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七卷□巾部
□ménɡ
注解:葢衣也。
□葢物之衣也。
法言:震風淩雨,然後知夏屋之為帡幪也。
幪卽□之俗。
尚書大傳:下□墨□。
方言:□,巾也。
與許義稍異。
大雅:麻麥幪幪。
傳曰:幪幪然茂盛也。
按此亦引伸之義,謂徧□于地也。
從巾冡聲。
莫紅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幭miè 注解:葢幭也。
幭之言幎也。
大雅淺幭傳曰:淺,虎皮淺毛也。
幭,□式也。
按幭之本義不專為□轼,而□轼其一端也。
司馬彪、徐廣曰:乘輿車文虎伏轼,龍首衡轭。
文虎伏轼卽經之淺幭,龍首衡轭卽經之金厄也。
說詳詩經小學。
曲禮素簚注:簚,覆笭也。
釋文:簚,本又作幭。
幭者正字,簚者叚借字也。
篇、韻皆以帊幞釋幭。
今義也。
從巾蔑聲。
莫結切。
十五部。
一曰襌被。
别一義。
被,□衣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幠hū 注解:覆也。
喪大記:幠用斂衾。
釋诂:幠,大也。
幠,有也。
皆□義之引伸也。
投壸曰:無幠敖。
注曰:幠敖皆慢也,又其引伸也。
斯幹以芋為幠。
從巾□聲。
荒鳥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帏wéi 注解:囊也。
離騷:蘇糞壤以充帏。
王逸曰:帏謂之幐。
□,香囊也。
按凡囊皆曰帏,曰幐,王依文為說則謂之香囊耳。
或曰爾雅婦人之袆亦作帏,是許所雲帏也,今按此與爾雅之袆無涉。
釋器曰:婦人之袆謂之缡。
缡,緌也。
郭雲:卽今之香纓,女子旣嫁之所著,示系屬于人。
義見禮記。
考士昏禮注曰:婦人十五許嫁,笄而禮之,因着纓,明有系也,葢以五采為之,其制未聞。
内則:婦事舅姑衿纓。
注曰:婦人有纓,示系屬也。
詩:親結其缡。
毛雲:缡,婦人之袆也,母戒女施衿結帨。
孫炎釋爾雅婦人之袆雲:帨巾也。
禮之纓必以采繩。
詩、爾雅之袆缡乃帨巾,其不相涉明甚,景純注非。
許以囊釋帏,亦斷非釋器及毛詩之袆也。
從巾韋聲。
許歸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帣juàn 注解:囊也。
集韻曰:囊有底曰帣。
或借為絭字。
史記:淳于髡帣鞴鞠□。
帣鞴謂以鞴約袖。
纟部曰:絭,纕臂繩也。
今鹽官三斛為一帣。
舉漢時語證之。
掊字下曰:今鹽官入水取鹽為掊。
皆漢時鹽法中語。
從巾□聲。
居倦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帚zhǒup361上 注解:所□糞也。
所□二字淺人删之,今補。
糞當作□。
土部曰:□,埽除也。
不言埽言□者,□亦埽也。
曲禮言糞。
少儀曰:泛埽曰埽,埽席前曰拚。
拚卽□之叚借字。
□與埽對文則二,散文則一。
帚亦謂之鬣。
從又持巾埽冂内。
冂舊作冖,非。
今按當作郊冂字,音扃,介也。
凡埽除以潔淸介内。
持巾者,婦之事,昉于拂拭,因巾可拭物,乃用□芀黍□為帚拂地矣。
合三字會意。
支手切。
三部。
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。
太平禦覽雲:世本曰:少康作箕帚。
又雲:世本曰:儀狄始作酒醪,變五味。
少康作秫酒。
按許酒下亦曰:古者儀狄作酒醪,杜康作秫酒。
少康,杜康也,葬長垣。
嫌少康卽夏少康,故釋之。
文□注引王着與王着與杜康絶交書曰:康字仲甯,或雲黃帝時宰人,号酒泉太守。
