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五部分

關燈
标題:貘mò 注解:佀熊而黃黑色,出蜀中,卽諸書所謂食鐵之獸也。

    見爾雅、上林賦、蜀都賦注、後漢書。

    爾雅謂之白豹。

    山海經謂之猛豹。

    今四川川東有此獸。

    薪采攜鐵飯甑入山,每為所齧,其齒則奸民用為僞佛齒。

    從豸□聲。

    莫白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五部。

    字亦作貊,亦作狛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□yōnɡ 注解:猛獸也。

    猛當作□,三字為句,□見上林賦。

    郭璞曰;采用□似牛,領有肉堆,卽犎牛也。

    按卽爾雅之犦牛也。

    字亦作□,亦作□。

    漢書作庸。

    從豸庸聲。

    餘封切。

    九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貜jué 注解:□貜也。

    □廣韻引作□,未知孰是,葢合二字為獸名。

    與犬部玃字義别。

    從豸矍聲。

    王縛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貀nà 注解:貀獸,貀字各本無,今補。

    無前足,前當作歬。

    貀無前足,釋獸文。

    從豸出聲。

    女滑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《漢律》:“能捕豺貀,購錢百。

    ”鉽百各本作百錢。

    今正。

    爾雅郭注:律捕虎一購錢三千,其豿半之,葢亦沿漢律也,購者以财有所求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貈hé 注解:似狐,善□獸也。

