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七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鄭桓公之子武公所滅。
按郐在外方之東,非外方之北也。
熒播,依小顔地理志注引作播。
鄭語雲祝融其後八姓,妘姓鄢、郐、路、偪陽也。
郐以祝融之後仍封祝融之墟。
左傳黎為祝融。
大戴禮、世本皆雲祝融之弟吳回。
吳回生陸終,陸終弟四子萊言是為妘郐人,卽郐之祖也。
萊亦作求,妘亦作雲,郐亦作會。
今河南許州密縣,古郐地。
從邑會聲。
古會切。
十五部。
按桧者,假借字也。
左傳、國語作郐。
詩釋文曰:桧本又作郐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邧yuán 注解:鄭邑也。
左傳文四年:晉矦伐秦,圍邧新城,以報王官之役。
廣韻雲:秦邑名。
是也。
今左傳鄭地無名邧者。
從邑元聲。
虞遠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郔yán 注解:鄭地。
左傳宣三年:晉矦伐鄭及郔。
杜曰:郔,鄭地。
釋文:郔,音延。
宋淳化本及明人補刻石經作延,皆誤字也。
又宣十二年:楚子北,師次于郔。
實一地也。
若隐元年:大叔收貳以為己邑,至于廪延。
當别是一地,字不從邑。
從邑延聲。
以然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郠ɡěnɡ 注解:琅邪莒邑。
按當雲莒邑也,在琅邪。
如郗,周邑也,在河内之例。
從邑□聲。
古杏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取郠。
”左傳昭十七年:季平子伐莒取郠。
杜雲:郠,莒邑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鄅yǔ 注解:妘姓之國。
春秋昭十八年:邾人入鄅。
左傳雲:鄅人藉稻。
杜雲:鄅,妘姓國也。
正義雲:鄅為妘姓。
世本文。
按韋昭曰:陸終弟四子求言為妘姓。
杜曰:鄅,今琅邪開陽縣。
前志曰:東海郡開陽,故鄅國。
後志開陽屬琅邪。
開陽卽春秋經哀三年之啟陽也。
魯有鄅地,為啟陽。
荀卿則雲襄贲開陽。
今山東沂州府府北十五裡有故開陽城。
從邑禹聲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鄅人藉稻。
”服虔曰:藉,耕種于藉田也。
讀若規榘。
今王榘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鄒zōup296上 注解:魯縣,古邾□國,帝颛顼之後所封。
魯國驺,二志同。
二志作驺,許作鄒者,葢許本作魯驺縣,如今汝南新息、今南陽穰縣之比,淺者乃□去驺字耳。
周時或雲鄒,或雲邾婁者,語言緩急之殊也。
周時作鄒,漢時作驺者,古今字之異也。
邾婁各本無婁。
今依韻會所據正。
左、榖作邾。
公羊、檀弓作邾婁。
婁如字。
邾又夷也。
邾婁之合聲為鄒,夷語也。
國語、孟子作鄒。
三者鄒為正。
邾則省文。
故邾篆下不言春秋邾國,此必依公羊作邾婁國也。
漢時縣名作驺,如韓勑碑陰驺韋仲□足證。
鄭語曰:曹姓鄒莒。
韋雲:陸終第五子曰安,為曹姓,封于鄒。
杜諩雲:邾,曹姓,颛顼之後,有六終,産六子。
其弟五子曰安,邾卽安之後也。
周武王封其苗裔俠為附庸,居邾。
前志曰:驺故邾國,曹姓,二十九世為楚所滅。
按左傳颛顼氏有子曰黎為祝融,祝融之後八姓,妘、曹其二也。
然則上文郐祝融之後妘姓所封,此雲帝颛顼之後,互文錯見也。
今山東兖州府鄒縣縣東南二十六裡有古邾城。
○趙氏岐曰:鄒本春秋邾子之國,至孟子時改曰鄒,此未知其始本名鄒也。
從邑刍聲。
側鸠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tú 注解:邾下邑地。
邾當作鄒,如鄾篆與鄧篆相聮之例。
地當作也。
周禮雍氏注:伯禽以王師征徐戎。
劉本徐作□,音徐。
按魯世家:頃公十九年,楚伐我,取徐州。
徐廣曰:徐州在魯東,今薛縣。
引後志曰:魯國薛縣,本國,六國時曰徐州。
