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五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國ɡuó
注解:邦也。
邑部曰:邦,國也。
按邦國互訓,渾言之也。
周禮注曰:大曰邦,小曰國,邦之所居亦曰國。
析言之也。
從囗從或。
戈部曰:或,邦也。
古或國同用,邦封同用。
古惑切。
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□kǔn 注解:宮中道。
釋宮曰:宮中衖謂之壸。
郭雲:巷,合門道也。
按大雅:室家之壸。
毛曰:壸,廣也。
箋雲:壸之言捆也。
室家相捆緻,皆引伸假借之義。
從囗,象宮垣,道上之形。
從囗,象宮垣也。
餘象道。
按上當是從束省。
從束者,内言不出于阃之意與。
玉篇此字入□部。
苦本切。
郭、呂并邱屯反。
古音在十二部。
《詩》曰:“室家之□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囷qūn 注解:廪之圜者。
從禾在囗中。
去倫切。
十二部。
圜謂之囷,見詩魏風傳、考工記注、吳語韋注、急就篇顔注。
方謂之京。
管子曰:新成囷京。
史記倉公傳:見建家京下方石。
釋名曰:京,矜也。
寶物可矜惜者投之其中也。
急就篇:門戶井竈庑囷京。
廣雅曰:京庾廪廘倉也。
按吳語注:員曰囷,方曰鹿。
鹿卽京也。
廘者,鹿之俗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圈juàn 注解:養畜之閑也。
畜當作嘼,轉寫改之耳。
閑,闌也。
牛部曰:牢,閑,養牛馬圈也。
是牢與圈得通偁也。
從囗卷聲。
考公羊傳文十一年:楚子伐圈。
音義雲:圈,說文作□。
而集韻卄五願雲圈□二同,養畜閑也。
類篇圈□分出,皆雲養畜閑也。
疑說文本作□,後人改之耳。
渠篆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囿yòup278上 注解:苑有垣也。
高注淮南曰:有牆曰苑,無牆曰囿。
與許互異,葢有無互訛耳。
魏都賦曰:缭垣開囿。
缭垣,西京賦作缭亘。
缭亘綿聮,卽西都賦之缭以周牆也。
周禮注曰:囿,今之苑。
按古今異名。
許析言之,鄭渾言之也。
引伸之凡淵奧處曰囿。
夏小正:正月囿有見韭。
囿也者,園之燕者也。
四月囿有見杏。
囿也者,山之燕者也。
又引伸之凡分别區域曰囿。
常道将引洛書曰:人皇始出,分理九州島為九囿。
九囿卽毛詩之九有,韓詩之九域也。
域同或。
古或與有與 囿通用。
從囗有聲。
于救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一曰所□養禽獸曰囿。
養字依禦覽補。
所□二字今補。
大雅靈台傳曰:囿所以域養禽獸也。
域養者,域而養之。
周禮囿人掌囿遊之獸,禁牧百獸。
按韻會無一曰二字。
艹部雲:苑所□養禽獸也。
此雲苑有垣,則養禽獸在其中矣。
此句葢淺人增之。
□,籒文囿。
艹部□從此為聲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園yuán 注解:所□樹果也。
鄭風傳曰:園所以樹木也。
按毛言木,許言果者,毛詩檀榖桃棘皆系諸園,木可以包果。
故周禮雲:園圃毓草木。
許意凡雲苑囿巳必有艹木,故以樹果系諸園。
從囗袁聲。
羽元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圃pǔ 注解:所□穜菜曰圃。
所□二字今補。
齊風毛傳曰:圃,菜園也。
馬融論語注曰:樹菜蔬曰圃。
□應引倉颉解诂雲:種樹曰園,種菜曰圃。
從囗甫聲。
博古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因yīn 注解:就也。
就下曰:就,高也。
為高必因丘陵,為大必就基址,故因從囗大,就其區域而擴充之也。
中庸曰:天之生物,必因其材而笃焉。
左傳曰:植有禮,因重固。
人部曰:仍,因也。
論語:因不失其親。
謂所就者不失其親。
從囗大。
于眞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□nà 注解:下取物縮臧之。
謂攝取也。
今農人罱泥。
罱卽□之俗字。
從又,下取故從又。
從囗,縮藏之故從囗。
讀若聶。
女洽切。
七部。
聶,小徐作籋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囹línɡ 注解:獄也。
獄上當有囹圉二字。
幸部曰:囹圉所□拘罪人。
葢許作囹圉,與他書囹圄不同也。
月令鄭注曰:囹圄所以禁守系者,若今别獄矣。
蔡邕雲:囹,牢也。
圄,止也。
所以止出入,皆罪人所舍也。
鄭志:崇精問曰:囹圄,何代之獄。
焦氏荅曰:月令,秦書。
則秦獄名也。
漢曰若盧,魏曰司空。
從囗令聲。
锴曰:囹,棂也。
栊檻之名。
郞丁切。
十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圄yǔ 注解:守之也。
從囗吾聲。
魚舉切。
五部。
按韻會雲:圄,說文本作圉。
葢小徐本有圉無圄。
左傳:圄伯嬴于轑陽而殺之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囚qiú 注解:系也。
從人在囗中。
似由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固ɡù 注解:四塞也。
四塞者無罅□之謂。
周禮夏官掌固注雲:固,國所依阻者也。
國曰固,野曰險。
按凡堅牢曰固,又事之巳然者曰固卽故之假借字也。
漢官掌故,唐官多作掌固。
從囗古聲。
古慕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圍wéi 注解:守也。
從囗韋聲。
羽非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困kùn 注解:故廬也。
廬者二畞半一家之居,居必有木,樹牆下以桑是也。
故字從囗木。
