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六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韻皆有□字,訓馬腹下鳴,不言出《說文》。
集韻、類篇皆于□下雲乙角切,引《說文》馬行徐而疾也,一曰馬腹下聲。
是當丁度、司馬光編書時,《說文》已或訛舛,乃誤以為一字兩義。
今本《說文》篆用□,解用□,正與鼎部鼏篆□解、衣部袗篆袀解同誤。
葢本有□篆解馬腹下聲,當與骞篆為伍耳。
論語注曰:與與,威儀中适之皃。
心部曰:□,趣步□也。
蘇林漢書注曰:懙懙,行步安舒也。
是可以證□□之解矣。
五部。
《詩》曰:“四牡□□。
”依集韻、類篇、王伯厚詩考所引《說文》補。
今詩無此句。
小雅車攻、大雅韓奕皆雲四牡奕奕,古音奕之平聲讀弋魚切,葢卽其異文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骎qīn 注解:馬行疾皃。
馬行上當本有骎骎字。
皃,各本作也,今依篇、韻正。
小雅四牡傳曰:骎骎,驟皃。
驟者,馬捷步也。
從馬,侵省聲。
子林切。
七部。
《詩》曰:“載驟骎骎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馺sà 注解:馬行相及也。
以疊韻為訓。
西京賦薛解曰:馺娑,骀蕩,枍詣,承光皆台名。
按馭娑、骀蕩皆以馬行兒皃台之高也。
從馬及,及亦聲。
合二徐本訂。
稣合切。
七部。
讀若《爾雅》曰“小山馺”。
大徐本此下有大山峘三字,葢淺人所增耳。
小山馺今爾雅作小山岌,許所據古本也。
讀若二字葢剩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馮pínɡ 注解:馬行疾也。
從馬仌聲。
皮冰切。
六部。
按馬行疾馮馮然,此馮之本義也。
展轉他用而馮之本義廢矣。
馮者,馬蹏箸地堅實之皃,因之引伸其義為盛也、大也、滿也、懑也,如左傳之馮怒,離騷之馮心以及天問之馮翼惟象,淮南書之馮馮翼翼,地理志之左馮翊,皆謂充盛,皆畐字之合音叚借。
畐者,滿也,或叚為憑字。
凡經傳雲馮依,其字皆當作憑,或叚為淜字。
如易、詩、論語之馮河皆當作淜也。
俗作憑,非是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niè 注解:馬步疾也。
按今人專辄字作辄,似當作□為近之。
從馬耴聲。
尼辄切。
八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騃sì 注解:馬行□也。
人部曰:□,勇壯也。
吉日:儦儦俟俟。
人部作伾伾俟俟,韓詩作□□騃騃。
李賢注馬融傳引韓詩:駓駓騃騃,或羣或友。
李善注西京賦引韓詩章句曰:趨曰□,行曰騃。
按毛傳亦曰:趨則伾伾,行則俟俟。
毛用叚借字,韓乃正字也。
騃騃與俟俟音義同,俟,大也,皆鉏裡切。
方言曰:癡,騃也。
乃讀五駭切,俗語借用之字耳。
從馬矣聲。
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驟zhòu 注解:馬疾步也。
步下曰:行也。
走下曰:趨也。
行下曰:人之步趨也。
然則行兼步與趨言之,此馬行、馬步、馬走之别也。
小雅曰:載驟骎骎。
按今字驟為暴疾之詞,古則為屢然之詞。
凡左傳、國語言驟者,皆與屢同義,如宣子驟谏、公子商人驟施于國是也。
左傳言驟,詩書言屢。
論語言屢,亦言亟,其意一也。
亟之本義敏疾也,讀去吏切,為數數然。
數數然卽是敏疾,驟之用同此矣。
數之本義計也,讀所角切,為數數然,乃又引伸為凡迫促之意。
好學者必心知其意,于此可見也。
馳驟字曲禮叚驺為之。
從馬聚聲。
鉏又切。
古音在四部。
徐仙民毛詩音反為在遘,古音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ɡě 注解:馬疾走也。
廣韻作走疾。
從馬匄聲。
古□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颿fān 注解:馬疾步也。
馬之行疾于風,故曰追奔電,逐遺風。
從馬風聲。
此當雲從馬風,風亦聲。
或許舉聲包意,或轉寫奪屚,不可知也。
符嚴切。
廣韻符鹹、扶泛切。
七部。
