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六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當依廣韻夷質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駻hàn 注解:馬突也。
駻之言悍也。
淮南書作馯,高曰:馯馬,突馬也。
從馬旱聲。
侯旰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駧dònɡ 注解:馳馬洞去也。
洞者,疾流也。
以疊韻為訓。
從馬同聲。
徒弄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驚jīnɡ 注解:馬駭也。
驚與警義别。
小雅:徒禦不警。
傳曰:不警,警也。
俗多訛驚。
從馬敬聲。
舉卿切。
十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駭hài 注解:驚也。
從馬亥聲。
侯楷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經典亦作駴,戒聲、亥聲同在一部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huānɡ 注解:馬□也。
奔者,走也。
從馬巟聲。
呼光切。
十部。
按篇、韻皆左巟右馬作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骞qiān 注解:馬腹墊也。
墊,各本作絷,自篇、韻己然。
小徐作□,則更誤。
今正。
土部曰:墊者,下也。
引春秋傳:墊隘馬腹。
墊,正俗所雲肚腹低陷也。
仲尼弟子列傳闵損字子骞,是其義矣。
考工記:小體骞腹謂之羽屬。
詩無羊、天保傳皆曰:骞,虧也。
虧部曰:虧者,氣損也。
按詩骞裳字本用此,見詩、左傳釋文,謂摳衣不使盈滿也,俗借褰绔字為之。
習者不知其非矣。
從馬,寒省聲。
去□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 注解:馬腹下聲也。
從馬,學省聲。
于角切。
三部。
按許書不必有此字,姑補于此。
聲,廣韻作鳴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駐zhù 注解:馬立也。
人立曰侸,俗作住。
馬立曰駐。
從馬主聲。
中句切。
古音在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馴xún 注解:馬順也。
古馴、訓、順三字互相叚借,皆川聲也。
古文尚書:五品不愻。
史記殷本紀及兩漢書及周禮地官注,愻皆作訓,而五帝本紀作五品不馴。
馴之本義為馬順,引伸為凡順之偁。
從馬川聲。
此舉形聲包會意。
詳遵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駗zhēn 注解:駗驙,二字雙聲,各本皆删,今依玉篇補。
馬載重難也。
俗本重難下有行字,非。
謂馬所負何者重難也。
從馬□聲。
張人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驙zhān 注解:駗驙也。
從馬亶聲。
張連切。
十四部。
《易》曰:“乘馬驙如。
”周易屯六二:屯如亶如,乘馬班如。
亶俗作邅,宋時經典釋文不誤。
許所據易葢上句作駗如驙如,乘馬二字當為誤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騺zhì 注解:馬重皃也。
晉世家:惠公馬騺不行。
卽左傳晉戎馬還濘而止。
今本史記作鸷,訛字也。
而秦本紀作馬騺,不誤。
□部曰:□,騺不行也。
今本亦訛鸷。
莊子馬蹄篇:闉枙騺曼。
崔雲:拒枙頓遲也。
今刻釋文亦訛從鳥,而集韻、類篇不誤。
車之前重曰□,馬重曰騺,其音義一也。
廣雅:□駤,止也。
駤卽騺。
從馬埶聲。
各本埶訛執。
篆體上從執,則失其聲矣。
今皆正。
陟利切。
十五部。
亦勑利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驧jú 注解:馬曲□也。
勹部曰:□者,曲脊也。
音義皆同。
從馬鞠聲。
巨六切。
三部。
玉篇作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騬chénɡ 注解:犗馬也。
牛部曰:犗者,騬*牛也。
其事一,故其訓互通。
