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二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說。
玉裁按:辵部□,至也。
凡經文無□,但有吊。
吊或訓至,如天□傳:吊,至也。
節南山傳雲:吊,至也。
箋雲:至猶善也。
粊誓:無敢不吊。
鄭雲:吊猶善也。
至與善義本相近,古非必作□而後訓至也。
□者,小篆分别之字。
從人弓。
三字今補。
會意。
多嘯切。
二部。
古之葬者,厚衣之□薪。
此偁易□辭,說人持弓會毆禽之故。
故人持弓會□禽也。
故字舊作從,今正。
吳越春秋:陳音謂越王曰弩生于弓,弓生于彈,彈起古之孝子。
古者人民樸質,饑食鳥獸,渴飮霧露。
死則裹以白茅,投于中野。
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,故作彈以守之。
故歌曰:斷竹續竹,飛土逐肉。
按孝子□禽,故人持弓助之。
此釋吊從人弓之意也。
倉颉造字,當黃帝時,旣易之以棺椁矣。
而葬文猶取衣薪,吊文猶依逐肉,反始不忘本也。
禮也者,反其所自生。
弓葢往複吊問之義。
小徐有此八字,葢别一說也。
當有一曰字。
左傳有相問以弓者,故雲然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佋zhāo 注解:廟佋穆。
父為佋,南面。
子為穆,北面。
從人召聲。
巿招切。
按此篆雖經典釋文時偁之,然必晉人所竄入。
晉人以凡昭字可易為曜,而昭穆不可易也,乃讀為上招切,且又制此篆竄入說文,使天下皆作此,是猶漢人改蘭台漆書以合己也。
且生曰父、曰母,死曰□、曰妣,考妣則字當從鬼從示也,從人何居,當□去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□shēn 注解:神也。
按神當作身,聲之誤也。
廣雅曰:孕重妊娠身媰□也。
玉篇曰:□,妊身也。
大雅曰:大任有身。
傳曰:身,重也。
箋雲:重謂懷孕也。
身者古字,□者今字。
一說許雲神也,葢許所據古義。
今不可詳。
從人身聲。
此舉形聲包會意。
失人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僊xiān 注解:長生僊去。
僊去疑當為□去。
莊子曰:千歲猒世,去而上僊。
小雅:婁舞僊僊。
傳曰:婁,數也。
數舞僊僊然。
按僊僊,舞袖飛揚之意,正引伸假借之義也。
從人□,□,升高也。
長生者□去,故從人□會意。
□亦聲。
相然切。
十四部。
按上文偓佺,仙人也。
字作仙,葢後人改之。
釋名曰:老而不死曰仙。
仙,遷也。
遷入山也,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。
成國字體與許不同,用此知漢末字體不一,許擇善而從也。
漢碑或從□,或從山。
漢郊祀志:□人羨門。
師古曰:古以□為仙。
聲類曰:仙,今僊字。
葢仙行而□廢矣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仚xiān 注解:人在山上皃。
引伸為高舉皃。
顔元孫引鮑明遠書勢雲:鳥仚魚躍。
從人山。
山亦聲也。
呼堅切。
廣韻許延切。
十四部。
〖注〗屳xiān,入山長生,即仙字。
□,《說文》:入山之深也。
□yín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僰bó 注解:楗為蠻夷也。
楗各本作犍,今依漢碑從木。
司馬相如傳曰:唐蒙使略通夜郞西僰中。
文穎曰:夜郎、僰中皆西南夷,後以為牂柯、楗為二郡。
按楗為郡有僰道縣,卽今四川叙州府治也,其人民曰僰。
王制:屏之遠方,西方曰僰,東方曰寄。
鄭注:僰當為棘,棘之言逼,使之逼寄于夷戎。
按記文僰字,鄭不以為西南夷,故易為棘。
經傳之棘多訓亟也,故曰棘之言逼,使與寄字一例。
釋文雲:棘又作僰。
于此知記本作僰,鄭易為棘也。
唐初本已誤。
從人棘聲。
蒲北切。
