 注解:尴尬,行不正也。

    各本奪尴尬二字,今依全書通例補。

    又補行字。

    集韻二十五沾、廣韻二十六鹹皆雲:尴尬,行不正也。

    可證。

    今蘇州俗語謂事乖剌者曰尴尬。

    從尢兼聲。

    古鹹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标題:尬jiè 注解:尴尬也。

    雙聲字。

    從尢介聲。

    公八切。

    又古拜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按今俗語去聲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标題:尥liào 注解:行胫相交也。

    行而胫相交,則行不便利。

    高注淮南、郭注方言、王注素問皆曰了戾,謂纏繞不适。

    集韻五爻曰:尥,牛行足外出也。

    是其意也。

    今俗語有此。

    從尢勺聲。

    力吊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此下舊有牛行腳相交為尥,小徐本無,乃讀者箋記語耳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标題:□dī 注解:□不能行,為人所引曰□□。

    疊韻字也。

    真假不分提□義相近。

    從尢從爪,覆手曰爪。

    是聲。

    都兮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玉篇作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标題:□xié 注解:□□也。

    從尢從爪,巂聲。

    戶圭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标題:□yū 注解:股□也。

    □之言纡也。

    纡者,诎也。

    從尢虧聲。

    乙于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标題:□léi 注解:厀中病也。

    從尢羸。

    郞果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廣韻去聲。

    文十二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尢部 495 标題:壺hú 注解:昆吾圜器也。

    缶部曰:古者昆吾作匋。

    壷者,昆吾始為之。

    聘禮注曰:壷,酒尊也。

    公羊傳注曰:壷,禮器。

    腹方口圓曰壷,反之曰方壷,有爵飾。

    又喪大記狄人出壷,大小戴記投壸,皆壷之屬也。

    象形。

    謂亞*。

    從大,象其葢也。

    奄下曰:葢也,大有餘也。

    戶姑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凡壷之屬皆從壷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壺部 标題:□yūn 注解:□□也。

    從兇從壺。

    壺不得渫也。

    虞翻以否之閉塞釋絪缊,趙岐亦以閉塞釋志壹、氣壹。

    于雲切。

    十三部。

    《易》曰:“天地□□。

    ”□辭傳文,今周易作絪缊,他書作煙煴、氤氲。

    蔡邕注典引曰:煙煙煴煴,陰陽和一相扶皃也。

    張載注魯靈光殿賦曰:煙煴,天地之蒸氣也。

    思□賦舊注曰:煙煴,和皃。

    許據易孟氏作□,乃其本字,他皆俗字也。

    許釋之曰不得渫也者,謂元氣渾然,吉兇未分,故其字從吉兇在壺中會意。

    合二字為雙聲疊韻,實合二字為一字。

    文言傳曰:與鬼神合其吉兇。

    然則吉兇卽鬼神也。

    □辭曰:三人行則損一人,一人行則得其友。

    言緻一也。

    □□、構精皆釋緻一之義。

    其轉語為抑郁。

    文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壺部 标題:壹yī 注解:嫥□也。

    嫥,各本作專,今正。

    嫥下雲:壹也。

    與此為轉注。

    從壺吉,吉亦聲。

    于悉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俗作壹。

    凡□之屬皆從□。

     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