玉裁謂:楚所取之徐州卽□地。
疑非薛。
齊涽王三年巳封田嬰于薛,不能至魯頃公十九年魯尚有薛也。
齊世家:田常執□公于徐州。
亦非此徐州。
從邑餘聲。
魯東有□城,城當作戎,許書之例未有言城者。
□戎,卽周禮注所雲伯禽以王師征□戎。
今尚書作徐夷、徐戎。
許鄭所據作□。
鄒在魯東則□在魯東可知矣。
書序曰:徐夷并興,東郊不□。
昭元年傳周有徐奄。
徐葢□戎也。
鄒習于夷,故左傳曰邾又夷也。
讀若塗。
塗當作塗。
同都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邿shīp296下 注解:附庸國。
王制曰:不能五十裡者,不合于天子。
附于諸矦曰附庸。
鄭雲:不合,謂不朝會也。
小城曰附庸。
附庸者,以國事附于大國,不能以名通也。
春秋襄十三年夏:取邿。
邿者,魯附庸也。
在東平亢父邿亭。
前志曰:東平國亢父詩亭,故詩國。
後志曰:章帝元和元年,分東平國為任城國。
亢父屬任城國。
按前志當作詩亭故邿國。
許書當作東平亢父詩亭。
杜預左注亦當本作詩亭。
皆寫者亂之耳。
邿詩古今字也。
今山東濟甯州東南有故邿城。
從邑寺聲。
書之切。
一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取邿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郰zōu 注解:魯下邑。
孔子之鄉。
論語孔注曰:鄹,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也。
左傳杜注曰:纥,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纥也。
檀弓郰曼父之母。
鄭雲:曼父之母與征在為鄰,相善。
孔子世家曰:孔子生魯昌平鄉郰邑。
杜曰:郰邑,魯縣東南莝城是也。
張守節曰:夫子生在鄒之阙裡,長徙曲阜,仍号阙裡。
按杜雲莝城者,今不得其詳。
說者以為今鄒縣西北之東鄒村西鄒集是也。
孔子世家言郰人挽父,檀弓言郰曼父,鄭注言郰叔梁纥,葢孔子之父,魯人以郰人纥呼之。
如周禮之鄉以州名,野以邑名。
非郰為所治邑也。
論語雲郰人之子者,孔子弟子為師諱纥字也。
郰大夫之文始見于王肅私定家語,而孔氏論語注乃肅輩僞托者。
從邑取聲。
側鸠切。
四部。
論語作鄹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郕chénɡ 注解:魯孟氏邑。
今春秋三經三傳皆作成。
郕成古字也。
左傳昭七年:晉人來治□田,季孫将以成與之。
杜雲:成,孟氏邑。
本杞田。
定十二年:将堕成。
公斂處父曰:堕成。
齊人必至于北門。
杜雲:成在魯北竟。
按孟氏邑非姬姓郕國之地也。
今左傳隐五年衛人入郕,文十二年郕伯來奔,僖卄四年管蔡郕霍,文之昭也。
字皆正作郕。
而許不雲姬姓之國者,葢許所據左氏郕成字互易,不可以今所據繩許也。
公羊郕國之字則作盛。
古郕國在今兖州府汶上縣北二十裡故郕城,不在魯北竟。
從邑成聲。
氏征切。
十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yǎn 注解:周公所誅□國。
在魯。
玉篇作周公所誅叛國商奄,是也。
奄□二字周時并行,今則奄行而□廢矣。
單呼曰奄,絫呼曰商奄。
書序、孟子、左傳皆雲奄。
如踐奄,歸自奄,伐奄,昭元年周有徐奄,是也。
左傳又雲商奄。
如昭九年蒲姑商奄吾土也,定四年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曍之虛,是也。
大部曰:奄,覆也。
爾雅:弇,葢也。
故商奄亦呼商葢。
墨子曰:周公旦非關叔辭三公,東處于商葢。
韓非子曰:周公旦将攻商葢。
辛公甲曰:不如服衆小以劫大,乃攻九夷,而商葢服矣。
商葢卽商奄也。
奄在淮北,近魯,故許雲在魯。
鄭注書序雲奄在淮夷之北,注多方雲奄在淮夷旁,是也。
祝鮀說因商奄之民封魯者,杜雲或逬散在魯是也。
今山東兖州府曲阜縣縣城東二裡有奄城,雲故奄國,卽括地志之奄裡。
此可證逬散在魯之說。
豳風:四國是皇。
毛傳雲:四國,管蔡商奄也。
商謂武庚,則此傳商奄為二。
從邑奄聲。
