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二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标題:俙xī
注解:訟面相是也。
謂内争而外順也,臯陶谟所謂面從,今俗閑俚語猶有之。
篇、韻皆注雲訟也,失之遠矣。
從人□聲。
喜皆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偾fèn 注解:僵也。
引伸之為凡倒敗之偁。
大學曰:一人偾事。
注雲:偾猶覆敗也。
射義假贲為偾。
左傳:象有齒以焚其身。
假焚為偾。
從人贲聲。
匹問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僵jiānɡ 注解:偃也。
小徐及爾雅釋文皆作偃。
大徐作偾,非是。
玄應引僵,卻偃也。
仆,前覆也。
按僵謂仰倒,如莊子推而僵之,漢書觸寶瑟僵皆是。
今人語言乃謂不動不□為僵。
廣韻作殭,死不□也。
從人畺聲。
居良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偃yǎn 注解:僵也。
小雅:或栖遟偃仰。
論語:寝不屍。
苞注曰:不偃卧布展手足似死人。
左傳:偃且射子鉏。
晉語:籧篨不可使俛。
韋注:籧篨,偃人。
參同契曰:男生而伏,女偃其軀。
及其死也,乃複效之。
水經注曰:徐偃王生而偃,故以為号。
凡仰仆曰偃,引伸為凡仰之偁。
從人匽聲。
于幰切。
十四部。
依玉篇先偃後仆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仆pū 注解:頓也。
頓者,下首也,以首叩地謂之頓首。
引伸為前覆之辭。
左氏音義引孫炎曰:前覆曰仆。
玄應三引說文:仆,頓也。
謂前覆也。
偃謂卻偃,仆謂前覆,葢演說文者語。
若論語注雲:偃,仆也。
則渾言不别矣。
從人蔔聲。
芳遇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傷shānɡ 注解:創也。
刃部曰:刅,傷也。
二字為轉注。
山海經謂木朿為傷。
從人,□省聲。
各本作殇省聲,殇下又雲傷省聲,二字□先後乎。
今更正曰□省,與殇觞同。
式羊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倄yáo 注解:剌也。
剌者,戾也。
盧□切。
從人肴聲。
胡茅切。
二部。
一曰毒之。
锴曰:謂疾害也。
顔氏家訓曰:蒼颉篇有倄字,訓诂雲痛而謼也,羽罪反。
今北人痛則呼之。
聲類音于來反。
今南人痛或呼之。
按廣韻、集韻有羽罪一音,無後一音。
○按玄應佛書音義曰:痏痏,諸書作侑,通俗文于罪切。
痛聲曰痏。
此條合之字義,俗語皆無不合。
其雲諸書作侑,葢蒼颉訓诂亦在其中。
借侑為痏,皆有聲也。
顔氏家訓之倄當是侑之誤,不必與說文牽合。
大徐說文改毒之為痛聲,恐是□取黃門語。
○又搜神記卷十四雲:聞呻吟之聲曰:哊哊宜死。
哊亦痏之俗字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侉kuā 注解:□□也。
古本皆作□,惟類篇誤作僃耳。
心部曰:□者,□也。
□者,□也。
□,今□作□。
□者,意内而言外也。
按爾雅、毛傳皆曰:誇毗,體多柔。
然則侉卽誇毗字乎。
誇毗亦作□□。
從人誇聲。
苦瓜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催cuī 注解:相搗也。
猶相迫也。
邶風北門曰:室人交徧摧我。
傳曰:摧,沮也。
音義曰:摧或作催。
據許則催是也。
不從傳者,傳取沮壞之義,與摧訓擠、訓折義同。
葢當時字作催,而毛釋為摧之假借,許則釋其本義也。
從人崔聲。
倉回切。
十五部。
山部無崔,偶奪耳。
大徐據摧催字補。
《詩》曰:“室人交徧催我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俑yǒnɡ 注解:痛也。
