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部分

關燈
□hē 注解:反丂也。

    讀若呵。

    虎何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文四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丂部 可kěp204上 注解:肎也。

    肎者,骨閑肉肎肎箸也。

    凡中其肎綮曰肎。

    可、肎雙聲。

    從口□。

    口氣舒。

    □亦聲。

    肯我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凡可之屬皆從可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可部 奇qí 注解:異也。

    不羣之謂。

    一曰不耦。

    奇耦字當作此。

    今作偶,俗。

    按二義相因。

    從大從可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可亦聲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七部。

    今音前義渠羁切,後義居宜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可部 哿ɡě 注解:可也。

    見小雅毛傳。

    從可加聲。

    古我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《詩》曰:“哿矣富人。

    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可部 哥ɡē 注解:聲也。

    此義未見用者。

    今呼兄為哥。

    從二可。

    古俄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古文□為歌字。

    漢書多用哥為歌。

    文四铉新附有叵字,不可也。

    從反可。

    按玄應引三蒼:叵,不可也。

    說文叙目亦雲:雖叵複見遠流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可部 兮xī 注解:語所稽也。

    兮、稽□韻。

    稽部曰:留止也。

    語于此少駐也。

    此與哉言之閑也相似。

    有假猗為兮者,如詩河水清且漣猗是也。

    從丂八。

    象氣越虧也。

    越虧皆揚也。

    八象氣分而揚也。

    胡雞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凡兮之屬皆從兮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兮部 □sǔn 注解:驚□也。

    □,各本作辭,誤,今依篇、韻正。

    其意驚也,其言□也。

    是為意内言外。

    從兮旬聲。

    思允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□,□或從心。

    大學:瑟兮僩兮者,恂栗也。

    注曰:恂字或作峻,讀為嚴峻之峻,言其容貌嚴栗也。

    按大學之恂,卽說文之□,有驚懼之意,故恂栗為容皃嚴栗。

    心部曰:恂,信心也。

    是其本義。

    大學則假恂為□也。

    莊子:衆狙見之,恂然棄而走。

    亦是驚意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兮部 羲xī 注解:氣也。

    謂氣之吹噓也。

    按氣下當有奪字。

    從兮義聲。

    許羁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兮部 乎hū 注解:語之餘也。

    乎、餘□韻。

    意不盡,故言乎以永之。

    班史多假虖為乎。

    從兮,象聲上越揚之形也。

    謂首筆也,象聲氣上□越揚之狀。

    戶吳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0752文四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兮部 号háop204下 注解:痛聲也。

    号,嗁也。

    凡嗁号字古作号。

    口部曰:嗁,号也。

    今字則号行而号廢矣。

    從口在丂上。

    丂者氣舒而礙,雖礙而必張口出其聲,故口在丂上,号咷之象也。

    胡到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按當讀平聲。

    凡号之屬皆從号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号部 号háo 注解:嘑也。

    嘑,各本作呼,今正。

    呼,外息也,與嘑義别。

    口部曰:嘑,号也。

    此二字互訓之證也。

    釋言曰:号,謼也。

    魏風傳曰:号,呼也。

    以說文律之,謼、呼皆假借字。

    号嘑者,如今雲高叫也。

    引伸為名号,為号令。

    從号從虎。

    嗁号聲高,故從号。

    虎哮聲厲,故從虎。

    号亦聲。

    乎刀切。

    亦去聲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文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号部 虧yú 注解:于也。

