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六部分

關燈
瘖yīn 注解:不能言也。

    從□音聲。

    于今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瘿yǐnɡ 注解:頸癅也。

    下文雲:癅,腫也。

    此以頸癅與頸腫别言者,頸癅則如囊者也,頸腫則謂暫時腫脹之疾,故異其辭。

    釋名曰,瘿,嬰也。

    嬰在頣纓理之中也。

    靑徐謂之脰。

    博物志曰:山居多瘿,飮水之不流者也。

    凡楠樹樹根贅肬甚大,析之,中有山川花木之文,可為器械。

    吳都賦所謂楠癅之木,三國張昭作楠癅枕賦,今人謂之瘿木是也。

    瘿木俗作影木,楠癅俗本作楠橊,皆誤字耳。

    從□嬰聲。

    于郢切。

    十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瘘lòup349下 注解:頸腫也。

    淮南說山訓:雞頭已瘘。

    高注:瘘,頸腫疾也。

    雞頭,水中芡也。

    锴本作頭腫,葢淺人恐與頸癅不别而改之。

    腫,癰也。

    頸腫卽釋名之癰□。

    從□婁聲。

    力豆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yòu 注解:顫也。

    與頁部□,疣音義同。

    從□又聲。

    于救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瘀yū 注解:積血也。

    血積于中之病也。

    九辯曰:形銷铄而瘀傷。

    從□于聲。

    依據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疝shàn 注解:腹痛也。

    釋名曰:心痛曰疝。

    疝,诜也,氣诜诜然上而痛也。

    陰腫曰隤,氣下隤也。

    又曰:疝亦言诜也,诜诜引小腹急痛也。

    從□山聲。

    所妟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疛zhǒu 注解:小腹病。

    小當作心,字之誤也。

    隸書心或作小,因訛為小耳。

    玉篇雲:疛,心腹疾也。

    仍古本也。

    小雅曰:我心憂傷,惄焉如搗。

    傳曰:搗,心疾也。

    釋文搗本或作□,韓詩作疛,義同。

    按疛其正字,□其或體,搗其訛字也。

    玉篇引呂氏春秋曰:身盡疛腫。

    今本呂鑒作身盡府腫,二字皆誤。

    高誘曰:疛,腹疾也。

    從□,肘省聲。

    徒桺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詩音義除又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pì 注解:滿也。

    毛詩傳曰:不醉而怒曰□。

    然則□謂氣滿,□舉形聲包會意也。

    從□□聲。

    平秘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fù 注解:俛病也。

    方言曰:短,東陽之閑謂之□。

    按俛者多庳。

    方言與許義相近。

    從□付聲。

    方榘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痀jū 注解:曲□也。

    玉部玖下曰:讀若人句脊之句。

    二句字皆痀之誤也。

    從□句聲。

    其俱切。

    古音讀如苟。

    在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瘚jué 注解:屰氣也。

    釋名曰:厥,逆氣,從下蹷起,上行入心脅也。

    高誘呂覽注曰:蹷逆,寒疾也。

    從□從屰欠。

    欠猶氣也。

    居月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欮,瘚或省□。

    廠部厥用為聲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痵jì 注解:氣不定也。

    心部曰:悸,心動也。

    義相近。

    玉篇曰:痵亦作悸。

    從□季聲。

    其季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痱féi 注解:風病也。

    非風雙聲。

    釋诂曰:痱,病也。

    郭注見詩。

    按小雅:百卉具腓。

    李善注文□戲馬台詩雲:韓詩雲百卉具腓。

    薛君曰:腓,變也。

    毛苌曰:痱,病也。

    今本作腓。

    據李則毛詩本作痱,與釋诂合。

    從□非聲。

    蒲罪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按當扶非切,亦作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癅liúp350上 注解:腫也。

    釋名曰:癅,流也。

    流聚而生腫也。

    從□留聲。

    力求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痤cuó 注解:小腫也。

    玉篇曰:疖也。

    從□坐聲。

    昨禾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春秋經:宋公殺其世子痤。

    是此字。

    三傳同,以隠疾名子也。

    一曰族絫病。

    左傳曰牲不疾瘯蠡。

    瘯者,族之俗。

    蠡與絫同部,杜注以皮毛無疥癬釋之。

    按季良以民力溥存釋博,以碩大蕃滋釋碩,以不疾瘯蠡釋肥,以備腯鹹有釋腯。

    釋文雲:說文蠡作瘰,雲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