此與心部恫音義同。
禮記孟子之俑,偶人也。
俑卽偶之假借字,如喁亦禺聲而讀魚容切也。
假借之義行而本義廢矣。
廣韻引埤蒼說:木人送葬,設關而能跳踴,故名之俑。
乃不知音理者強為之說耳。
從人甬聲。
他紅切。
九部。
按玉篇雲:說文他紅切。
此葢出音隐,痛義之音如是。
大徐雲:又餘隴切。
則木偶之音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伏fú 注解:司也。
司者,臣司事于外者也。
司,今之伺字。
凡有所司者必專守之。
伏伺卽服事也,引伸之為俯伏,又引伸之為隐伏。
從人犬。
犬司人也。
犬司人也四字小徐本有。
犬司人,謂犬伺人而吠之。
說此字之會意也。
不曰從犬人,而曰從人犬,入于人部者,尊人也。
伏篆以明人事,非說犬也。
房六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促cù 注解:迫也。
與□音義皆略同。
從人足聲。
七玉切。
三部。
玉篇促催二文相屬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例lì 注解:比也。
此篆葢晚出,漢人少言例者,杜氏說左傳乃雲發凡言例。
例之言迾也。
迾者,遮迾以為禁。
經皆作列,作厲,不作迾。
周禮司□注:厲,遮例也。
釋文:例本作列。
葢古比例字隻作列。
從人□聲。
力制切。
十五部。
疑許本無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系xì 注解:絜束也。
絜者,麻一端也。
絜束者,圍而束之。
左傳:系輿人。
又以朱絲系玉二瑴。
束之義也。
束之則縷與物相連,故凡相聯屬謂之系。
周易系遯,系丈夫,系小子。
釋诂曰:系,繼也。
從人系聲。
胡計切。
十五部。
按俗通用繋。
許謂繋□,卽牽離惡絮之名。
□諸古經,若周禮司門、校人字皆作□。
周易□辭,據釋文本作□。
漢書景帝紀亦用□。
葢古假□為系,後人盡改為系耳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伐fá 注解:擊也。
詩勿翦勿伐傳、钲人伐□傳皆曰:伐,擊也。
禮記郊特牲:二日伐□何居。
鄭曰:伐猶擊也。
尙書:不愆于四伐五伐。
鄭曰:一擊一刺曰伐。
詩是伐是肆箋雲:伐謂擊刺之。
按此伐之本義也,引伸之乃為征伐。
周禮九伐注雲:諸侯之于國,如樹木之有根,是以言伐雲。
從人持戈。
戈為句兵,亦曰□兵,左傳擊之以戈是也。
戍者,守也。
故從人在戈下,入戈部。
伐者,外擊也。
故從人杖戈,入人部。
房越切。
十五部。
一曰敗也。
此謂引伸之義。
伐敗疊韻。
左傳:凡師有鐘□曰伐。
谷梁傳:斬樹木,壞宮室曰伐。
攴部曰:敗者,毀也。
公羊傳曰:春秋伐者為客,伐者為主。
何雲:伐人者為客。
讀伐,長言之。
見伐者為主。
讀伐,短言之。
皆齊人語也。
按今人讀房越切,此短言也。
劉昌宗周禮大司馬、大行人、辀人皆房廢切,此長言也。
劉系北音,周颙、沈約韻書皆用南音,去入多強為分别,而不合于古矣。
伐人者有功,故左傳諸侯言時記功。
大夫稱伐。
史記明其等曰伐。
積日曰閱。
又引伸之自功曰伐。
亦斫也。
大徐無此三字為長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俘fū 注解:軍所獲也。
春秋左氏經:齊人來歸衛俘。
傳常作衛寶,公羊、榖梁經傳皆作衛寶,杜曰:疑左氏經誤。
按非誤也。
俘,孚聲。
寶,缶聲。
古音同在尢幽部。
經用假借字,傳用正字。
又如經曰:莒人弑其君密州。
左氏傳雲:書曰莒人弑其君買朱鉏。
買卽密,如□水卽汨水。
朱鉏卽州,如邾婁卽鄒。
亦是字異實同,不得疑經誤,亦不得謂傳誤。
從人孚聲。
芳無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□為俘聝。
”成三年左傳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但dàn 注解:裼也。