謂之困者,疏廣所謂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也。
困之本義為
邑部曰:邦,國也。
按邦國互訓,渾言之也。
周禮注曰:大曰邦,小曰國,邦之所居亦曰國。
析言之也。
從囗從或。
戈部曰:或,邦也。
古或國同用,邦封同用。
古惑切。
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□kǔn 注解:宮中道。
釋宮曰:宮中衖謂之壸。
郭雲:巷,合門道也。
按大雅:室家之壸。
毛曰:壸,廣也。
箋雲:壸之言捆也。
室家相捆緻,皆引伸假借之義。
從囗,象宮垣,道上之形。
從囗,象宮垣也。
餘象道。
按上當是從束省。
從束者,内言不出于阃之意與。
玉篇此字入□部。
苦本切。
郭、呂并邱屯反。
古音在十二部。
《詩》曰:“室家之□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囷qūn 注解:廪之圜者。
從禾在囗中。
去倫切。
十二部。
圜謂之囷,見詩魏風傳、考工記注、吳語韋注、急就篇顔注。
方謂之京。
管子曰:新成囷京。
史記倉公傳:見建家京下方石。
釋名曰:京,矜也。
寶物可矜惜者投之其中也。
急就篇:門戶井竈庑囷京。
廣雅曰:京庾廪廘倉也。
按吳語注:員曰囷,方曰鹿。
鹿卽京也。
廘者,鹿之俗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圈juàn 注解:養畜之閑也。
畜當作嘼,轉寫改之耳。
閑,闌也。
牛部曰:牢,閑,養牛馬圈也。
是牢與圈得通偁也。
從囗卷聲。
考公羊傳文十一年:楚子伐圈。
音義雲:圈,說文作□。
而集韻卄五願雲圈□二同,養畜閑也。
類篇圈□分出,皆雲養畜閑也。
疑說文本作□,後人改之耳。
渠篆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囿yòup278上 注解:苑有垣也。
高注淮南曰:有牆曰苑,無牆曰囿。
與許互異,葢有無互訛耳。
魏都賦曰:缭垣開囿。
缭垣,西京賦作缭亘。
缭亘綿聮,卽西都賦之缭以周牆也。
周禮注曰:囿,今之苑。
按古今異名。
許析言之,鄭渾言之也。
引伸之凡淵奧處曰囿。
夏小正:正月囿有見韭。
囿也者,園之燕者也。
四月囿有見杏。
囿也者,山之燕者也。
又引伸之凡分别區域曰囿。
常道将引洛書曰:人皇始出,分理九州島為九囿。
九囿卽毛詩之九有,韓詩之九域也。
域同或。
古或與有與 囿通用。
從囗有聲。
于救切。
古音在一部。
一曰所□養禽獸曰囿。
養字依禦覽補。
所□二字今補。
大雅靈台傳曰:囿所以域養禽獸也。
域養者,域而養之。
周禮囿人掌囿遊之獸,禁牧百獸。
按韻會無一曰二字。
艹部雲:苑所□養禽獸也。
此雲苑有垣,則養禽獸在其中矣。
此句葢淺人增之。
□,籒文囿。
艹部□從此為聲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園yuán 注解:所□樹果也。
鄭風傳曰:園所以樹木也。
按毛言木,許言果者,毛詩檀榖桃棘皆系諸園,木可以包果。
故周禮雲:園圃毓草木。
許意凡雲苑囿巳必有艹木,故以樹果系諸園。
從囗袁聲。
羽元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圃pǔ 注解:所□穜菜曰圃。
所□二字今補。
齊風毛傳曰:圃,菜園也。
馬融論語注曰:樹菜蔬曰圃。
□應引倉颉解诂雲:種樹曰園,種菜曰圃。
從囗甫聲。
博古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因yīn 注解:就也。
就下曰:就,高也。
為高必因丘陵,為大必就基址,故因從囗大,就其區域而擴充之也。
中庸曰:天之生物,必因其材而笃焉。
左傳曰:植有禮,因重固。
人部曰:仍,因也。
論語:因不失其親。
謂所就者不失其親。
從囗大。
于眞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□nà 注解:下取物縮臧之。
謂攝取也。
今農人罱泥。
罱卽□之俗字。
從又,下取故從又。
從囗,縮藏之故從囗。
讀若聶。
女洽切。
七部。
聶,小徐作籋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囹línɡ 注解:獄也。
獄上當有囹圉二字。
幸部曰:囹圉所□拘罪人。
葢許作囹圉,與他書囹圄不同也。
月令鄭注曰:囹圄所以禁守系者,若今别獄矣。
蔡邕雲:囹,牢也。
圄,止也。
所以止出入,皆罪人所舍也。
鄭志:崇精問曰:囹圄,何代之獄。
焦氏荅曰:月令,秦書。
則秦獄名也。
漢曰若盧,魏曰司空。
從囗令聲。
锴曰:囹,棂也。
栊檻之名。
郞丁切。
十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圄yǔ 注解:守之也。
從囗吾聲。
魚舉切。
五部。
按韻會雲:圄,說文本作圉。
葢小徐本有圉無圄。
左傳:圄伯嬴于轑陽而殺之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囚qiú 注解:系也。
從人在囗中。
似由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固ɡù 注解:四塞也。
四塞者無罅□之謂。
周禮夏官掌固注雲:固,國所依阻者也。
國曰固,野曰險。
按凡堅牢曰固,又事之巳然者曰固卽故之假借字也。
漢官掌故,唐官多作掌固。
從囗古聲。
古慕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圍wéi 注解:守也。
從囗韋聲。
羽非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六卷□囗部 困kùn 注解:故廬也。
廬者二畞半一家之居,居必有木,樹牆下以桑是也。
故字從囗木。
謂之困者,疏廣所謂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也。
困之本義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