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七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。
索隐雲:冄或作□。
終莫詳其地也。
左傳莊十八年有□處。
杜雲:□處,楚地。
凡若此等異地同名者,今皆不引以茲緐蕪。
從邑冄聲。
諾何切。
按冄聲本在七八部,雙聲合韻也。
小雅、商頌毛傳曰:□,多也。
釋诂曰:□,于也。
左傳:棄甲則□。
杜雲:□猶何也。
今人用□字皆為柰何之合聲。
越語:吳人之□不谷。
亦又甚焉。
韋注:□,于也。
此釋诂之證。
郭失其解。
又魚藻箋雲:□,安皃。
安定有朝□縣。
安定郡朝□,二志同。
今陜西平涼府府東南有朝□故城。
許意葢謂□與朝□異處,如上文鄖與鄖關之例。
如淳朝音株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鄱póp294下 注解:鄱陽,豫章縣。
二志同。
前志雲:有鄱水西入湖漢。
則縣在鄱水之北也。
今江西饒州府治鄱陽縣府東六十裡有故鄱陽城,府南有鄱江是也。
楚世家:昭王十二年,吳伐楚,取番。
按字本作番。
故史,漢皆曰番君吳芮。
地理志作鄱陽者,漢字也。
從邑番聲。
薄波切。
十七部。
按番聲在十四部,合韻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酃línɡ 注解:長沙縣。
前志長沙國酃,後志長沙郡酃。
今湖南衡州府治衡陽縣府東卄五裡有故酃縣城是也。
有酃湖。
卽荊州記、水經注所雲,湖水釀酒甚美,謂之酃酒者也。
從邑霝聲。
郞丁切。
十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郴chēn 注解:桂陽縣。
二志同。
今湖南直□郴州卽古郴縣。
漢桂陽郡治也。
從邑林聲。
醜林切。
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lèi 注解:今桂陽耒陽縣。
耒各本作□。
今正。
許謂□卽今之耒陽縣,如言鄎卽今之新息,□卽今之穰縣也。
其字卽異,其地則一,故言今以說之。
桂陽郡耒陽,二志同。
今湖南衡州府耒陽縣縣東四十五裡有耒陽廢城。
耒陽以耒水得名。
從邑耒聲。
盧對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鄮mào 注解:會稽縣。
二志同。
今浙江甯波府治鄞縣府治東三十裡故鄮城是也。
陸士龍曰:秦始皇身在鄮縣三十餘日。
從邑□聲。
莫□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鄞yín 注解:會稽縣。
二志同。
今浙江甯波府奉化縣有故鄞城是也。
說者謂以赤堇山得名,越絕書所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是也。
葢其字初作堇,後乃加邑。
越語曰:句踐之地東至于鄞。
韋曰今鄞縣是也。
從邑堇聲。
語斤切。
十三部。
切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pèi 注解:沛國也。
铉本作沛郡,锴本作沛國郡。
按當作沛國沛郡也。
謂後漢之沛國,前漢之沛郡,皆此□也。
不言沛縣者,言郡而縣可知矣。
二志字作沛。
□沛古今字,如鄎息、□穰、□耒之比。
今江蘇徐州府漢沛郡地。
從邑巿聲。
博葢切。
十五部。
切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邴bǐnɡ 注解:宋下邑。
下邑猶言小邑。
左傳邴歜,邴意茲,邴洩,邴夏皆非宋人。
公羊隐八年歸邴、入邴,九年會齊矦于邴皆非宋地。
十年取防。
防者,宋地。
疑當作邴。
從邑丙聲。
兵永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切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cuó 注解:沛國縣。
前志沛郡酇,後志沛國酇。
陳勝攻铚酇苦柘谯,謂此酇也。
