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六部分

關燈
标題:骈pián 注解:駕二馬也。

    平帝本紀曰:诏光祿大夫劉歆等雜定婚禮,四輔、公卿、大夫士、郞、吏家屬皆以禮娶,立轺并馬。

    服□曰:立轺,小車也。

    并馬,骊駕也。

    按骊讀同伉俪,非馬深黑色。

    木部□下曰:讀若骊駕是也。

    并馬謂之俪駕,亦謂之骈。

    并、骈皆從并,謂并二馬也。

    左傳:渾良夫乘中佃兩牡。

    葢是駕二。

    毛詩說士駕二,禮王度記亦言士駕二,王肅雲:夏後氏駕兩謂之麗。

    骈之引伸,凡二物并曰骈。

    從馬幷聲。

    部田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骖cān 注解:駕三馬也。

    骖三疊韻為訓。

    詩幹旄:良馬四之,良馬五之,良馬六之。

    傳曰:四之,禦四馬也。

    五之,骖馬五辔也。

    六之,四馬六辔也。

    然則毛公有駕三之說矣。

    王肅雲:古者一轅之車駕三馬,則五辔,其大夫皆一轅車。

    夏後氏駕兩謂之麗,殷益以一騑謂之骖,周人又益以一騑謂之驷。

    本從一骖而來,亦謂之骖,經言骖則三馬之名。

    五經異義:天子駕數。

    易孟京、春秋公羊說天子駕六,詩毛說天子至大夫同四,士駕二。

    詩雲四騵彭彭,武王所乘。

    龍旗承祀,六辔耳耳,魯僖所乘。

    四牡騑騑,周道倭遲,大夫所乘。

    謹按禮王度記曰:天子駕六,諸侯與卿同駕四,大夫駕三,士駕二,庶人駕一。

    說與易、春秋同。

    駁曰:□之聞也。

    周禮校人:掌王馬之政。

    凡頒良馬而養乘之,乘馬一師四圉,四馬為乘。

    此一圉者,養一馬而一師監之也。

    尚書顧命:諸侯入應門,皆布乘黃朱。

    言獻四黃馬朱鬣也。

    旣實周天子駕六,校人則何不以馬與圉以六為數,顧命諸侯何以不獻六馬。

    易經時乘六龍者,謂陰陽六爻上下耳,豈故為禮制。

    王度記雲天子駕六者,自是漢法,與古異。

    大夫駕三者,于經無以言之,依鄭駁則古無駕三之制。

    孔晁雲:馬以引重,左右當均。

    一轅車以兩馬為服,旁以一馬骖之。

    則偏而不調,非人情也。

    株林曰:乘我乘驕。

    傳曰:大夫乘驕。

    則毛以大夫亦駕四也。

    且殷之制亦駕四,故王基雲:商頌約軧錯衡,八鸾锵锵,是則殷駕四不駕三也。

    按詩箋曰:骖,兩騑也。

    檀弓注曰:騑馬曰骖。

    葢古者駕四,兩服馬夾辀在中,左右各一。

    騑馬左右皆可以三數之,故謂之骖。

    以其整齊如翼言之,則謂之騑,骖本非謂駕三也。

    顧王度記曰大夫駕三,故訓傳亦言骖馬五辔,則是古有其說,故許釋骖為駕三。

    然許不偁王度記天子駕六以下雲雲,于騑下亦雲骖也,是《說文》晚成,不堅執異義之說,其說經非不與鄭合矣。

    從馬參聲。

    倉含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驷sì 注解:一乘也。

    周禮校人:鄭司農注雲:四匹為乘。

    按乘者,覆也,車轭駕乎馬上曰乘,馬必四,故四馬為一乘,不必已駕者也。

    引伸之,凡物四曰乘,如乘矢、乘皮、乘韋、乘壸皆是。

    驷者,馬一乘之名。

    鄭清人箋雲:驷,四馬也。

    按詩言四牡,言四骐,言四驖,言四騵,言四駱,言四黃,皆作四,下一字皆馬名也。

    言驷介,言俴驷,皆作驷,謂有所以加乎驷者也。

    今詩作驷驖,驷騵,而幹旄疏引異義、公羊隐元年疏、《說文》驖字下皆不誤。

    從馬四聲。

    息利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驸fù 注解:副馬也。

    副者,貳也。

    漢百官公卿表:奉車都尉掌禦乘輿車,驸馬都尉掌驸馬,皆武帝初置。

    晉尚公主者,并加之。

    師古曰:驸,副馬也。

    非正駕車皆為副馬。

    從馬付聲。

    符遇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四部。

    一曰近也。

    附近字今人作附,或作傅,依此當作驸。

    一曰疾也。

    與赴音義皆相近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xié 注解:馬和也。

    和當作龢。

    孫卿曰:六馬和則造父不能以緻遠。

    從馬皆聲。

    戸皆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駊pǒ 注解:駊騀,二字疊韻。

    馬搖頭也。

    也廣韻作皃。

    駊騀于頗俄皆近。

    從馬皮聲。

    普火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騀ě 注解:駊騀也。

    從馬我聲。

    五可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此二篆并解,各本訛舛,今依全書通例及玉篇所載訂正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tāo 注解:馬行皃。

    此當曰□□,馬行皃。

    淺人删之也。

    牛徐行曰□□,馬徐行曰□□,今人俗語如是矣。

    從馬舀聲。

    土刀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三部。

    按篇、韻皆左舀右馬作□,初學記引何承天纂文作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笃dǔ 注解:馬行頓遟也。

    頓如頓首,以頭觸地也。

    馬行箸實而遟緩也。

    古叚借笃為竺字,以皆行聲也。

    二部曰:竺,厚也。

    笃行而竺廢矣。

    釋诂曰:笃,固也。

    又曰:笃,厚也。

    毛詩椒□、大明、公劉傳皆曰:笃,厚也。

    凡經傳笃字,固厚二訓足包之。

    釋诂笃竺并列,皆訓厚。

    釋名曰:笃,築也。

    築,堅實稱也。

    厚,後也,有終後也。

    葢笃字之代竺久矣。

    從馬竹聲。

    冬毒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骙kuí 注解:馬行威儀也。

    馬行上當有骙骙二字。

    詩三言四牡骙骙,采薇傳曰:強也。

    桑柔傳曰:不息也。

    烝民傳曰:猶彭彭也。

    各随文解之,許檃栝之雲馬行威儀皃,于疊韻取義也。

    從馬癸聲。

    渠追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《詩》曰:“四牡骙骙。

    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wò 注解:□□,二字今補。

    馬行徐而疾也。

    從馬與聲。

    此篆各本作□,解雲學省聲,于角切。

    今正。

    玉篇:鸒,弋魚、弋庶二切,馬行徐而疾。

    次骙下骎上,正與《說文》同。

    然則古本與玉篇同可知矣。

    廣韻平聲九魚:□,以諸切,馬行皃。

    去聲九禦:□,羊洳切,馬疾行皃。

    集韻九魚□下曰:《說文》馬行徐而疾。

    引詩四牡□□。

    類篇:□,羊諸、羊茹二切,《說文》馬行徐而疾。

    引詩四牡□□。

    是可證宋初大徐本不誤。

    玉篇、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