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、人亦大,大象人形,而夷篆從大,則與夏不殊。
夏者,中國之人也。
從弓者,肅愼氏貢楛矢石砮之類也。
以脂切。
十五部。
出車、節南山、桑柔、召旻傳皆曰:夷,平也。
此與君子如夷、有夷之行、降福孔夷傳易也同意。
夷卽易之叚借也。
易亦訓平,故叚夷為易也。
節南山一詩中平易分釋者,各依其義所近也。
風雨傳曰夷悅也者,平之意也。
皇矣傳曰夷常也者,謂夷卽彜之叚借也。
凡注家雲夷傷也者,謂夷卽痍之假借也。
周禮注夷之言屍也者,謂夷卽屍之叚借也。
屍,陳也。
其它訓釋皆可以類求之。
1670文十八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大部 493 标題:亦yì 注解:人之臂亦也。
玉篇今作掖。
按手部掖者,以手持人臂投地也,一曰臂下也。
一曰臂下之語,葢淺人據俗字增之耳。
徐铉等曰:亦今别作腋。
按廣韻肘腋作此字。
俗用亦為語□,乃别造此。
肉部曰:胳,亦下也。
胠,亦下也。
今禮記深衣袼之高下注雲:袼,衣袂當腋之縫。
袼、腋乃皆俗字。
人臂□垂,臂與身之閑則謂之臂亦。
臂與身有重疊之意,故引申為重累之□。
公羊傳:大火為大辰,伐為大辰,北辰亦為大辰。
何注雲:亦者,□相須之意。
按經傳之亦,有上有所蒙者,有上無所蒙者。
論語不亦說乎,亦可宗也,亦可以弗畔,亦可以為成人矣,皆上無所蒙。
皇侃曰:亦猶重也。
此等皆申重贊美之□。
亦之言猶大也、甚也。
若周頌亦有高廪,亦服爾耕。
鄭箋雲:亦,大也。
是謂亦卽奕奕之叚借也。
介部曰:奕,大也。
又或叚為射,或叚為易。
從大,象□亦之形。
謂左右□直,所以象無形之形。
羊益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凡亦之屬皆從亦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亦部 标題:夾jiā 注解:持也。
持者,握也。
握者,搤也。
搤者,捉也。
捉物必以兩手,故凡持曰□。
左傳曰:□輔成王。
古多叚俠為□。
公羊注曰:滕薛俠毂。
從大□二人。
□,各本作俠。
俠者,俜也,非其義,今正。
□者,盜□褱物也。
從亦,有所持。
□褱物,故從二入。
夾持人,故從二人。
大者,人也。
一人而二人居其亦,猶一人二亦閑褱物也,故曰從大□二人。
古狎切。
八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大部 标題:夨zè 注解:傾頭也。
人部曰:傾者,夨也。
夨象頭傾,因以為凡傾之偁。
從大,象形。
象頭不直也。
阻力切。
十一部。
凡夨之屬皆從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夨部 标題:□jié 注解:頭傾也。
玉篇引蒼颉雲:仡仡也。
從夨吉聲,讀若孑。
古□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夨部 标題:奊xié 注解:頭衺骫奊态也。
頭衺者,頭不正。
骫奊者,頭不正之皃也。
左傳:齊有慶奊。
卽慶繩,葢以頭邪為名,以繩直為字,名字相應也。
賈誼傳:奊诟無節,叚奊為謑。
從夨圭聲。
胡結切。
古音在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夨部 标題:吳wú 注解:大言也。
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八字,乃妄人所增,今□正。
檢韻會本正如是。
周頌絲衣、魯頌、泮水皆曰不吳,傳箋皆雲吳,嘩也。
言部曰:嘩者,讙也。
然則大言卽謂嘩也。
孔沖遠詩正義作不娛,史記孝武本紀作不虞,皆叚借字。
大言者,吳字之本義也,引伸之為凡大之偁。
方言曰:吳,大也。
九章:齊吳榜以擊汏。
王注:齊舉大棹。
從夨口。
大言非正理也,故從夨口。
五乎切。
五部。
何承天改吳作□,音胡化反,其缪甚矣。
□,古文如此。
從口大。
1676〖注〗□,亦古文吳。
文四小徐本有□字,作文五,非是。
□已見日部。
□者,隸體也。
然廣韻亦□、□并見。
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夨部 标題:夭yāo 注解:屈也。
從大,象形。
象首夭屈之形也。
隰有苌楚傳曰:夭,少也。
桃夭傳曰:夭夭,桃之少壯也。
凱風傳曰:夭夭,盛皃也。
月令注曰:少長曰夭。