今河南歸德府永城縣縣西南有故酇縣城。
從邑虘聲。
昨何切。
通典引說文在何反,是也。
古音在五部。
今酇縣。
謂本為□縣,今為酇縣。
古今字異也。
班固泗水亭長碑曰:文昌四友,漢有蕭何。
序功第一,受封于□。
正作□。
水經注曰:渙水又東徑酇縣城南。
春秋襄公十年:公會諸矦及齊世子光于□。
今其地□聚是也。
按今三經皆作柤。
郦所據作□。
此皆古字作□之證。
許雲今酇縣者,謂當時皆作酇,故箸之。
如邟縣旣為周承休矣,而必存邟字以箸其始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shǎop295上 注解:地名。
從邑少聲。
書沼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chén 注解:地名。
從邑臣聲。
植鄰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酁chán 注解:宋地也。
左傳哀十七年:宋皇瑗之子麇,有友曰田丙,而奪其兄酁般邑以與之。
酁般猶祁午、盂丙。
酁者,般之邑也。
不詳其地在漢之何郡縣,故但曰宋地。
從邑毚聲,讀若讒。
士鹹切。
八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鄑zī 注解:宋魯閑地。
左傳莊元年:齊師遷紀郱、鄑、郚。
杜曰三邑也。
北海都昌縣有訾城。
杜意訾卽鄑也。
許于下文郚曰東海縣,故紀矦之邑。
此不雲紀邑而雲宋魯閑地者,據莊十一年公敗宋師于鄑而言,不謂紀邑也。
從邑□聲。
卽移切。
按晉聲在古音十二部,今鄑在五支者,葢由杜以訾城當之,而同其讀耳。
集韻、類篇皆有卽刃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郜ɡào 注解:周文王子所封國。
左傳:富辰曰:郜雍曹滕,文之昭也。
杜雲:濟陰成武縣東南有郜城。
隐十年:敗宋師,取郜。
葢郜附庸于宋,魯隐取其地,桓又取郜鼎于宋。
僖二十年:郜子來朝。
則魯未滅之也。
許不雲在成武者,許意以為未寀也。
今山東兖州府城武縣縣東南二十裡有故郜城。
從邑吿聲。
古到切。
音在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鄄juàn 注解:衛地。
春秋莊十四年:單伯會齊矦、宋公、衛矦、鄭伯于鄄。
十五年:複會于鄄。
十九年:公子吉及齊矦、宋公盟于鄄。
襄十四年:衛獻公如鄄出奔齊。
哀十七年:晉伐衛,衛人出莊公而與晉平。
旣而衛矦自鄄入。
杜曰:鄄,衛也。
今東郡甄城是也。
今濟陰鄄城。
二志同。
謂在周曰鄄,在漢為鄄城縣也。
今山東曹州府濮州州東二十裡有鄄城廢縣。
從邑□聲。
吉掾切。
古音在十二部。
左傳杜注作甄城音眞可證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邛qiónɡ 注解:邛成,成各本作地。
今正。
濟陰縣。
各本衍在字。
今□。
今本地理志曰:山陽郡郜成矦國。
宋氏祁雲:郜當作邛。
外戚表:邛成屬濟陰,與山陽相距不遠。
玉裁按:宋說是也。
玉篇邛字下曰:山陽邛成縣。
此邛成之确證。
希馮葢以前志正說文,而不知說文與表合。
前漢時容有改屬,故志表不符耳。
志雲矦國,卽表之邛成共矦王奉先也。
邛成之誤郜成者,以莽曰告成之故也。
郡國志成武有郜城,與此無涉。
○又按水經注泗水篇曰:黃溝又東徑邛城縣故城南。
地理志山陽縣也,五莽更名之曰郜城矣。
故世有南郜北郜之論也。
此可證漢志本作邛。
水經注版本訛作邛。
戴先生校注文乃依漢志誤本,改卬城為郜成,改郜城為告成,非是。
郜城本在成武縣東南,自莽改邛城曰郜城,于是謂在成武者北郜,此曰南郜。
今本漢志作莽曰告成,亦誤也。
地理中成城二字多淆,猝難審定。
從邑工聲。
渠容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郐kuàip295下 注解:祝融之後,妘姓所封。
潧洧之間。
鄭滅之。
鄭詩諩曰:桧者,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。
桧國在禹貢豫州外方之北,熒播之南,居溱洧之閑。