按此葢以文為戲之言,未可為典要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席xí 注解:藉也。
此以疊韻為訓。
戶護、門聞之例也。
藉本祭藉,引伸為凡藉之偁。
竹部曰:竹席曰筵。
實通偁耳。
《禮》:謂周官經。
天子、諸矦席有黼繡純飾。
此約周禮司幾筵之文。
莞筵紛純,次席黼純。
鄭司農雲:紛讀為和粉之粉。
謂白繡也。
純,緣也。
後鄭雲:斧謂之黼,其繡白黑采。
從巾,其方幅如巾也。
庶省聲。
此形聲,非會意。
祥易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□,古文席,從石省。
下象形,上從石省聲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幐ténɡ 注解:囊也。
離騷:蘇糞壤以充帏。
王注:帏謂幐。
幐,香囊也。
按凡囊皆曰幐。
王望文為說耳。
玉篇曰:兩頭有物謂之幐擔。
廣韻曰:囊可□者。
或借縢為之。
從巾朕聲。
徒登切。
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□fèn 注解:□囊盛谷,大滿而裂也。
□之言璺也。
璺者,隙也。
玉篇曰:又弓筋起。
從巾奮聲。
方吻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□zhūn 注解:載米□也。
甯部曰:□,□也,所以盛米也。
二字相轉注。
從巾,葢其體方。
盾聲,讀若《易》屯卦之屯。
陟倫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□ɡé 注解:蒲席□也。
甾部曰:□者,□也。
楊雄以為蒲器,然則□與□一物也。
從巾及聲,讀若蛤。
古沓切。
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幩fén 注解:馬纏镳扇汗也。
衛風碩人曰:朱幩儦儦。
傳曰:幩,飾也。
人君以朱纏镳扇汗,且以為飾。
儦儦,盛皃。
金部曰:镳者,馬銜也。
以朱□縷纏馬銜之上而垂之,可以因風扇汗,故謂之扇汗,亦名排沬,以其用□也,故從巾。
從巾贲聲。
符分切。
十三部。
《詩》曰:“朱幩儦儦。
”儦儦各本及詩經皆作镳镳,今依玉篇人部訂。
希馮所據詩不誤,孔沖遠正義已誤矣。
○按廣雅亦曰:镳镳,盛也。
則不必改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□néip361下 注解:□地也。
也字今補。
土部曰:墀者,塗地也。
然則□地卽塗地也。
漢書楊雄傳曰:□人亡則匠石辍斤而不敢妄□。
服□曰:□,古之善塗墍者,施廣領大袖以仰塗,而領袖不污。
按服注不言塗地,然仰塗如此其善,則塗地更可知矣。
□人卽莊子郢人。
□巾□之,從巾,說從巾之意也。
□葢卽手部捪字,今之抆字。
捪者,撫也。
塗地以巾,按而摩之,如今之擦漆,故其字從巾。
巾□廣韻作巾扪,集韻作巾撋。
□聲,讀若水溫□。
□聲各本作夒聲,篆體各本皆誤作□,今正。
按許讀如□。
大徐據唐韻乃昆切。
玉篇奴昆切,葢古溫□讀乃昆切。
玉篇、曹憲廣雅音、廣韻又乃回奴回切,則乃昆之轉,脂文之合。
廣韻又奴案切,則依說文□字今音。
莊子釋文引漢書音義音溫,(一本作混)與乃昆一音相近。
韋昭乃回反,則乃回一音之所本也。
乃昆之音因于□聲,□者古文婚字,見女部。
車部□以為聲,亦讀若闵,然則此為□聲,而非夒聲明甚。
夒在尤幽部,轉入蕭宵肴豪部,□不得反以乃昆也。
顧夒孰□生。
說文及漢書□乃訛□,賴可據音以證其形。
而師古注漢書妄雲乃高反,是其形終古不可正矣。
今漢書字竟作獿,莊子釋文竟作懮,莫能諟正。
