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部分

關燈
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壹部 标題:懿yì 注解:嫥久而美也。

    嫥者,壹也。

    釋诂、詩烝民傳皆曰:懿,美也。

    周書谥法曰:柔克為懿,溫柔聖善曰懿。

    許益之以專久者,為其字從壹也。

    專壹而後可久,可久而後美。

    小爾雅及楚辭注:懿,深也。

    詩七月傳曰:懿,深筐也。

    深卽專壹之意也。

    從□,從恣省聲。

    從恣省聲四字,葢或淺人所改竄,當作從心從欠,壹亦聲。

    從心從欠,所謂持其志,無暴其氣,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也。

    壹亦聲者,國語衛武公作懿戒以自儆,韋注懿讀曰抑,大雅之抑詩也。

    大雅:懿厥哲婦。

    箋雲:有所痛傷之聲也。

    金縢:對曰信懿。

    馬雲:猶噫也。

    小雅:抑此皇父。

    箋雲:抑之言噫。

    古懿抑同用,懿抑壹三字同音,可證。

    古音讀如一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今乙冀切。

    1684文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壹部 标題:□niè(上大下) 注解:所□驚人也。

    從大從□*。

    各本作從□。

    五經文字曰:《說文》從大從□*。

    □*音幹。

    今依漢石經作幸。

    又曰:□者,《說文》。

    執者,經典相承。

    凡報之類同是。

    則張氏所據《說文》與今本迥異如是。

    今隸用石經體,且改《說文》此部皆作幸,非也。

    今皆正。

    幹者,犯也。

    其人有大幹犯而觸罪,故其義曰所以驚人,其形從大幹會意。

    一曰大聲也。

    此别一義。

    凡□之屬皆從□。

    一曰讀若瓠。

    五字未詳。

    疑當作一曰讀若執,在讀若籋之下。

    一曰俗語□盜不止為□,又一義。

    按玉篇此義不系《說文》,廣韻引《說文》亦無此語。

    十字恐後人所沾。

    大徐本疊□字。

    讀若籋。

    尼辄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*字作丷下丅,或作□下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□部 标題:睪yì 注解:司視也。

    司者,今之伺字。

    廣韻作伺。

    從目,各本作從橫目。

    今依廣韻昔韻。

    衆、蜀、蠲篆下皆但言從目。

    從□。

    會意字。

    □者,罪也。

    羊益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五部。

    今隸作睪。

    凡從睪之字同。

    今吏将目捕辠人也。

    今,各本訛令,今正。

    此以漢制明之故曰今。

    漢之吏人□帶眼目捕罪人,如虞诩令能縫者傭作賊衣,以采線縫賊裾,有出市裡者,吏辄禽之。

    是也。

    辠各本作罪,今依廣韻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□部 标題:執zhí 注解:捕辠人也。

    辠,各本作罪,今依廣韻。

    手部曰:捕者,取也。

    引申之為凡持守之偁。

    從丮□,會意。

    □亦聲。

    之入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今隸作執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□部 标題:圉yǔ 注解:囹圉,所□拘辠人。

    □為罪人,囗為拘之,故其字作圉。

    他書作囹圄者,同音相叚也。

    圄者,守之也,其義别。

    《說文》宋本作囹圄者,非是。

    月令:仲春命有司省囹圄,孟秋命有司繕囹圄。

    注曰:囹圄所以禁守系者,若今别獄矣。

    蔡邕雲:囹,牢也。

    圄,止也。

    所以止出入,皆罪人所舍也。

    崇精問曰:獄,周曰圜土,殷曰羑裡,夏曰均台。

    囹圄何代之獄。

    焦氏荅曰:月令秦書,則秦獄名也。

    漢曰若盧,魏曰司空是也。

    按蔡說囹圄皆罪人所舍,雲皆則不必一地。

    是以囗部曰囹,獄也。

    不連圉言。

    此言囹圉,錯見以明之。

    從囗□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魚舉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今隸作圉。