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僥yáo 注解:南方有焦僥。
人長三尺,短之極也。
見魯語。
焦魯語作僬,以說文及山海經正之,則從人非是。
人當作民,魯語作氏,民之誤也。
據郭注山海經,兩引魯語,一作民,一作人。
人皆唐避諱改耳。
韋曰:僬僥,西南蠻之别名。
海外南經曰:焦僥國在三首東。
大荒南經曰:有小人,名曰焦僥之國。
許系之南方,葢本山海經。
從人堯聲。
五□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□duì 注解:市也。
汲古閣及集韻、類篇皆作帀,宋刻葉抄及廣韻作市,今按市為長。
其字從對則無囗匝意,葢卽今之兌換字也。
從人對聲。
都隊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俇ɡuànɡ 注解:遠行也。
楚辭曰:□俇俇而南征。
注:俇俇,遑遽貌。
按王注是也。
從人□聲。
居況切。
十部。
按許書葢本終于僰僥二篆,□□非其次也,恐後人益之。
□訓遠行亦未确。
此下大徐補件字,訓分也。
按半下雲物中分也,從八牛。
件乃半之誤體,今仍□。
文二百四十五去件則二百四十四。
重十四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□huà 注解:變也。
變者,□也。
凡變□當作□,教化當作化,許氏之字指也。
今變□字盡作化,化行而□廢矣。
大宗伯:以禮樂合天地之化,百物之産。
注曰:能生非類曰化,生其種曰産。
按虞、荀注易,分别天變地化,陽變陰化,析言之也。
許以□釋變者,渾言之也。
從到人。
到者今之倒字。
人而倒,變□之意也。
呼跨切。
十七部。
凡□之屬皆從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□部 标題:□yí 注解:未定也。
按未,衍字也。
大雅:靡所止疑。
傳雲:疑,定也。
箋雲:止,息。
禮十七篇多雲疑立,鄭于士昏禮雲:疑,止。
(句絕。
作正者誤。
)立,自定之皃。
于鄉飮酒禮雲:疑讀如(作為者誤。
)仡然從于趙孟之仡。
疑,止。
立,自定之皃。
于鄉射禮雲:疑,止也。
有矜莊之色。
釋言:疑,休戾也。
郭雲:戾,止也。
疑者亦止。
按已上疑字卽說文之□字,非說文訓惑之疑也。
疑□字相似,學者識疑不識□,于是經典無□,于許書定也之上增之未字矣。
□從矢聲,其字在古音十五部,故桑柔以與資維階為韻。
鄭注禮讀如仡。
若疑字古音在一部。
其字從子從止,從□省。
會意,非矢聲也。
從□,變□而後定也。
□聲。
按大徐語期切,此音誤也。
當同儀禮魚乙切。
桑柔與資維階韻,則讀如尼。
釋文音魚陟切,非也。
十五部。
□,古文矢字。
矢篆下不載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□部 标題:眞zhēn 注解:僊人變形而登天也。
此眞之本義也。
經典但言誠實,無言眞實者,諸子百家乃有眞字耳,然其字古矣。
古文作□,非倉颉以前已眞人乎。
引伸為眞誠。
凡稹鎮瞋謓□填窴阗嗔滇鬒瑱□愼字皆以眞為聲,多取充實之意。
其顚槇字以頂為義者,亦充實上升之意也。
愼字今訓謹,古則訓誠。
小雅愼爾優遊、予愼無罪傳皆雲:誠也。
又愼爾言也、大雅考愼其相箋皆雲:誠也。
愼訓誠者,其字從眞。
人必誠而後敬,不誠未有能敬者也。
敬者愼之弟二義,誠者愼之弟一義,學者沿其流而不溯其原矣。
故若詩傳、箋所說諸愼字,謂卽眞之假借字可也。
從□目□。
變形故從匕目。
獨言目者,道書雲養生之道,耳目為先。
耳目為尋眞之梯。
韋昭雲:偓佺方眼。
□,匿也,讀若隐。
仙人能隐形也。
八,謂篆體之下也。
所□乘載之。
八者,丌之省,下基也。
抱樸子曰:乘蹻可以周流天下。
蹻道有三,一曰龍蹻,二曰氣蹻,三曰鹿盧蹻。
蹻,去喬切。
眞從四字會意。
側鄰切。
十二部。
□,古文眞。
汗□作□。
〖注〗□,古文眞。
真,俗字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□部 标題:化hu&agr
