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二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槀ɡǎo
注解:木枯也。
枯槀,禾槀字古皆高在上。
今字高在右。
非也。
凡潤其枯槀曰槀,如慰其勞苦曰勞,以膏潤物曰膏。
尚書槀饫,周禮槀人,小行人若國師役則令槀禬之,義皆如是。
鄭司農以漢字通之。
于槀人曰:槀讀為犒師之犒。
主穴食者,故謂之犒。
于小行人曰:槀當為犒,謂犒師也。
葢漢時盛行犒字,故大鄭以今字易古字,此漢人釋經之法也。
左傳、國語皆有犒字。
左傳服注曰:以師枯槀,故饋之飲食。
韋注國語曰:犒,勞也。
計左、國皆本作槀,今本作犒者,亦漢人所改。
如牛人、軍事□其犒牛,此必後鄭從大鄭所易也。
小行人經文從大鄭易為犒,而注之曰:故書犒作槀。
今本則訛舛難讀矣。
何注公羊曰:牛酒曰犒。
高注淮南曰:酒肉曰饷,牛羊曰犒。
漢□彰長碑又作勞□。
許不錄犒□字者,許以槀為正字,不取俗字也。
從木高聲。
苦浩切。
二部。
鄭箋詩讀橋為槀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木部 秕bǐ 注解:不成粟也。
按不成粟之字從禾,惡米之字從米,而皆比聲,此其别也。
左傳:若其不具,用秕□也。
杜雲:秕,榖不成者。
僞古文雲:若粟之有秕。
呂覧雲:凡禾之患,不俱生而俱死。
是以先生者美米,後生者多秕,是故其耨也,長其兄而去其弟。
按今俗□榖之不充者日癟。
補結切。
卽秕之俗音俗字也。
引伸之凡敗者曰秕。
漢書曰:秕我王度。
從禾比聲。
□履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juān 注解:麥莖也。
麥莖光澤娟好,故曰□,一作□。
潘嶽射雉賦曰:窺□□葉是。
從禾肙聲。
古□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liè 注解:黍穰也。
廣雅:黍穰謂之□。
左傳:使巫以桃茢先祓殡。
杜注雲:茢黍穰。
檀弓:以巫祝桃茢執戈。
鄭注雲:茢,萑苕。
按二物皆可為彗,二字可通用,故注不同,許說其本義也。
詩生民:禾役穟穟。
毛傳:役,列也。
列葢□之叚借。
禾穰亦得謂之□也。
從禾□聲。
良薛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穰ránɡ 注解:黍□已治者。
已治,謂已治去其□皮也。
謂之穰者,莖在皮中如瓜瓤在瓜皮中也。
周頌傳曰:穰穰,衆也。
此叚借也。
從禾襄聲。
汝羊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秧yānɡ 注解:禾若秧穰也。
若卽上文之□也。
若者,擇菜也。
擇菜者,必去其邊皮,因之凡可去之皮曰若。
竹皮亦曰□。
漢書:印絫絫,绶若若。
絫絫,重積也。
若若,如萚若之多也。
秧穰疊韻字。
集韻曰:禾下葉多也。
今俗謂稻之初生者曰秧,凡艹木之幼可移栽者皆曰秧,此與古義别。
從禾央聲。
于良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pánɡp326下 注解:□,谷名。
廣雅曰:□,穄也。
按許但雲谷名,不與穄篆為伍,則與張說異。
從禾旁聲。
薄庚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huánɡ 注解:□也。
二字疊韻。
從禾皇聲。
戶光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秊nián 注解:谷孰也。
爾雅曰:夏曰歲,商曰祀,周曰年,唐虞曰戴。
年者,取禾一孰也。
從禾千聲。
奴颠切。
古音在十二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大有年。
”宣十六年經文。
榖梁傳曰:五谷皆孰為有年,五谷皆大孰為大有年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谷ɡǔ 注解:此篆體依五經文字木部正。
續也。
谷與粟同義,引伸為善也。
釋诂、毛傳皆曰:榖,善也。
又大雅傳曰:榖,祿也。
百谷之總名也。
周禮太宰言九谷,鄭雲:黍、稷、稻、粱、麻、大小豆、小麥、苽也。
膳夫:食用六谷。
先鄭雲:稌、黍、稷、粱、麥、苽也。
疾醫言五谷,鄭曰:麻、黍、稷、麥、豆也。
