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六部分

關燈
赇qiú 注解:□财物枉法相謝也。

    枉法者,違法也。

    法當有罪,而以财求免,是曰赇。

    受之者亦曰赇。

    呂□:五過之疪惟來。

    馬本作惟求,雲有請赇也。

    按上文惟貨者,今之不枉法贓也。

    惟求者,今之枉法贓也。

    從貝求聲。

    形聲包會意。

    巨留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一曰戴質也。

    載各本作戴。

    今依韻會正。

    謂載質而往求人偁貣也。

    質謂以物相贅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貝部 購ɡòu 注解:□财有所求也。

    縣重價以求得其物也。

    漢律:能捕豺貀,購錢百。

    從貝冓聲。

    古□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貝部 □shǔ 注解:赍财蔔問為□。

    蔔問,廣韻作問蔔。

    史記貨殖傳:醫方諸食技術之人,焦神竭能,為重糈也。

    日者傳:蔔而有不審,不見奪糈。

    按糈皆當作□,同音假借。

    □所以雠蔔者也。

    祭神米曰糈。

    蔔者必禮神,故其字亦作糈。

    從貝疋聲,讀若所。

    疏舉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貝部 赀zī 注解:小罰□财自贖也。

    赀字本義如是。

    引伸為凡财貨之偁。

    從貝此聲。

    卽夷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漢律:民不繇,赀錢二十三。

    繇傜古今字。

    二十三各本作二十二。

    今正。

    漢儀注曰:人年十五至五十六,出賦錢人百二十為一筭。

    又七歲至十四,出口錢人二十。

    以供天子。

    至武帝時又口加三錢以補車騎馬。

    見昭帝紀、光武紀二注及今四庫全書内漢舊儀。

    按論衡謝短篇曰:七歲頭錢二十三。

    亦謂此也。

    然則民不傜者,謂七歲至十四歲。

    赀錢二十三者,口錢二十并武帝所加三錢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貝部 賨cónɡ 注解:南蠻賦也。

    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曰:盤瓠之傳蠻夷,秦置黔中郡,漢改為武陵。

    歲令大人輸布一匹,小口二丈,是謂賨布。

    魏都賦曰:賨幏積墆。

    幏見巾部。

    從貝宗聲。

    徂紅切。

    九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貝部 賣yù 注解:□也。

    □,行且賣也。

    □字不見經傳。

    周禮多言儥。

    儥訓買,亦訓賣。

    胥師飾行儥慝,賈師貴儥者,葢卽說文之賣字。

    而說文人部儥,見也。

    則今之觌字也。

    玉篇雲:賣或作粥鬻。

    是賣鬻為古今字矣。

    按□□變作賣,易與賣相混。

    從貝□聲。

    □,古文睦,見目部。

    讀若育。

    餘六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貝部 賏yīnɡp283上 注解:頸飾也。

    從二貝。

    騈貝為飾也。

    烏莖切。

    十一部。

    文五十九 重三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貝部 邑yì 注解:國也。

    鄭莊公曰:吾先君新邑于此。

    左傳凡偁人曰大國,凡自偁曰敝邑。

    古國邑通偁。

    白虎通曰:夏曰夏邑,商曰商邑,周曰京師。

    尚書曰西邑夏,曰天邑商,曰作新大邑于東國雒皆是。

    周禮:四井為邑。

    左傳: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,無曰邑。

    此又在一國中分析言之。

    從囗,音韋。

    封域也。

    先王之制,尊□有大小,從卪。

    尊卑謂公矦伯子男也。

    大小謂方五百裡,方四百裡,方三百裡,方二百裡,方百裡也。

    土部曰:公矦百裡,伯七十裡,子男五十裡。

    從孟子說也。

    尊卑大小出于王命,故從卪。

    于汲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凡邑之屬皆從邑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邦bānɡ 注解:國也。

    周禮注曰:大曰邦,小曰國。

    析言之也。

    許雲:邦,國也。

    國,邦也。

    統言之也。

    周禮注又雲:邦之所居亦曰國。

    此謂統言則封竟之内曰國,曰邑,析言則國野對偁。

    周禮體國經野是也。

    古者城□所在曰國,曰邑,而不曰邦。

    邦之言封也。

    古邦封通用。

    書序雲:邦康叔,邦諸矦。

    論語雲:在邦域之中。

    皆封字也。

    周禮故書: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。

    邦謂土畍。

    杜子春改邦為域,非也。

    從邑豐聲。

    博江切。

    九部。

    □,古文。

    從□田。

    之,适也。

    所謂往卽乃封。

    古文封字亦從之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郡jùn 注解:周制:天子地方千裡,分為百縣,縣有四郡。