玉裁按:辵部□,至也。
凡經文無□,但有吊。
吊或訓至,如天□傳:吊,至也。
節南山傳雲:吊,至也。
箋雲:至猶善也。
粊誓:無敢不吊。
鄭雲:吊猶善也。
至與善義本相近,古非必作□而後訓至也。
□者,小篆分别之字。
從人弓。
三字今補。
會意。
多嘯切。
二部。
古之葬者,厚衣之□薪。
此偁易□辭,說人持弓會毆禽之故。
故人持弓會□禽也。
故字舊作從,今正。
吳越春秋:陳音謂越王曰弩生于弓,弓生于彈,彈起古之孝子。
古者人民樸質,饑食鳥獸,渴飮霧露。
死則裹以白茅,投于中野。
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,故作彈以守之。
故歌曰:斷竹續竹,飛土逐肉。
按孝子□禽,故人持弓助之。
此釋吊從人弓之意也。
倉颉造字,當黃帝時,旣易之以棺椁矣。
而葬文猶取衣薪,吊文猶依逐肉,反始不忘本也。
禮也者,反其所自生。
弓葢往複吊問之義。
小徐有此八字,葢别一說也。
當有一曰字。
左傳有相問以弓者,故雲然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佋zhāo 注解:廟佋穆。
父為佋,南面。
子為穆,北面。
從人召聲。
巿招切。
按此篆雖經典釋文時偁之,然必晉人所竄入。
晉人以凡昭字可易為曜,而昭穆不可易也,乃讀為上招切,且又制此篆竄入說文,使天下皆作此,是猶漢人改蘭台漆書以合己也。
且生曰父、曰母,死曰□、曰妣,考妣則字當從鬼從示也,從人何居,當□去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□shēn 注解:神也。
按神當作身,聲之誤也。
廣雅曰:孕重妊娠身媰□也。
玉篇曰:□,妊身也。
大雅曰:大任有身。
傳曰:身,重也。
箋雲:重謂懷孕也。
身者古字,□者今字。
一說許雲神也,葢許所據古義。
今不可詳。
從人身聲。
此舉形聲包會意。
失人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僊xiān 注解:長生僊去。
僊去疑當為□去。
莊子曰:千歲猒世,去而上僊。
小雅:婁舞僊僊。
傳曰:婁,數也。
數舞僊僊然。
按僊僊,舞袖飛揚之意,正引伸假借之義也。
從人□,□,升高也。
長生者□去,故從人□會意。
□亦聲。
相然切。
十四部。
按上文偓佺,仙人也。
字作仙,葢後人改之。
釋名曰:老而不死曰仙。
仙,遷也。
遷入山也,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。
成國字體與許不同,用此知漢末字體不一,許擇善而從也。
漢碑或從□,或從山。
漢郊祀志:□人羨門。
師古曰:古以□為仙。
聲類曰:仙,今僊字。
葢仙行而□廢矣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仚xiān 注解:人在山上皃。
引伸為高舉皃。
顔元孫引鮑明遠書勢雲:鳥仚魚躍。
從人山。
山亦聲也。
呼堅切。
廣韻許延切。
十四部。
〖注〗屳xiān,入山長生,即仙字。
□,《說文》:入山之深也。
□yín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僰bó 注解:楗為蠻夷也。
楗各本作犍,今依漢碑從木。
司馬相如傳曰:唐蒙使略通夜郞西僰中。
文穎曰:夜郎、僰中皆西南夷,後以為牂柯、楗為二郡。
按楗為郡有僰道縣,卽今四川叙州府治也,其人民曰僰。
王制:屏之遠方,西方曰僰,東方曰寄。
鄭注:僰當為棘,棘之言逼,使之逼寄于夷戎。
按記文僰字,鄭不以為西南夷,故易為棘。
經傳之棘多訓亟也,故曰棘之言逼,使與寄字一例。
釋文雲:棘又作僰。
于此知記本作僰,鄭易為棘也。
唐初本已誤。
從人棘聲。
蒲北切。
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僥yáo 注解:南方有焦僥。
人長三尺,短之極也。
見魯語。
