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部分

關燈
注解:小卮有耳葢者。

    急就篇皇象本榑榼椑榹,榑卽□也。

    有耳葢謂有耳有葢也。

    從卮專聲。

    市沇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卮部 标題:□zhuǎn 注解:小卮也。

    顔師古急就篇椯榼椑榹,椯卽□也。

    從卮端聲,讀若捶擊之捶。

    廣韻之累切。

    大徐旨沇切。

    由十四部□入十六部也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。

    文三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卮部 标題:卩jié 注解:瑞信也。

    瑞者,以玉為信也。

    周禮典瑞注曰,節信也。

    典瑞若今符玺郞。

    掌節注曰:節猶信也。

    行者所執之信。

    邦節者,珍圭,牙璋,□圭,琬圭,□圭也。

    按是五玉者皆王使之瑞卪。

    引伸之凡使所執以為信,而非用玉者皆曰卪。

    下文是也。

    守邦國者用玉卪,守都鄙者用角卪,鄭雲:謂諸侯于其國中。

    公□大夫王子弟于其采邑。

    有所使亦自有節也。

    使山邦者用虎卪,土邦者用人卪,澤邦者用龍卪。

    鄭雲:謂使□大夫聘于天子諸侯行道所執之信也。

    是三卪者皆以金為之,鑄虎人龍象焉,必自以其國所多者于以相别為信。

    門關者用符卪,貨賄用玺卪,道路用旌卪。

    鄭雲:門關,司門司關也。

    貨賄者,主通貨賄之官,謂司巿也。

    道路者,主治五塗之官,謂鄉遂大夫也。

    凡民遠出至于邦國,邦國之民若來人。

    由門者,司門為之節。

    由關者,司關為之節。

    其商,則司巿為之節。

    其以征令及家徙,則鄉遂大夫為之節。

    符節者,如今宮中諸官诏符也。

    玺節者,今之印章也。

    旌節,今使者所擁節是也。

    已上八句皆周禮掌節職文,此三句許意葢與鄭注不同。

    雲門關者者,蒙上文使字而言,謂使于門關者也。

    象相合之形。

    若卵篆則兩合矣。

    子結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凡卪之屬皆從卪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令lìnɡ 注解:發号也。

    号部曰:号者:嘑也。

    口部曰:嘑者,号也。

    發号者,發其号嘑以使人也。

    是曰令。

    人部曰:使者,令也。

    義相□注。

    引伸為律令,為時令。

    詩箋曰:令善也。

    按詩多言令,毛無傳。

    古文尚書言靈。

    見般庚,多士,多方,般庚正義引釋诂。

    靈,善也。

    葢今本爾雅作令,非古也。

    凡令訓善者,靈之假借字也。

    從亼卪,号嘑者招集之卪也,故從亼卪會意。

    力正切,古音在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□bì 注解:輔信也。

    相輔之信也。

    信者,卪也。

    從比,故以輔釋之。

    周掌節,掌守邦節,而辨其用,以輔王命。

    從卪比聲。

    當雲從比卪,比亦聲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五部。

    大徐毗必切。

    《虞書》曰:□成五服。

    臯陶谟文,今尚書作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卶chǐ 注解:有大慶也。

    慶各本作度,今依廣韻正。

    慶者,行賀人也。

    大慶,謂大可賀之事也。

    凡從多之字訓大。

    釋言曰:庶,侈也。

    是其義。

    從卪多聲,讀若侈。

    充鼓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□bì 注解:宰之也。

    未聞。

    葢謂主宰之也,主宰之則制其必然,故從必。

    按衛風。

    有斐君子。

    釋文雲:韓詩作邲,美皃,葢卽此字,而今本釋文及廣韻皆誤從邑,作邲。

    廣韻六至雲。

    邲,好皃。

    五質雲:邲,地名,在鄭。

    又美皃,其誤甚矣。

    從卪必聲。

    兵媚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二部。

    玉篇無此字,廣韻亦有邲無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卲shào 注解:高也。

    廣雅、釋诂同。

    法言曰:公儀子、董仲舒之才之邵也。

    又曰:賢皆不足卲也。

    從卪召聲。

    寔照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厄ě 注解:科厄,逗。

    □韻字。

    木卪也。

    卪各本作節。

    誤,今正。

    凡可表識者皆曰卪。

    竹之卪曰節。

    木之卪曰科厄。

    易曰:艮于木為多節,科厄,□起之皃。

    從卪廠聲。

    五果切。

    玉篇牛戈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按廠聲在十六部。

    合韻冣近也。

    賈侍中說,□為厄,逗。

    裹也。

    别一義,不連科字。

    一曰:厄,逗。

    葢也。

    又一義,不連科字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厀xī 注解:胫頭卪也。

    肉部曰:腳,胫也。

    胫,胻也。

    厀者在胫之首,股與腳閑之卪也。

    故從卪。

    從卪,桼聲。

    息七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俗作膝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卷juǎn 注解:厀曲也。

