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奢部
标題:奲duǒ
注解:富奲奲皃。
當作奲奲富皃。
按此字單聲而入十七部,丁可切,正如鼍、驒亦單聲也。
篇、韻昌者一切殆非是。
與朶同音,故小徐雲謂重而垂也。
毛詩桑扈、□二傳皆曰:□,多也。
釋诂同。
國語:富都□豎。
韋注:□,美也。
□,不知其本字,以許書折衷之,則奲為本字,□為叚借字耳。
俗用亸字,訓垂下皃,亦疑奲之變也。
從奢單聲。
丁可切。
十四、十七部合音也。
文二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奢部 标題:亢ɡānɡ 注解:人頸也。
史、漢張耳列傳:乃仰絕亢而死。
韋昭曰:亢,咽也。
蘇林雲:肮,頸大脈也。
俗所謂胡脈。
□敬傳:搤其亢。
張晏曰:亢,喉嚨也。
按釋鳥曰:亢,鳥嚨。
此以人頸之偁為鳥頸之偁也。
亢之引申為高也,舉也,當也。
從大省,上人。
象頸脈形。
下冂。
蘇說與此合。
古郞切。
十部。
按亦胡郞切,亦下浪切。
俗作肮,作吭。
凡亢之屬皆從亢。
颃,亢或從頁。
此字見于經者,邶風曰:燕燕于飛,颉之颃之。
毛傳曰:飛而上曰颉,飛而下曰颃。
解者不得其說。
玉裁謂:當作飛而下曰颉,飛而上曰颃。
轉寫互訛久矣。
颉與頁同音,頁古文□飛而下如□首然,故曰颉之。
古本當作頁之。
颃卽亢字。
亢之引申為高也,故曰颃之。
古本當作亢之。
于音尋義,斷無飛而下曰颃者。
若楊雄甘泉賦:柴虒參差,魚颉而鳥胻。
李善曰:颉胻,猶颉颃也。
歸古曰:颉胻,上下也。
皆以毛詩颉颃為訓。
魚潛淵,鳥戾天,亦可證颉下颃上矣。
俗本漢書胻訛從目,作□,集韻入諸唐韻,謂卽燕燕之颃字。
俗字之不可問有如此者。
楊雄解嘲:鄒衍以颉亢而取世資。
漢書作亢,文□作颃,正亢、颃同字之證。
頁部曰:颉者,直項也。
亢者,人頸。
然則颉亢正謂直項。
淮南修務訓:王公大人有嚴志颉颃之行者,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。
此正用直項之訓。
解嘲之颉亢,亦正謂鄒衍強項傲物而世猶歸資之也。
亢用字之本義。
東方朔畫贊雲:苟出不可以直道也,故颉颃以傲世。
亦取直項之義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亢部 标題:□ɡǎnɡ 注解:直項莽□皃。
當作莽□直項皃。
或曰淮南書有嚴志颉颃之行,颃卽□字也。
頁部曰:颉,直項。
從亢從夋。
會意。
夋,倨也。
說從夋之意。
語見夂部。
亢亦聲。
剛朗切,又胡朗切。
十部。
按大徐篆左亢右夋。
今依小徐、玉篇、廣韻左夋右亢。
文二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亢部 标題:夲tāo 注解:進趣也。
□者,疾也。
從大十。
會意。
大十者,者字依廣韻補。
猶兼十人也。
說從大十之意。
言其進之疾,如兼十人之能也。
凡夲之屬皆從夲。
讀若滔。
土刀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□hū 注解:疾也。
上林賦:藰莅卉歙,又卉然興道而遷義。
郭璞曰:卉猶勃也。
西京賦:奮隼歸凫,沸卉〈□并〉訇。
薛綜曰:奮,迅聲也。
卉皆□之叚借。
從夲卉聲。
呼骨切。
十五部。
□從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曓bào 注解:疾有所□也。
□當作趨。
引申為凡疾之偁。
從日出夲廾之。
會意。
廾者,竦手也。
薄報切。
二部。
按此與□二篆形義皆殊,而今隸不别。
此篆主謂疾,故為夲之屬。
□主謂日晞,故為日之屬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□yǔn 注解:進也。
□部旞下曰:導車所載全羽以為允。
允,進也。
許意謂卽□之省也。
從夲從屮,屮者,進之意也。
允聲。
餘準切。
十三部。
《易》曰:“□□大吉。
”□初六爻辭。
鄭曰:□,上也。
荀爽雲:謂一體相随,允然俱□。
九家易曰:謂初失正,乃與二陽允然合志俱□。
允然者,□之皃,不訓信。
葢古本作□□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奏zòu 注解:奏,此複舉字之未□者。
進也。
六月傳曰:奏,為也。
其引申之義也。
從夲從廾,竦手也。
進之意。
從屮。
則侯切。
四部。
屮,上進之義。
說□、奏皆從屮之意。
□,古文。
□,亦古文。
〖注〗□、□,古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臯ɡāo 注解:氣臯白之進也。