衣部曰:裼幹,但也。
二篆為轉注。
古但裼字如此。
袒則訓
謂内争而外順也,臯陶谟所謂面從,今俗閑俚語猶有之。
篇、韻皆注雲訟也,失之遠矣。
從人□聲。
喜皆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偾fèn 注解:僵也。
引伸之為凡倒敗之偁。
大學曰:一人偾事。
注雲:偾猶覆敗也。
射義假贲為偾。
左傳:象有齒以焚其身。
假焚為偾。
從人贲聲。
匹問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僵jiānɡ 注解:偃也。
小徐及爾雅釋文皆作偃。
大徐作偾,非是。
玄應引僵,卻偃也。
仆,前覆也。
按僵謂仰倒,如莊子推而僵之,漢書觸寶瑟僵皆是。
今人語言乃謂不動不□為僵。
廣韻作殭,死不□也。
從人畺聲。
居良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偃yǎn 注解:僵也。
小雅:或栖遟偃仰。
論語:寝不屍。
苞注曰:不偃卧布展手足似死人。
左傳:偃且射子鉏。
晉語:籧篨不可使俛。
韋注:籧篨,偃人。
參同契曰:男生而伏,女偃其軀。
及其死也,乃複效之。
水經注曰:徐偃王生而偃,故以為号。
凡仰仆曰偃,引伸為凡仰之偁。
從人匽聲。
于幰切。
十四部。
依玉篇先偃後仆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仆pū 注解:頓也。
頓者,下首也,以首叩地謂之頓首。
引伸為前覆之辭。
左氏音義引孫炎曰:前覆曰仆。
玄應三引說文:仆,頓也。
謂前覆也。
偃謂卻偃,仆謂前覆,葢演說文者語。
若論語注雲:偃,仆也。
則渾言不别矣。
從人蔔聲。
芳遇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傷shānɡ 注解:創也。
刃部曰:刅,傷也。
二字為轉注。
山海經謂木朿為傷。
從人,□省聲。
各本作殇省聲,殇下又雲傷省聲,二字□先後乎。
今更正曰□省,與殇觞同。
式羊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倄yáo 注解:剌也。
剌者,戾也。
盧□切。
從人肴聲。
胡茅切。
二部。
一曰毒之。
锴曰:謂疾害也。
顔氏家訓曰:蒼颉篇有倄字,訓诂雲痛而謼也,羽罪反。
今北人痛則呼之。
聲類音于來反。
今南人痛或呼之。
按廣韻、集韻有羽罪一音,無後一音。
○按玄應佛書音義曰:痏痏,諸書作侑,通俗文于罪切。
痛聲曰痏。
此條合之字義,俗語皆無不合。
其雲諸書作侑,葢蒼颉訓诂亦在其中。
借侑為痏,皆有聲也。
顔氏家訓之倄當是侑之誤,不必與說文牽合。
大徐說文改毒之為痛聲,恐是□取黃門語。
○又搜神記卷十四雲:聞呻吟之聲曰:哊哊宜死。
哊亦痏之俗字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侉kuā 注解:□□也。
古本皆作□,惟類篇誤作僃耳。
心部曰:□者,□也。
□者,□也。
□,今□作□。
□者,意内而言外也。
按爾雅、毛傳皆曰:誇毗,體多柔。
然則侉卽誇毗字乎。
誇毗亦作□□。
從人誇聲。
苦瓜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催cuī 注解:相搗也。
猶相迫也。
邶風北門曰:室人交徧摧我。
傳曰:摧,沮也。
音義曰:摧或作催。
據許則催是也。
不從傳者,傳取沮壞之義,與摧訓擠、訓折義同。
葢當時字作催,而毛釋為摧之假借,許則釋其本義也。
從人崔聲。
倉回切。
十五部。
山部無崔,偶奪耳。
大徐據摧催字補。
《詩》曰:“室人交徧催我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俑yǒnɡ 注解:痛也。
此與心部恫音義同。
禮記孟子之俑,偶人也。
俑卽偶之假借字,如喁亦禺聲而讀魚容切也。
假借之義行而本義廢矣。
廣韻引埤蒼說:木人送葬,設關而能跳踴,故名之俑。