詩、書言百谷,種類繁多,約舉兼晐之詞也。
惟禾黍為嘉谷。
李善引嶭君韓詩章句曰:谷類非一,故言百也。
從禾□聲。
□者,今之殻字。
谷必有稃甲。
此以形聲包會意也。
古祿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稔rěn 注解:谷孰也。
稔之言饪也。
從禾念聲。
而甚切。
七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不五稔。
”是。
昭元年左傳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租zū 注解:田賦也。
從禾且聲。
則吾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稅shuì 注解:租也。
從禾兌聲。
輪芮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dào 注解:□米也。
三字句。
各本□□字,改米為禾。
自呂氏字林、顔氏家訓時已然,今正。
□,擇也。
擇米曰□米,漢人語如此,雅俗共知者。
漢書百官表、後書殇帝和帝紀皆有□官,注皆雲:□官主擇米。
鄧後诏曰:減大官□官。
自非共陵廟稻粱米,不得□擇。
光武诏曰:郡國異味,有豫養□擇之勞。
凡作導者訛字也。
□米是常語,故以□米□□篆,如河下雲河水,巂下雲巂周之比。
淺人□謂複字而□之,又改米為禾。
呂忱、徐廣、顔之推、司馬貞皆執誤本說文,謂□是禾名,豈知□果禾名則許書之例當與□穆私三篆為伍,而不廁于此。
從禾道聲。
徒到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司馬相如曰:“□,一莖六穗也。
”史、漢司馬相如傳封禅文曰:囿驺虞之珍羣,徼麋鹿之怪獸。
□一莖六穗于庖,犠雙觡共袛之獸。
獲周餘珍放龜于岐,招翠黃乘龍于沼。
鄭德雲:□,擇也。
一莖六穗謂嘉禾之米。
鄭語冣明憭。
言于庖者,擇米作飯必于庖也。
呂忱乃雲禾一莖六穗謂之□,葢不讀封禅文,而誤□許書之句度矣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huānɡp327上 注解:虛無食也。
爾雅:果不孰為荒。
周禮疏曰:疏谷皆不孰為大荒。
按荒年字當作□,荒行而□廢矣。
從禾荒聲。
呼光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稣sū 注解:杷取禾若也。
杷各本作把,今正。
禾若散亂,杷而取之,不當言把也。
離騷:蘇糞壤以充帏兮,謂申椒其不芳。
王逸曰:蘇,取也。
韓信傳曰:樵蘇後爨,師不宿飽。
漢書音義曰:樵,取薪也。
蘇,取草也。
此皆假蘇為稣也。
蘇,桂荏也。
蘇行而稣廢矣。
樂記:蟄蟲昭蘇。
注雲:更息曰蘇。
據玉篇雲:稣,息也,死而更生也。
然則□馮所據樂記作稣。
從禾魚聲。
素孤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稍shāo 注解:出物有漸也。
漸依許當作□,漸行而□廢矣。
稍之言小也,少也。
凡古言稍稍者皆漸進之謂。
周禮:稍食,祿禀也。
雲稍者謂祿之小者也。
從禾肖聲。
所敎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秋qiū 注解:禾谷孰也。
其時萬物皆老,而莫貴于禾谷,故從禾。
言禾複言谷者,晐百谷也。
禮記曰:西方者秋,秋之為言揫也。
從禾,□省聲。
七由切。
三部。
□,籒文不省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秦qín 注解:伯益之後所封國。
鄭詩諩曰:秦者,隴西谷名,于禹貢近雍州鳥鼠之山。
堯時有伯翳者,實皐陶之子,佐禹治水。
水土旣平,舜命作虞官,掌上下草木鳥獸,賜姓曰嬴,曆夏商興衰,亦世有人焉。
周孝王使其末孫非子養馬于汧謂之間。
孝王封非子為附庸,邑之于秦谷,至曾孫秦仲,宣王又命作大夫。
始有車馬禮樂侍禦之好,國人美之,秦之變風始作。
按伯益、伯翳實一人,臯陶之子也。
今甘肅秦州淸水縣有故秦城。
漢地理志之隴西秦亭,秦谷也。
地宜禾。
從禾,舂省。
地宜禾者,說字形所以從禾從舂也。
職方氏曰:雍州谷宜黍稷,豈秦谷獨宜禾與。
匠鄰切。
十二部。
按此字不以舂禾會意為本義,以地名為本義者,通人所傳如是也。
一曰秦,禾名。
此别一義。
□,籒文秦,從秝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稱chēnɡ 注解:铨
