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六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,則見下從舟省而上有并頭之象。
故知并船為本義,編木為引伸之義。
又引伸之為比方,子貢方人是也。
秦風:西天之防。
毛曰:防,比也。
謂防卽方之假借也。
又引伸之為方圓,為方正,為方向。
又假借為旁。
丄部曰:旁,溥也。
凡今文尚書作旁者,古文尚書作方,為大也。
生民:實方實苞。
毛曰:方,極畝也。
極畝,大之意也。
又假借為甫。
召南:維鸠方之。
毛曰:方之,方有之也,方有之猶甫有之也。
象兩舟省緫頭形。
兩當作□,下象兩舟并為一。
上象兩船頭總于一處也。
府良切。
十部。
通俗文。
連舟曰舫。
與許說字不同。
葢方正字俗用舫。
凡方之屬皆從方。
汸,方或從水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方部 标題:□hánɡ 注解:方舟也。
舟字葢衍。
衛風:一葦杭之。
毛曰:杭,渡也。
杭卽□字,計謂一葦可以為之舟也。
舟所以渡,故謂渡為□。
始皇臨浙江,水波惡,乃西百二十裡從狹中渡,其地因有餘杭縣。
杜笃論都賦,造舟于渭,北杭泾流。
章懷後漢書作北□。
注雲:說文□字在方部。
今流俗不解。
遂與杭字相亂者,誤也。
是說誠然。
然□之作杭久矣。
章懷偶一正之,而不能盡正也。
李南傳:向度宛陵浦裡,□馬踠足,亦系章懷改杭為□。
而地理、郡國二志餘杭縣未之或改也。
□亦作航。
方言曰:舟或謂之航,杭者說文或抗字。
從方亢聲。
胡郞切。
十部。
《禮》:天子造舟,諸矦維舟,大夫方舟,士特舟。
大雅詩傳及釋水同。
李巡曰:比其舟而渡曰造舟,中央左右相維持曰維舟。
并兩船曰方舟。
一舟曰特舟。
孫炎曰:造舟,比舟為梁也。
維舟,連四舟也。
釋水及公羊傳注此下又有庶人乘泭句。
文二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方部 标題:兒rén 注解:古文奇字人也。
此冡人部而言,人者天地之性冣貴者也。
此籒文象臂胫之形。
其作兒者,則古文奇字之人也。
如大下曰: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,古文大也。
大下曰。
籒文大。
則例正同。
介與人之義巳見于大與人之下,故皆不必□言其義。
今俗本古文奇字之上□添仁人也三字,是為蛇足。
同字而必異部者,異其從之之字也。
象形。
孔子曰:“兒在下,故诘诎。
”兒在各本作在人。
今依玉篇,诎各本作屈。
誤。
今正。
舉孔子說證象形也。
籒文兼象臂胫。
古文奇字則惟象股腳。
诘诎猶今雲屈曲也。
如鄰切。
十二部。
凡兒之屬皆從兒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兀wù 注解:高而上平也。
從一在兒上。
兒各本作人。
今正。
一在兒上,高而平之意也。
凡從兀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。
讀若敻。
敻今韻在四十四诤。
古音在元寒部。
今韻十月者,元之人也。
兀音同月,是以跀亦作□,其平聲讀如涓,在十四部。
今音五忽切。
茂陵有兀桑裡。
地理志、右扶風有茂陵縣。
郡國志同。
許多言鄉言亭。
此言裡者,葢周秦舊名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兒ér 注解:孺子也。
子部曰:孺,乳子也。
乳子,乳下子也。
雜記謂之嬰兒,女部謂之嫛婗。
兒孺雙聲。
引伸為凡幼小之偁。
從兒,象小兒頭囟未合。
謂篆體□也。
囟者,頭會匘葢也。
小兒初生,匘葢未合,故象其形。
汝移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允yǔn 注解:信也。
釋诂,毛傳皆曰:允,信也。
詩仲允,漢表作中術。
從□兒。
大徐作從兒□聲。
□非聲也。
今依韻會所據小徐本。
□,用也。
任賢勿貳是曰允。
此會意字。
餘準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兌duì(兌) 注解:說也。
說者今之悅字。
其義見易。
大雅:行道兌矣。
傳曰:兌,成蹊也。
松柏斯兌。
傳曰:兌,易直也。
此引伸之義。
老子:塞其兌,閉其門。
借為閱字,閱同穴。
從兒□聲。
□與沇古同字同音,兊為□聲者,古合音也。
大外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充chōnɡ 注解:長也,高也。
廣韻曰:美也,塞也,行也,滿也。
從兒,育省聲。
三部與九部合音也。
昌終切。
九部。
文六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亮liànɡ 注解:朙也。