焦魯語作僬,以說文及山海經正之,則從人非是。
人當作民,魯語作氏,民之誤也。
據郭注山海經,兩引魯語,一作民,一作人。
人皆唐避諱改耳。
韋曰:僬僥,西南蠻之别名。
海外南經曰:焦僥國在三首東。
大荒南經曰:有小人,名曰焦僥之國。
許系之南方,葢本山海經。
從人堯聲。
五□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□duì 注解:市也。
汲古閣及集韻、類篇皆作帀,宋刻葉抄及廣韻作市,今按市為長。
其字從對則無囗匝意,葢卽今之兌換字也。
從人對聲。
都隊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俇ɡuànɡ 注解:遠行也。
楚辭曰:□俇俇而南征。
注:俇俇,遑遽貌。
按王注是也。
從人□聲。
居況切。
十部。
按許書葢本終于僰僥二篆,□□非其次也,恐後人益之。
□訓遠行亦未确。
此下大徐補件字,訓分也。
按半下雲物中分也,從八牛。
件乃半之誤體,今仍□。
文二百四十五去件則二百四十四。
重十四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□huà 注解:變也。
變者,□也。
凡變□當作□,教化當作化,許氏之字指也。
今變□字盡作化,化行而□廢矣。
大宗伯:以禮樂合天地之化,百物之産。
注曰:能生非類曰化,生其種曰産。
按虞、荀注易,分别天變地化,陽變陰化,析言之也。
許以□釋變者,渾言之也。
從到人。
到者今之倒字。
人而倒,變□之意也。
呼跨切。
十七部。
凡□之屬皆從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□部 标題:□yí 注解:未定也。
按未,衍字也。
大雅:靡所止疑。
傳雲:疑,定也。
箋雲:止,息。
禮十七篇多雲疑立,鄭于士昏禮雲:疑,止。
(句絕。
作正者誤。
)立,自定之皃。
于鄉飮酒禮雲:疑讀如(作為者誤。
)仡然從于趙孟之仡。
疑,止。
立,自定之皃。
于鄉射禮雲:疑,止也。
有矜莊之色。
釋言:疑,休戾也。
郭雲:戾,止也。
疑者亦止。
按已上疑字卽說文之□字,非說文訓惑之疑也。
疑□字相似,學者識疑不識□,于是經典無□,于許書定也之上增之未字矣。
□從矢聲,其字在古音十五部,故桑柔以與資維階為韻。
鄭注禮讀如仡。
若疑字古音在一部。
其字從子從止,從□省。
會意,非矢聲也。
從□,變□而後定也。
□聲。
按大徐語期切,此音誤也。
當同儀禮魚乙切。
桑柔與資維階韻,則讀如尼。
釋文音魚陟切,非也。
十五部。
□,古文矢字。
矢篆下不載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□部 标題:眞zhēn 注解:僊人變形而登天也。
此眞之本義也。
經典但言誠實,無言眞實者,諸子百家乃有眞字耳,然其字古矣。
古文作□,非倉颉以前已眞人乎。
引伸為眞誠。
凡稹鎮瞋謓□填窴阗嗔滇鬒瑱□愼字皆以眞為聲,多取充實之意。
其顚槇字以頂為義者,亦充實上升之意也。
愼字今訓謹,古則訓誠。
小雅愼爾優遊、予愼無罪傳皆雲:誠也。
又愼爾言也、大雅考愼其相箋皆雲:誠也。
愼訓誠者,其字從眞。
人必誠而後敬,不誠未有能敬者也。
敬者愼之弟二義,誠者愼之弟一義,學者沿其流而不溯其原矣。
故若詩傳、箋所說諸愼字,謂卽眞之假借字可也。
從□目□。
變形故從匕目。
獨言目者,道書雲養生之道,耳目為先。
耳目為尋眞之梯。
韋昭雲:偓佺方眼。
□,匿也,讀若隐。
仙人能隐形也。
八,謂篆體之下也。
所□乘載之。
八者,丌之省,下基也。
抱樸子曰:乘蹻可以周流天下。
蹻道有三,一曰龍蹻,二曰氣蹻,三曰鹿盧蹻。
蹻,去喬切。
眞從四字會意。
側鄰切。
十二部。
□,古文眞。
汗□作□。
〖注〗□,古文眞。
真,俗字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□部 标題:化hu&ag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