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豒。
豒葢壁中古文之字如此,孔氏安國乃讀為秩,而古文家從之。
許存壁中之字,如鄭注禮經存古文之字,注周禮存故書之字也。
文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豊部 豐fēnɡ 注解:豆之豐滿也。
謂豆之大者也。
引伸之,凡大皆曰豐。
方言曰:豐大也。
凡物之大皃曰豐。
又曰:朦尨豐也。
豐其通語也。
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。
燕記豐人杼首。
燕趙之閑言圍大謂之豐。
許雲豆之豐滿者,以其引伸之義明其本義也。
周頌豐年傳曰:豐,大也。
然則豐年亦此字引伸之義,而賈氏儀禮疏不得其解。
從豆,象形。
□象豆大也。
此與豐上象形同耳。
戴侗雲:唐本曰從豆,從山,〈豐豐〉聲。
蜀本曰豐聲。
山取其高大。
按生部雲:豐,艹盛豐豐也。
與豐音義皆同。
大射儀注曰:豐,其為字從豆□聲。
近似豆,大而□矣。
似鄭時有□字,但鄭注轉寫至今亦多訛誤。
□聲之聲或是剩字。
儀征阮氏元說〈□□〉字瓦雲:豐字當是〈□□〉聲而山象形。
□字當是〈丯丯〉聲而凵象形。
一從艹盛之□,一從艹蔡之丯也。
玉裁按:并□、并丯,說文無字。
如□□字從兓聲,蒜字從祘聲,飙□字從猋聲骉聲,□□字從沝,皆非無字者也。
則唐本、蜀本未可遽信。
□戎切。
九部。
一曰《鄉飲酒》有豐侯者。
此别一義。
鄉當作禮,與觚下、觯下之誤同。
禮飤酒有豐矦,謂鄉射、燕、大射、公食大夫之豐也。
鄭言其形雲似豆□而大,說者以為若井鹿盧,言其用于鄉射,雲所以承爵也。
于大射,雲以承尊也。
公食大夫之豐亦當是承爵,燕禮之豐亦當是承尊,皆各就其篇之文釋之。
禮但雲豐,許雲豐矦者,葢漢時說禮家之語。
漢律曆志五命作策豐□。
竹書紀年:成王十九年黜豐矦。
阮谌曰:豐,國名也,坐酒亡國。
崔骃酒箴曰:豐矦沈湎,荷□負缶,自戮于世,圖形戒後。
李尤豐矦銘曰:豐矦荒謬,醉亂迷疊,乃象其形,為禮戒式,後世傳之。
固無正說,三君皆後漢人,谌撰三禮圖者,漢人傳會禮經有豐矦之說,李尤以為無正說。
鄭不之用,許則襲禮家說也。
凡豐之屬皆從豐。
□,古文豐。
〖注〗□,流。
□,涉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豐部 豔yànp208下 注解:好而長也。
小雅毛傳曰:美色曰豓。
方言:豓,美也。
宋衛晉鄭之閑曰豓。
美色為豓。
按今人但訓美好而已,許必雲好而長者,為其從豐也。
豐,大也。
大與長義通。
詩言莊姜之美,必先言碩人颀颀。
言魯莊之美,必先言猗嗟昌兮,颀若長兮。
所謂好而長也。
左傳□言美而豓,此豓進于美之義。
人固有美而不豐滿者也,毛傳及方言皆渾言之也。
從豐。
豐,大也。
說從豐之意。
豐之本義無當于豓,故舉其引伸之義。
盇聲。
以贍切。
八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美而豓。
”左傳桓元年、文十六年文。
文二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豐部 □xī 注解:古陶器也。
陶當作匋,書多通用。
匋作瓦器也。
從豆虍聲。
許羁切。
按虍聲當在五部。
而□、戲轉入十六部、十七部,合音之理也。
凡□之屬皆從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部 □hàop209上 注解:土鍪也。
金部曰:鍪,鍑屬也。
鍑,釜大口者。
廣雅:鍑鍪□鬴也。
□卽□字。
鍪,金為之。
□則土為之。
鄭注周禮所謂黃堥也,堥卽鍪字。
鬲部曰:秦名土釜曰□。
從□号聲,讀若鎬。
胡到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部 □zhù 注解:器也。
從□,□亦聲。
