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九部分

關燈
标題:顉ǎn 注解:低頭也。

    低當作氐,氐者,說文之低字也。

    左傳襄卄六年,衛獻公反國。

    大夫逆于竟者,執其手而與之言。

    道逆者,自車揖之。

    逆于門者,颔之而已。

    釋文:颔本又作颌。

    按依許則颔颌皆非也。

    杜注:搖頭亦非,旣不執手而言,又不自車揖之,則在車首肎而已,不至搖頭也。

    釋文本又作颌,正是本又作顉之訛。

    列子湯問曰:顉其頤則歌合律,郭璞遊仙詩:洪厓颔其頤。

    注引列子亦作颔。

    引廣雅集颔,動也。

    颔皆顉之訛。

    故雲五感反。

    若本颔字,則當雲胡感反也。

    顉其頤者開口則低其頤,靈光殿賦:顉若動而躨跜。

    今本亦訛颔。

    從□金聲。

    五感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七部。

    《春秋傳》曰:迎于門,顉之而已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頓dùn 注解:下首也。

    按當作頓首也。

    三字為句。

    周禮太祝九□,一曰□首,二曰頓首,三曰空首,三者分别劃然。

    不當頓□二字皆訓之曰下首,明矣。

    鄭曰:稽首,拜頭至地也。

    頓首,拜頭叩地也。

    空手拜頭至手。

    所謂拜手也。

    吉拜,拜而後稽颡。

    謂齊衰不杖以下者。

    兇拜,稽颡而後拜。

    謂三年服者。

    玉裁按:九拜以前三者為體。

    後六者為用。

    如六書以指事、象形、形聲、會意四者為體。

    □注、假借二者為用也。

    凡經言拜手,言拜皆周禮之空首。

    手部□字下曰首至手。

    何注公羊傳曰:頭至手曰拜手。

    皆與周禮空首注合。

    凡經言稽首小篆作□。

    古文作□。

    經傳無異偁。

    何注公羊雲:頭至地,曰稽首,與周禮注合。

    凡經傳言頓首,言稽颡或單言颡皆九拜之頓首。

    何注公羊曰:颡猶今叩頭,檀弓稽颡注曰:觸地無容,皆與周禮頓首注合。

    頭至手者,拱手而頭至于手。

    頭與手俱齊心不至地,故曰空首。

    若稽首,頓首則拱手皆下至地,頭亦皆至地。

    而稽首尙稽遲。

    頓首尙急遽。

    頓首主于以颡叩觸。

    故謂之稽颡。

    或謂之颡。

    周禮之九拜不□知。

    而稽首者,吉禮也。

    頓首者,兇禮也。

    空首者,吉兇所同之禮也。

    經傳立文。

    凡單言拜及下屬稽首稽颡。

    言拜,言拜手者,皆空首也。

    言拜手稽首者,空首而稽首也。

    言拜而後稽颡者,空首而頓首也。

    言稽颡而不拜者,頓首而空首也。

    言稽颡而後拜者頓首而不空首也。

    經于吉,賓嘉曰稽首。

    未有言頓首者也。

    于喪曰稽颡。

    亦未有言頓首者也。

    然則稽颡之卽頓首無疑矣。

    有非喪而言頓首者,非常事也。

    類乎兇事也。

    如申包胥之九頓首而坐,以國破君亡。

    穆嬴頓首于宣子,以太子不立。

    與季平子稽颡于叔孫昭子以君亡。

    昭公子家駒再拜颡于齊侯,以失國,正同也。

    若陳無宇稽颡于栾施,以排患釋難。

    禮之過也。

    無宇之詐也。

    沿至秦漢以頓首為請罪之辭。

    中山策司馬喜之頓首,别于陰姬公之稽首。

    漢人文字存者,蔡邕戍邊上章雲。

    朔方髡鉗徙臣邕稽首再拜,上書皇帝陛下。

    未雲。

    臣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。

    蔡質所記立宋皇後儀首雲。

    尙書令臣嚣等,稽首言。

    末雲:臣嚣等誠惶誠恐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。

    許沖進說文解字首雲:召陵萬歲裡公乘臣沖□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。

    末雲:臣沖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辠死辠□首再拜以聞皇帝陛下。

    皆頓首與稽首分别。

    稽首為對揚之辭。

    從□,首叩地,故從□。

    屯聲。

    都困切,十三部。

    凡言供頓,頓宿皆取屯聚意。

    多假頓為之。

    又多假頓為鈍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俯fǔ 注解:低頭也。

    低當作氐。

    西京賦:伏棂檻而俯聽,聞雷霆之相激。

    薛綜曰:俯,低頭也。

    上林賦:俯杳眇而無見。

    李善引聲類。

    俯古文俯字。

    從□,逃省。

    逃者多媿而俯,故取以會意從逃猶從兔也。

    匡謬正俗引張揖古今字诂雲。

    俯今之俯俛也葢俛字本從免。

    俯則由音誤而制。

    用府為聲。

    字之俗而謬者。

    故許書不録。

    俛,舊音無辨切。

    俯,玉篇音靡卷切。

    正是一字一音。

    而孫強輩增說文音俯四字,不知許正讀如免耳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三、十四部之閑。