    逸周書作雒篇曰:千裡百縣,縣有四郡。

    高注六月紀雲:周制:天子畿内方千裡,分為百縣,縣有四郡,郡有監。

    故春秋傳曰:上大夫受縣,下大夫受郡。

    周時縣大郡小。

    至秦始皇兼天下,初置三十六郡以監縣耳。

    按作雒篇與周禮不合。

    鄭注月令但雲:四監,主山林川澤之官。

    百縣,鄉遂之屬。

    是不從作雒說也。

    故《春秋傳》曰:“上大夫受縣,下大夫受郡。

    ”是也。

    各本少受縣下大夫五字。

    今從水經注河水篇所引補正。

    趙簡子曰:克敵者上大夫受縣,十大夫受郡。

    見左傳哀公二年。

    至秦初,天下置三十六郡□監縣。

    戰國策:甘茂曰:宜陽,大縣也。

    名為縣,其實郡也。

    秦武王時巳郡大縣小矣。

    前此惠文王十年,魏納上郡十五縣。

    後十三年,攻楚漢中,取地六百裡,置漢中郡。

    吳氏師道雲:或者山東諸矦先變古縣大郡小之制,而秦效之。

    是也。

    至始皇卄六年,始置三十六郡。

    三十六郡者,錢氏大昕曰:地理志:河東、太原、上黨、東郡、颍川、南陽、南郡、九江、巨鹿、齊郡、琅邪、會稽、漢中、蜀郡、巴郡、隴西、北地、上郡、雲中、鴈門、代郡、上谷、漁陽、右北平、遼西、遼東、南海皆曰秦置,長沙國曰秦郡,河南曰故秦三川郡,沛郡曰故秦泗水郡,五原曰秦九原郡,鬰林曰故秦桂林郡,日南曰故秦象郡,趙國曰故秦邯鄲郡,梁國曰故秦砀郡,魯國曰故秦薛郡,數之适得三十六。

    下文揔之曰:本秦京師為内史,分天下作三十六郡,此确然不易者也。

    史記始皇本紀:二十六年,分天下為三十六郡。

    而略取陸梁地為桂林、象郡、南海,乃在三十三年。

    裴骃以為不當在三十六之内,因舍三郡,以内史,鄣郡,黔中,足之。

    内史别于三十六郡不待言。

    故鄣郡雖見于志注,而不系之秦。

    黔中郡見昭襄王三十年,而志不之數,不可為典要也。

    史記之三十六與漢志同,乃揔攝後事而言之。

    故漢志、說文、高誘呂覽注、應劭風俗通、皇甫谧帝王世紀、司馬彪郡國志皆言秦分三十六郡。

    裴氏不從漢志之目。

    而唐人作晉書乃造秦四十郡之說,前此無言之者。

    從邑君聲。

    渠運切。

    十三部。

    按釋诂曰:郡,乃也。

    此未得其說,疑□之誤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都dūp283下 注解: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。

    左傳曰: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,無曰邑。

    周禮大司徒注曰:都鄙者,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,其畍曰都。

    鄙,所居也。

    載師注曰:家邑,大夫之采地。

    小都,卿之采地。

    大都,公之采地,王子弟所食邑也。

    大宰八則注曰:都鄙,公□大夫之采邑,王子弟所食邑。

    周召毛耼畢原之屬在畿内者,祭祀者其先君社稷五祀。

    按據杜氏釋例:大曰都,小曰邑。

    雖小而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,尊其所居而大之也。

    又按左氏言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。

    許改雲有先君之舊宗廟,則必如晉之曲沃故绛而後可偁都,恐非左氏意也。

    左氏與周官合。

    從邑者聲。

    當孤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周禮:歫國五百裡為都。

    此周禮說也。

    周禮載師注引司馬法曰:王國百裡為郊,二百裡為州,三百裡為野,四百裡為縣,五百裡為都。

    大宰注曰:邦中,在城郭者。

    四郊,去國百裡。

    邦甸,二百裡。

    家削,三百裡。

    邦縣,四百裡。

    邦都,五百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鄰línp284上 注解:五家為鄰。

    見遂人職。

    按引伸為凡親密之偁。

    從邑□聲。

    力珍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〖注〗厸,古文鄰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邑部 酇zuǎn 注解:百家為酇。

    遂人:五家為鄰,五鄰為裡,四裡為酇,五酇為鄙,五鄙為縣,五縣為遂。

    酇,聚也。

    謂酇與攢攢音義皆同。

    攢,一曰叢木也。

    攢,冣也。

    從邑贊聲。

    作管切。

    又作旦切。

    南陽有酇縣。

    漢地理志南陽郡酇矦國。

    孟康曰:音贊。

    按南陽縣作酇,沛郡縣作□。

    許二字書然不相亂也,在沛者後亦作酇,直由莽曰贊治而亂。

    南陽酇音贊,沛□及改作酇字皆音嵯,音亦本不相亂。

    蕭何始封之酇,茂陵書、文穎、臣瓒、顔師古、杜佑皆雲在南陽,江統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