枯槀,禾槀字古皆高在上。
今字高在右。
非也。
凡潤其枯槀曰槀,如慰其勞苦曰勞,以膏潤物曰膏。
尚書槀饫,周禮槀人,小行人若國師役則令槀禬之,義皆如是。
鄭司農以漢字通之。
于槀人曰:槀讀為犒師之犒。
主穴食者,故謂之犒。
于小行人曰:槀當為犒,謂犒師也。
葢漢時盛行犒字,故大鄭以今字易古字,此漢人釋經之法也。
左傳、國語皆有犒字。
左傳服注曰:以師枯槀,故饋之飲食。
韋注國語曰:犒,勞也。
計左、國皆本作槀,今本作犒者,亦漢人所改。
如牛人、軍事□其犒牛,此必後鄭從大鄭所易也。
小行人經文從大鄭易為犒,而注之曰:故書犒作槀。
今本則訛舛難讀矣。
何注公羊曰:牛酒曰犒。
高注淮南曰:酒肉曰饷,牛羊曰犒。
漢□彰長碑又作勞□。
許不錄犒□字者,許以槀為正字,不取俗字也。
從木高聲。
苦浩切。
二部。
鄭箋詩讀橋為槀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木部 秕bǐ 注解:不成粟也。
按不成粟之字從禾,惡米之字從米,而皆比聲,此其别也。
左傳:若其不具,用秕□也。
杜雲:秕,榖不成者。
僞古文雲:若粟之有秕。
呂覧雲:凡禾之患,不俱生而俱死。
是以先生者美米,後生者多秕,是故其耨也,長其兄而去其弟。
按今俗□榖之不充者日癟。
補結切。
卽秕之俗音俗字也。
引伸之凡敗者曰秕。
漢書曰:秕我王度。
從禾比聲。
□履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juān 注解:麥莖也。
麥莖光澤娟好,故曰□,一作□。
潘嶽射雉賦曰:窺□□葉是。
從禾肙聲。
古□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liè 注解:黍穰也。
廣雅:黍穰謂之□。
左傳:使巫以桃茢先祓殡。
杜注雲:茢黍穰。
檀弓:以巫祝桃茢執戈。
鄭注雲:茢,萑苕。
按二物皆可為彗,二字可通用,故注不同,許說其本義也。
詩生民:禾役穟穟。
毛傳:役,列也。
列葢□之叚借。
禾穰亦得謂之□也。
從禾□聲。
良薛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穰ránɡ 注解:黍□已治者。
已治,謂已治去其□皮也。
謂之穰者,莖在皮中如瓜瓤在瓜皮中也。
周頌傳曰:穰穰,衆也。
此叚借也。
從禾襄聲。
汝羊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秧yānɡ 注解:禾若秧穰也。
若卽上文之□也。
若者,擇菜也。
擇菜者,必去其邊皮,因之凡可去之皮曰若。
竹皮亦曰□。
漢書:印絫絫,绶若若。
絫絫,重積也。
若若,如萚若之多也。
秧穰疊韻字。
集韻曰:禾下葉多也。
今俗謂稻之初生者曰秧,凡艹木之幼可移栽者皆曰秧,此與古義别。
從禾央聲。
于良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pánɡp326下 注解:□,谷名。
廣雅曰:□,穄也。
按許但雲谷名,不與穄篆為伍,則與張說異。
從禾旁聲。
薄庚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huánɡ 注解:□也。
二字疊韻。
從禾皇聲。
戶光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秊nián 注解:谷孰也。
爾雅曰:夏曰歲,商曰祀,周曰年,唐虞曰戴。
年者,取禾一孰也。
從禾千聲。
奴颠切。
古音在十二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大有年。
”宣十六年經文。
榖梁傳曰:五谷皆孰為有年,五谷皆大孰為大有年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谷ɡǔ 注解:此篆體依五經文字木部正。
續也。
谷與粟同義,引伸為善也。
釋诂、毛傳皆曰:榖,善也。
又大雅傳曰:榖,祿也。
百谷之總名也。
周禮太宰言九谷,鄭雲:黍、稷、稻、粱、麻、大小豆、小麥、苽也。
膳夫:食用六谷。
先鄭雲:稌、黍、稷、粱、麥、苽也。
疾醫言五谷,鄭曰:麻、黍、稷、麥、豆也。
詩、書言百谷,種類繁多,約舉兼晐之詞也。
惟禾黍為嘉谷。
李善引嶭君韓詩章句曰:谷類非一,故言百也。
從禾□聲。
□者,今之殻字。
谷必有稃甲。
此以形聲包會意也。
