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部分

關燈
哮虖當作哮唬。

    漢書多假虖為乎字。

    從虍乎聲。

    荒烏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虐nüè 注解:殘也。

    歹部曰:殘,賊也。

    從虍爪人。

    爪人補。

    三字會意。

    虎足反爪人也。

    覆手曰爪。

    虎反爪鄉外攫人是曰虐。

    魚約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□,古文虐如此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,亦古文虐。

    《類篇》虐本作□,亦作□、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虨bīn 注解:虎文,彪也。

    彪下曰:虎文也。

    二字雙聲,假借作班。

    漢書叙傳曰:楚人謂虎班,其子□為号。

    上文旣曰楚人謂虎于檡矣,此正當作楚人謂虎文班。

    上林賦:被班文。

    史記作豳文。

    李善曰:班文,虎豹之皮。

    索隠引輿服志:虎贲騎被虎文單衣。

    按豳與虨,同部之假借也。

    班與虨,同類之假借也。

    錢氏大昕曰:易象傳:大人虎變,其文炳也。

    與下文蔚君為韻。

    蔚讀如氲,轉移冣近。

    炳當為虨,則音義皆近。

    從虍彬聲。

    布還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三部。

    與文部辬音義皆相近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□jùp210上 注解:鐘□之柎也。

    木部曰:柎,咢足也。

    靈台、有瞽傳皆曰:植者曰□,橫者曰栒。

    考工記曰:梓人為□□。

    飾為猛獸,梓人曰:臝屬恒有力而不能走,其聲大而宏,若是者以為鐘虡。

    按□虡當亦象臝屬也。

    戴氏考工記圖曰:□所以負□,非以臝者羽者為虡下之跗也。

    引西京賦:洪鐘萬鈞,猛虡趪趪。

    負筍業而餘怒,乃奮翅而騰骧。

    薛注雲:當筍下為□飛獸以背負。

    張揖注上林賦曰:□獸重百二十萬斤,以俠鐘旁。

    俠同夾,此可見□制。

    師古改其注雲以縣鐘,則昧于古制矣。

    廣韻引□倉:鐻,樂器,以夾鐘,削木為之。

    與張注同。

    今本廣韻作形似夾鐘則非矣。

    又考上林賦擽飛虡,廣韻引正作□。

    張揖曰:飛□,天上神獸,鹿頭龍身。

    是長鄉謂□神獸,許謂栒□字飾以猛獸,說不同也。

    從虍異,象形,□,各本作異,非,今正。

    謂篆之中體象猛獸之狀,非□畀二字也。

    形字铉本無,非是。

    其下足。

    謂丌也。

    丌者,下基也,□之迫地者也。

    其呂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□,□或從金豦。

    或當作篆,此亦丄部之例也。

    周禮典庸器注:橫者為筍,從者為□。

    釋文曰:鐻,舊本作此字,今或作□。

    按經典鐻字隻此一處,此字葢秦小篆,李斯所作也。

    秦始皇本紀:收天下兵,聚之鹹陽,銷以為鐘鐻。

    本篇引賈生論雲:銷鋒鑄鐻。

    三輔黃圖曰:始皇收天下兵,銷以為鐘鐻,高三丈。

    字皆正作鐻,葢梓人為□本以木,始皇乃易以金,李斯小篆乃改為從金豦聲之字。

    司馬賦雲:千石之鐘,萬石之巨。

    正謂秦物。

    史記作巨,卽鐻字之異者也。

    鐘鐻與金人為二事,本紀、賈論、西都西京二賦、三輔黃圖皆并舉,漢賈山傳、陳項傳各舉其一,學者或認為一事,非也。

    典庸器經文作□,注文作鐻,此鄭氏注經之通例,如禮經經文作庿,注文作廟。

    周禮經文作視,注文作視。

    皆是也。

    □,篆文□。

    □五經文字曰:□,說文也。

    □,□省也。

    然則□為□字,不用小篆而改省古文,後人所增也。

    文九 重三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虎hǔ 注解:山獸之君。

    從虍從兒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虎足象人足也。

    已上八字,铉本妄改,張次立複以铉本改锴本,惟韻會如是,此古本之眞也。

    從兒,韻會作從人,此其誤已久耳。

    兒部曰:孔子曰在人下,故诘屈,謂人之股腳也。

    虎之股腳似人,故其字上虍下兒。

    虍謂其文,兒謂其足也。

    說文龜頭、□頭似它頭,燕□似魚□,兔頭似□頭,萈足似兔足,能足、彘足似鹿足。

    □頭似兔,足似鹿。

    文義相同。

    兒有其字,故先言從兒而後言虎足象人足。

    篆體改作虎,則象人足之雲不可通。

    顧氏藹吉乃疑虎下當從爪矣,今正之。

    凡篆虎字依□體從兒為是。

    呼古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五部與十七部通,故左氏陽虎,論語作陽貨,非一名一字也。