從馬乘聲。
食陵切。
六部。
〖注〗騬*字原從牛從乘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jiè 注解:系馬尾也。
此當依玉篇作結馬尾。
廣韻作馬尾結也。
結卽今之髻字。
大□曰:車軨馬□可以周天下。
範注:軨,轄系。
□,尾結也。
釋文□音介,馬尾髻也。
按遠行必髻其馬尾,□與〈髟下介〉音義同。
詩曰驷介,左傳曰不介馬而馳,疑介卽古文□。
從馬介聲。
古拜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騷sāo 注解:摩馬也。
各本摩上有擾也一曰四字,淺人所增也,今删正。
人曰搔,馬曰騷,其意一也。
摩馬如今人之刷馬,引伸之義為騷動,大雅常武傳曰騷,動也是也。
檀弓注曰:騷騷爾,大疾。
若屈原列傳曰離騷者猶離憂也,此于騷古音與憂同部得之。
騷本不訓憂,而擾則生憂也,故曰猶。
從馬蚤聲。
稣遭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zhàn 注解:馬轉卧土中也。
韓詩外傳曰:其馬佚而□吾園,而食吾葵。
從馬展聲。
張扇反。
十四部。
按各本無此篆,藝文類聚引《說文》有之。
今依玉篇列字次弟補于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zhí 注解:絆馬足也。
足字依韻會補。
纟部曰:絆者,馬系也。
是為轉注。
小雅白駒傳曰:絷,絆也。
周頌有客箋同。
莊子連之以羁馽,卽此字。
從馬,○其足。
○象絆之形。
隸書作馽,失其意矣。
陟立切。
七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韓厥執□前。
”前當作歬,語見成公二年左傳,今左作執絷馬前。
葢古本正作執□前,改易誤衍耳。
許意絆是物,□是人用物。
據傳文則謂絆為□。
讀若辄。
絷,□或從纟□聲。
〖注〗又□,同罵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骀tái 注解:馬銜脫也。
銜者,馬勒口中者也。
脫當作捝,解也。
馬銜不在馬口中,則無以控制其馬,崔實政論曰馬骀其銜是也。
銜脫則行遲鈍,廣雅曰驽骀是也。
又引伸為寬大之意,漢有台名骀蕩及春色骀蕩是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駻hàn 注解:馬突也。
駻之言悍也。
淮南書作馯,高曰:馯馬,突馬也。
從馬旱聲。
侯旰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駧dònɡ 注解:馳馬洞去也。
洞者,疾流也。
以疊韻為訓。
從馬同聲。
徒弄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驚jīnɡ 注解:馬駭也。
驚與警義别。
小雅:徒禦不警。
傳曰:不警,警也。
俗多訛驚。
從馬敬聲。
舉卿切。
十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駭hài 注解:驚也。
從馬亥聲。
侯楷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經典亦作駴,戒聲、亥聲同在一部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huānɡ 注解:馬□也。
奔者,走也。
從馬巟聲。
呼光切。
十部。
按篇、韻皆左巟右馬作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骞qiān 注解:馬腹墊也。
墊,各本作絷,自篇、韻己然。
小徐作□,則更誤。
今正。
土部曰:墊者,下也。
引春秋傳:墊隘馬腹。
墊,正俗所雲肚腹低陷也。
仲尼弟子列傳闵損字子骞,是其義矣。
考工記:小體骞腹謂之羽屬。
詩無羊、天保傳皆曰:骞,虧也。
虧部曰:虧者,氣損也。
按詩骞裳字本用此,見詩、左傳釋文,謂摳衣不使盈滿也,俗借褰绔字為之。
習者不知其非矣。
從馬,寒省聲。
去□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 注解:馬腹下聲也。
從馬,學省聲。
于角切。
三部。
按許書不必有此字,姑補于此。
聲,廣韻作鳴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駐zhù 注解:馬立也。