按今有帆字,船上幔以使風者也,自杜注左傳已用此字,不必借颿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驅qū 注解:驅馬也。
各本作馬馳也,今正。
此三字為一句,驅為篆文,此三字言其義,許之例如此。
驅馬常言耳,盡人所知,故不必易字以注之也。
驅馬,自人□馬言之。
革部曰:鞭,驅也。
是其義也。
從馬區聲。
豈俱切。
古音在四部。
俗作駈。
驅,古文驅從攴。
攴者,小擊也,今之撲字。
鞭、棰、策所以施于馬而驅之也,故古文從攴。
引伸為凡駕馭追逐之偁。
周禮:以靈□驅之,以炮土之□驅之。
孟子:為淵驅魚,為叢驅爵,為湯武驅民。
皆用古文,其實皆可作驅。
與殳部之毆義别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馳chí 注解:大驅也。
詩每以馳驅并言,許穆夫人首言載馳載驅,下言驅馬悠悠,馳亦驅也,較大而疾耳。
從馬也聲。
直離切。
古音在十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骛wù 注解:亂馳也。
從馬敄聲。
亡遇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liè 注解:次弟馳也。
次弟成行列之馳也,故從□。
從馬□聲。
力制切。
十五部。
玉篇作〈馬列〉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騁chěnɡ 注解:直馳也。
節南山傳曰:騁,極也。
從馬甹聲。
醜郢切。
十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駾tuì 注解:馬行疾來皃也。
大雅綿曰:混夷駾矣。
傳曰:駾,突也。
箋雲:混夷惶怖驚走奔突入柞棫之中。
從馬兌聲。
他外切。
十五部。
《詩》曰:“昆夷駾矣。
”今詩昆作混。
按昆恐是訛字。
孟子亦作混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yì 注解:馬有疾足也。
奔轶絶塵字當作□。
今人用俊逸字當作□。
于此知騛篆下馬逸足之斷為訛字矣。
從馬失聲。
大結切。
十二部。
按
集韻、類篇皆于□下雲乙角切,引《說文》馬行徐而疾也,一曰馬腹下聲。
是當丁度、司馬光編書時,《說文》已或訛舛,乃誤以為一字兩義。
今本《說文》篆用□,解用□,正與鼎部鼏篆□解、衣部袗篆袀解同誤。
葢本有□篆解馬腹下聲,當與骞篆為伍耳。
論語注曰:與與,威儀中适之皃。
心部曰:□,趣步□也。
蘇林漢書注曰:懙懙,行步安舒也。
是可以證□□之解矣。
五部。
《詩》曰:“四牡□□。
”依集韻、類篇、王伯厚詩考所引《說文》補。
今詩無此句。
小雅車攻、大雅韓奕皆雲四牡奕奕,古音奕之平聲讀弋魚切,葢卽其異文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骎qīn 注解:馬行疾皃。
馬行上當本有骎骎字。
皃,各本作也,今依篇、韻正。
小雅四牡傳曰:骎骎,驟皃。
驟者,馬捷步也。
從馬,侵省聲。
子林切。
七部。
《詩》曰:“載驟骎骎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馺sà 注解:馬行相及也。
以疊韻為訓。
西京賦薛解曰:馺娑,骀蕩,枍詣,承光皆台名。
按馭娑、骀蕩皆以馬行兒皃台之高也。
從馬及,及亦聲。
合二徐本訂。
稣合切。
七部。
讀若《爾雅》曰“小山馺”。
大徐本此下有大山峘三字,葢淺人所增耳。
小山馺今爾雅作小山岌,許所據古本也。
讀若二字葢剩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馮pínɡ 注解:馬行疾也。
從馬仌聲。
皮冰切。
六部。
按馬行疾馮馮然,此馮之本義也。
展轉他用而馮之本義廢矣。
馮者,馬蹏箸地堅實之皃,因之引伸其義為盛也、大也、滿也、懑也,如左傳之馮怒,離騷之馮心以及天問之馮翼惟象,淮南書之馮馮翼翼,地理志之左馮翊,皆謂充盛,皆畐字之合音叚借。
畐者,滿也,或叚為憑字。
凡經傳雲馮依,其字皆當作憑,或叚為淜字。
如易、詩、論語之馮河皆當作淜也。
俗作憑,非是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niè 注解:馬步疾也。
