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二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省注通鑒曰:角黍也。
葢誤認為送韻之粽。
齊民要術引廣州記:益智子取外皮蜜煮為糁,味辛。
徑作糁字。
糣,籒文糂,從朁。
朁聲甚聲同在七部。
糁,古文糂,從參。
參聲亦在七部。
周禮醢人、内則皆如此作。
周頌:潛有多魚。
傳曰:潛,糁也。
古本如此。
爾雅:糁謂之涔。
涔卽詩之潛也。
小爾雅及郭景純改糁為木旁,謂積柴水中,令魚依之止息,字當從木也。
而舍人、李巡皆雲:以米投水中養魚曰涔。
似其說各異,不知積柴而投米焉。
非有二事,以其用米故曰糁。
以其用柴故或制字作罧。
罧見淮南書。
橬槮皆魏晉閑妄作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糪ò 注解:炊。
米者謂之糪。
炊謂飯與鬻也。
下言炊爨之失,故先之曰炊。
釋器曰:米者謂之糪。
米者謂飯之米性未孰者也。
李巡雲:飯米半腥半孰曰糪。
腥先定反。
廣韻引新字林雲:□,豆中小硬者。
義相近。
從米辟聲。
博厄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糜mí 注解:糁糜也。
各本無糜字,淺人所□,今補。
以米和羹謂之糁,專用米粒為之謂之糁。
糜亦謂之鬻,亦謂之饘。
食部曰:饘,糜也。
釋名曰:糜,煑米使糜爛也。
粥淖于糜,粥粥然也。
引伸為糜爛字從米麻聲。
靡為切。
古音在十七部。
黃帝初敎作糜。
各本無此六字,今依韻會所據锴本補。
初學記、藝文類聚、北堂書鈔皆引周書黃帝始亨谷為粥。
此記化益作井,揮作弓,奚仲造車之例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tánp332下 注解:糜和也。
糜和謂菜屬也。
凡羹以米和之曰糁糜,或以菜和之曰□。
從米□聲,讀若譚。
大徐譚作□,□譚古今字也。
徒感切。
古音在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mí 注解:潰米也。
潰,屚也,謂米之棄于地者也。
禾部曰:□,舂粟不潰也。
不抛散謂之不潰。
從米尼聲。
武夷切。
十五部。
交止有□泠縣。
止俗作址,誤,今正。
地理志:交止郡麊泠。
後郡國志同。
麊者,□之誤。
應劭曰:麊音彌。
孟康曰:泠音螟蛉之蛉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qū 注解:酒母也。
從米,□省聲。
□或作□,則亦可雲□聲也。
駈六切。
三部。
□,□或從麥,鞠省聲。
作曲或以米,或以麥,故其字或從米,或從麥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糟zāo 注解:酒滓也。
内則曰:重醴,稻醴清糟,黍醴淸糟,粱醴清糟。
注雲:重,陪也。
糟,醇也。
清,泲也。
緻飮有醇者,有泲者,陪飮之也。
周禮酒正:共後之緻飮于賓客之禮,醫酏糟。
注雲:糟,醫酏不泲者。
泲曰清,不泲曰糟。
按今之酒但用泲者,直謂已漉之粕為糟,古則未泲帶滓之酒謂之糟。
泛齊、醴齊、滓浮尤濁。
盎齊、缇齊、沈齊、差清。
莊子音義□應、書皆引許君淮南注曰:粕,已漉粗糟也。
然則糟謂未漉者。
從米□聲。
作曹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大鄭周禮注引内則清糟,字皆作□,雲糟音聲與□相似,記之者各異耳。
按□葢從酒艹聲。
亦糟字也。
□,籒文,從酉。
大徐本作□,集韻從之。
小徐本作□,韻會從之。
汲古閣以小徐改大徐,非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bèi 注解:幹飯也。
飯字各本奪,今依李賢明帝紀注、隗嚣傳注、李善文選注、□應書補。
幹音幹。
釋名曰:幹飯,飯而□幹之也。
周禮廪人注曰:行道曰糧,謂糒也。
止居曰食,謂米也。
按幹飯今多為之者。
從米□聲。
平秘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糗qiǔ 注解:□米麥也。
周禮:羞笾之實,糗餌粉餈。
鄭司農雲:糗,□大豆與米也。
粉,豆□也。
□謂糗者,搗粉□大豆為餌餈之黏着以坋之耳。
按先鄭雲:熬大豆及米。
後鄭但雲熬大豆。
注内則又雲:搗熬谷。
不同者,黍粱尗麥皆可為糗,故或言大豆以包米,或言谷以包米豆。