當作臯氣白之進也。
臯者,複舉字之未□者也。
臯謂氣白之進,故其字從白夲。
氣白之進者,謂進之見于白氣滃然者也。
臯與□同音,□訓大白。
日部暤訓晧旰。
晧旰者,白皃也。
暤晧字俗寫多從白。
頁部颢訓白皃。
臯有訓澤者,小雅鶴鳴傳曰:臯,澤也。
澤與臯析言則二,統言則一。
如左傳鸠薮澤、牧隰臯并舉,析言也。
鶴鳴傳則臯卽澤,澤薮之地,極望數百,沆瀁晶溔,皆白氣也,故曰臯。
又引申為凡進之偁,則如禮祝曰臯是也。
或叚臯為櫜,如伏注左傳臯比,卽樂記之建櫜。
或叚為高,如明堂位臯門注雲臯之言高也。
從白夲。
會意。
古勞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《禮》:謂禮經也。
祝曰臯,士喪禮:複者一人□自前東榮中屋北面,招以衣曰:臯某複三。
注曰:臯,長聲也。
禮運亦雲:臯某複。
按聲長必緩,故左傳魯人之臯注雲:緩也。
召旻臯臯。
釋訓曰:刺素食也。
毛曰:頑不知道也。
皆緩之意也。
登謌曰奏。
謌,或歌字也。
登歌,堂上歌也。
禮經或言歌,或言樂,或言奏,實皆奏也。
故臯奏皆從夲。
祝也,登歌也,皆有進意。
說臯奏二篆從夲之意。
《周禮》曰:“诏來□臯舞。
”樂歸職文,今周禮作來瞽。
先鄭雲:□或作瞽,臯當為告。
後鄭雲:臯之言号。
大祝職雲:來瞽令臯舞。
後鄭曰:臯讀為卒嗥呼之嗥。
來嗥者皆謂呼之入。
漢書:高祖告歸之田。
服□曰:告音如暤。
東觀漢記田邑傳作号歸。
葢古告、臯、嗥号四字音義皆同。
文六 重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夰ɡǎo 注解:放也。
放者,逐也。
從大八。
八,分也。
各本從大而八分也,今正。
夰者,大分之意也。
古老切。
二部。
凡夰之屬皆從夰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夰部 标題:□jù 注解:舉目驚□然也。
廣韻引埤蒼:目驚□□然。
雜記下曰:免喪之外,行于道路,見似目瞿,聞名心瞿。
二瞿當作□。
詩齊風:狂夫瞿瞿。
傳曰:無守之皃。
唐風:良士瞿瞿。
傳曰:瞿瞿然顧禮義也。
亦當作□□。
從夰從□,會意。
□,左右視也。
□亦聲。
九遇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夰
當作奲奲富皃。
按此字單聲而入十七部,丁可切,正如鼍、驒亦單聲也。
篇、韻昌者一切殆非是。
與朶同音,故小徐雲謂重而垂也。
毛詩桑扈、□二傳皆曰:□,多也。
釋诂同。
國語:富都□豎。
韋注:□,美也。
□,不知其本字,以許書折衷之,則奲為本字,□為叚借字耳。
俗用亸字,訓垂下皃,亦疑奲之變也。
從奢單聲。
丁可切。
十四、十七部合音也。
文二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奢部 标題:亢ɡānɡ 注解:人頸也。
史、漢張耳列傳:乃仰絕亢而死。
韋昭曰:亢,咽也。
蘇林雲:肮,頸大脈也。
俗所謂胡脈。
□敬傳:搤其亢。
張晏曰:亢,喉嚨也。
按釋鳥曰:亢,鳥嚨。
此以人頸之偁為鳥頸之偁也。
亢之引申為高也,舉也,當也。
從大省,上人。
象頸脈形。
下冂。
蘇說與此合。
古郞切。
十部。
按亦胡郞切,亦下浪切。
俗作肮,作吭。
凡亢之屬皆從亢。
颃,亢或從頁。
此字見于經者,邶風曰:燕燕于飛,颉之颃之。
毛傳曰:飛而上曰颉,飛而下曰颃。
解者不得其說。
玉裁謂:當作飛而下曰颉,飛而上曰颃。
轉寫互訛久矣。
颉與頁同音,頁古文□飛而下如□首然,故曰颉之。
古本當作頁之。
颃卽亢字。
亢之引申為高也,故曰颃之。
古本當作亢之。
于音尋義,斷無飛而下曰颃者。
若楊雄甘泉賦:柴虒參差,魚颉而鳥胻。
李善曰:颉胻,猶颉颃也。
歸古曰:颉胻,上下也。
皆以毛詩颉颃為訓。
魚潛淵,鳥戾天,亦可證颉下颃上矣。
俗本漢書胻訛從目,作□,集韻入諸唐韻,謂卽燕燕之颃字。
俗字之不可問有如此者。
楊雄解嘲:鄒衍以颉亢而取世資。
漢書作亢,文□作颃,正亢、颃同字之證。
頁部曰:颉者,直項也。
亢者,人頸。
然則颉亢正謂直項。
淮南修務訓:王公大人有嚴志颉颃之行者,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。
此正用直項之訓。
解嘲之颉亢,亦正謂鄒衍強項傲物而世猶歸資之也。
亢用字之本義。
東方朔畫贊雲:苟出不可以直道也,故颉颃以傲世。
亦取直項之義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亢部 标題:□ɡǎnɡ 注解:直項莽□皃。
當作莽□直項皃。
