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五部分

關燈
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jiǎo 注解:腹中急痛也。

    痛字依小徐及廣韻補。

    今吳俗語雲:絞腸刮肚痛。

    其字當作□也。

    古音讀如糾。

    釋诂雲:咎,病也。

    葢□之古文叚借字。

    從□丩聲。

    古巧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yǔn 注解:病也,從□員聲。

    王問切,十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痫xián 注解:病也。

    從□閑聲。

    戶閑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按今俗語皆呼閑切。

    方書小兒有五痫。

    王符貴忠篇雲:哺乳多則生痫病。

    □應引聲類雲:今謂小兒瘨曰痫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wù 注解:病也。

    從□出聲。

    五忽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疵cī 注解:病也。

    古亦叚玼為之。

    從□此聲。

    疾咨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廣韻疾移切是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癈fèi 注解:固病也。

    按此當雲癈固,病也。

    癈固為逗,淺人删癈字耳。

    下文痼為久病。

    癈固則經傳所雲廢疾也,其義不同。

    锴本作痼疾也,則尤誤矣。

    癈猶廢,固猶锢。

    如瘖、聾、踴、躃、□者、侏儒皆是。

    癈為正字,廢為叚借字。

    亦有叚癈疾字為興廢字者。

    從□發聲。

    方肺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按廢癈可入,發伐可去。

    南人作韻書分别,遂若約定俗成矣。

    古無去入之别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瘏tú 注解:病也。

    周南卷耳曰:我馬瘏矣。

    釋诂、毛傳皆曰:瘏,病也。

    豳風鸱鸮傳同。

    從□者聲。

    同都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《詩》曰:“我馬瘏矣。

    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瘲zònɡp349上 注解:病也。

    從□□聲。

    将容切。

    九部。

    按廣韻、集韻将容切内皆不收此字,葢與瘛瘲為二病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shěn 注解:寒病也。

    古多借灑為□。

    晉語:狐突曰:玦之以金銑,寒之甚矣。

    韋注:玦猶離也,銑猶灑也。

    灑灑,寒皃。

    唐人舊音雲:灑或為洗。

    本艹:為色洗洗是寒皃。

    玉裁謂:凡素問、靈樞、本艹言灑灑、洗洗者,其訓皆寒,皆□之叚借。

    古辛聲、先聲、西聲同在眞文一類。

    國語注灑音銑,不誤。

    從□辛聲。

    所臻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xù 注解:頭痛也。

    從□或聲,籲逼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讀若溝洫之洫。

    按洫聲在十二部,或聲在一部。

    然毛詩洫作淢。

    古文阈作□。

    是合音之理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痟xiāo 注解:酸痟,頭痛也。

    周禮疾醫:春時有痟首疾。

    注雲:痟,酸削也。

    首疾,頭痛也。

    疏曰:春時陽氣将盛,惟金沴木,故有痟首之疾。

    從□肖聲。

    相邀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《周禮》曰:“春時有痟首疾。

    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疕bǐ 注解:頭瘍也。

    周禮醫師:凡邦之有疾病疕瘍者造焉,則使醫分而治之。

    注雲:庀,頭瘍。

    亦謂秃也。

    從□匕聲。

    □履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瘍yánɡ 注解:頭創也。

    按頭字葢剩。

    上文疕下曰頭瘍,則見瘍不專在頭矣。

    鄭注周禮雲:身傷曰瘍。

    以别于頭瘍曰疕。

    許則疊韻為訓,庀得□瘍,他瘍不得□疕也。

    檀弓曰:居喪之禮,身有瘍則浴。

    從□昜聲。

    與章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魯頌假瘍為揚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癢yánɡ 注解:瘍也。

    小雅:癙憂以癢。

    傳曰:癙,癢,皆病也。

    釋诂亦曰:癢,病也。

    按今字以癢為癢字,非也。

    癢之正字說文作蛘。

    從□羊聲。

    似陽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mà 注解:目病。

    一曰惡氣箸身也,一曰蝕創。

    凡三義。

    蝕者,敗創也。

    從□馬聲。

    莫駕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xī 注解:□聲也。

    方言:□,噎也,楚曰□。

    又曰:□,散也。

    東齊聲散曰□,秦晉聲變曰□。

    器破而不殊,其音亦謂之□。

    按與斯澌字義相通。

    馬嘶字亦當作此。

    從□斯聲。

    先稽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□wěi 注解:口呙也。

    口部曰:呙,口戾不正也。

    此亦疊韻為訓。

    從□為聲。

    韋委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 疦jué 注解:□也。

    廣韻雲:瘡裏空也。

    今義也。

    從□夬聲。

    古穴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□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