從兒,高省。
各本無。
此依六書故所據唐本補,葢卽晁氏以道所見唐本也。
古人名亮者字明,人處高則明,故其字從兒高,明者可以佐人。
故釋诂曰:亮,相導也。
典谟多用亮字。
大雅:涼彼武王。
傳曰:涼,佐也。
此假涼為亮也。
韓詩正作亮。
孟子曰:君子不亮,惡乎執。
此假亮為諒也。
力讓切。
十部。
文六今增亮則文七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兄xiōnɡ 注解:長也。
古長不分平上。
其音義一也。
長短,滋長,長幼皆無二義。
兄之為長,以□韻為訓也。
小雅:兄也永歎。
傳曰:兄,茲也。
大雅:倉兄塡兮。
傳曰:兄,滋也。
職兄斯引,職兄斯弘。
傳曰:兄,茲也。
又小雅:仆夫兄瘁。
箋雲:兄,茲也。
又大雅,亂兄斯削。
箋雲:而亂茲甚,茲與滋義同。
茲者,草木多益也。
滋者,益也。
凡此等,毛詩本皆作兄。
俗人乃改作從水之況。
又訛作況。
陸氏音義不能諟正畫一。
正僞錯出。
且于常棣雲作兄者非,由未知茲益乃兄之本義故耳。
兄之本義訓益,許所謂長也。
許不雲茲者,許意言長則可晐長幼之義也。
矢部矤下曰:兄□也。
謂加益之□,此滋長之義也。
無逸,無皇曰。
今文尚書作毋兄曰,王肅本皇作況。
注曰:況滋。
韋昭注國語雲:況,益也。
皆兄訓益之證。
引伸之,則爾雅曰男子先生為兄,後生為弟。
先生之年自多于後生者,故以兄名之,猶弟本義為韋束之次弟,以之名男子後生者也。
莫重于君父,故有正字。
兄弟之字,則依聲托事,古兄長與兄益無二音也。
淺人謂兄之本義為男子先生,則主從倒置,豈弟之本義為男子後生乎。
世之言小學者,知此而後可與言說文,可與言經義。
顧希馮玉篇不知此,則直雲男子先生為兄,男子後生為弟而已。
以兄弟二部次于男部,女部閑。
觀其列部之次第,可以知其不識字義。
從兒從口。
口之言無盡也,故以兒口為滋長之意。
今音許榮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讀如荒。
轉為去聲。
許訪切。
今人□兄為況老,乃古語也。
用況者,于古為假借。
贶況皆俗字。
贶以意制,左、國多用之。
況乃況之變,冣為後出。
凡兄之屬皆從兄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兄部 标題:□jīnɡ 注解:競也。
競者,強語也。
小雅無羊傳曰:矝矝兢兢,以言堅強也。
釋文此義其冰反。
從二兄。
會意。
二兄,競意。
說
故知并船為本義,編木為引伸之義。
又引伸之為比方,子貢方人是也。
秦風:西天之防。
毛曰:防,比也。
謂防卽方之假借也。
又引伸之為方圓,為方正,為方向。
又假借為旁。
丄部曰:旁,溥也。
凡今文尚書作旁者,古文尚書作方,為大也。
生民:實方實苞。
毛曰:方,極畝也。
極畝,大之意也。
又假借為甫。
召南:維鸠方之。
毛曰:方之,方有之也,方有之猶甫有之也。
象兩舟省緫頭形。
兩當作□,下象兩舟并為一。
上象兩船頭總于一處也。
府良切。
十部。
通俗文。
連舟曰舫。
與許說字不同。
葢方正字俗用舫。
凡方之屬皆從方。
汸,方或從水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方部 标題:□hánɡ 注解:方舟也。
舟字葢衍。
衛風:一葦杭之。
毛曰:杭,渡也。
杭卽□字,計謂一葦可以為之舟也。
舟所以渡,故謂渡為□。
始皇臨浙江,水波惡,乃西百二十裡從狹中渡,其地因有餘杭縣。
杜笃論都賦,造舟于渭,北杭泾流。
章懷後漢書作北□。
注雲:說文□字在方部。
今流俗不解。
遂與杭字相亂者,誤也。
是說誠然。
然□之作杭久矣。
章懷偶一正之,而不能盡正也。
李南傳:向度宛陵浦裡,□馬踠足,亦系章懷改杭為□。
而地理、郡國二志餘杭縣未之或改也。
□亦作航。
方言曰:舟或謂之航,杭者說文或抗字。
從方亢聲。
胡郞切。
十部。
《禮》:天子造舟,諸矦維舟,大夫方舟,士特舟。
大雅詩傳及釋水同。
李巡曰:比其舟而渡曰造舟,中央左右相維持曰維舟。
并兩船曰方舟。
一舟曰特舟。
孫炎曰:造舟,比舟為梁也。
維舟,連四舟也。
釋水及公羊傳注此下又有庶人乘泭句。
文二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方部 标題:兒rén 注解:古文奇字人也。
此冡人部而言,人者天地之性冣貴者也。
此籒文象臂胫之形。
其作兒者,則古文奇字之人也。
如大下曰: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,古文大也。
大下曰。
籒文大。
則例正同。
介與人之義巳見于大與人之下,故皆不必□言其義。
今俗本古文奇字之上□添仁人也三字,是為蛇足。
同字而必異部者,異其從之之字也。
象形。
孔子曰:“兒在下,故诘诎。
”兒在各本作在人。
今依玉篇,诎各本作屈。
誤。
今正。