祝融氏名黎,其後八姓,惟妘姓桧者處其地焉。
後為
索隐雲:冄或作□。
終莫詳其地也。
左傳莊十八年有□處。
杜雲:□處,楚地。
凡若此等異地同名者,今皆不引以茲緐蕪。
從邑冄聲。
諾何切。
按冄聲本在七八部,雙聲合韻也。
小雅、商頌毛傳曰:□,多也。
釋诂曰:□,于也。
左傳:棄甲則□。
杜雲:□猶何也。
今人用□字皆為柰何之合聲。
越語:吳人之□不谷。
亦又甚焉。
韋注:□,于也。
此釋诂之證。
郭失其解。
又魚藻箋雲:□,安皃。
安定有朝□縣。
安定郡朝□,二志同。
今陜西平涼府府東南有朝□故城。
許意葢謂□與朝□異處,如上文鄖與鄖關之例。
如淳朝音株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鄱póp294下 注解:鄱陽,豫章縣。
二志同。
前志雲:有鄱水西入湖漢。
則縣在鄱水之北也。
今江西饒州府治鄱陽縣府東六十裡有故鄱陽城,府南有鄱江是也。
楚世家:昭王十二年,吳伐楚,取番。
按字本作番。
故史,漢皆曰番君吳芮。
地理志作鄱陽者,漢字也。
從邑番聲。
薄波切。
十七部。
按番聲在十四部,合韻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酃línɡ 注解:長沙縣。
前志長沙國酃,後志長沙郡酃。
今湖南衡州府治衡陽縣府東卄五裡有故酃縣城是也。
有酃湖。
卽荊州記、水經注所雲,湖水釀酒甚美,謂之酃酒者也。
從邑霝聲。
郞丁切。
十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郴chēn 注解:桂陽縣。
二志同。
今湖南直□郴州卽古郴縣。
漢桂陽郡治也。
從邑林聲。
醜林切。
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lèi 注解:今桂陽耒陽縣。
耒各本作□。
今正。
許謂□卽今之耒陽縣,如言鄎卽今之新息,□卽今之穰縣也。
其字卽異,其地則一,故言今以說之。
桂陽郡耒陽,二志同。
今湖南衡州府耒陽縣縣東四十五裡有耒陽廢城。
耒陽以耒水得名。
從邑耒聲。
盧對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鄮mào 注解:會稽縣。
二志同。
今浙江甯波府治鄞縣府治東三十裡故鄮城是也。
陸士龍曰:秦始皇身在鄮縣三十餘日。
從邑□聲。
莫□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鄞yín 注解:會稽縣。
二志同。
今浙江甯波府奉化縣有故鄞城是也。
說者謂以赤堇山得名,越絕書所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是也。
葢其字初作堇,後乃加邑。
越語曰:句踐之地東至于鄞。
韋曰今鄞縣是也。
從邑堇聲。
語斤切。
十三部。
切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pèi 注解:沛國也。
铉本作沛郡,锴本作沛國郡。
按當作沛國沛郡也。
謂後漢之沛國,前漢之沛郡,皆此□也。
不言沛縣者,言郡而縣可知矣。
二志字作沛。
□沛古今字,如鄎息、□穰、□耒之比。
今江蘇徐州府漢沛郡地。
從邑巿聲。
博葢切。
十五部。
切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邴bǐnɡ 注解:宋下邑。
下邑猶言小邑。
左傳邴歜,邴意茲,邴洩,邴夏皆非宋人。
公羊隐八年歸邴、入邴,九年會齊矦于邴皆非宋地。
十年取防。
防者,宋地。
疑當作邴。
從邑丙聲。
兵永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切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cuó 注解:沛國縣。
前志沛郡酇,後志沛國酇。
陳勝攻铚酇苦柘谯,謂此酇也。
今河南歸德府永城縣縣西南有故酇縣城。
從邑虘聲。
昨何切。
通典引說文在何反,是也。
古音在五部。
今酇縣。
謂本為□縣,今為酇縣。
古今字異也。
班固泗水亭長碑曰:文昌四友,漢有蕭何。