    邢昺、孫□乃有虎名貨字之說。

    凡虎之屬皆從虎。

    虝,古文虎。

    □,亦古文虎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虎部 □ɡép210下 注解:虎聲也。

    篇、韻作□。

    從虎毄聲,讀若隔。

    古核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虎部 □mì 注解:白虎也。

    從虎,□省聲,讀若鼏。

    昔當作冥,字之誤也。

    水部曰:汨,從水,冥省聲。

    玉篇曰:□俗□字。

    可證也。

    又按漢書金日磾,說者謂密低二音,然則日聲可同密。

    □部□、蜜同字,禮古文鼏皆為密,則鼏、密音同也。

    今音□,莫狄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虎部 □kǎn 注解:□屬。

    釋獸:甝,白虎。

    許無甝,□卽甝也。

    一說釋文雲:甝,字林下甘反,又亡狄反。

    甘聲之字不能切亡狄,甝與□與當是以一訛二,未知孰是耳。

    從虎厺聲。

    呼濫切。

    铉等曰去非聲,未詳。

    按業韻之□、怯,亦音去劫切。

    而血部之盇,□字多作盍,葢厺盇二字古通,去聲卽盇聲也。

    重讀為呼濫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虎部 虪shù 注解:黑虎也。

    釋獸曰:□,黑虎。

    釋文曰:□,今作虪。

    吳都賦曰:虣甝虪。

    從虎儵聲。

    式竹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此舉形聲包會意也。

    但形聲則言攸聲已足,如跾儵是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虎部 虦zhàn 注解:虎竊毛謂之虦苗。

    苗,今之貓字,許書以苗為貓也。

    釋獸曰:虎竊毛謂之虥貓。

    按毛苗古同音,苗亦曰毛,如不毛之地是。

    竊、虥、淺亦同音也,具言之曰虦苗,急言之則但曰苗。

    詩言有貓有虎,記言迎貓迎虎是也。

    從虎戋聲。

    昨閑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竊,淺也。

    此于雙□韻求之。

    必言此者,嫌竊之本義謂盜自中出也。

    大雅曰:鞹□淺幭。

    傳曰:淺,虎皮淺毛也。

    言竊言淺一也。

    釋鳥:竊藍、竊黃、竊丹皆訓淺。

    于六書為假借,不得雲竊卽淺字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虎部 彪biāo 注解:虎文也。

    此與虨雙聲同義。

    虎皮,詩謂之虎,如虎韔是也。

    亦謂之文,如文茵是也。

    分别言之謂之淺,如淺幭是也。

    說文曰虍,曰虨,曰彪,皆狀其文也。

    班彪字伯皮,此取虎文之義也。

    從虎彡。

    彡補。

    彡,象其文也。

    說從彡之意。

    彡,毛飾畫文也,故虎文之字從之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虎部 □yìp211上 注解:虎皃。

    從虎乂聲。

    魚廢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虎部 □yì 注解:虎皃。

    篇、韻作□。

    從虎氣聲。

    魚迄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虎部 虓xiāo 注解:虎鳴也。

    大雅:阚如虓虎。

    毛曰:虓虎,虎之自怒虓然。

    按自怒猶盛怒也。

    口部曰:唬,虎聲也。

    虓與唬雙聲同義。

    從虎九聲。

    四字依韻會本在此。

    許交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三部。

    一曰師子。

    别義。

    謂師子名虓也。

    師、獅正俗字。

    釋獸曰:狻麑如虦貓,食虎豹。

    郭曰:卽獅子也,出西域。

    按鹿部雲:狻麑,獸也。

    不雲師子,然則許意不同郭也。

    東觀記曰:順帝時疎勒王遣使文時詣阙,獻獅子。

    似虎正黃,有□耏,□端茸毛其大如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虎部 □yín 注解:虎聲也。

    猶□為犬吠聲。

    從虎斤聲。

    語斤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虎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