乃不知音理者強為之說耳。
從人甬聲。
他紅切。
九部。
按玉篇雲:說文他紅切。
此葢出音隐,痛義之音如是。
大徐雲:又餘隴切。
則木偶之音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伏fú 注解:司也。
司者,臣司事于外者也。
司,今之伺字。
凡有所司者必專守之。
伏伺卽服事也,引伸之為俯伏,又引伸之為隐伏。
從人犬。
犬司人也。
犬司人也四字小徐本有。
犬司人,謂犬伺人而吠之。
說此字之會意也。
不曰從犬人,而曰從人犬,入于人部者,尊人也。
伏篆以明人事,非說犬也。
房六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促cù 注解:迫也。
與□音義皆略同。
從人足聲。
七玉切。
三部。
玉篇促催二文相屬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例lì 注解:比也。
此篆葢晚出,漢人少言例者,杜氏說左傳乃雲發凡言例。
例之言迾也。
迾者,遮迾以為禁。
經皆作列,作厲,不作迾。
周禮司□注:厲,遮例也。
釋文:例本作列。
葢古比例字隻作列。
從人□聲。
力制切。
十五部。
疑許本無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系xì 注解:絜束也。
絜者,麻一端也。
絜束者,圍而束之。
左傳:系輿人。
又以朱絲系玉二瑴。
束之義也。
束之則縷與物相連,故凡相聯屬謂之系。
周易系遯,系丈夫,系小子。
釋诂曰:系,繼也。
從人系聲。
胡計切。
十五部。
按俗通用繋。
許謂繋□,卽牽離惡絮之名。
□諸古經,若周禮司門、校人字皆作□。
周易□辭,據釋文本作□。
漢書景帝紀亦用□。
葢古假□為系,後人盡改為系耳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伐fá 注解:擊也。
詩勿翦勿伐傳、钲人伐□傳皆曰:伐,擊也。
禮記郊特牲:二日伐□何居。
鄭曰:伐猶擊也。
尙書:不愆于四伐五伐。
鄭曰:一擊一刺曰伐。
詩是伐是肆箋雲:伐謂擊刺之。
按此伐之本義也,引伸之乃為征伐。
周禮九伐注雲:諸侯之于國,如樹木之有根,是以言伐雲。
從人持戈。
戈為句兵,亦曰□兵,左傳擊之以戈是也。
戍者,守也。
故從人在戈下,入戈部。
伐者,外擊也。
故從人杖戈,入人部。
房越切。
十五部。
一曰敗也。
此謂引伸之義。
伐敗疊韻。
左傳:凡師有鐘□曰伐。
谷梁傳:斬樹木,壞宮室曰伐。
攴部曰:敗者,毀也。
公羊傳曰:春秋伐者為客,伐者為主。
何雲:伐人者為客。
讀伐,長言之。
見伐者為主。
讀伐,短言之。
皆齊人語也。
按今人讀房越切,此短言也。
劉昌宗周禮大司馬、大行人、辀人皆房廢切,此長言也。
劉系北音,周颙、沈約韻書皆用南音,去入多強為分别,而不合于古矣。
伐人者有功,故左傳諸侯言時記功。
大夫稱伐。
史記明其等曰伐。
積日曰閱。
又引伸之自功曰伐。
亦斫也。
大徐無此三字為長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俘fū 注解:軍所獲也。
春秋左氏經:齊人來歸衛俘。
傳常作衛寶,公羊、榖梁經傳皆作衛寶,杜曰:疑左氏經誤。
按非誤也。
俘,孚聲。
寶,缶聲。
古音同在尢幽部。
經用假借字,傳用正字。
又如經曰:莒人弑其君密州。
左氏傳雲:書曰莒人弑其君買朱鉏。
買卽密,如□水卽汨水。
朱鉏卽州,如邾婁卽鄒。
亦是字異實同,不得疑經誤,亦不得謂傳誤。
從人孚聲。
芳無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□為俘聝。
”成三年左傳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标題:但dàn 注解:裼也。
衣部曰:裼幹,但也。
二篆為轉注。
古但裼字如此。
袒則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