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九部分

關燈
卷□頁部 标題:□fán 注解:大醜皃。

    醜可惡也。

    從□樊聲。

    附袁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□jìnɡ 注解:好皃。

    頭好也。

    從頁争聲。

    疾正切。

    十一部。

    《詩》所謂:□首。

    □首當作螓首。

    見衛風碩人。

    傳曰:螓首,颡廣廣而方,箋雲:螓謂蜻蜻也。

    按方言:蟬小者,謂之麥蚻;有文者,謂之蜻蜻。

    孫炎注,爾雅引方言:有文者謂之螓,然則螓蜻一字也。

    引古罕言所謂者,假令詩作□首。

    則徑偁詩句,不言所謂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頨yǔ 注解:頨妍也。

    三字為句。

    頨妍疊韻。

    大徐改為頭妍。

    此卽改頓首為下首之比。

    妍,安也。

    頨義如周易之翩翩。

    東都賦:翩翩巍巍,顯顯翼翼。

    從□,翩省聲,讀若翩。

    按此當纰延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二部。

    篇韻王矩一切。

    葢有認為羽聲者耳。

    廣韻注雲:孔子頭也。

    又附會以為孔子圩頂之圩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顗yǐ 注解:謹莊皃。

    莊者,壯盛字之假借也。

    釋诂曰:顗,靜也。

    義相足。

    從□豈聲。

    魚豈切,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顅qiān 注解:頭鬓少發也。

    髟部曰:鬜者,鬓秃也。

    此音義皆同。

    葢實一字矣,而以顅從頁,故雲頭鬓,謂頭上及鬓夾也。

    鬜從髟,故單言鬓。

    考工記,數目顅脰,故書顅或作牼。

    鄭司農曰:牼,讀為鬜頭無髪之鬜。

    司農意謂:烏頭,毛短也。

    鄭注明堂位曰:齊人謂:無髪為,秃楬。

    釋名曰:秃,無髪沐秃也。

    毼頭生瘡曰:瘕,毼亦然也。

    楬與毼皆卽鬜字。

    許說周禮與先鄭同。

    後鄭易之曰:顅,長脰也。

    非許義。

    證以莊子其脰肩,肩,則後鄭是也。

    肩卽顅。

    從□肩聲。

    苦閑切,十四部。

    《周禮》曰:數目顅脰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□kūn 注解:無發也。

    廣韻曰:□者,□顐也。

    顐者,秃也。

    五困切。

    一曰耳門也。

    别一義。

    從□囷聲。

    按毛刻作囷聲。

    篆左從囷,不誤。

    凡囷聲之字亦入□韻矣。

    苦昆切,十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□kū 注解:秃也。

    秃本訓無髪。

    此則用其引伸之義也。

    考工記:作其鱗之而。

    注曰:之而,頰□也。

    按頰謂鱗屬之面旁。

    □,謂鱗屬之頤□。

    圓潤光滑故謂之秃。

    古語如是。

    魚遊泳,必動其頰與顄。

    所謂作其之而也。

    玉篇:頹者,頰下也。

    是其字可作頹,而淺者謂為頹字。

    從□氣聲。

    苦骨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按周禮釋文雲:許慎口忽反。

    秃也。

    劉古本反。

    正義曰:舊讀□字沽罪反,劉炫以為當音壸,玉裁:謂闆本壸字葢誤,當作壸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頛lèi 注解:頭不正也。

