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八部分

關燈
酄huānp297上 注解:魯下邑。

    春秋經定十年:齊人來歸郓、讙、龜陰之田。

    郓,公羊作運。

    讙,三經三傳皆同。

    許作酄。

    容許所據異也。

    應劭注前志引春秋哀八年取酄及闡,字亦作酄。

    賈服雲:郓讙二邑名。

    左傳桓三年杜注曰:讙,魯地。

    濟北蛇丘縣西有下讙亭。

    從邑雚聲。

    呼官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《春秋傳》曰:“齊人來歸酄。

    ”按許引左氏則言春秋傳曰,引公羊則言春秋公羊傳曰,以别于左氏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郞lánɡ 注解:魯亭也。

    春秋隐元年:費伯率師城郞。

    桓四年:公狩于郞。

    十年:齊矦衛矦鄭伯來戰于郞。

    莊八年:師次于郞,以俟陳人蔡人。

    三十一年:築台于郞。

    哀十一年:戰于郊。

    檀弓作戰于郞。

    鄭曰:郞,魯近邑也。

    杜雲:郞,魯邑。

    高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郞亭。

    按以郞為男子之偁及官名者,皆良之假借字也。

    從邑良聲。

    魯當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邳pī 注解:奚仲之後,湯左相仲虺所封國。

    左傳定元年:薛宰曰:薛之皇祖奚仲居薛,以為夏車正。

    奚仲遷于邳,仲虺居薛,以為湯左相。

    諩雲:薛,任姓。

    黃帝之苗裔奚仲封為薛矦。

    今魯國薛縣是也。

    奚仲遷于邳,仲虺居薛,以為湯左相,武王複以其胄為薛矦,齊桓黜為伯。

    小國無記,世不可知,亦不知為誰所滅。

    按杜亦雲仲虺,奚仲之後,與許合。

    邳者,所封國名,如□□邰扈邘□郉□鄎鄧郜郐鄅等字之例。

    左傳昭元年雲:虞有三苗,砟有觀扈,商有姺邳,周有徐奄。

    皆國名也。

    杜雲:姺邳二國,商諸矦。

    按葢謂仲虺之後為亂者也。

    在魯。

    薛縣是也。

    謂商之邳國,在今漢之魯國,魯國薛縣是其地也。

    魯國薛,二志同。

    前志雲:夏車奚仲所國,後遷于邳,湯相仲虺居之。

    合班,許所雲。

    葢奚仲所遷之邳,歫薛密迩,如邾遷于釋之比。

    遷于邳則國名邳,仲虺所居薛,而邳名不改。

    姺邳與觀扈徐奄同,則國嘗滅矣,周複封其後于邳為薛矦也。

    應劭注東海下邳曰:邳在薛,其後徙此,故曰下。

    臣瓒曰:有上邳,故曰下邳。

    按呂後三年封楚元王子郢客為上邳矦。

    上邳卽薛也。

    然則昭元年、定元年杜注皆雲邳,下邳縣。

    非是。

    下邳在今江蘇徐州府之邳州,薛縣在今山東兖州府滕縣,縣南四十裡有故薛城。

    從邑□聲。

    □悲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鄣zhānɡp297下 注解:紀邑也。

    春秋經莊三十年:齊人降鄣。

    公羊、榖梁皆曰:鄣,紀之遺邑也。

    劉歆、賈逵依之。

    許說同。

    杜雲:紀附庸國。

    東平無鹽縣東北有鄣城,歫紀太遠,非許意也。

    古紀國在今山東靑州府壽光縣西南三十裡紀城,鄣邑當附近,卽昭十九年左傳之紀鄣也。

    紀鄣者,本紀國之鄣邑,猶齊語紀酅謂本紀國之酅邑也。

    公、榖雲鄣,紀之遺邑,與左傳雲紀鄣合。

    杜雲:紀鄣在東海贛榆。

    是也。

    莊三十年之鄣卽此。

    杜分為兩地,非。

    今江蘇海州贛榆縣縣北七十五裡有故紀鄣城。

    亦曰紀城。

    從邑章聲。

    諸良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邗hán 注解:國也,今屬臨淮。

    左傳哀九年:吳城邗。

    溝通江淮。

    杜雲:于邗江築城穿溝,東北通射陽湖,西北至末口入淮,通糧道也。

    今廣陵邗江是。

    按左傳吳城邗為句,溝通江淮為句。

    曰城邗,則知邗地名。

    許雲國者,許必有所據矣。

    本是邗國,其地漢屬臨淮郡。

