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一部分

關燈
代dàip375上 注解:□也。

    □者,改也。

    士□禮、□大記注同。

    凡以此易彼謂之代,次第相易為之遞代。

    凡以異語相易謂之代語。

    假代字為世字,起于唐人避諱,世與代義不同也。

    唐諱言世,故有代宗。

    明旣有世宗,又有代宗,斯失之矣。

    從人弋聲。

    徒耐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儀yí 注解:度也。

    度,法制也。

    毛傳曰:儀,善也。

    又曰:儀,宜也。

    又曰:儀,匹也。

    其義相引伸。

    肆師職曰:古書儀但為義。

    今時所謂義,古書為誼。

    按如文王傳曰義,善也。

    此與釋诂及我将傳儀,善也正同,謂此義為儀之假借字也。

    從人義聲。

    魚羁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傍bànɡ 注解:近也。

    古多假并為之,如史記始皇紀并河以東,武帝紀并海是也。

    亦假旁為之,見溝洫志、食貨志。

    從人旁聲。

    此舉形聲包會意也。

    韻會無聲。

    步光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按亦讀去聲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佀sì 注解:像也。

    各本作象也,小徐作象肖也,皆非。

    今正。

    像下曰佀也,與此互訓,是為轉注。

    度古本二篆必相屬,不知何時轉寫遠隔,又皆改其說解耳。

    相像曰相似,古今無異□。

    緣俗閑用象為像,乃緻□改許書。

    廣雅曰:似,類也。

    又曰:似,象也。

    又曰:似,若也。

    皆似之本義也。

    詩斯幹、裳裳者華、卷阿、江漢傳皆曰:似,嗣也。

    此謂似為嗣之假借字也。

    斯幹似續妣祖箋雲:似讀為巳午之巳。

    巳續妣祖者,謂巳成其宮廟也。

    此謂似為巳之假借字也。

    從人□聲。

    詳裡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□作似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像xiànɡ 注解:佀也。

    各本作象也。

    今依韻會所據本正。

    象者,南越大獸之名,于義無取。

    雖韓非曰:人希見生象也。

    而案其圖以想其生,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。

    然韓非以前或隻有象字,無像字。

    韓非以後小篆旣作像,則許□不以象釋似,複以象釋像矣。

    □辭曰:爻也者,效此者也。

    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

    又曰:象也者,像也。

    爻也者,效天下之動者也。

    葢象為古文,聖人以像釋之。

    雖他本像亦作象,然鄭康成、王輔嗣本非不可信也。

    凡形像、圖像、想象字皆當從人,而學者多作象,象行而像廢矣。

    許書二曰象形,度許固必作像形。

    招□雲:像設君室。

    從人象聲,铉本雲從人從象,象亦聲。

    此葢用韓非語竄改也。

    今依韻會所據小徐本。

    讀若養字之養。

    古音如此。

    故今雲式□卽像之俗也,或又用様為之。

    今音徐兩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此篆原在後文僔篆下,倦篆上,今移廁此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便piánp375下 注解:安也。

    古與平辨通用,如史記便章百姓,古文尙書作平,今文尙書作辨。

    毛詩平平左右,左傳作便蕃左右。

    人有不□,□之。

    故從人□。

    此會意。

    房連切。

    亦去聲。

    古音葢在十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任rén 注解:□也。

    按上文雲□,養也。

    此雲任,□也。

    二篆不相屬者,□之本義尙書所謂□抱,任之訓□則□引伸之義,如今言□舉是也。

    周禮:五家為比,使之相□。

    注雲:□,猶任也。

    又孝友睦婣任恤。

    注雲:任,信于友道也。

    引伸之凡儋何曰任。

    小雅:我任我辇,我車我牛。

    傳雲:任者,辇者,車者,牛者。

    四雲者者皆謂人也。

    邶風傳:任,大也。

    卽釋诂之壬,大也。

    從人壬聲。

    如林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俔qiàn 注解:谕也。

    各本作譬谕,今依詩正義訂。

    言部曰:譬者,谕也。

    則言谕已足矣。

    大雅大明曰:俔天之妹。

    傳曰:俔,磬也。

    此以今語釋古語。

    俔者古語,磬者今語,二字雙聲,是以毛詩作俔,韓詩作磬,如十七篇之有古今文。

    孔穎逹雲:如今俗語譬喻雲磬作然。

    許不依傳雲磬而雲谕者,磬非正字,以六書言之,乃俔之假借耳,不得以假借字釋正字也。

    磬罄古通用。

    爾雅:罄,盡也。

    猶言竟是天之妹也。

    一曰閑見。

    閑各本作聞,今正。

    釋言曰:閑,俔也。

    正許所本。

    上訓用毛、韓說,此訓用爾雅說,爾雅亦釋詩也。

    閑音谏,若言不可多見而閑見之。

    爾雅無見字。

    許益見字者,以其篆從見也。

    容爾雅原文今有倒奪矣。

    郭景純以左傳謂之諜釋之,恐非。

    從人從見。

    此會意包形聲。

    苦甸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《詩》曰:“俔天之妺。

    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優yōu 注解:饒也。

    食部饒下曰:飽也。

    引伸之凡有餘皆曰饒。

    詩瞻卬傳曰:優,渥也。

    箋雲:寛也。

    周語注曰:優,饒也。

    魯語注曰:優,裕也。

    其義一也。

    引伸之為優遊,為優柔,為俳優。

    商頌:布政憂憂。

    小雅:旣瀀旣渥。

    今本皆假優為之。

    從人憂聲。

    于求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一曰倡也。

    倡者,樂也。

    謂作妓者,卽所謂俳優也。

    左傳:陳氏、鮑氏之圉人為優。

    晉語:公之優曰施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僖xīp376上 注解:樂也。

    此字之本義少用。

    其□變為嬉,李注洞箫賦引說文:嬉,樂也。

    卽謂此也。

    谥法有厘,有僖。

    周書二谥并出。

    而春秋三傳僖公,史漢皆作厘公,殆史漢假厘為僖乎。

    谥法曰:小心畏忌曰僖。

    從人喜聲。

    許其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偆chǔn 注解:富也。

    廣韻曰:厚也,富也。

    若白虎通曰:春之為言偆。

    偆,動也。

    春秋繁露曰:偆偆者,喜樂之貌也。

    葢皆蠢之假借字。

    從人萅聲。

    尺允切。

    十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俒hùn 注解:完也。

    以疊韻為訓。

    《逸周書》曰:“朕實不朙,□俒伯父。

    ”逸周書者,謂漢志七十一篇之周書也。

    今大戒解有朕實不明句,本典解雲:今朕不知明德所則,政教所行,字民之道,禮樂所生,非不念而知,故問伯父。

    許所據未知卽此以不也。

    以俒伯父,俒當為溷字之假借,經史亦作慁。

    儒行曰:不慁君王。

    注:慁猶辱也。

    史記郦陸傳:無久慁公為也。

    範雎蔡澤傳:是天以寡人慁先生。

    語意皆同。

    此引經說假借之例。

    從人從完。

    胡困切。

    按此字本義,當讀如完。

    在十四部。

    胡困切者,借為溷字之音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儉jiǎn 注解:約也。

    約者,纏束也。

    儉者,不敢放侈之意。

    古假險為儉。

    易:儉德辟難。

    或作險。

    從人佥聲。

    巨險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八卷□人部 偭miǎn 注解:鄉也。

    鄉,今人所用之向字也。

    漢人無作向者。

    少儀:尊壸者面其鼻。

    注雲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