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五部分

關燈
子,止或尼之。

    尼,止也。

    與緻遠恐泥同,泥濘之假借字也。

    從屍匕聲。

    女夷切。

    古音葢在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□qì 注解:□。

    二字各本無,今依全書通例補。

    從後相蹑也。

    蹑各本作臿。

    今依玉篇訂,以後次前積疊之,謂之□。

    吳都賦作□□,楚立除立二切。

    善曰:枝柯相重疊皃。

    廣韻曰:重累土也。

    廣韻亦單用□字,訓楔,非此義也。

    從屍臿聲。

    楚洽切。

    八部。

    廣韻雲初戢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□zhé 注解:□也。

    從屍乏聲。

    直立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□niǎn 注解:柔皮也。

    周禮所謂攻皮也。

    函人職曰:革欲其柔滑。

    而腛脂之,則耎。

    廣雅曰:□,弱也。

    是與耎音義同。

    從屍又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又□屍之後也。

    從屍謂皮也,從又謂□其後也。

    □者引伸之意。

    此九字大小徐本皆不完。

    今補。

    大徐作□,而曰或從又。

    小徐作□,而曰或從叉,疑從又為是。

    人善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屒zhěn 注解:伏皃。

    未聞。

    一曰屋宇也。

    與宀部宸音義同,屍象屋形。

    從屍辰聲。

    珍忍切。

    十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屖xī 注解:屖遟也。

    三字為句。

    玉篇曰:屖今作栖,然則屖遟,卽陳風之栖遟也。

    毛傳曰:栖遟,遊息也。

    從屍辛聲。

    先稽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屝fèi 注解:□履。

    □者,屦也,足所依也。

    雲屬者,屦之麤者曰屝也。

    方言曰:屝,麄□也。

    釋名曰:齊人謂草□曰屝。

    按喪服傳,菅屦者,菅菲也。

    杜注左傳曰:屝,草屦也。

    菲者屝之假借字。

    從屍非聲。

    扶沸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屍shī 注解:終主也。

    終主者,方死無所主,以是為主也。

    曲禮曰:在床曰屍。

    今經傳字多作屍,同音假借也。

    亦尚有作屍者。

    從屍死。

    死者,終也。

    屍者,主也。

    故曰終主。

    式脂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屠tú 注解:刳也。

    刳,判也。

    從屍者聲。

    同都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屟xiè 注解:□之薦也。

    之各本作中。

    今依玄應所引訂,此藉于□下,非同□中苴也。

    薦者,藉也。

    吳宮有響屟廊,東宮舊事有绛地文□屟百副,卽今婦女鞵下所施高底。

    其字本音他頰切,轉為他計切。

    今奁匮有抽屜,本卽屟字。

    從屍枼聲。

    稣葉切。

    八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屋wū 注解:凥也。

    凥各本作居,誤。

    今正。

    凡凥處,于屍得幾之字引伸,不當用蹲居字也。

    屋者,窒之覆也。

    引申之凡覆于上者皆曰屋,天子車有黃屋。

    詩箋:屋,小帳也。

    從屍。

    屍,所主也。

    凡屍皆得訓主。

    屋從屍者,人為屋主也。

    一曰:屍象屋形。

    此從屍之又一說也。

    上象覆,旁象壁。

    從至。

    至,所止也。

    屋、室皆從至。

    室下亦曰:至,所止也。

    鳥谷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□,籒文屋,從廠。

    廠呼旱切。

    □,古文屋。

    按此字葢卽手部古文握字,見于淮南書。

    淺人補入此耳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屏pínɡ 注解:屛,此複舉字之未□者。

    蔽也。

    小雅:萬邦之屛。

    傳曰:屛,蔽也。

    引伸為屛除。

    按古無平仄之分。

    從屍幷聲。

    必郢切。

    十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層cénɡ 注解:重屋也。

    曾之言重也。

    曾祖,曾孫皆是也。

    故從曾之層為重屋。

    □工記:四阿重屋。

    注曰:重屋,複笮也。

    後人因之作樓。

    木部曰:樓,重屋也。

    引伸為凡重疊之偁,古亦假增為之。

    從屍曾聲。

    昨棱切。

    六部。

    文二十三 重五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屍部 标題:尺chǐ 注解:十寸也。

    寸,十分也。

    禾部曰:十發為程,一程為分,十分為寸。

    又曰:律數十二,十二禾秒而當一分,十分而寸。

    漢志曰:九十分黃鐘之長,一為一分,十分為寸,十寸為尺,十尺為丈,十丈為引。

    而五度審矣。

    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。

    寸部下亦曰:人手卻一寸動□謂之寸口。

    鄭注、周禮曰:脈之大□要在陽明寸口。

    疏雲:陽明在大拇指本骨之高處與弟二指閑。

    寸口者,大拇指本高骨後一寸是也。

    按大拇指本高骨後一寸,許所謂人手卻十分也。

    卻者,□也。

    □者,拓也。

    人手竟又開拓十分得動脈之處,是曰寸口,凡寸之度取象于此。

    十寸為尺。

    十其長是為尺。

    尺,所□指标尺榘事也。

    指尺當作指□,聲之誤也,指□猶标目也。

    用規榘之事,非尺不足以為程度。

    尺居中,下可晐寸分,上可包丈引也。

    漢志曰:寸者,忖也。

    尺者,蒦也。

    尺□蒦三字同韻。

    從屍,主也。

    從乙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昌石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五部。

    古書亦借赤為之。

    毛晃曰:宋時案牍如此。

    乙,所識也。

    漢武帝讀東方朔上書未盡,辄乙其處,題識之意也。

    以榘尺記識所度,故從乙。

    周制:寸、尺、咫、尋、常、仞諸度量,皆□人之體為法。

    寸法人寸口,尺起于寸,咫法中婦人手,尋八尺也。

    法人□臂之長,常倍尋。

    或曰:常當作丈。

    周制:八寸為尺,十尺為丈。

    人長八尺,故曰丈夫。

    人部曰:仞,伸臂一尋也。

    是仞尋無二,而此尋仞并舉。

    疑許主七尺曰仞之說,人部之解出後人改竄,非許原文。

    說詳人部。

    凡尺之屬皆從尺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尺部 标題:咫zhǐ 注解:中婦人手長八寸,謂之咫。

    賈逵、韋昭注、國語、杜預注、左傳說皆同。

    案咫,之言猶近也。

    晉語,吾不能行也咫。

    楚語,是知天咫。

    周書大子晉視,道如咫。

    周尺也。

    通典引白虎通曰:夏法曰:日數十也。

    日無不照,尺所度無不極,故以十寸為尺。

    殷法十二月,言一歲之中無所不成,故以十二寸為尺。

    周據地而生,地者,陰也。

    以婦人為法,婦人大率奄八寸,故以八寸為尺。

    按奄字未詳,疑是手之誤字。

    上文曰十寸為尺,此及夫字下雲周制八寸為尺,别周制之異乎古也。

    王制曰:古者以周尺八尺為步,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為步。

    鄭注曰:周尺之數未之詳聞。

    案禮制,周猶以十寸為尺,葢六國時多變亂法度。

    或言周尺八寸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