依檢切。
八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
按郐在外方之東,非外方之北也。
熒播,依小顔地理志注引作播。
鄭語雲祝融其後八姓,妘姓鄢、郐、路、偪陽也。
郐以祝融之後仍封祝融之墟。
左傳黎為祝融。
大戴禮、世本皆雲祝融之弟吳回。
吳回生陸終,陸終弟四子萊言是為妘郐人,卽郐之祖也。
萊亦作求,妘亦作雲,郐亦作會。
今河南許州密縣,古郐地。
從邑會聲。
古會切。
十五部。
按桧者,假借字也。
左傳、國語作郐。
詩釋文曰:桧本又作郐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邧yuán 注解:鄭邑也。
左傳文四年:晉矦伐秦,圍邧新城,以報王官之役。
廣韻雲:秦邑名。
是也。
今左傳鄭地無名邧者。
從邑元聲。
虞遠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郔yán 注解:鄭地。
左傳宣三年:晉矦伐鄭及郔。
杜曰:郔,鄭地。
釋文:郔,音延。
宋淳化本及明人補刻石經作延,皆誤字也。
又宣十二年:楚子北,師次于郔。
實一地也。
若隐元年:大叔收貳以為己邑,至于廪延。
當别是一地,字不從邑。
從邑延聲。
以然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郠ɡěnɡ 注解:琅邪莒邑。
按當雲莒邑也,在琅邪。
如郗,周邑也,在河内之例。
從邑□聲。
古杏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取郠。
”左傳昭十七年:季平子伐莒取郠。
杜雲:郠,莒邑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鄅yǔ 注解:妘姓之國。
春秋昭十八年:邾人入鄅。
左傳雲:鄅人藉稻。
杜雲:鄅,妘姓國也。
正義雲:鄅為妘姓。
世本文。
按韋昭曰:陸終弟四子求言為妘姓。
杜曰:鄅,今琅邪開陽縣。
前志曰:東海郡開陽,故鄅國。
後志開陽屬琅邪。
開陽卽春秋經哀三年之啟陽也。
魯有鄅地,為啟陽。
荀卿則雲襄贲開陽。
今山東沂州府府北十五裡有故開陽城。
從邑禹聲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鄅人藉稻。
”服虔曰:藉,耕種于藉田也。
讀若規榘。
今王榘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鄒zōup296上 注解:魯縣,古邾□國,帝颛顼之後所封。
魯國驺,二志同。
二志作驺,許作鄒者,葢許本作魯驺縣,如今汝南新息、今南陽穰縣之比,淺者乃□去驺字耳。
周時或雲鄒,或雲邾婁者,語言緩急之殊也。
周時作鄒,漢時作驺者,古今字之異也。
邾婁各本無婁。
今依韻會所據正。
左、榖作邾。
公羊、檀弓作邾婁。
婁如字。
邾又夷也。
邾婁之合聲為鄒,夷語也。
國語、孟子作鄒。
三者鄒為正。
邾則省文。
故邾篆下不言春秋邾國,此必依公羊作邾婁國也。
漢時縣名作驺,如韓勑碑陰驺韋仲□足證。
鄭語曰:曹姓鄒莒。
韋雲:陸終第五子曰安,為曹姓,封于鄒。
杜諩雲:邾,曹姓,颛顼之後,有六終,産六子。
其弟五子曰安,邾卽安之後也。
周武王封其苗裔俠為附庸,居邾。
前志曰:驺故邾國,曹姓,二十九世為楚所滅。
按左傳颛顼氏有子曰黎為祝融,祝融之後八姓,妘、曹其二也。
然則上文郐祝融之後妘姓所封,此雲帝颛顼之後,互文錯見也。
今山東兖州府鄒縣縣東南二十六裡有古邾城。
○趙氏岐曰:鄒本春秋邾子之國,至孟子時改曰鄒,此未知其始本名鄒也。
從邑刍聲。
側鸠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tú 注解:邾下邑地。
邾當作鄒,如鄾篆與鄧篆相聮之例。
地當作也。
周禮雍氏注:伯禽以王師征徐戎。
劉本徐作□,音徐。
按魯世家:頃公十九年,楚伐我,取徐州。
徐廣曰:徐州在魯東,今薛縣。
引後志曰:魯國薛縣,本國,六國時曰徐州。
玉裁謂:楚所取之徐州卽□地。
疑非薛。
齊涽王三年巳封田嬰于薛,不能至魯頃公十九年魯尚有薛也。
齊世家:田常執□公于徐州。