近
□葢物之衣也。
法言:震風淩雨,然後知夏屋之為帡幪也。
幪卽□之俗。
尚書大傳:下□墨□。
方言:□,巾也。
與許義稍異。
大雅:麻麥幪幪。
傳曰:幪幪然茂盛也。
按此亦引伸之義,謂徧□于地也。
從巾冡聲。
莫紅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幭miè 注解:葢幭也。
幭之言幎也。
大雅淺幭傳曰:淺,虎皮淺毛也。
幭,□式也。
按幭之本義不專為□轼,而□轼其一端也。
司馬彪、徐廣曰:乘輿車文虎伏轼,龍首衡轭。
文虎伏轼卽經之淺幭,龍首衡轭卽經之金厄也。
說詳詩經小學。
曲禮素簚注:簚,覆笭也。
釋文:簚,本又作幭。
幭者正字,簚者叚借字也。
篇、韻皆以帊幞釋幭。
今義也。
從巾蔑聲。
莫結切。
十五部。
一曰襌被。
别一義。
被,□衣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幠hū 注解:覆也。
喪大記:幠用斂衾。
釋诂:幠,大也。
幠,有也。
皆□義之引伸也。
投壸曰:無幠敖。
注曰:幠敖皆慢也,又其引伸也。
斯幹以芋為幠。
從巾□聲。
荒鳥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帏wéi 注解:囊也。
離騷:蘇糞壤以充帏。
王逸曰:帏謂之幐。
□,香囊也。
按凡囊皆曰帏,曰幐,王依文為說則謂之香囊耳。
或曰爾雅婦人之袆亦作帏,是許所雲帏也,今按此與爾雅之袆無涉。
釋器曰:婦人之袆謂之缡。
缡,緌也。
郭雲:卽今之香纓,女子旣嫁之所著,示系屬于人。
義見禮記。
考士昏禮注曰:婦人十五許嫁,笄而禮之,因着纓,明有系也,葢以五采為之,其制未聞。
内則:婦事舅姑衿纓。
注曰:婦人有纓,示系屬也。
詩:親結其缡。
毛雲:缡,婦人之袆也,母戒女施衿結帨。
孫炎釋爾雅婦人之袆雲:帨巾也。
禮之纓必以采繩。
詩、爾雅之袆缡乃帨巾,其不相涉明甚,景純注非。
許以囊釋帏,亦斷非釋器及毛詩之袆也。
從巾韋聲。
許歸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帣juàn 注解:囊也。
集韻曰:囊有底曰帣。
或借為絭字。
史記:淳于髡帣鞴鞠□。
帣鞴謂以鞴約袖。
纟部曰:絭,纕臂繩也。
今鹽官三斛為一帣。
舉漢時語證之。
掊字下曰:今鹽官入水取鹽為掊。
皆漢時鹽法中語。
從巾□聲。
居倦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帚zhǒup361上 注解:所□糞也。
所□二字淺人删之,今補。
糞當作□。
土部曰:□,埽除也。
不言埽言□者,□亦埽也。
曲禮言糞。
少儀曰:泛埽曰埽,埽席前曰拚。
拚卽□之叚借字。
□與埽對文則二,散文則一。
帚亦謂之鬣。
從又持巾埽冂内。
冂舊作冖,非。
今按當作郊冂字,音扃,介也。
凡埽除以潔淸介内。
持巾者,婦之事,昉于拂拭,因巾可拭物,乃用□芀黍□為帚拂地矣。
合三字會意。
支手切。
三部。
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。
太平禦覽雲:世本曰:少康作箕帚。
又雲:世本曰:儀狄始作酒醪,變五味。
少康作秫酒。
按許酒下亦曰:古者儀狄作酒醪,杜康作秫酒。
少康,杜康也,葬長垣。
嫌少康卽夏少康,故釋之。
文□注引王着與王着與杜康絶交書曰:康字仲甯,或雲黃帝時宰人,号酒泉太守。
按此葢以文為戲之言,未可為典要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席xí 注解:藉也。
此以疊韻為訓。