    大徐雲方矩切者,俗音也。

    太史蔔書,俯仰字如此,蔔或作公,誤。

    匡謬正俗引正作蔔。

    漢藝文志蓍□十五家四百一卷,大史蔔書當在其内。

    言此者,以正當時多作俛俯非古也。

    楊雄曰:人面俯。

    此葢摘取楊所自作訓纂篇中三字。

    以證從□之意,俯本謂低頭。

    引伸為,凡低之偁。

    俛,俯或從人免。

    匡謬正俗引及小徐皆作俗俯字。

    篆體或改作俛。

    解作從人兔,以從兔聲而讀同俯為龤,不知舊讀同免。

    過秦論,俛起阡陌之中。

    李善引漢書音義。

    音免。

    史記倉公傳,不可俛仰。

    音免。

    □策,列傳首俛。

    索隠正義皆音免。

    玄應書□雲俛仰,無辨切。

    廣韻俛亡辨切。

    俯俛也。

    玉篇人部俛無辨切。

    俯俛也,此皆俛之正音。

    而表記俛焉日有孳孳,釋文音勉。

    毛詩黾勉,李善引皆作僶俛。

    俛與勉同音。

    故古假為勉字。

    古無讀俛如府者也,俯音同俛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頣shěn 注解:舉目視人皃。

    目當依廣韻作眉。

    舉眉,揚眉也。

    從□臣聲。

    式忍切,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□zhǎn 注解:倨視人也。

    倨者,不愻也。

    從□□聲。

    旨善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颉xié 注解:直項也。

    淮南修務訓。

    王公大人有嚴志颉颃之行者,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。

    此颉颃正謂強項也。

    亢部□下曰:直項莽□。

    淮南之颃,卽說文之□也。

    直項者,颉之本義。

    若邶風:燕燕于飛。

    颉之颃之。

    傳曰:飛而下曰颉,飛而上曰颃。

    此其引伸之義直項為颉颃。

    故引伸之直下直上曰:颉颃。

    從□吉聲。

    胡結切,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□zhuō 注解:頭颉□也。

    颉□疊韻。

    古語頭菌蠢皃。

    若高祖□準,服□準音拙。

    應劭曰:頰權準也。

    師古曰:□權□字豈當借準為之,按服但雲準音拙耳,權□之名又出漢後也。

    從□出聲。

    之出切,十五部。

    讀又若骨。

    雲又者,謂出聲則讀若拙矣,又讀若骨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卷□頁部 标題:颢hào 注解:白皃。

    漢郊祀歌曰:西颢沆砀。

    西都賦曰:鮮颢氣之清英。

    颢與□音義略同。

    從景□。

    景者,日光也。

    日光白,從景□,言白首也。

    按上文當雲白,首皃。

    李善注文選引聲類,颢,白首皃,聲類葢本許書。

    今許書乃為淺人□首字耳。

    郊祀歌,西都賦及楚辭則皆引伸假借也。

    胡老切,二部。

    《楚詞》曰:詞當作辭。

    許書皆作楚詞。

    天白颢颢,見大招。

    王逸曰:颢□光貌,按此當廁白首人也之下。

    寫者亂之耳。

    土部堋下引左傳,朝而堋,在前引虞書,堋淫于家,在後。

    可證許偁古之例。

    南山四颢,南四八目,廣韻作商。

    皇甫士,安高士傳曰:四晧皆河内轵人。

    或在汲。

    一曰東園公;二曰角裡先生;三曰绮裡季;四曰夏黃公。

    秦始皇時退入藍田山。

    作歌,乃共入商□。

    隠地肺山,漢高征之不至,深自匿終南山,不能屈己。

    按曰:藍田山;曰:商雒地肺山;曰:終南山。

    東西相接八百裡。

    實一山也。

    詩傳曰:終南,周之名山中南也。

    左傳作中南。

    史,漢謂之南山。

    楊雄解嘲曰:四晧采榮于南山。

    說文作南山不誤。

    張良傳注商山四晧,宋時浙本作南山。

    颢此字今補。

    白首人也。

    以是為白首之證。

    他書作四晧者,通假字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