古祿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稔rěn 注解:谷孰也。
稔之言饪也。
從禾念聲。
而甚切。
七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不五稔。
”是。
昭元年左傳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租zū 注解:田賦也。
從禾且聲。
則吾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稅shuì 注解:租也。
從禾兌聲。
輪芮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dào 注解:□米也。
三字句。
各本□□字,改米為禾。
自呂氏字林、顔氏家訓時已然,今正。
□,擇也。
擇米曰□米,漢人語如此,雅俗共知者。
漢書百官表、後書殇帝和帝紀皆有□官,注皆雲:□官主擇米。
鄧後诏曰:減大官□官。
自非共陵廟稻粱米,不得□擇。
光武诏曰:郡國異味,有豫養□擇之勞。
凡作導者訛字也。
□米是常語,故以□米□□篆,如河下雲河水,巂下雲巂周之比。
淺人□謂複字而□之,又改米為禾。
呂忱、徐廣、顔之推、司馬貞皆執誤本說文,謂□是禾名,豈知□果禾名則許書之例當與□穆私三篆為伍,而不廁于此。
從禾道聲。
徒到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司馬相如曰:“□,一莖六穗也。
”史、漢司馬相如傳封禅文曰:囿驺虞之珍羣,徼麋鹿之怪獸。
□一莖六穗于庖,犠雙觡共袛之獸。
獲周餘珍放龜于岐,招翠黃乘龍于沼。
鄭德雲:□,擇也。
一莖六穗謂嘉禾之米。
鄭語冣明憭。
言于庖者,擇米作飯必于庖也。
呂忱乃雲禾一莖六穗謂之□,葢不讀封禅文,而誤□許書之句度矣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□huānɡp327上 注解:虛無食也。
爾雅:果不孰為荒。
周禮疏曰:疏谷皆不孰為大荒。
按荒年字當作□,荒行而□廢矣。
從禾荒聲。
呼光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稣sū 注解:杷取禾若也。
杷各本作把,今正。
禾若散亂,杷而取之,不當言把也。
離騷:蘇糞壤以充帏兮,謂申椒其不芳。
王逸曰:蘇,取也。
韓信傳曰:樵蘇後爨,師不宿飽。
漢書音義曰:樵,取薪也。
蘇,取草也。
此皆假蘇為稣也。
蘇,桂荏也。
蘇行而稣廢矣。
樂記:蟄蟲昭蘇。
注雲:更息曰蘇。
據玉篇雲:稣,息也,死而更生也。
然則□馮所據樂記作稣。
從禾魚聲。
素孤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稍shāo 注解:出物有漸也。
漸依許當作□,漸行而□廢矣。
稍之言小也,少也。
凡古言稍稍者皆漸進之謂。
周禮:稍食,祿禀也。
雲稍者謂祿之小者也。
從禾肖聲。
所敎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秋qiū 注解:禾谷孰也。
其時萬物皆老,而莫貴于禾谷,故從禾。
言禾複言谷者,晐百谷也。
禮記曰:西方者秋,秋之為言揫也。
從禾,□省聲。
七由切。
三部。
□,籒文不省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秦qín 注解:伯益之後所封國。
鄭詩諩曰:秦者,隴西谷名,于禹貢近雍州鳥鼠之山。
堯時有伯翳者,實皐陶之子,佐禹治水。
水土旣平,舜命作虞官,掌上下草木鳥獸,賜姓曰嬴,曆夏商興衰,亦世有人焉。
周孝王使其末孫非子養馬于汧謂之間。
孝王封非子為附庸,邑之于秦谷,至曾孫秦仲,宣王又命作大夫。
始有車馬禮樂侍禦之好,國人美之,秦之變風始作。
按伯益、伯翳實一人,臯陶之子也。
今甘肅秦州淸水縣有故秦城。
漢地理志之隴西秦亭,秦谷也。
地宜禾。
從禾,舂省。
地宜禾者,說字形所以從禾從舂也。
職方氏曰:雍州谷宜黍稷,豈秦谷獨宜禾與。
匠鄰切。
十二部。
按此字不以舂禾會意為本義,以地名為本義者,通人所傳如是也。
一曰秦,禾名。
此别一義。
□,籒文秦,從秝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七卷□禾部 稱chēnɡ 注解: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