    一曰圉,垂也。

    義見左傳、爾雅、毛傳。

    一曰圉人,掌馬者。

    義見左傳、周禮注、禮記注。

    按小徐本無此十二字,當是古本如此。

    邊垂者,可守之地。

    養馬者,守視之事。

    疑皆圄字引申之義,各書叚圉為之耳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□部 标題:盩zhōu 注解:引擊也。

    引而擊之也。

    從□攴見血也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張流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今隸作盩。

    扶風有盩庢縣。

    說者曰:山曲曰盩,水曲曰庢。

    按卽周旋、折旋字之叚借也。

    在今陝西西安府盩庢縣東三十裡,地名終南鎭。

    元和郡縣志終南縣城卽漢盩庢故城也。

    庢,俗作厔,非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□部 标題:報bào 注解:當辠人也。

    司馬彪百官志曰:廷尉掌平獄,奏當所應。

    凡郡國谳疑罪,皆處當以報。

    史記張釋之列傳曰:廷尉奏當,一人犯跸,當罰金。

    又曰:廷尉當。

    是也。

    又路溫舒上書曰:奏當之成。

    司馬貞引崔浩雲:當謂處其罪也。

    按當者,漢人語。

    報,亦漢人語。

    漢書張湯傳曰:訊鞫論報。

    蘇林注蘇建傳曰:報,論也。

    斷獄為報,是則處分其罪以上聞曰奏當,亦曰報也。

    引申為報白,為報複。

    又叚為赴疾之赴。

    見少儀、喪服小記。

    今俗雲急報是也。

    從□從□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博号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三部。

    今隸作報。

    □,服辠也。

    □見又部,音服,治也。

    小徐作□,音展,誤甚。

    此說從□之意。

    以今字今言通之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□部 标題:□jū 注解:竆治辠人也。

    治,各本作理,唐人所改也。

    今依篇、韻正。

    辠,各本作罪,今依廣韻正。

    文王世子注曰:讀書論法曰鞠。

    正義雲:讀書,讀囚人之所犯罪狀之書。

    用法,謂以法律平斷其罪。

    周禮小司寇:讀書用法。

    先鄭雲:如今讀鞫巳乃論之。

    漢書功臣侯表:坐鞠獄不實。

    如淳雲:鞠者,以其辭決罪也。

    張湯傳:訊鞫論報。

    張晏雲:鞫,一吏為讀狀論其報行也。

    □法志:遣廷史與郡鞫獄。

    如淳雲:以囚辭決獄為鞫,謂疑獄也。

    按鞫者,俗□字,訛作鞠。

    古言鞫,今言供,語之轉也。

    今法具犯人口供于前,具勘語拟罪于後,卽周之讀書用法、漢之以辭決罪也。

    鞫與竆一語之轉,故以竆治罪人釋鞫。

    引申為凡竆之偁。

    谷風、南山小弁傳曰:竆也。

    公劉傳曰:究也。

    節南山傳曰:盈也。

    究、盈亦竆之意。

    蓼莪傳曰:養也。

    養與竆相反而成,如亂可訓治,徂可訓存,苦可訓快。

    若采芑傳曰:鞫,告也。

    此則謂鞫卽告之叚借字。

    文王世子:告于甸人。

    亦是叚告為鞫也。

    從□人言,會意。

    □人言者,犯罪人之言也。

    竹聲。

    居六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按此字隸作鞫,經典從之。

    俗多改為鞠,大誤。

    □,或省言。

    文七 重一此部八篆俗寫皆改□為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□部 497 标題:奢shē 注解:張也。

    張者,施弓弦也。

    引申為凡充□之偁。

    侈下曰:一曰奢也。

    從大者聲。

    式車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五部。

    凡奢之屬皆從奢。

    奓,籒文。

    按籒會意,篆形聲。

    西京賦:有馮虛公子者,心奓體泰。

    薛注:言公子生于貴戚,心志奓溢,體安驕泰也。

    未嘗雲奓卽侈字。

    李善引聲類雲:奓,侈字也。

    疑李登始為此說,初非許意。

    平子文章用籒文奢也。

    廣韻讀陟加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