或曰淮南書有嚴志颉颃之行,颃卽□字也。
頁部曰:颉,直項。
從亢從夋。
會意。
夋,倨也。
說從夋之意。
語見夂部。
亢亦聲。
剛朗切,又胡朗切。
十部。
按大徐篆左亢右夋。
今依小徐、玉篇、廣韻左夋右亢。
文二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亢部 标題:夲tāo 注解:進趣也。
□者,疾也。
從大十。
會意。
大十者,者字依廣韻補。
猶兼十人也。
說從大十之意。
言其進之疾,如兼十人之能也。
凡夲之屬皆從夲。
讀若滔。
土刀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□hū 注解:疾也。
上林賦:藰莅卉歙,又卉然興道而遷義。
郭璞曰:卉猶勃也。
西京賦:奮隼歸凫,沸卉〈□并〉訇。
薛綜曰:奮,迅聲也。
卉皆□之叚借。
從夲卉聲。
呼骨切。
十五部。
□從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曓bào 注解:疾有所□也。
□當作趨。
引申為凡疾之偁。
從日出夲廾之。
會意。
廾者,竦手也。
薄報切。
二部。
按此與□二篆形義皆殊,而今隸不别。
此篆主謂疾,故為夲之屬。
□主謂日晞,故為日之屬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□yǔn 注解:進也。
□部旞下曰:導車所載全羽以為允。
允,進也。
許意謂卽□之省也。
從夲從屮,屮者,進之意也。
允聲。
餘準切。
十三部。
《易》曰:“□□大吉。
”□初六爻辭。
鄭曰:□,上也。
荀爽雲:謂一體相随,允然俱□。
九家易曰:謂初失正,乃與二陽允然合志俱□。
允然者,□之皃,不訓信。
葢古本作□□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奏zòu 注解:奏,此複舉字之未□者。
進也。
六月傳曰:奏,為也。
其引申之義也。
從夲從廾,竦手也。
進之意。
從屮。
則侯切。
四部。
屮,上進之義。
說□、奏皆從屮之意。
□,古文。
□,亦古文。
〖注〗□、□,古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臯ɡāo 注解:氣臯白之進也。
當作臯氣白之進也。
臯者,複舉字之未□者也。
臯謂氣白之進,故其字從白夲。
氣白之進者,謂進之見于白氣滃然者也。
臯與□同音,□訓大白。
日部暤訓晧旰。
晧旰者,白皃也。
暤晧字俗寫多從白。
頁部颢訓白皃。
臯有訓澤者,小雅鶴鳴傳曰:臯,澤也。
澤與臯析言則二,統言則一。
如左傳鸠薮澤、牧隰臯并舉,析言也。
鶴鳴傳則臯卽澤,澤薮之地,極望數百,沆瀁晶溔,皆白氣也,故曰臯。
又引申為凡進之偁,則如禮祝曰臯是也。
或叚臯為櫜,如伏注左傳臯比,卽樂記之建櫜。
或叚為高,如明堂位臯門注雲臯之言高也。
從白夲。
會意。
古勞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《禮》:謂禮經也。
祝曰臯,士喪禮:複者一人□自前東榮中屋北面,招以衣曰:臯某複三。
注曰:臯,長聲也。
禮運亦雲:臯某複。
按聲長必緩,故左傳魯人之臯注雲:緩也。
召旻臯臯。
釋訓曰:刺素食也。
毛曰:頑不知道也。
皆緩之意也。
登謌曰奏。
謌,或歌字也。
登歌,堂上歌也。
禮經或言歌,或言樂,或言奏,實皆奏也。
故臯奏皆從夲。
祝也,登歌也,皆有進意。
說臯奏二篆從夲之意。
《周禮》曰:“诏來□臯舞。
”樂歸職文,今周禮作來瞽。
先鄭雲:□或作瞽,臯當為告。
後鄭雲:臯之言号。
大祝職雲:來瞽令臯舞。
後鄭曰:臯讀為卒嗥呼之嗥。
來嗥者皆謂呼之入。
漢書:高祖告歸之田。
服□曰:告音如暤。
東觀漢記田邑傳作号歸。
葢古告、臯、嗥号四字音義皆同。
文六 重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夲部 标題:夰ɡǎo 注解:放也。
放者,逐也。
從大八。
八,分也。
各本從大而八分也,今正。
夰者,大分之意也。
古老切。
二部。
凡夰之屬皆從夰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夰部 标題:□jù 注解:舉目驚□然也。
廣韻引埤蒼:目驚□□然。
雜記下曰:免喪之外,行于道路,見似目瞿,聞名心瞿。
二瞿當作□。
詩齊風:狂夫瞿瞿。
傳曰:無守之皃。
唐風:良士瞿瞿。
傳曰:瞿瞿然顧禮義也。
亦當作□□。
從夰從□,會意。
□,左右視也。
□亦聲。
九遇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