此皆謂物初長可觀也,物初長者尚屈而未申,叚令不成遂,則終于夭而已矣。
故左傳、國語注曰:短折曰夭。
國語注又曰:不終曰夭。
又曰:夭,折也。
孟康注五行志曰:用人不以次弟為夭。
皆其引申之義也。
論語:子之燕居,申申如也,夭夭如也。
上句謂其申,下句謂其屈。
不屈不申之閑,其斯為聖人之容乎。
于兆切。
二部。
按亦于喬切。
古平上無異義,後人乃别之。
凡夭之屬皆從夭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夭部 标題:喬qiáo 注解:高而曲也。
爾雅釋诂、詩伐木時邁傳皆曰:喬,高也。
釋木曰:上句曰喬,句如羽喬。
漢廣傳曰:喬,上竦也。
按喬不專謂木,淺人以說木則作橋,如鄭風山有橋松是也。
以說山則作峤,釋山銳而高峤是也。
皆俗字耳。
許雲高而曲,卽爾雅之上句如羽。
木有如是者,他物亦有如是者。
從夭,從高省。
會意。
以其曲,故從夭。
巨嬌切。
二部。
依小徐本無詩曰南有喬木六字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夭部 标題:幸xìnɡ(上夭下逆中) 注解:吉而免兇也。
吉者,善也。
兇者,惡也。
得免于惡是為幸。
從屰從夭。
屰者,不順也,不順從夭死之事。
會意。
胡耿切。
十一部。
夭,死之事。
左傳所謂夭劄,不終其天年者也。
故死謂之不幸。
依韻會本。
死為不幸,則免死為幸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夭部 标題:奔bēn 注解:□也。
□者,趨也。
釋宮曰:室中謂之時,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,門外謂之趨,中庭謂之走,大路謂之奔。
此析言之耳。
渾言之則奔走趨不别也。
引申之,凡赴急曰奔。
凡出亡曰奔,其字古或叚贲,或叚本。
毛詩予曰有本走,陸德明本如是。
從夭卉聲。
大徐作贲省聲,非。
此十三部、十五部合音。
博昆切。
十三部。
與□同意,俱從夭。
此說從夭之意。
□者屈其足,故從夭止。
□之從夭意同也。
凡行疾則屈腳疾。
1679文四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夭部
夏者,中國之人也。
從弓者,肅愼氏貢楛矢石砮之類也。
以脂切。
十五部。
出車、節南山、桑柔、召旻傳皆曰:夷,平也。
此與君子如夷、有夷之行、降福孔夷傳易也同意。
夷卽易之叚借也。
易亦訓平,故叚夷為易也。
節南山一詩中平易分釋者,各依其義所近也。
風雨傳曰夷悅也者,平之意也。
皇矣傳曰夷常也者,謂夷卽彜之叚借也。
凡注家雲夷傷也者,謂夷卽痍之假借也。
周禮注夷之言屍也者,謂夷卽屍之叚借也。
屍,陳也。
其它訓釋皆可以類求之。
1670文十八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大部 493 标題:亦yì 注解:人之臂亦也。
玉篇今作掖。
按手部掖者,以手持人臂投地也,一曰臂下也。
一曰臂下之語,葢淺人據俗字增之耳。
徐铉等曰:亦今别作腋。
按廣韻肘腋作此字。
俗用亦為語□,乃别造此。
肉部曰:胳,亦下也。
胠,亦下也。
今禮記深衣袼之高下注雲:袼,衣袂當腋之縫。
袼、腋乃皆俗字。
人臂□垂,臂與身之閑則謂之臂亦。
臂與身有重疊之意,故引申為重累之□。
公羊傳:大火為大辰,伐為大辰,北辰亦為大辰。
何注雲:亦者,□相須之意。
按經傳之亦,有上有所蒙者,有上無所蒙者。
論語不亦說乎,亦可宗也,亦可以弗畔,亦可以為成人矣,皆上無所蒙。
皇侃曰:亦猶重也。
此等皆申重贊美之□。
亦之言猶大也、甚也。
若周頌亦有高廪,亦服爾耕。
鄭箋雲:亦,大也。
是謂亦卽奕奕之叚借也。
介部曰:奕,大也。
又或叚為射,或叚為易。
從大,象□亦之形。
謂左右□直,所以象無形之形。
羊益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凡亦之屬皆從亦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亦部 标題:夾jiā 注解:持也。
持者,握也。
握者,搤也。
搤者,捉也。
捉物必以兩手,故凡持曰□。
左傳曰:□輔成王。
古多叚俠為□。
公羊注曰:滕薛俠毂。
從大□二人。
□,各本作俠。
俠者,俜也,非其義,今正。
□者,盜□褱物也。
從亦,有所持。
□褱物,故從二入。
夾持人,故從二人。
大者,人也。
一人而二人居其亦,猶一人二亦閑褱物也,故曰從大□二人。
