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部分

關燈
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箱xiānɡ 注解:大車牝服也。

    考工記:大車牝服二柯,又參分柯之二。

    注雲:大車平地載任之車。

    牝服長八尺,謂較也。

    鄭司農雲:牝服謂車箱。

    服讀為負。

    小雅傳曰:服,牝服也。

    箱,大車之箱也。

    按許與大鄭同,箱卽謂大車之輿也,毛二之,大鄭一之,要無異義。

    後鄭雲較者,以左右有□較,故名之曰箱,其實一也。

    假借為匧笥之稱,又假借為東西室之稱。

    禮經箱字俗改為廂字,非也。

    從竹相聲。

    息良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篚fěi 注解:車笭也。

    釋器曰:輿,革前謂之鞎,後謂之笰。

    竹前謂之禦,後謂之蔽。

    按此對文則别之,散文則不别。

    詩言簟笰。

    毛曰:簟,方文席也。

    笰,車之蔽也。

    周禮巾車,蒲蔽棼蔽等,蔽卽笰也,故鄭引翟茀以朝作翟蔽以朝。

    竹前竹後,許所謂車笭也。

    廣雅曰:筤謂之□。

    又曰:陽門,箳篂,雀目,蔽筜也。

    皆謂車笭。

    笭之言棂也,言其昤蠬也。

    茀,詩碩人從艹,載驅從竹,從竹者誤也。

    茀之言蔽也。

    篚是正字,茀是假借字。

    如儀禮今文作厞,古文作茀,厞、茀同字。

    從竹匪聲。

    □尾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按依許匡匪之匪不從竹,在匸部。

    從竹者專謂車笭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笭línɡp196上 注解:車笭也。

    從竹令聲。

    郞丁切。

    十一部。

    一曰笭,籯也。

    竹籠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tán 注解:所□搔馬也。

    所□二字今補。

    廣韻:刮馬篦也。

    從竹剡聲。

    醜廉切。

    八部。

    篇、韻特甘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策cè 注解:馬棰也。

    馬□曰策,以策擊馬曰敇。

    經傳多假策為□。

    又計謀曰籌策者,策猶籌。

    籌猶筭,筭所以計曆數。

    謀而得之,猶用筭而得之也。

    故曰筭,曰籌,曰策,一也。

    張良借箸為籌。

    從竹朿聲。

    楚革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棰chuí 注解:所□擊馬也。

    所□二字今補。

    假借為杖人之稱,漢書定棰令是也。

    周禮假□為棰,垂氏掌共燋契是也。

    從竹□聲。

    之壘切。

    按壘當作累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zhuā 注解:棰也。

    □、檛古今字,亦作簻。

    左傳:繞朝贈之以策。

    杜預曰:馬檛也。

    檛,婦翁字本從木,後人又改從手。

    從竹朵聲。

    陟瓜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七部。

    戈韻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笍zhuì 注解:羊車驺棰也。

    箸箴其端,長半分。

    金部曰:□,羊車棰也。

    端有鐵。

    匸部曰:匿讀如羊車驺棰之□。

    羊車見考工記。

    鄭曰:羊,善也。

    善車若今定張車。

    釋名曰:羊,祥也。

    祥,善也。

    羊車,善飾之車,今犢車是也。

    馬部曰:驺,□禦也。

    月令注曰:七驺謂趣馬,主為諸官駕說者也。

    左傳:程鄭為乘馬禦,六驺屬焉,使訓羣驺知禮。

    按驺卽禦。

    驺棰者,禦車之馬棰也。

    箸箴其端長半分。

    箴當作針,所謂端有鐵可以□勿而椓刺之。

    善飾之車駕之以犢,馳驟不揮鞭策,惟用箴刺而促之。

    淮南道應訓字作錣。

    高曰:策馬捶端有鐵以刺馬謂之錣。

    錣與笍音義皆同。

    從竹内聲。

    陟衛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籣lán 注解:所□盛弩矢,人所負也。

    信陵君列傳曰:平原君負韊矢。

    韊卽籣字,字林作韊,玉篇作□。

    索隠曰:如今之胡鹿而短。

    胡鹿,廣韻作弧簶,箭室也。

    按西京、吳都、魏都賦皆雲蘭锜,劉逵曰:受他兵曰蘭,受弩曰锜。

    蘭字皆當從竹。

    從竹闌聲。

    洛幹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箙fú 注解:弩矢箙也。

    司弓矢曰:中秋獻矢箙。

    注曰:箙,盛矢器也,以獸皮為之。

    按本以竹木為之,故字從竹。

    國語:檿弧萁服。

    韋昭曰:萁,木名。

    服,房也。

    小雅:象弭魚服。

    皆假服為箙。

    從竹服聲。

    房六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一部。

    《周禮》:“仲秋獻矢箙。

    ”經文仲作中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zhūp196下 注解:栙雙也。

    栙雙見木部。

    廣雅:□篗謂之□。

    廣韻四江曰:栙篗者,帆未張也。

    又曰:□者,帆也。

    按以□席為帆曰栙雙,故字或皆從竹,今大船之帆多用□席是也。

    從竹朱聲。

    陟輸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笘shān 注解:折竹棰也。

    折竹為棰,棰之便易者也。

    從竹占聲。

    失廉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按篇、韻丁頰切為是,失廉誤也。

    颍川人名小兒所書寫為笘。

    此别一義。

    鑰下曰:書僮竹笘也。

    用此義。

    廣雅:笘,□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笪dá 注解:笞也。

    笪者,可以撻人之物。

    從竹旦聲。

    當割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笞chī 注解:擊也。

    疑奪所□二字。

    笞,所以擊人者。

    因之謂擊人為笞也。

    方言引傳曰:慈母之怒子也,雖折葼笞之,其惠存焉。

    後世笞杖徒流大辟五□,制于随唐。

    至于今日,笞有名無實。

    從竹台聲。

    醜之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