直呂切。
五部。
阙。
此疑衍。
其義、其形、其聲皆具,則無缺矣。
文三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部 虍hū 注解:虎文也。
象形。
小徐曰:象其文章屈曲也。
荒烏切。
五部。
凡虍之屬皆從虍。
讀若《春秋傳》曰“虍有餘”。
有訛字不可通,疑是賈餘餘勇之賈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虞yú 注解:驺虞也。
驺虞,山海經、墨子作驺吾,漢東方朔傳作驺牙,皆同音假借字也。
白虎黑文,見毛傳。
鄭志:張逸問:傳曰白虎黑文。
荅曰:周史王會雲。
按今王會篇文不具。
□長于身。
見山海經。
仁獸也。
食自死之肉。
毛傳曰:驺虞,義獸也。
白虎黑文,不食生物,有至信之德則應之。
許雲仁獸,不同者,毛用古左氏修母緻子之說,許不從也。
哀十四年左傳服虔注雲:視明禮修而麟至,思睿信立白虎□。
言從義成則神龜在沼,聴聦知止而名山出龍,貌恭禮仁則鳳皇來儀。
此以昭九年左傳雲水官不修則龍不至故也。
毛雲麟,信而應禮。
又雲驺虞,義而應信。
又雲鳳皇,靈鳥仁瑞也。
正用古說。
許不從古說,故麟、驺虞皆謂之仁獸,鳳謂之神鳥。
驺虞之仁何也,以其不食生物,食自死之肉也。
從虍吳聲。
五俱切。
按此字假借多而本義隠矣。
凡雲樂也、安也者,娛之假借也。
凡雲規度也者,以為度之假借也。
《詩》曰:“于嗟乎,驺虞。
”召南文。
五經異義:今詩韓魯說:驺虞,天子掌鳥獸官。
古詩毛說:驺虞,義獸。
白虎異文,食自死之肉,不食生物。
人君有至信之德則應之。
周南終麟止,召南終驺虞,俱稱嗟歎之,皆獸名。
謹按古山海經,鄒書雲驺虞獸,說與毛詩同。
按許說詩從毛,作說文則于從毛之中,不從其義獸應信之說也。
鄒書葢謂鄒子書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虙fú 注解:虎皃。
古伏羲字作虙。
五經文字引論語釋文雲:宓子賤姓虙。
文字訛舛,轉而為宓,故濟南伏生稱子賤之後也。
從虍必聲。
房六切。
按古音在十二部。
讀如密。
顔氏家訓雲:張揖、孟康皆雲虙、伏古今字,而皇甫谧帝王世紀雲:伏羲或謂之宓羲。
案諸經、史、緯、□,遂無宓羲之号。
虙宓二字下俱為必,是以誤耳。
孔子弟子虙子賤,卽虙羲之後。
俗字亦為宓。
今兖州永昌郡城東門子賤碑,漢世所立,雲濟南伏生卽子賤之後。
是虙之與伏古來通字,誤以為宓,較可知矣。
顔語謂虙音房六切,與伏音同。
而宓音綿一切,與虙音殊。
故謂宓羲、宓子賤皆誤字,不知虙宓古音正同,故虙羲或作宓羲。
其為伏羲者,如毛詩苾字,韓詩作馥,語之轉也。
宓子賤之當為虙子賤,則出黃門肊測。
而陸氏釋文、張氏五經文字從之。
葢古未有作虙子賤者。
若論其同從必聲,則作虙子賤亦無不可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虔qiánp209下 注解:虎行皃。
釋诂、大雅商頌傳皆曰:虔,固也。
商頌傳、魯語注皆曰:虔,敬也。
左傳虔劉我邊陲注:虔劉皆殺也。
方言:虔,慧也。
虔,殺也。
虔,謾也。
按方言不可□知其說。
糾虔、虔劉皆釋诂虔固之義,堅固者必敬,堅固者乃能殺也。
堅固者,虎行之皃也。
商頌箋:虔,椹也。
亦取堅固之意。
從虍文聲,按聲當是衍字。
虎行而箸其文,此會意。
讀若矜。
渠焉切。
按矝從令聲,亦作□,則虔古音當在十二、十三部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虘cuó 注解:虎不柔不信也。
剛暴矯詐。
從虍且聲,讀若□縣。
昨何切。
按邑部曰:□,沛國縣也。
□觑皆虘聲,然則古音本在五部。
沛人言□若昨何切,此方言之異。
而虘讀同之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虖hū 注解:哮虖也。
口部曰:哮,豕驚聲也。
唬,虎聲。
通俗文曰:虎聲謂之哮唬。
疑此