    于者,古文烏也。

    烏下雲:孔子曰:烏虧呼也。

    取其助氣,故以為烏呼。

    然則以于釋虧,亦取其助氣。

    釋诂、毛傳皆曰:虧,于也。

    凡詩、書用虧字,凡論語用于字。

    葢于于二字在周時為古今字,故釋诂、毛傳以今字釋古字也。

    凡言于皆自此之彼之□,其氣舒于。

    檀弓:易則易,于則于。

    論語:有是哉,子之于也。

    于皆廣大之義。

    左傳:于民生之不易。

    杜雲:于,曰也。

    此謂假于為曰,與釋诂于曰也合。

    象氣之舒虧。

    從丂從一。

    一者,其氣平也。

    氣出而平,則舒于矣。

    羽俱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按今音于,羽俱切。

    于,央居切。

    烏,哀都切。

    古無是分别也。

    自周時已分别于為屬辭之用,見于羣經爾雅,故許仍之。

    凡虧之屬皆從虧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虧部 虧kuī 注解:氣損也。

    引伸凡損皆曰虧。

    小雅□言不骞不□,魯頌作不虧不□。

    毛曰:骞,虧也。

    從虧雐聲。

    去為切。

    據道德經,古音在十七部。

    雐在五部。

    魚歌合韻也。

    □,虧或從兮。

    虧兮皆謂氣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虧部 粵yuè 注解:虧也。

    釋诂曰:粵、于、爰,曰也。

    爰、粵,于也。

    爰、粵、于、那、都、繇,于也。

    粵與于雙聲,而又從虧,則亦象氣舒于也。

    詩書多假越為粵,箋雲:越,于也。

    又假曰為粵。

    宷愼之□也。

    也,各本作者,今正。

    此說從宷之意。

    粵、虧皆訓于,而粵尤為宷度愼重之□,故從宷。

    從宷虧。

    宷愼而言之也。

    王伐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《周書》曰:“粵三日丁亥。

    ”今召诰越三日丁巳。

    亥當作巳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虧部 □xū 注解:驚語也。

    呂□:王曰籲來。

    按虧有大義,故從虧之字多訓大者。

    芋下雲:大葉實根駭人。

    □訓驚語,故從虧口,虧者驚意。

    此篆重以虧會意,故不入口部,如句丩屬字之例。

    後人又于口部增籲,解雲驚也,宜□。

    從口虧,虧亦聲。

    況于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虧部 平pínɡp205上 注解:語平舒也。

    引伸為凡安舒之偁。

    從虧八。

    八,分也。

    說從八之意。

    分之而勻适則平舒矣。

    符兵切。

    十一部。

    爰禮說。

    爰禮者,叙目雲孝宣皇帝時沛人爰禮是也。

    釆,古文平如此。

    此等篆皆轉寫訛亂。

    何氏煌曰:玉篇中畫不□。

    小篆疑從古文省也。

    今從玉篇。

    0755文五 重二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虧部 喜xǐ 注解:樂也。

    樂者,五聲八音緫名。

    樂記曰:樂者,樂也。

    古音樂與喜樂無二字,亦無二音。

    從壴從口。

    壴象陳樂立而上見。

    從口者,□下曰喜也。

    聞樂則□,故從壴從口會意。

    虛裡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凡喜之屬皆從喜。

    歖,古文喜從欠,葢古文作□,轉寫誤耳。

    與歡同。

    同下當有意,謂皆從欠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喜部 憙xǐ 注解:說也。

    說者,今之悅字。

    樂者,無所箸之□。

    悅者,有所箸之□。

    口部嗜下曰:憙欲之也。

    然則憙與嗜義同,與喜樂義異。

    淺人不能分别,認為一字,喜行而憙廢矣。

    顔師古曰:喜下施心是好憙之意。

    音虛記切。

    從心喜,喜亦聲。

    許記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古有通用喜者,如封禅書天子心獨喜其事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喜部 嚭pǐ 注解:大也。

    從喜否聲。

    按訓大則當從丕,集韻一作噽是也。

    匹鄙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《春秋傳》:“吳有大宰嚭。

    ”見左傳。

    文三 重一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喜部 壴zhù 注解:陳樂立而上見也。

    謂凡樂器有□者豎之,其顚上出可望見,如詩禮所謂□牙,金部所謂镈鱗也。

    廠部曰:屵,岸上見也。

    亦謂遠可望見。

    從屮豆。

    豆者,豎也。

    豎,堅立也。

    豆有骹而直立,故侸豎從豆。

    壴亦從豆。

    屮者,上見之狀也。

    艹木初生則見其顚,故從屮。

    中句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凡壴之屬皆從壴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壴部 尌shù 注解:立也。

    與人部侸音義同。

    今字通用樹為之,樹行而尌廢矣。

    周禮注多用尌字。

    從壴從寸。

    寸,此字補。

    持之也。

    寸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