而許雲熬米麥,又非不可包大豆也。
熬者,幹煎也,□也。
□米豆舂為粉,以坋餌餈之上,故曰糗餌粉餈。
鄭雲搗粉之。
許但雲熬,不雲搗粉者,鄭釋經故釋粉字之義。
許解字則糗但為熬米麥必待□之而□成粉也。
粊誓:歭乃糗糧。
某氏雲:糗糒之糧。
孟子曰:舜之飯糗茹草。
趙雲:糗飯幹糒也。
左傳為稻醴、粱糗。
廣韻曰:糗,幹飯□也。
此皆謂熬谷未粉者也。
從米臭聲。
去九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jiùp333上 注解:舂糗也。
米麥已熬,乃舂之而簁之成勃,鄭所謂搗粉也,而後可以施諸餌餈。
從米臼。
臼亦聲。
此舉會意包形聲也。
其九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糈xǔ 注解:糧也。
凡糧皆曰糈。
離騷王注曰:縃,精米,所以享神。
其一端耳。
從米胥聲。
私呂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糧liánɡ 注解:谷食也。
周禮廪人: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,則治其糧與其食。
鄭雲:行道曰糧。
按詩雲:乃裹糇糧。
莊子雲:适百裡者宿舂糧,适千裡者三月聚糧。
皆謂行道也。
許雲谷食,則兼居者行者言。
糧本是統名,故不為分析也。
從米量聲。
呂張切。
十部。
亦作糧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粈róu 注解:雜飯也。
食部曰:□,雜飯也。
廣韻曰:□亦作粈。
然則□粈一字,今之糅雜字也。
從米醜聲。
女久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dí 注解:谷也。
□者,谷也。
故籴字從入□會意。
楊雄蜀都賦:□米肥□。
言食谷米之肥□也。
轉寫作籴米,誤矣。
從米翟聲。
他吊切。
二部。
按當依玉篇徒的、徒吊二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mò 注解:末也。
末,小徐本作□。
據玉篇雲:□或作□。
則□□一字。
大徐作麸,麸乃□之誤。
汲古後人又依小徐改作□矣。
今正作末。
凡□而粉之曰末。
麥部曰:面,麥末也是也。
面專謂麥末,□則統謂凡米之末。
廣雅:□謂之面。
此謂面亦□之一耳。
□者,自其細蔑言之。
今之米粉、面勃皆是。
從米蔑聲。
莫撥切。
古在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粹cuì 注解:不雜也。
劉逵引班固雲:不變曰醇,不雜曰粹。
按粹本是精米之偁,引伸為凡純美之偁。
從米卒聲。
雖遂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氣xì 注解:饋客之刍米也。
聘禮殺曰饔,生曰饩。
饩有牛羊豕黍粱8稻稷禾薪刍等。
不言牛羊豕者,以其字從米也。
言刍米不言禾者,舉刍米可以該禾也。
經典謂生物曰饩。
論語:告朔之饩羊。
從米氣聲。
許旣切。
十五部。
今字叚氣為雲氣字,而饔饩乃無作氣者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齊人來氣諸侯。
”事見左傳桓六年、十年。
十年傳曰:齊人饩諸侯。
許所據作氣。
左丘明述春秋傳以古文,于此可見。
□,氣或從旣。
旣聲也。
聘禮記曰:日如其饔旣之數。
注雲:古文卽為饩。
中庸篇曰:旣禀稱事。
注雲:旣讀為饩。
大戴朝事篇:私觌緻饔旣。
戴先生曰:旣卽饩字。
按三旣皆□之省。
饩,氣或從食。
按從食而氣為聲,葢晚出俗字,在假氣為氣之後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hónɡp333下 注解:陳臭米。
賈捐之傳:太倉之粟,紅腐而不可食。
師古曰:粟久腐壤則色紅赤也。
按紅卽□之叚借字。
從米工聲。
戶工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粉fěn 注解:所以傅面者也。
所□字舊奪,今補。
小徐曰:古傅面亦用米粉,故齊民要術有傅面粉英。
按據賈氏說,粉英僅堪妝摩身體耳,傅人面者固胡粉也。
許所雲傅面者,凡外曰面,周禮傅于餌餈之上者是也,引伸為凡細末之偁。
從米分聲。