豒葢壁中古文之字如此,孔氏安國乃讀為秩,而古文家從之。
許存壁中之字,如鄭注禮經存古文之字,注周禮存故書之字也。
文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豊部 豐fēnɡ 注解:豆之豐滿也。
謂豆之大者也。
引伸之,凡大皆曰豐。
方言曰:豐大也。
凡物之大皃曰豐。
又曰:朦尨豐也。
豐其通語也。
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。
燕記豐人杼首。
燕趙之閑言圍大謂之豐。
許雲豆之豐滿者,以其引伸之義明其本義也。
周頌豐年傳曰:豐,大也。
然則豐年亦此字引伸之義,而賈氏儀禮疏不得其解。
從豆,象形。
□象豆大也。
此與豐上象形同耳。
戴侗雲:唐本曰從豆,從山,〈豐豐〉聲。
蜀本曰豐聲。
山取其高大。
按生部雲:豐,艹盛豐豐也。
與豐音義皆同。
大射儀注曰:豐,其為字從豆□聲。
近似豆,大而□矣。
似鄭時有□字,但鄭注轉寫至今亦多訛誤。
□聲之聲或是剩字。
儀征阮氏元說〈□□〉字瓦雲:豐字當是〈□□〉聲而山象形。
□字當是〈丯丯〉聲而凵象形。
一從艹盛之□,一從艹蔡之丯也。
玉裁按:并□、并丯,說文無字。
如□□字從兓聲,蒜字從祘聲,飙□字從猋聲骉聲,□□字從沝,皆非無字者也。
則唐本、蜀本未可遽信。
□戎切。
九部。
一曰《鄉飲酒》有豐侯者。
此别一義。
鄉當作禮,與觚下、觯下之誤同。
禮飤酒有豐矦,謂鄉射、燕、大射、公食大夫之豐也。
鄭言其形雲似豆□而大,說者以為若井鹿盧,言其用于鄉射,雲所以承爵也。
于大射,雲以承尊也。
公食大夫之豐亦當是承爵,燕禮之豐亦當是承尊,皆各就其篇之文釋之。
禮但雲豐,許雲豐矦者,葢漢時說禮家之語。
漢律曆志五命作策豐□。
竹書紀年:成王十九年黜豐矦。
阮谌曰:豐,國名也,坐酒亡國。
崔骃酒箴曰:豐矦沈湎,荷□負缶,自戮于世,圖形戒後。
李尤豐矦銘曰:豐矦荒謬,醉亂迷疊,乃象其形,為禮戒式,後世傳之。
固無正說,三君皆後漢人,谌撰三禮圖者,漢人傳會禮經有豐矦之說,李尤以為無正說。
鄭不之用,許則襲禮家說也。
凡豐之屬皆從豐。
□,古文豐。
〖注〗□,流。
□,涉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豐部 豔yànp208下 注解:好而長也。
小雅毛傳曰:美色曰豓。
方言:豓,美也。
宋衛晉鄭之閑曰豓。
美色為豓。
按今人但訓美好而已,許必雲好而長者,為其從豐也。
豐,大也。
大與長義通。
詩言莊姜之美,必先言碩人颀颀。
言魯莊之美,必先言猗嗟昌兮,颀若長兮。
所謂好而長也。
左傳□言美而豓,此豓進于美之義。
人固有美而不豐滿者也,毛傳及方言皆渾言之也。
從豐。
豐,大也。
說從豐之意。
豐之本義無當于豓,故舉其引伸之義。
盇聲。
以贍切。
八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“美而豓。
”左傳桓元年、文十六年文。
文二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豐部 □xī 注解:古陶器也。
陶當作匋,書多通用。
匋作瓦器也。
從豆虍聲。
許羁切。
按虍聲當在五部。
而□、戲轉入十六部、十七部,合音之理也。
凡□之屬皆從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部 □hàop209上 注解:土鍪也。
金部曰:鍪,鍑屬也。
鍑,釜大口者。
廣雅:鍑鍪□鬴也。
□卽□字。
鍪,金為之。
□則土為之。
鄭注周禮所謂黃堥也,堥卽鍪字。
鬲部曰:秦名土釜曰□。
從□号聲,讀若鎬。
胡到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部 □zhù 注解:器也。
從□,□亦聲。
直呂切。
五部。
阙。
此疑衍。
其義、其形、其聲皆具,則無缺矣。