序功第一,受封于□。
正作□。
水經注曰:渙水又東徑酇縣城南。
春秋襄公十年:公會諸矦及齊世子光于□。
今其地□聚是也。
按今三經皆作柤。
郦所據作□。
此皆古字作□之證。
許雲今酇縣者,謂當時皆作酇,故箸之。
如邟縣旣為周承休矣,而必存邟字以箸其始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shǎop295上 注解:地名。
從邑少聲。
書沼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□chén 注解:地名。
從邑臣聲。
植鄰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酁chán 注解:宋地也。
左傳哀十七年:宋皇瑗之子麇,有友曰田丙,而奪其兄酁般邑以與之。
酁般猶祁午、盂丙。
酁者,般之邑也。
不詳其地在漢之何郡縣,故但曰宋地。
從邑毚聲,讀若讒。
士鹹切。
八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鄑zī 注解:宋魯閑地。
左傳莊元年:齊師遷紀郱、鄑、郚。
杜曰三邑也。
北海都昌縣有訾城。
杜意訾卽鄑也。
許于下文郚曰東海縣,故紀矦之邑。
此不雲紀邑而雲宋魯閑地者,據莊十一年公敗宋師于鄑而言,不謂紀邑也。
從邑□聲。
卽移切。
按晉聲在古音十二部,今鄑在五支者,葢由杜以訾城當之,而同其讀耳。
集韻、類篇皆有卽刃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郜ɡào 注解:周文王子所封國。
左傳:富辰曰:郜雍曹滕,文之昭也。
杜雲:濟陰成武縣東南有郜城。
隐十年:敗宋師,取郜。
葢郜附庸于宋,魯隐取其地,桓又取郜鼎于宋。
僖二十年:郜子來朝。
則魯未滅之也。
許不雲在成武者,許意以為未寀也。
今山東兖州府城武縣縣東南二十裡有故郜城。
從邑吿聲。
古到切。
音在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鄄juàn 注解:衛地。
春秋莊十四年:單伯會齊矦、宋公、衛矦、鄭伯于鄄。
十五年:複會于鄄。
十九年:公子吉及齊矦、宋公盟于鄄。
襄十四年:衛獻公如鄄出奔齊。
哀十七年:晉伐衛,衛人出莊公而與晉平。
旣而衛矦自鄄入。
杜曰:鄄,衛也。
今東郡甄城是也。
今濟陰鄄城。
二志同。
謂在周曰鄄,在漢為鄄城縣也。
今山東曹州府濮州州東二十裡有鄄城廢縣。
從邑□聲。
吉掾切。
古音在十二部。
左傳杜注作甄城音眞可證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邛qiónɡ 注解:邛成,成各本作地。
今正。
濟陰縣。
各本衍在字。
今□。
今本地理志曰:山陽郡郜成矦國。
宋氏祁雲:郜當作邛。
外戚表:邛成屬濟陰,與山陽相距不遠。
玉裁按:宋說是也。
玉篇邛字下曰:山陽邛成縣。
此邛成之确證。
希馮葢以前志正說文,而不知說文與表合。
前漢時容有改屬,故志表不符耳。
志雲矦國,卽表之邛成共矦王奉先也。
邛成之誤郜成者,以莽曰告成之故也。
郡國志成武有郜城,與此無涉。
○又按水經注泗水篇曰:黃溝又東徑邛城縣故城南。
地理志山陽縣也,五莽更名之曰郜城矣。
故世有南郜北郜之論也。
此可證漢志本作邛。
水經注版本訛作邛。
戴先生校注文乃依漢志誤本,改卬城為郜成,改郜城為告成,非是。
郜城本在成武縣東南,自莽改邛城曰郜城,于是謂在成武者北郜,此曰南郜。
今本漢志作莽曰告成,亦誤也。
地理中成城二字多淆,猝難審定。
從邑工聲。
渠容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郐kuàip295下 注解:祝融之後,妘姓所封。
潧洧之間。
鄭滅之。
鄭詩諩曰:桧者,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。
桧國在禹貢豫州外方之北,熒播之南,居溱洧之閑。
祝融氏名黎,其後八姓,惟妘姓桧者處其地焉。
後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