方吻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
葢誤認為送韻之粽。
齊民要術引廣州記:益智子取外皮蜜煮為糁,味辛。
徑作糁字。
糣,籒文糂,從朁。
朁聲甚聲同在七部。
糁,古文糂,從參。
參聲亦在七部。
周禮醢人、内則皆如此作。
周頌:潛有多魚。
傳曰:潛,糁也。
古本如此。
爾雅:糁謂之涔。
涔卽詩之潛也。
小爾雅及郭景純改糁為木旁,謂積柴水中,令魚依之止息,字當從木也。
而舍人、李巡皆雲:以米投水中養魚曰涔。
似其說各異,不知積柴而投米焉。
非有二事,以其用米故曰糁。
以其用柴故或制字作罧。
罧見淮南書。
橬槮皆魏晉閑妄作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糪ò 注解:炊。
米者謂之糪。
炊謂飯與鬻也。
下言炊爨之失,故先之曰炊。
釋器曰:米者謂之糪。
米者謂飯之米性未孰者也。
李巡雲:飯米半腥半孰曰糪。
腥先定反。
廣韻引新字林雲:□,豆中小硬者。
義相近。
從米辟聲。
博厄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糜mí 注解:糁糜也。
各本無糜字,淺人所□,今補。
以米和羹謂之糁,專用米粒為之謂之糁。
糜亦謂之鬻,亦謂之饘。
食部曰:饘,糜也。
釋名曰:糜,煑米使糜爛也。
粥淖于糜,粥粥然也。
引伸為糜爛字從米麻聲。
靡為切。
古音在十七部。
黃帝初敎作糜。
各本無此六字,今依韻會所據锴本補。
初學記、藝文類聚、北堂書鈔皆引周書黃帝始亨谷為粥。
此記化益作井,揮作弓,奚仲造車之例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tánp332下 注解:糜和也。
糜和謂菜屬也。
凡羹以米和之曰糁糜,或以菜和之曰□。
從米□聲,讀若譚。
大徐譚作□,□譚古今字也。
徒感切。
古音在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mí 注解:潰米也。
潰,屚也,謂米之棄于地者也。
禾部曰:□,舂粟不潰也。
不抛散謂之不潰。
從米尼聲。
武夷切。
十五部。
交止有□泠縣。
止俗作址,誤,今正。
地理志:交止郡麊泠。
後郡國志同。
麊者,□之誤。
應劭曰:麊音彌。
孟康曰:泠音螟蛉之蛉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qū 注解:酒母也。
從米,□省聲。
□或作□,則亦可雲□聲也。
駈六切。
三部。
□,□或從麥,鞠省聲。
作曲或以米,或以麥,故其字或從米,或從麥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糟zāo 注解:酒滓也。
内則曰:重醴,稻醴清糟,黍醴淸糟,粱醴清糟。
注雲:重,陪也。
糟,醇也。
清,泲也。
緻飮有醇者,有泲者,陪飮之也。
周禮酒正:共後之緻飮于賓客之禮,醫酏糟。
注雲:糟,醫酏不泲者。
泲曰清,不泲曰糟。
按今之酒但用泲者,直謂已漉之粕為糟,古則未泲帶滓之酒謂之糟。
泛齊、醴齊、滓浮尤濁。
盎齊、缇齊、沈齊、差清。
莊子音義□應、書皆引許君淮南注曰:粕,已漉粗糟也。
然則糟謂未漉者。
從米□聲。
作曹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大鄭周禮注引内則清糟,字皆作□,雲糟音聲與□相似,記之者各異耳。
按□葢從酒艹聲。
亦糟字也。
□,籒文,從酉。
大徐本作□,集韻從之。
小徐本作□,韻會從之。
汲古閣以小徐改大徐,非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bèi 注解:幹飯也。
飯字各本奪,今依李賢明帝紀注、隗嚣傳注、李善文選注、□應書補。
幹音幹。
釋名曰:幹飯,飯而□幹之也。
周禮廪人注曰:行道曰糧,謂糒也。
止居曰食,謂米也。
按幹飯今多為之者。
從米□聲。
平秘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糗qiǔ 注解:□米麥也。
周禮:羞笾之實,糗餌粉餈。
鄭司農雲:糗,□大豆與米也。
粉,豆□也。
□謂糗者,搗粉□大豆為餌餈之黏着以坋之耳。
按先鄭雲:熬大豆及米。
後鄭但雲熬大豆。
注内則又雲:搗熬谷。
不同者,黍粱尗麥皆可為糗,故或言大豆以包米,或言谷以包米豆。
而許雲熬米麥,又非不可包大豆也。
熬者,幹煎也,□也。
□米豆舂為粉,以坋餌餈之上,故曰糗餌粉餈。
鄭雲搗粉之。
許但雲熬,不雲搗粉者,鄭釋經故釋粉字之義。