人立曰侸,俗作住。
馬立曰駐。
從馬主聲。
中句切。
古音在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馴xún 注解:馬順也。
古馴、訓、順三字互相叚借,皆川聲也。
古文尚書:五品不愻。
史記殷本紀及兩漢書及周禮地官注,愻皆作訓,而五帝本紀作五品不馴。
馴之本義為馬順,引伸為凡順之偁。
從馬川聲。
此舉形聲包會意。
詳遵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駗zhēn 注解:駗驙,二字雙聲,各本皆删,今依玉篇補。
馬載重難也。
俗本重難下有行字,非。
謂馬所負何者重難也。
從馬□聲。
張人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驙zhān 注解:駗驙也。
從馬亶聲。
張連切。
十四部。
《易》曰:“乘馬驙如。
”周易屯六二:屯如亶如,乘馬班如。
亶俗作邅,宋時經典釋文不誤。
許所據易葢上句作駗如驙如,乘馬二字當為誤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騺zhì 注解:馬重皃也。
晉世家:惠公馬騺不行。
卽左傳晉戎馬還濘而止。
今本史記作鸷,訛字也。
而秦本紀作馬騺,不誤。
□部曰:□,騺不行也。
今本亦訛鸷。
莊子馬蹄篇:闉枙騺曼。
崔雲:拒枙頓遲也。
今刻釋文亦訛從鳥,而集韻、類篇不誤。
車之前重曰□,馬重曰騺,其音義一也。
廣雅:□駤,止也。
駤卽騺。
從馬埶聲。
各本埶訛執。
篆體上從執,則失其聲矣。
今皆正。
陟利切。
十五部。
亦勑利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驧jú 注解:馬曲□也。
勹部曰:□者,曲脊也。
音義皆同。
從馬鞠聲。
巨六切。
三部。
玉篇作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騬chénɡ 注解:犗馬也。
牛部曰:犗者,騬*牛也。
其事一,故其訓互通。
從馬乘聲。
食陵切。
六部。
〖注〗騬*字原從牛從乘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jiè 注解:系馬尾也。
此當依玉篇作結馬尾。
廣韻作馬尾結也。
結卽今之髻字。
大□曰:車軨馬□可以周天下。
範注:軨,轄系。
□,尾結也。
釋文□音介,馬尾髻也。
按遠行必髻其馬尾,□與〈髟下介〉音義同。
詩曰驷介,左傳曰不介馬而馳,疑介卽古文□。
從馬介聲。
古拜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騷sāo 注解:摩馬也。
各本摩上有擾也一曰四字,淺人所增也,今删正。
人曰搔,馬曰騷,其意一也。
摩馬如今人之刷馬,引伸之義為騷動,大雅常武傳曰騷,動也是也。
檀弓注曰:騷騷爾,大疾。
若屈原列傳曰離騷者猶離憂也,此于騷古音與憂同部得之。
騷本不訓憂,而擾則生憂也,故曰猶。
從馬蚤聲。
稣遭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zhàn 注解:馬轉卧土中也。
韓詩外傳曰:其馬佚而□吾園,而食吾葵。
從馬展聲。
張扇反。
十四部。
按各本無此篆,藝文類聚引《說文》有之。
今依玉篇列字次弟補于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□zhí 注解:絆馬足也。
足字依韻會補。
纟部曰:絆者,馬系也。
是為轉注。
小雅白駒傳曰:絷,絆也。
周頌有客箋同。
莊子連之以羁馽,卽此字。
從馬,○其足。
○象絆之形。
隸書作馽,失其意矣。
陟立切。
七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韓厥執□前。
”前當作歬,語見成公二年左傳,今左作執絷馬前。
葢古本正作執□前,改易誤衍耳。
許意絆是物,□是人用物。
據傳文則謂絆為□。
讀若辄。
絷,□或從纟□聲。
〖注〗又□,同罵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十卷□馬部 标題:骀tái 注解:馬銜脫也。
銜者,馬勒口中者也。
脫當作捝,解也。
馬銜不在馬口中,則無以控制其馬,崔實政論曰馬骀其銜是也。
銜脫則行遲鈍,廣雅曰驽骀是也。
又引伸為寬大之意,漢有台名骀蕩及春色骀蕩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