舉孔子說證象形也。
籒文兼象臂胫。
古文奇字則惟象股腳。
诘诎猶今雲屈曲也。
如鄰切。
十二部。
凡兒之屬皆從兒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兀wù 注解:高而上平也。
從一在兒上。
兒各本作人。
今正。
一在兒上,高而平之意也。
凡從兀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。
讀若敻。
敻今韻在四十四诤。
古音在元寒部。
今韻十月者,元之人也。
兀音同月,是以跀亦作□,其平聲讀如涓,在十四部。
今音五忽切。
茂陵有兀桑裡。
地理志、右扶風有茂陵縣。
郡國志同。
許多言鄉言亭。
此言裡者,葢周秦舊名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兒ér 注解:孺子也。
子部曰:孺,乳子也。
乳子,乳下子也。
雜記謂之嬰兒,女部謂之嫛婗。
兒孺雙聲。
引伸為凡幼小之偁。
從兒,象小兒頭囟未合。
謂篆體□也。
囟者,頭會匘葢也。
小兒初生,匘葢未合,故象其形。
汝移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允yǔn 注解:信也。
釋诂,毛傳皆曰:允,信也。
詩仲允,漢表作中術。
從□兒。
大徐作從兒□聲。
□非聲也。
今依韻會所據小徐本。
□,用也。
任賢勿貳是曰允。
此會意字。
餘準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兌duì(兌) 注解:說也。
說者今之悅字。
其義見易。
大雅:行道兌矣。
傳曰:兌,成蹊也。
松柏斯兌。
傳曰:兌,易直也。
此引伸之義。
老子:塞其兌,閉其門。
借為閱字,閱同穴。
從兒□聲。
□與沇古同字同音,兊為□聲者,古合音也。
大外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充chōnɡ 注解:長也,高也。
廣韻曰:美也,塞也,行也,滿也。
從兒,育省聲。
三部與九部合音也。
昌終切。
九部。
文六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亮liànɡ 注解:朙也。
從兒,高省。
各本無。
此依六書故所據唐本補,葢卽晁氏以道所見唐本也。
古人名亮者字明,人處高則明,故其字從兒高,明者可以佐人。
故釋诂曰:亮,相導也。
典谟多用亮字。
大雅:涼彼武王。
傳曰:涼,佐也。
此假涼為亮也。
韓詩正作亮。
孟子曰:君子不亮,惡乎執。
此假亮為諒也。
力讓切。
十部。
文六今增亮則文七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兒部 标題:兄xiōnɡ 注解:長也。
古長不分平上。
其音義一也。
長短,滋長,長幼皆無二義。
兄之為長,以□韻為訓也。
小雅:兄也永歎。
傳曰:兄,茲也。
大雅:倉兄塡兮。
傳曰:兄,滋也。
職兄斯引,職兄斯弘。
傳曰:兄,茲也。
又小雅:仆夫兄瘁。
箋雲:兄,茲也。
又大雅,亂兄斯削。
箋雲:而亂茲甚,茲與滋義同。
茲者,草木多益也。
滋者,益也。
凡此等,毛詩本皆作兄。
俗人乃改作從水之況。
又訛作況。
陸氏音義不能諟正畫一。
正僞錯出。
且于常棣雲作兄者非,由未知茲益乃兄之本義故耳。
兄之本義訓益,許所謂長也。
許不雲茲者,許意言長則可晐長幼之義也。
矢部矤下曰:兄□也。
謂加益之□,此滋長之義也。
無逸,無皇曰。
今文尚書作毋兄曰,王肅本皇作況。
注曰:況滋。
韋昭注國語雲:況,益也。
皆兄訓益之證。
引伸之,則爾雅曰男子先生為兄,後生為弟。
先生之年自多于後生者,故以兄名之,猶弟本義為韋束之次弟,以之名男子後生者也。
莫重于君父,故有正字。
兄弟之字,則依聲托事,古兄長與兄益無二音也。
淺人謂兄之本義為男子先生,則主從倒置,豈弟之本義為男子後生乎。
世之言小學者,知此而後可與言說文,可與言經義。
顧希馮玉篇不知此,則直雲男子先生為兄,男子後生為弟而已。
以兄弟二部次于男部,女部閑。
觀其列部之次第,可以知其不識字義。
從兒從口。
口之言無盡也,故以兒口為滋長之意。
今音許榮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讀如荒。
轉為去聲。
許訪切。
今人□兄為況老,乃古語也。
用況者,于古為假借。
贶況皆俗字。
贶以意制,左、國多用之。
況乃況之變,冣為後出。
凡兄之屬皆從兄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兄部 标題:□jīnɡ 注解:競也。
競者,強語也。
小雅無羊傳曰:矝矝兢兢,以言堅強也。
釋文此義其冰反。
從二兄。
會意。
二兄,競意。
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