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六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瘰,皮肥也。
此說文二字有訛,當是别本作瘰。
注雲不疾瘯瘰,皮肥也,奪不疾二字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疽jū 注解:久癰也。
後漢書劉焉傳注□應一切經音義皆引久癰,與小徐合。
癰久而潰沮□然也。
從□且聲。
七餘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lì 注解:癰也。
從□麗聲。
郞計切。
十六部。
一曰□黑。
讀若隸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癰yōnɡ 注解:腫也。
肉部曰:腫,癰也。
按腫之本義謂癰,引伸之為凡墳起之名句。
如上文癅,腫也;痤,小腫也,則非謂癰也。
釋名曰:癰,壅也。
氣壅否結裹而潰也。
從□雝聲。
于容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瘜xī 注解:寄肉也。
肉部腥下曰:星見食豕,令肉中生小息肉也。
息肉卽瘜肉。
廣韻曰:惡肉。
從□息聲。
相卽切。
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癬xuǎn 注解:幹瘍也。
幹音幹,瘍之幹者也。
釋名曰:癬,徙也。
浸淫移徙處日廣也,故靑徐謂癬為徙也。
從□鮮聲。
息淺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疥jiè 注解:搔也。
搔音稣到切。
疥急于搔,因謂之搔。
俗作瘙,或作□。
稣到切。
今四川人語如此。
禮記釋文引說文疥,瘙瘍也。
文□登徒子好色賦注引疥,瘙也。
皆以俗字改正字耳。
後漢書烏桓傳曰:手足之蚧搔。
章懷音新到反,蚧同疥。
釋名曰:疥,齘也。
癢搔之齒□齘也。
從□介聲。
古拜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痂jiā 注解:疥也。
按痂本謂疥,後人乃謂瘡所蛻鱗為痂,此古義今義之不同也。
葢瘡鱗可曰介,介與痂雙聲之故耳。
南史:劉邕嗜食瘡痂,謂有蝮魚味。
從□加聲。
古牙切。
十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瘕xiá 注解:女病也。
按女字必是衍字。
詩:厲假不瑕。
箋雲:厲,假,皆病也。
正義引說文:疠疫,病也。
或作癞瘕,病也。
是唐初本無女字也。
倉公傳曰:潘滿如小腹痛,臣意診其脈曰:遺積瘕也。
女子薄吾病甚,臣意診其脈曰:蛲瘕也。
瘕葢腹中病。
從□叚聲。
乎加切。
玉篇曰:說文本音遐。
史記索隠亦曰:舊音遐。
按古音在五部。
○錢氏大昕曰:唐公房碑,疠蠱不遐。
卽鄭箋之疠瘕不瑕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疠lìp350下 注解:惡疾也。
按古義謂惡病包内外言之,今義别制癞字,訓為惡瘡,訓疠為疠疫。
古多借厲為疠。
公羊傳作□,何注雲:□者,民疾疫也。
大戴禮及公羊何注說七出皆雲:惡疾出。
何休曰:惡疾棄者不可以奉宗廟也。
論語:伯牛有疾。
苞氏曰:牛有惡疾,不欲見人,故孔子從牗執其手也。
韓詩曰:芣苢,傷夫有惡疾也。
薛君曰:芣苢,澤瀉也,臭惡之草。
詩人傷其君子有惡疾,人道不通,求己不得,發憤而作,以事興。
芣苢雖臭惡乎,我猶采而不已者,以興君子雖有惡疾,我猶守而不離去也。
從□,□省聲。
按大徐厲作虿,不誤。
洛帶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瘧nüè 注解:寒□休作病。
謂寒與□一休一作相代也。
釋名曰:瘧,酷虐也。
凡疾或寒或□耳,而此疾先寒後□,兩疾似酷虐者。
周禮曰:秋時有瘧寒疾。
從□虐,虐亦聲。
魚約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痁shān 注解:有□瘧。
有□無寒之瘧也。
從□占聲。
朱廉切。
七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齊矦疥,遂痁。
”左傳昭二十年文。
按梁元帝及袁狎、顔之推欲改疥為痎,所謂無事而自□也,陸氏德明旣辨之矣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痎jiē 注解:二日一發瘧也。
今人謂閑二日一發為大瘧。
顔之推雲:兩日一發之瘧。
今北方猶呼痎瘧,音皆。
從□亥聲。
古諧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痳lín 注解:疝病也。