按今人專辄字作辄,似當作□為近之。
從馬耴聲。
尼辄切。
八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騃sì 注解:馬行□也。
人部曰:□,勇壯也。
吉日:儦儦俟俟。
人部作伾伾俟俟,韓詩作□□騃騃。
李賢注馬融傳引韓詩:駓駓騃騃,或羣或友。
李善注西京賦引韓詩章句曰:趨曰□,行曰騃。
按毛傳亦曰:趨則伾伾,行則俟俟。
毛用叚借字,韓乃正字也。
騃騃與俟俟音義同,俟,大也,皆鉏裡切。
方言曰:癡,騃也。
乃讀五駭切,俗語借用之字耳。
從馬矣聲。
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驟zhòu 注解:馬疾步也。
步下曰:行也。
走下曰:趨也。
行下曰:人之步趨也。
然則行兼步與趨言之,此馬行、馬步、馬走之别也。
小雅曰:載驟骎骎。
按今字驟為暴疾之詞,古則為屢然之詞。
凡左傳、國語言驟者,皆與屢同義,如宣子驟谏、公子商人驟施于國是也。
左傳言驟,詩書言屢。
論語言屢,亦言亟,其意一也。
亟之本義敏疾也,讀去吏切,為數數然。
數數然卽是敏疾,驟之用同此矣。
數之本義計也,讀所角切,為數數然,乃又引伸為凡迫促之意。
好學者必心知其意,于此可見也。
馳驟字曲禮叚驺為之。
從馬聚聲。
鉏又切。
古音在四部。
徐仙民毛詩音反為在遘,古音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ɡě 注解:馬疾走也。
廣韻作走疾。
從馬匄聲。
古□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颿fān 注解:馬疾步也。
馬之行疾于風,故曰追奔電,逐遺風。
從馬風聲。
此當雲從馬風,風亦聲。
或許舉聲包意,或轉寫奪屚,不可知也。
符嚴切。
廣韻符鹹、扶泛切。
七部。
按今有帆字,船上幔以使風者也,自杜注左傳已用此字,不必借颿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驅qū 注解:驅馬也。
各本作馬馳也,今正。
此三字為一句,驅為篆文,此三字言其義,許之例如此。
驅馬常言耳,盡人所知,故不必易字以注之也。
驅馬,自人□馬言之。
革部曰:鞭,驅也。
是其義也。
從馬區聲。
豈俱切。
古音在四部。
俗作駈。
驅,古文驅從攴。
攴者,小擊也,今之撲字。
鞭、棰、策所以施于馬而驅之也,故古文從攴。
引伸為凡駕馭追逐之偁。
周禮:以靈□驅之,以炮土之□驅之。
孟子:為淵驅魚,為叢驅爵,為湯武驅民。
皆用古文,其實皆可作驅。
與殳部之毆義别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馳chí 注解:大驅也。
詩每以馳驅并言,許穆夫人首言載馳載驅,下言驅馬悠悠,馳亦驅也,較大而疾耳。
從馬也聲。
直離切。
古音在十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骛wù 注解:亂馳也。
從馬敄聲。
亡遇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liè 注解:次弟馳也。
次弟成行列之馳也,故從□。
從馬□聲。
力制切。
十五部。
玉篇作〈馬列〉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騁chěnɡ 注解:直馳也。
節南山傳曰:騁,極也。
從馬甹聲。
醜郢切。
十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駾tuì 注解:馬行疾來皃也。
大雅綿曰:混夷駾矣。
傳曰:駾,突也。
箋雲:混夷惶怖驚走奔突入柞棫之中。
從馬兌聲。
他外切。
十五部。
《詩》曰:“昆夷駾矣。
”今詩昆作混。
按昆恐是訛字。
孟子亦作混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yì 注解:馬有疾足也。
奔轶絶塵字當作□。
今人用俊逸字當作□。
于此知騛篆下馬逸足之斷為訛字矣。
從馬失聲。
大結切。
十二部。
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