戶護、門聞之例也。
藉本祭藉,引伸為凡藉之偁。
竹部曰:竹席曰筵。
實通偁耳。
《禮》:謂周官經。
天子、諸矦席有黼繡純飾。
此約周禮司幾筵之文。
莞筵紛純,次席黼純。
鄭司農雲:紛讀為和粉之粉。
謂白繡也。
純,緣也。
後鄭雲:斧謂之黼,其繡白黑采。
從巾,其方幅如巾也。
庶省聲。
此形聲,非會意。
祥易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□,古文席,從石省。
下象形,上從石省聲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幐ténɡ 注解:囊也。
離騷:蘇糞壤以充帏。
王注:帏謂幐。
幐,香囊也。
按凡囊皆曰幐。
王望文為說耳。
玉篇曰:兩頭有物謂之幐擔。
廣韻曰:囊可□者。
或借縢為之。
從巾朕聲。
徒登切。
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□fèn 注解:□囊盛谷,大滿而裂也。
□之言璺也。
璺者,隙也。
玉篇曰:又弓筋起。
從巾奮聲。
方吻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□zhūn 注解:載米□也。
甯部曰:□,□也,所以盛米也。
二字相轉注。
從巾,葢其體方。
盾聲,讀若《易》屯卦之屯。
陟倫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□ɡé 注解:蒲席□也。
甾部曰:□者,□也。
楊雄以為蒲器,然則□與□一物也。
從巾及聲,讀若蛤。
古沓切。
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幩fén 注解:馬纏镳扇汗也。
衛風碩人曰:朱幩儦儦。
傳曰:幩,飾也。
人君以朱纏镳扇汗,且以為飾。
儦儦,盛皃。
金部曰:镳者,馬銜也。
以朱□縷纏馬銜之上而垂之,可以因風扇汗,故謂之扇汗,亦名排沬,以其用□也,故從巾。
從巾贲聲。
符分切。
十三部。
《詩》曰:“朱幩儦儦。
”儦儦各本及詩經皆作镳镳,今依玉篇人部訂。
希馮所據詩不誤,孔沖遠正義已誤矣。
○按廣雅亦曰:镳镳,盛也。
則不必改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巾部 □néip361下 注解:□地也。
也字今補。
土部曰:墀者,塗地也。
然則□地卽塗地也。
漢書楊雄傳曰:□人亡則匠石辍斤而不敢妄□。
服□曰:□,古之善塗墍者,施廣領大袖以仰塗,而領袖不污。
按服注不言塗地,然仰塗如此其善,則塗地更可知矣。
□人卽莊子郢人。
□巾□之,從巾,說從巾之意也。
□葢卽手部捪字,今之抆字。
捪者,撫也。
塗地以巾,按而摩之,如今之擦漆,故其字從巾。
巾□廣韻作巾扪,集韻作巾撋。
□聲,讀若水溫□。
□聲各本作夒聲,篆體各本皆誤作□,今正。
按許讀如□。
大徐據唐韻乃昆切。
玉篇奴昆切,葢古溫□讀乃昆切。
玉篇、曹憲廣雅音、廣韻又乃回奴回切,則乃昆之轉,脂文之合。
廣韻又奴案切,則依說文□字今音。
莊子釋文引漢書音義音溫,(一本作混)與乃昆一音相近。
韋昭乃回反,則乃回一音之所本也。
乃昆之音因于□聲,□者古文婚字,見女部。
車部□以為聲,亦讀若闵,然則此為□聲,而非夒聲明甚。
夒在尤幽部,轉入蕭宵肴豪部,□不得反以乃昆也。
顧夒孰□生。
說文及漢書□乃訛□,賴可據音以證其形。
而師古注漢書妄雲乃高反,是其形終古不可正矣。
今漢書字竟作獿,莊子釋文竟作懮,莫能諟正。
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