亦非此徐州。
從邑餘聲。
魯東有□城,城當作戎,許書之例未有言城者。
□戎,卽周禮注所雲伯禽以王師征□戎。
今尚書作徐夷、徐戎。
許鄭所據作□。
鄒在魯東則□在魯東可知矣。
書序曰:徐夷并興,東郊不□。
昭元年傳周有徐奄。
徐葢□戎也。
鄒習于夷,故左傳曰邾又夷也。
讀若塗。
塗當作塗。
同都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邿shīp296下 注解:附庸國。
王制曰:不能五十裡者,不合于天子。
附于諸矦曰附庸。
鄭雲:不合,謂不朝會也。
小城曰附庸。
附庸者,以國事附于大國,不能以名通也。
春秋襄十三年夏:取邿。
邿者,魯附庸也。
在東平亢父邿亭。
前志曰:東平國亢父詩亭,故詩國。
後志曰:章帝元和元年,分東平國為任城國。
亢父屬任城國。
按前志當作詩亭故邿國。
許書當作東平亢父詩亭。
杜預左注亦當本作詩亭。
皆寫者亂之耳。
邿詩古今字也。
今山東濟甯州東南有故邿城。
從邑寺聲。
書之切。
一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取邿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郰zōu 注解:魯下邑。
孔子之鄉。
論語孔注曰:鄹,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也。
左傳杜注曰:纥,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纥也。
檀弓郰曼父之母。
鄭雲:曼父之母與征在為鄰,相善。
孔子世家曰:孔子生魯昌平鄉郰邑。
杜曰:郰邑,魯縣東南莝城是也。
張守節曰:夫子生在鄒之阙裡,長徙曲阜,仍号阙裡。
按杜雲莝城者,今不得其詳。
說者以為今鄒縣西北之東鄒村西鄒集是也。
孔子世家言郰人挽父,檀弓言郰曼父,鄭注言郰叔梁纥,葢孔子之父,魯人以郰人纥呼之。
如周禮之鄉以州名,野以邑名。
非郰為所治邑也。
論語雲郰人之子者,孔子弟子為師諱纥字也。
郰大夫之文始見于王肅私定家語,而孔氏論語注乃肅輩僞托者。
從邑取聲。
側鸠切。
四部。
論語作鄹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郕chénɡ 注解:魯孟氏邑。
今春秋三經三傳皆作成。
郕成古字也。
左傳昭七年:晉人來治□田,季孫将以成與之。
杜雲:成,孟氏邑。
本杞田。
定十二年:将堕成。
公斂處父曰:堕成。
齊人必至于北門。
杜雲:成在魯北竟。
按孟氏邑非姬姓郕國之地也。
今左傳隐五年衛人入郕,文十二年郕伯來奔,僖卄四年管蔡郕霍,文之昭也。
字皆正作郕。
而許不雲姬姓之國者,葢許所據左氏郕成字互易,不可以今所據繩許也。
公羊郕國之字則作盛。
古郕國在今兖州府汶上縣北二十裡故郕城,不在魯北竟。
從邑成聲。
氏征切。
十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yǎn 注解:周公所誅□國。
在魯。
玉篇作周公所誅叛國商奄,是也。
奄□二字周時并行,今則奄行而□廢矣。
單呼曰奄,絫呼曰商奄。
書序、孟子、左傳皆雲奄。
如踐奄,歸自奄,伐奄,昭元年周有徐奄,是也。
左傳又雲商奄。
如昭九年蒲姑商奄吾土也,定四年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曍之虛,是也。
大部曰:奄,覆也。
爾雅:弇,葢也。
故商奄亦呼商葢。
墨子曰:周公旦非關叔辭三公,東處于商葢。
韓非子曰:周公旦将攻商葢。
辛公甲曰:不如服衆小以劫大,乃攻九夷,而商葢服矣。
商葢卽商奄也。
奄在淮北,近魯,故許雲在魯。
鄭注書序雲奄在淮夷之北,注多方雲奄在淮夷旁,是也。
祝鮀說因商奄之民封魯者,杜雲或逬散在魯是也。
今山東兖州府曲阜縣縣城東二裡有奄城,雲故奄國,卽括地志之奄裡。
此可證逬散在魯之說。
豳風:四國是皇。
毛傳雲:四國,管蔡商奄也。
商謂武庚,則此傳商奄為二。
從邑奄聲。
依檢切。
八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