古狎切。
八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大部 标題:夨zè 注解:傾頭也。
人部曰:傾者,夨也。
夨象頭傾,因以為凡傾之偁。
從大,象形。
象頭不直也。
阻力切。
十一部。
凡夨之屬皆從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夨部 标題:□jié 注解:頭傾也。
玉篇引蒼颉雲:仡仡也。
從夨吉聲,讀若孑。
古□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夨部 标題:奊xié 注解:頭衺骫奊态也。
頭衺者,頭不正。
骫奊者,頭不正之皃也。
左傳:齊有慶奊。
卽慶繩,葢以頭邪為名,以繩直為字,名字相應也。
賈誼傳:奊诟無節,叚奊為謑。
從夨圭聲。
胡結切。
古音在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夨部 标題:吳wú 注解:大言也。
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八字,乃妄人所增,今□正。
檢韻會本正如是。
周頌絲衣、魯頌、泮水皆曰不吳,傳箋皆雲吳,嘩也。
言部曰:嘩者,讙也。
然則大言卽謂嘩也。
孔沖遠詩正義作不娛,史記孝武本紀作不虞,皆叚借字。
大言者,吳字之本義也,引伸之為凡大之偁。
方言曰:吳,大也。
九章:齊吳榜以擊汏。
王注:齊舉大棹。
從夨口。
大言非正理也,故從夨口。
五乎切。
五部。
何承天改吳作□,音胡化反,其缪甚矣。
□,古文如此。
從口大。
1676〖注〗□,亦古文吳。
文四小徐本有□字,作文五,非是。
□已見日部。
□者,隸體也。
然廣韻亦□、□并見。
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夨部 标題:夭yāo 注解:屈也。
從大,象形。
象首夭屈之形也。
隰有苌楚傳曰:夭,少也。
桃夭傳曰:夭夭,桃之少壯也。
凱風傳曰:夭夭,盛皃也。
月令注曰:少長曰夭。
此皆謂物初長可觀也,物初長者尚屈而未申,叚令不成遂,則終于夭而已矣。
故左傳、國語注曰:短折曰夭。
國語注又曰:不終曰夭。
又曰:夭,折也。
孟康注五行志曰:用人不以次弟為夭。
皆其引申之義也。
論語:子之燕居,申申如也,夭夭如也。
上句謂其申,下句謂其屈。
不屈不申之閑,其斯為聖人之容乎。
于兆切。
二部。
按亦于喬切。
古平上無異義,後人乃别之。
凡夭之屬皆從夭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夭部 标題:喬qiáo 注解:高而曲也。
爾雅釋诂、詩伐木時邁傳皆曰:喬,高也。
釋木曰:上句曰喬,句如羽喬。
漢廣傳曰:喬,上竦也。
按喬不專謂木,淺人以說木則作橋,如鄭風山有橋松是也。
以說山則作峤,釋山銳而高峤是也。
皆俗字耳。
許雲高而曲,卽爾雅之上句如羽。
木有如是者,他物亦有如是者。
從夭,從高省。
會意。
以其曲,故從夭。
巨嬌切。
二部。
依小徐本無詩曰南有喬木六字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夭部 标題:幸xìnɡ(上夭下逆中) 注解:吉而免兇也。
吉者,善也。
兇者,惡也。
得免于惡是為幸。
從屰從夭。
屰者,不順也,不順從夭死之事。
會意。
胡耿切。
十一部。
夭,死之事。
左傳所謂夭劄,不終其天年者也。
故死謂之不幸。
依韻會本。
死為不幸,則免死為幸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夭部 标題:奔bēn 注解:□也。
□者,趨也。
釋宮曰:室中謂之時,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,門外謂之趨,中庭謂之走,大路謂之奔。
此析言之耳。
渾言之則奔走趨不别也。
引申之,凡赴急曰奔。
凡出亡曰奔,其字古或叚贲,或叚本。
毛詩予曰有本走,陸德明本如是。
從夭卉聲。
大徐作贲省聲,非。
此十三部、十五部合音。
博昆切。
十三部。
與□同意,俱從夭。
此說從夭之意。
□者屈其足,故從夭止。
□之從夭意同也。
凡行疾則屈腳疾。
1679文四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夭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