    凡狐貉連文者,皆當作此貈字。

    今字乃皆假貉為貈,造貊為貉矣。

    從豸舟聲。

    下各切。

    按此切乃貉之古音,非此字本音也。

    其字舟聲,則古音在三部。

    邠詩貈狸裘為韻,一部三部合音也。

    《論語》曰:“狐貈之厚□居。

    ”鄉黨篇文,居當作凥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貆huán 注解:貈之類。

    從豸,亘聲。

    按此篆舊系貉篆下,雲貉之類。

    然則亦必人而豸種者。

    而經傳不言有貆人,則知□寫訛舛耳。

    釋獸曰:貈子貆,可援以證許書矣。

    今更正而移其次于此。

    胡官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豻àn 注解:胡地野狗。

    禮記玉藻、周禮巾車注皆雲:豻,胡犬也。

    正義皆雲:胡當作狐。

    與犬合所生,按犬有名狼,名狐者。

    見廣雅,但此注胡犬,證以說文。

    高誘淮南注:熊安生。

    禮記正義雲:胡地野狗,則其字不當作狐宷矣。

    從豸,幹聲。

    五旰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犴,豻或從犬。

    《詩》曰:“冝犴冝獄。

    ”小雅小宛文,毛詩作岸。

    釋文曰:韓詩作犴。

    雲鄉亭之系曰犴。

    朝遷曰獄。

    李善文□注亦引韓詩。

    按毛詩傳曰:岸,訟也。

    此謂岸為犴之假借也。

    獄從二犬,故犴與獄同意。

    皇矣箋亦曰:岸,訟也。

    本小宛傳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狸lí 注解:伏獸,似貙。

    伏獸,謂善伏之獸。

    鄭注大射雲:狸首。

    逸詩:狸之言不來也。

    其詩有射諸矦首不朝者之言,因以名篇。

    皇偘以為舊解雲:狸之取物,則伏下其頭,然後必得,言射亦必中,如狸之取物矣。

    上文雲貙似狸,此雲狸似貙。

    言二物相似,卽俗所謂野貓。

    從豸裡聲。

    裡之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貒tuān 注解:貒獸也。

    各本無貒字,今補,三字為一句。

    釋獸曰:狐狸貒貈醜,其足蹯,其迹□,貒子貗。

    似豕而肥。

    各本無此四字,今依韻會所據及爾雅音義所引補。

    從豸端聲,讀若湍。

    他端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貛huān 注解:野豕也。

    從豸雚聲。

    呼官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按□部引爾雅:狐狸貒貈醜。

    貒作貛,葢貒貛本一字,貛乃貒之或體。

    淺人□去上文似豕而肥四字,乃注野豕也三字于此以分别之耳。

    其物非有二,集韻、類篇亦合為一字。

    宜正之蛙:貒或從雚聲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貁yòu 注解:鼠屬。

    善旋。

    按當作禺屬,善倒縣。

    周禮、爾雅、山海經有蜼字。

    許無蜼,貁卽蜼。

    廣雅曰:犺,蜼也,是也。

    釋獸曰:蜼,卬鼻而長尾。

    周禮注曰:蜼,禺屬,卬鼻而長尾。

    郭景純曰:蜼似猕猴而大,黃黑色,尾其數尺。

    未有□岐,雨則自縣于樹,以尾塞鼻。

    零陵南康人呼之音餘,建平人呼之音相贈遺之遺。

    又音餘救反,皆土俗輕重不同耳。

    淮南覽冥注曰:犺猨屬,長尾而卬鼻。

    吳都賦劉注引異物志曰:犺猿類。

    露鼻,尾長四五尺,居樹上,雨則以尾塞鼻,是以犺者,□之俗省。

    蜼□為古今字。

    許不取蜼,用今字也。

    與鼠部之□鼬分别為三物。

    從豸穴聲。

    此穴散之穴,俗訛作穴聲。

    篆體亦誤,今正。

    穴之古音在三部。

    餘救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貂diāo 注解:鼠屬。

    大而黃黑,出胡丁零國。

    郭氏山海經注曰:今扶餘國,卽濊貃故地。

    在長城北,去玄兔千裡,出名馬。

    赤玉、大珠如酸棗也。

    從豸召聲。

    都遼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貉mò 注解:北方貉,各本奪貉字。

    今補。

    此與西方羌從羊,北方狄從犬,南方蠻從蟲,東南閩越從蟲,東方夷從大,參合觀之。

    鄭司農雲:北方曰貉,曰狄。

    周禮大甸,獵祭表貉。

    注雲:貉讀為十百之百。

    豸穜也。

    從豸,長脊獸之穜也,故從豸。

    各聲,莫白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五部。

    下各切。

    俗作貊。

    孔子曰:“貉之言貉貉惡也。

    ”七字一句,各本作貉之為言惡也。

    今依尚書音義,五經文字正。

    尚書音義作貊貊。

    淺人所改耳。

    貉與惡□韻。

    貉貉,惡皃。

    〖注〗貂貉二篆各本在犴篆之後。

    貆狸篆之前。

    今以蟲部之蠻閩,次于以蟲為象之末。

    犬部之狄,次于犬末。

    羊部之羌,次于羊末。

    人部之僥,次于人末。

    大部夷字,次于大末。

    依類求之,移易次此。

    必有合乎古本矣。

    1593文二十重二小徐本文十七,容有誤也。

    其曰:重三,必合貒貛為一字矣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豸部 标題:□sì 注解:如野牛靑色,其皮堅厚可制铠。

    靑色各本作而靑。

    其皮堅厚可制铠,各本無此七字,今補。

    論語季氏疏,爾雅釋獸,詩何草不黃正義、春秋、左傳宣二年正義皆有此七字。

    皆作靑色,或作靑毛。

    釋獸曰:兕,似牛。

    許雲:如野牛者,其義一也。

    野牛卽今水牛,與黃牛别,古謂之野牛。

    爾雅雲似牛者,似此也。

    郭注山海經曰:犀似水牛,豬頭庳腳。

    兕亦似水牛,靑色一角,重三千斤。

    考工記:函人為甲。

    犀甲七屬,兕甲六屬。

    犀甲壽百年,兕甲壽二百年。

    象形。

    謂上象其頭,下象其足尾也。

    徐□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□頭,二字今補。

    與禽離頭同。

    □部禽下亦曰:禽離□頭相似。

    今人作楷。

    □作凹,禽離作兇,其頭不同矣。

    篆法古當同。

    凡□之屬皆從□。

    □,古文從兒,葢亦謂其似人胻也。

    虎足亦與人足同,今字兕行而□不行。

    漢□作□。

    經典釋文雲:本又作□。

    〖注〗兕。

    文一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□部 标題:易yì 注解:蜥易,蝘蜓,守宮也。

    蟲部蜥下曰:蜥易也。

    蝘下曰:在壁曰蝘蜓。

    在艹曰蜥易。

    釋魚曰:榮螈,蜥易。

    蜥易,蝘蜓。

    蝘蜓,守宮也。

    郭雲:□相解,博異語,别四名也。

    方言曰:守宮,秦晉西夏謂之守宮。

    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