許解字則糗但為熬米麥必待□之而□成粉也。
粊誓:歭乃糗糧。
某氏雲:糗糒之糧。
孟子曰:舜之飯糗茹草。
趙雲:糗飯幹糒也。
左傳為稻醴、粱糗。
廣韻曰:糗,幹飯□也。
此皆謂熬谷未粉者也。
從米臭聲。
去九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jiùp333上 注解:舂糗也。
米麥已熬,乃舂之而簁之成勃,鄭所謂搗粉也,而後可以施諸餌餈。
從米臼。
臼亦聲。
此舉會意包形聲也。
其九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糈xǔ 注解:糧也。
凡糧皆曰糈。
離騷王注曰:縃,精米,所以享神。
其一端耳。
從米胥聲。
私呂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糧liánɡ 注解:谷食也。
周禮廪人: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,則治其糧與其食。
鄭雲:行道曰糧。
按詩雲:乃裹糇糧。
莊子雲:适百裡者宿舂糧,适千裡者三月聚糧。
皆謂行道也。
許雲谷食,則兼居者行者言。
糧本是統名,故不為分析也。
從米量聲。
呂張切。
十部。
亦作糧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粈róu 注解:雜飯也。
食部曰:□,雜飯也。
廣韻曰:□亦作粈。
然則□粈一字,今之糅雜字也。
從米醜聲。
女久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dí 注解:谷也。
□者,谷也。
故籴字從入□會意。
楊雄蜀都賦:□米肥□。
言食谷米之肥□也。
轉寫作籴米,誤矣。
從米翟聲。
他吊切。
二部。
按當依玉篇徒的、徒吊二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mò 注解:末也。
末,小徐本作□。
據玉篇雲:□或作□。
則□□一字。
大徐作麸,麸乃□之誤。
汲古後人又依小徐改作□矣。
今正作末。
凡□而粉之曰末。
麥部曰:面,麥末也是也。
面專謂麥末,□則統謂凡米之末。
廣雅:□謂之面。
此謂面亦□之一耳。
□者,自其細蔑言之。
今之米粉、面勃皆是。
從米蔑聲。
莫撥切。
古在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粹cuì 注解:不雜也。
劉逵引班固雲:不變曰醇,不雜曰粹。
按粹本是精米之偁,引伸為凡純美之偁。
從米卒聲。
雖遂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氣xì 注解:饋客之刍米也。
聘禮殺曰饔,生曰饩。
饩有牛羊豕黍粱8稻稷禾薪刍等。
不言牛羊豕者,以其字從米也。
言刍米不言禾者,舉刍米可以該禾也。
經典謂生物曰饩。
論語:告朔之饩羊。
從米氣聲。
許旣切。
十五部。
今字叚氣為雲氣字,而饔饩乃無作氣者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齊人來氣諸侯。
”事見左傳桓六年、十年。
十年傳曰:齊人饩諸侯。
許所據作氣。
左丘明述春秋傳以古文,于此可見。
□,氣或從旣。
旣聲也。
聘禮記曰:日如其饔旣之數。
注雲:古文卽為饩。
中庸篇曰:旣禀稱事。
注雲:旣讀為饩。
大戴朝事篇:私觌緻饔旣。
戴先生曰:旣卽饩字。
按三旣皆□之省。
饩,氣或從食。
按從食而氣為聲,葢晚出俗字,在假氣為氣之後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□hónɡp333下 注解:陳臭米。
賈捐之傳:太倉之粟,紅腐而不可食。
師古曰:粟久腐壤則色紅赤也。
按紅卽□之叚借字。
從米工聲。
戶工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 粉fěn 注解:所以傅面者也。
所□字舊奪,今補。
小徐曰:古傅面亦用米粉,故齊民要術有傅面粉英。
按據賈氏說,粉英僅堪妝摩身體耳,傅人面者固胡粉也。
許所雲傅面者,凡外曰面,周禮傅于餌餈之上者是也,引伸為凡細末之偁。
從米分聲。
方吻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米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