文三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部 虍hū 注解:虎文也。
象形。
小徐曰:象其文章屈曲也。
荒烏切。
五部。
凡虍之屬皆從虍。
讀若《春秋傳》曰“虍有餘”。
有訛字不可通,疑是賈餘餘勇之賈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虞yú 注解:驺虞也。
驺虞,山海經、墨子作驺吾,漢東方朔傳作驺牙,皆同音假借字也。
白虎黑文,見毛傳。
鄭志:張逸問:傳曰白虎黑文。
荅曰:周史王會雲。
按今王會篇文不具。
□長于身。
見山海經。
仁獸也。
食自死之肉。
毛傳曰:驺虞,義獸也。
白虎黑文,不食生物,有至信之德則應之。
許雲仁獸,不同者,毛用古左氏修母緻子之說,許不從也。
哀十四年左傳服虔注雲:視明禮修而麟至,思睿信立白虎□。
言從義成則神龜在沼,聴聦知止而名山出龍,貌恭禮仁則鳳皇來儀。
此以昭九年左傳雲水官不修則龍不至故也。
毛雲麟,信而應禮。
又雲驺虞,義而應信。
又雲鳳皇,靈鳥仁瑞也。
正用古說。
許不從古說,故麟、驺虞皆謂之仁獸,鳳謂之神鳥。
驺虞之仁何也,以其不食生物,食自死之肉也。
從虍吳聲。
五俱切。
按此字假借多而本義隠矣。
凡雲樂也、安也者,娛之假借也。
凡雲規度也者,以為度之假借也。
《詩》曰:“于嗟乎,驺虞。
”召南文。
五經異義:今詩韓魯說:驺虞,天子掌鳥獸官。
古詩毛說:驺虞,義獸。
白虎異文,食自死之肉,不食生物。
人君有至信之德則應之。
周南終麟止,召南終驺虞,俱稱嗟歎之,皆獸名。
謹按古山海經,鄒書雲驺虞獸,說與毛詩同。
按許說詩從毛,作說文則于從毛之中,不從其義獸應信之說也。
鄒書葢謂鄒子書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虙fú 注解:虎皃。
古伏羲字作虙。
五經文字引論語釋文雲:宓子賤姓虙。
文字訛舛,轉而為宓,故濟南伏生稱子賤之後也。
從虍必聲。
房六切。
按古音在十二部。
讀如密。
顔氏家訓雲:張揖、孟康皆雲虙、伏古今字,而皇甫谧帝王世紀雲:伏羲或謂之宓羲。
案諸經、史、緯、□,遂無宓羲之号。
虙宓二字下俱為必,是以誤耳。
孔子弟子虙子賤,卽虙羲之後。
俗字亦為宓。
今兖州永昌郡城東門子賤碑,漢世所立,雲濟南伏生卽子賤之後。
是虙之與伏古來通字,誤以為宓,較可知矣。
顔語謂虙音房六切,與伏音同。
而宓音綿一切,與虙音殊。
故謂宓羲、宓子賤皆誤字,不知虙宓古音正同,故虙羲或作宓羲。
其為伏羲者,如毛詩苾字,韓詩作馥,語之轉也。
宓子賤之當為虙子賤,則出黃門肊測。
而陸氏釋文、張氏五經文字從之。
葢古未有作虙子賤者。
若論其同從必聲,則作虙子賤亦無不可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虔qiánp209下 注解:虎行皃。
釋诂、大雅商頌傳皆曰:虔,固也。
商頌傳、魯語注皆曰:虔,敬也。
左傳虔劉我邊陲注:虔劉皆殺也。
方言:虔,慧也。
虔,殺也。
虔,謾也。
按方言不可□知其說。
糾虔、虔劉皆釋诂虔固之義,堅固者必敬,堅固者乃能殺也。
堅固者,虎行之皃也。
商頌箋:虔,椹也。
亦取堅固之意。
從虍文聲,按聲當是衍字。
虎行而箸其文,此會意。
讀若矜。
渠焉切。
按矝從令聲,亦作□,則虔古音當在十二、十三部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虘cuó 注解:虎不柔不信也。
剛暴矯詐。
從虍且聲,讀若□縣。
昨何切。
按邑部曰:□,沛國縣也。
□觑皆虘聲,然則古音本在五部。
沛人言□若昨何切,此方言之異。
而虘讀同之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虍部 虖hū 注解:哮虖也。
口部曰:哮,豕驚聲也。
唬,虎聲。
通俗文曰:虎聲謂之哮唬。
疑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