    卷之本義也。

    引伸為凡曲之偁。

    大雅:有卷者阿。

    傳曰:卷,曲也。

    又引伸為舒卷。

    論語:邦無道,則可卷而懷之,卽手部之卷收字也。

    又中庸:一卷石之多。

    注曰:卷,猶區也。

    又陳風,碩大且卷。

    傳曰:卷,好皃。

    此與齊風傳鬈,好皃同,謂卽一字也。

    檀弓,女手卷然,亦謂好皃。

    從卪□聲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巨員切。

    大徐但雲居□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卻què 注解:卪卻也。

    各本作節欲也。

    誤。

    今依玉篇欲為卻,又改節為卪。

    卪卻者,節制而卻退之也。

    從卪谷聲。

    去約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五部。

    俗作卻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卸xiè 注解:舍車解馬也。

    舍,止也。

    馬以駕車,止車則解馬矣,一說解馬謂騎解鞌。

    方言曰:發,舍車也。

    東齊海岱之閑謂之發,宋趙陳魏之閑謂之稅。

    郭注:今通言發寫,按發寫卽發卸也。

    寫者,卸之假借字。

    曲禮曰:器之溉者不寫,其餘皆寫,義正同卸。

    今卸為通用俗語。

    從卪止,行止有節。

    午聲。

    依韻會所據小徐本。

    讀若汝南人寫書之寫。

    司夜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□zhuàn 注解:二卪也。

    義取于形。

    巺從此,見丌部。

    阙,謂其讀若未聞也。

    大徐雲:士戀切者,取□□僝等字之音義為之。

    廣韻亦雲:□,具也。

    士戀切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□zòu 注解:卪也。

    阙。

    按玉篇曰:說文雲阙,葢本隻有阙字,其形反卪,其義其音則葢阙,今本說其義雲卪也,說其音雲則□切。

    皆肊為之。

    非許意。

    文十三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卩部 标題:印yìn 注解:執政所持信也。

    凡有官守者皆曰執政。

    其所持之卪信曰印。

    古上下通曰玺。

    周禮玺節注曰:今之印章。

    按周禮,守邦國者用玉節,守都鄙者用角節,謂諸侯于其國中,公□、大夫于其采邑用之。

    是卽用印之始也。

    季武子于周禮為守都鄙者,而以玺書達于魯君,是古有印明矣。

    葢以蕑□書之,而寓書于遠必用布帛檢之,以玺泥□之,至用缣素為書,而印之用更廣。

    漢官儀,諸侯王黃金橐駝鈕,文曰玺。

    列侯黃金黾鈕,文曰章。

    禦史大夫金印紫绶,文曰章。

    中二千石銀印黾鈕,交曰章。

    千石至四百石皆銅印,文曰印。

    從爪卪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手所持之卪也。

    左傳,司馬握節以死。

    于刃切。

    十三部。

    凡印之屬皆從印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印部 标題:□yì 注解:按也。

    按當作按印也。

    淺人□去印字耳。

    按者,下也。

    用印必向下按之,故字從反印。

    淮南齊俗訓曰:若玺之抑埴,正與之正,傾與之傾。

    玺之抑埴,卽今俗雲以印印泥也。

    此抑之本義也。

    引伸之為凡按之偁。

    内則,而敬抑搔之。

    注曰:抑,按也。

    又引伸之為凡謙下之偁。

    賓筵傳曰:抑抑,愼密也。

    假樂傳曰:抑抑,美也。

    抑傳曰:抑抑,密也。

    猗嗟傳曰:抑,美色。

    論語三用抑字皆□語□,于按下之意相近。

    抑詩,國語作懿戒。

    懿同抑,抑此皇父,懿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