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五部分

關燈
步□為八,八八六十四寸。

    鄭意八寸為尺,周末始有之。

    與許說異。

    然許亦曰諸侯力政,分為七國。

    田□異畮。

    車塗異軌,律令異法,則其說亦未嘗不合也。

    左傳:天威不違顔咫尺,咫尺并言,不雲二尺也。

    國語、列子皆言其長尺有咫,亦不言其長二尺也。

    是可證周未嘗八寸為尺矣。

    從尺隻聲。

    諸氏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文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尺部 标題:尾wěi 注解:微也。

    微當作□。

    □,細也。

    此以疊韻為訓,如門扪也。

    戸護也之例。

    方言曰:尾,盡也。

    尾,梢也。

    引伸訓為後。

    如晉語歲之二七。

    其靡有微兮,古亦叚微為尾。

    從到毛在屍後。

    到者,今之倒字。

    無斐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今隸變作尾。

    古人或飾系尾,未聞。

    鄭說韨曰:古者佃,漁而食之。

    衣其皮,先知蔽前。

    後知蔽後,後王易之以布帛。

    而獨存其蔽前者,不忘本也,按蔽後卽或飾系尾之說也。

    西南夷皆然。

    後漢書西南夷列傳曰盤瓠之後,好五色衣服。

    制裁皆有尾形,按尾為禽獸之尾,此甚易解耳。

    而許必以尾系之人者,以其字從屍,人可言屍,禽獸不得言屍也。

    凡全書内嚴人物之辨每如此,人飾系尾。

    而禽獸似之。

    許意如是。

    凡尾之屬皆從尾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、□、□,古文尾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尾部 标題:屬zhǔ 注解:連也。

    連者,負車也。

    今字以為聯字。

    屬,今韻分之欲市玉二切。

    其義實通也。

    凡異而同者曰屬。

    鄭注司徒序官雲:州黨族闾比者,鄉之屬别。

    注司市雲:介次市亭之屬别小者也。

    凡言屬而别在其中,如秔曰稻屬,秏曰稻屬是也。

    言别而屬在其中,如稗曰禾别是也。

    從尾,取尾之連于體也。

    蜀聲。

    之欲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今作屬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尾部 标題:屈qū 注解:無尾也。

    韓非子曰:鳥有翢。

    翢者,重首而屈尾。

    高注淮南雲:屈讀如秋雞無尾屈之屈。

    郭注方言隆屈雲:屈尾。

    淮南屈奇之服。

    許注雲:屈,短也。

    奇,長也。

    凡短尾曰屈。

    玉篇巨律切。

    玄應書、廣韻衢勿切。

    今俗語尚如是。

    引伸為凡短之偁。

    山短高曰崛,其類也。

    今人屈伸字古作诎申,不用屈字,此古今字之異也。

    鈍筆曰掘筆,短頭船曰撅頭,皆字之假借也。

    從尾出聲。

    九勿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按九勿當作衢勿乃合,俗分□屈為二字,不知屈乃□之隸變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、□,古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尾部 标題:尿niào 注解:人小□也。

    從尾水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古書多假溺為之。

    奴吊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。

    文四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尾部 标題:履lǚ 注解:足所依也。

    □依疊韻。

    古曰屦,今曰□。

    古曰□,今曰鞵,名之随時不同者也。

    引伸之訓踐,如君子所□是也。

    又引伸之訓祿,詩福□綏之。

    毛傳曰:□,祿也。

    又引伸之訓禮。

    序卦傳,詩長發傳是也。

    □禮為疊韻,履祿為雙聲。

    從屍,服□者也。

    從彳夊。

    夂楚危切,彳夂皆行也。

    從舟,象□形。

    合四字會意。

    良止切。

    按良止,誤也。

    當依篇、韻力幾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一曰屍聲。

    别一說也。

    凡□之屬皆從□。

    □,古文□。

    從頁從足。

    □重首,故從頁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,古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履部 标題:屦jù 注解:□也。

    晉蔡谟曰:今時所謂□者,自漢以前皆名屦。

    左傳:踴貴□賤,不言□賤。

    禮記:戸外有二屦,不言二□。

    賈誼曰:冠雖敝,不以苴□,亦不言苴屦。

    詩曰:糾糾葛屦,可以□霜。

    屦,舄者一物之别名,□者足踐之通稱。

    按蔡說極精。

    易、詩三禮、春秋傳、孟子皆言屦,不言□。

    周末諸子,漢人書乃言□。

    詩,易凡三□,皆謂踐也。

    然則□本訓踐,後以為屦名,古今語異耳。

    許以今釋古,故雲古之屦卽今之□也。

    周禮:屦人,掌為舄屦。

    鄭雲:複下曰舄,襌下曰屦。

    古人言屦以通于複,今世言屦以通于襌。

    俗易語反與。

    方言:屝屦麤□也,□其通語也。

    從履省,婁聲。

    九遇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四部。

    一曰:鞮也。

    革部鞮下曰:屦也。

    二字為轉注。

    方言曰:襌者謂之鞮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履部 标題:□lì 注解:□下也。

    謂□之之底也。

    行地經歴者,今人言□歴當用此字。

    從□省,歴聲。

    郞擊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履部 标題:□xù 注解:□屬。

    從□省,予聲。

    徐呂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廣韻徐預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履部 标題:屩juē 注解:□也。

    □,大徐作屐。

    非也。

    今依小徐、史記孟嘗君傳,蹑屩虞卿傳及漢書王褎傳作蹻,假借字也。

    釋名曰:屩,蹻也。

    出行着之,蹻蹻輕□,因以為名。

    應劭曰:木蹻。

    臣瓒曰:以繩為屩。

    徐廣曰:蹻,草□也。

    按屩葢輕□可遠行之□,非法服之□也。

    臣瓒、徐廣說是。

    從□省,喬聲。

    居勺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二部。

    平聲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履部 标題:屐jī 注解:屩也。

    從□省,支聲。

    奇逆反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六部。

    按釋名雲:屐,搘也,為兩足搘以踐泥也。

    又雲:屩,不可踐泥也。

    屐,踐泥者也。

    然則屐與屩有别。

    文六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履部 标題:舟zhōu 注解:船也。

    邶風:方之舟之。

    傳曰:舟,船也。

    古人言舟,漢人言船。

    毛以今語釋古,故雲舟卽今之船也。

    不傳于柏舟而傳于此者,以見方之為泭而非船也。

    古者,共□、貨狄、刳木為舟,剡木為楫,以濟不通。

    郭注、山海經曰:世本雲□□,貨狄作舟。

    易□辭曰:刳木為舟,剡木為楫。

    舟楫之利,以濟不通,緻遠以利天下。

    葢取諸渙,□□貨狄,黃帝堯舜閑人。

    貨狄疑卽化益,化益卽伯益也。

    考工記故書舟作周。

    象形。

    職流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凡舟之屬皆從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舟部 标題:俞yú 注解:空中木為舟也。

    淮南泛論訓,古者為窬木方版以為舟航。

    高曰:窬,空也。

    方,并也,舟相連為航也。

    按窬同兪,空中木者,舟之始。

    并闆者,航之始。

    如椎輪為大路之始,其始見本空之木用為舟,其後因刳木以為舟。

    凡穿窬,廁牏皆取義于兪。

    中孚傳曰:利涉大川,乘木舟虛也。

    從亼從舟從巜。

    合三字會意。

    羊朱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四部。

    巜,水也。

    巜下曰:水流浍浍也。

    說從巜之意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舟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