    釋魚。

    左倪不類。

    周禮類作靁。

    葢皆頛之假借字也。

    從□耒,會意。

    耒,頭傾,說從耒之意亦聲。

    耒亦聲。

    盧對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廣韻無。

    讀又若《春秋》陳夏齧之齧。

    又有此音。

    卽與左倪右倪之倪同也。

    曰陳夏齧之齧當許時讀春秋此齧,必與他齧不同也。

    陳夏齧,見春秋經昭卄三年正義。

    考世本。

    齧者,征舒曾孫。

    杜雲玄孫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□pǐ 注解:傾首也。

    首玄應引作頭。

    玄應引蒼颉篇雲:頭不正也。

    又引淮南子:左□右倪。

    按釋魚:左倪右倪。

    郭注:行頭,左俾右俾。

    俾亦作庳。

    皆非是其字正當作□,故釋文暜計反也。

    從□卑聲。

    匹米切,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□qì 注解:司人也。

    司者,今之伺字。

    一曰恐也。

    從□契聲,讀若楔。

    楔或作褉,誤。

    今依古本正。

    今楔讀先結切。

    □胡計切。

    韻書之分别也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□kuǐ 注解:頭不正也。

    從□鬼聲。

    口猥切,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頗pō 注解:頭偏也。

    引伸為凡偏之偁。

    洪範曰:無偏無頗,遵王之義。

    人部曰:偏者,頗也。

    以頗引伸之義釋偏也。

    俗語曰:頗多頗久頗有,猶言偏多偏久偏有也。

    古借陂為頗。

    如洪範古本作無偏無陂。

    顔師古匡謬正俗,李善文選注所引皆作陂,可證,迄乎天寶,乃據其時所用本作頗,而诏改為陂。

    一若古無作陂者,不學而作聰之過也。

    陂義古皆在歌戈部,則又不知古音之過耳。

    從□皮聲。

    滂禾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又匹我切。

    言部曰:诐古文以為頗字,言古文之假借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□yòu 注解:顫也。

    從□尢聲。

    按玄應書□引說文皆作□,是其字從□,又聲。

    今本說文作□,尤聲。

    非古也。

    篇、韻皆沿俗本之誤耳。

    玄應引說文雲:謂掉動不定也。

    葢演說文語通俗文曰:四支寒動謂之顫□。

    于救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一部。

    疣,□或從□。

    按此篆亦當作□,從□,又聲。

    據玄應書及廣韻可證。

    玄應曰:今作疣。

    知淺人以今體改古體耳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顫chàn 注解:頭不定也。

    不定各本作不正,今正。

    顫□皆不甯之皃。

    上文頛□頗四篆,言頭不正。

    此則義别。

    頭不定,故從□。

    引伸為凡不定之偁。

    從□亶聲。

    之繕切,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顑kǎn 注解:顑顲,逗。

    二字各本無。

    今依全書通例補。

    疊韻字。

    食不飽,面黃起行也。

    離騷。

    長顑颔亦何傷。

    王注:顑颔不飽皃。

    按許之:顑顲卽顑颔也。

    離騷假借颔為顲。

    許書單出颔篆,雲面黃也。

    此恐淺人所增。

    廣韻:顑顲,瘦也。

    從□鹹聲,下感下坎二切,七部。

    廣韻苦感切。

    又作□,呼唵切。

    讀若戆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顲lǎn 注解:顑顲也。

    各本作面顑顲皃。

    今依全書通例正。

    從□□聲。

    盧感切,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煩fán 注解:□頭痛也。

    詩曰:如炎如焚。

    陸機詩雲:身□頭且痛。

    從□火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一曰焚省聲。

    焚火部作燓。

    此謂形聲也。

    附袁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□wài 注解:頭□□也。

    □□□韻字。

    葢古語也。

    集韻曰:謂頭癡。

    錢氏大昕曰:春秋,戰國人名有蒯聩者,疑卽此□□字。

    從□□聲。

    五怪切,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頪lèi 注解:難曉也。

    謂相佀難分别也。

    頪類古今字。

    類本專謂犬,後乃類行而頪廢矣。

    廣雅雲:頪疾也。

    從□米,□猶種也。

    言種緐多如米也,米多而不可别,會意。

    一說黔首之多如米也,故曰元元。

    盧對切,十五部。

    按六書故引唐本。

    從迷省。

    一曰鮮白皃,從粉省。

    鮮猶新也。

    粉者,白之甚者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顇qiáo 注解:顦顇也。

    許書無顦篆,大徐增之,非也。

    錢氏大昕曰:面部之□,當是正字。

    小雅:或□瘁事國。

    傳雲:□力勞病以從國事。

    左傳引詩曰:雖有姬姜,無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