釋名曰:淋,懔也,小便難懔懔然也。
按痳篆不與
此說文二字有訛,當是别本作瘰。
注雲不疾瘯瘰,皮肥也,奪不疾二字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疽jū 注解:久癰也。
後漢書劉焉傳注□應一切經音義皆引久癰,與小徐合。
癰久而潰沮□然也。
從□且聲。
七餘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lì 注解:癰也。
從□麗聲。
郞計切。
十六部。
一曰□黑。
讀若隸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癰yōnɡ 注解:腫也。
肉部曰:腫,癰也。
按腫之本義謂癰,引伸之為凡墳起之名句。
如上文癅,腫也;痤,小腫也,則非謂癰也。
釋名曰:癰,壅也。
氣壅否結裹而潰也。
從□雝聲。
于容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瘜xī 注解:寄肉也。
肉部腥下曰:星見食豕,令肉中生小息肉也。
息肉卽瘜肉。
廣韻曰:惡肉。
從□息聲。
相卽切。
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癬xuǎn 注解:幹瘍也。
幹音幹,瘍之幹者也。
釋名曰:癬,徙也。
浸淫移徙處日廣也,故靑徐謂癬為徙也。
從□鮮聲。
息淺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疥jiè 注解:搔也。
搔音稣到切。
疥急于搔,因謂之搔。
俗作瘙,或作□。
稣到切。
今四川人語如此。
禮記釋文引說文疥,瘙瘍也。
文□登徒子好色賦注引疥,瘙也。
皆以俗字改正字耳。
後漢書烏桓傳曰:手足之蚧搔。
章懷音新到反,蚧同疥。
釋名曰:疥,齘也。
癢搔之齒□齘也。
從□介聲。
古拜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痂jiā 注解:疥也。
按痂本謂疥,後人乃謂瘡所蛻鱗為痂,此古義今義之不同也。
葢瘡鱗可曰介,介與痂雙聲之故耳。
南史:劉邕嗜食瘡痂,謂有蝮魚味。
從□加聲。
古牙切。
十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瘕xiá 注解:女病也。
按女字必是衍字。
詩:厲假不瑕。
箋雲:厲,假,皆病也。
正義引說文:疠疫,病也。
或作癞瘕,病也。
是唐初本無女字也。
倉公傳曰:潘滿如小腹痛,臣意診其脈曰:遺積瘕也。
女子薄吾病甚,臣意診其脈曰:蛲瘕也。
瘕葢腹中病。
從□叚聲。
乎加切。
玉篇曰:說文本音遐。
史記索隠亦曰:舊音遐。
按古音在五部。
○錢氏大昕曰:唐公房碑,疠蠱不遐。
卽鄭箋之疠瘕不瑕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疠lìp350下 注解:惡疾也。
按古義謂惡病包内外言之,今義别制癞字,訓為惡瘡,訓疠為疠疫。
古多借厲為疠。
公羊傳作□,何注雲:□者,民疾疫也。
大戴禮及公羊何注說七出皆雲:惡疾出。
何休曰:惡疾棄者不可以奉宗廟也。
論語:伯牛有疾。
苞氏曰:牛有惡疾,不欲見人,故孔子從牗執其手也。
韓詩曰:芣苢,傷夫有惡疾也。
薛君曰:芣苢,澤瀉也,臭惡之草。
詩人傷其君子有惡疾,人道不通,求己不得,發憤而作,以事興。
芣苢雖臭惡乎,我猶采而不已者,以興君子雖有惡疾,我猶守而不離去也。
從□,□省聲。
按大徐厲作虿,不誤。
洛帶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瘧nüè 注解:寒□休作病。
謂寒與□一休一作相代也。
釋名曰:瘧,酷虐也。
凡疾或寒或□耳,而此疾先寒後□,兩疾似酷虐者。
周禮曰:秋時有瘧寒疾。
從□虐,虐亦聲。
魚約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痁shān 注解:有□瘧。
有□無寒之瘧也。
從□占聲。
朱廉切。
七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齊矦疥,遂痁。
”左傳昭二十年文。
按梁元帝及袁狎、顔之推欲改疥為痎,所謂無事而自□也,陸氏德明旣辨之矣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痎jiē 注解:二日一發瘧也。
今人謂閑二日一發為大瘧。
顔之推雲:兩日一發之瘧。
今北方猶呼痎瘧,音皆。
從□亥聲。
古諧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痳lín 注解:疝病也。
釋名曰:淋,懔也,小便難懔懔然也。
按痳篆不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