    不言何縣者,有未審也。

    此與鄦在颍川,鄧屬南陽一例。

    地理志曰:廣陵國江都,有渠水首受江,北至射陽入湖。

    水經注曰:邗城下掘深溝,謂之韓江,亦曰邗溟溝,自江東北通射陽湖,地理志所謂渠水也。

    西北至末口入淮。

    江都縣,前志屬廣陵郡。

    許雲今屬臨淮者,許意邗國地當在前漢臨淮郡,不在廣陵也。

    從邑幹聲。

    胡安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一曰邗本屬吳。

    錢氏大昕曰:許前後□說。

    後說似卽用左氏吳城邗,溝通江淮之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yí 注解:臨淮徐地。

    前志曰:臨淮郡徐故國,盈姓,春秋時徐子章禹為楚所滅。

    後志曰:下邳國,徐本國。

    後志之下邳國,卽前志之臨淮郡也。

    今安徽泗州州北五十裡有故徐城廢縣。

    □者,徐縣地名也。

    從邑義聲。

    魚羁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七部。

    《春秋傳》曰:“徐□楚。

    ”左傳昭六年:徐儀楚聘于楚,楚子執之。

    杜雲:儀楚,徐大夫。

    按許所據左作□,以邑為氏,古本古說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郈hòu 注解:東平無鹽鄉。

    東平國無鹽,二志同。

    杜預曰:故宿國,今山東東平州州東二十裡有故無鹽城。

    前志曰:無鹽有郈鄉。

    左傳昭二十五年:臧會逸奔郈。

    杜曰:東平無鹽縣東南有郈鄉亭。

    左正義曰:此時尚為公邑,後為叔孫私邑。

    從邑後聲。

    胡口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郯tánp298上 注解:東海縣。

    東海郡郯,二志同。

    今山東沂州府郯城縣縣西南百裡有故郯城。

    帝少昊之後所封。

    前志曰:郯,故國,少昊後,盈姓。

    按盈卽嬴字。

    宣四年經曰:公及齊矦平莒及郯。

    從邑炎聲。

    徒甘切。

    八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郚wú 注解:東海縣。

    前志雲:東海郡郚鄉。

    疑此當雲郚鄉東海縣。

    故紀侯之邑也。

    春秋經莊元年:齊師遷紀郱、鄑、郚。

    杜雲:郚在東莞朱虛縣東南。

    按前漢郚鄉縣,後漢幷入琅邪之朱虛。

    永初元年,朱虛又屬北海國,晉屬東莞郡。

    故杜預、劉昭皆雲:朱虛有郚城。

    朱虛,今山東靑州府臨朐縣縣東六十裡故朱虛城是也。

    故郚城,在今靑州府安□縣縣西南六十裡。

    從邑吾聲。

    五乎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酅xī 注解:東海之邑。

    春秋經莊三年:紀季以酅入于齊。

    前志甾川國,東安平。

    孟康注曰:春秋之酅,今酅亭是也。

    後志東安平屬北海國,有酅亭。

    按前志雲甾川國,後幷北海。

    疑許當雲北海之邑。

    酅亭在今山東靑州府臨淄縣縣東。

    齊語曰:正封疆地東至于紀酅。

    紀酅猶言紀鄣,謂故紀國之酅也。

    從邑巂聲。

    戶圭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鄫cénɡ 注解:姒姓國。

    按許書無姒字。

    漢碑姒作似。

    左傳:衛成公命祀夏後相,甯武子不可,曰杞鄫何事。

    國語韋注曰:杞缯二國姒姓,夏禹之後。

    在東海。

    前志曰:東海郡,缯故國,禹後。

    後志曰:琅邪國缯,故屬東海。

    今山東兖州府繹縣東八十裡有故鄫城。

    按國名之字,左傳作鄫,國語作缯,公羊作鄫,谷梁作缯。

    左釋文于鄫首見處雲亦作缯。

    據許則國名從邑也。

    漢縣名從纟。

    從邑曾聲。

    疾陵切。

    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邪yé 注解:琅邪郡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