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玉,其後乃有瓦簋,乃有竹簋方,因制從竹之簋字。
木簋竹簋禮器,瓦簋常用器也。
皀,榖之馨香,謂黍稷也。
居洧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讀如九。
□,古文簋。
從匚〈飠九〉。
各本作從匸饑。
饑非聲也。
從方,從食,九聲也。
匦,古文簋從匚軌。
按許說簋為方器,葢以古文從匸也。
軌聲,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。
史記李斯傳曰:飯土匦。
公食大夫禮注曰:古文簋皆作軌。
易損二簋,蜀才作軌。
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為九。
大鄭雲:九讀為軌。
書亦或為軌。
簋古文也。
今本周禮脫誤,為正之如此。
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,匦古文本字也。
匦之字後世用為匦匣字。
尚書苞匦菁茅,鄭曰:匦,纏結也。
鄭意謂匦為糾之假借字,吳都賦注用之。
朹,亦古文簋。
簋以木為之,故字從木也。
惠氏棟九經古義曰:易渙奔其機。
當作朹,宗廟器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簠fǔp194上 注解:黍稷圜器也。
簠盛稻粱,見公食大夫禮經文,雲左擁簠粱是也。
此雲黍稷者,統言則不别也。
如毛傳雲四簋黍稷稻粱,亦是統言。
雲圜器,與鄭雲方器互異。
從竹皿。
甫聲。
方矩切。
五部。
□,古文簠。
從匚夫。
夫聲也。
。
〖注〗簠,方形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biān 注解:竹豆也。
豆,古食肉器也。
木豆謂之梪,竹豆謂之笾。
周禮邊人:掌四笾之實。
注曰:笾,竹器如豆者,其容實皆四□。
從竹□聲。
布□切。
十二部。
。
□,籒文笾。
□者,籒文匚也。
〖注〗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dùn 注解:篅也。
廣韻:□,籧也。
按今俗謂盛榖高大之器曰土籧。
從竹屯聲。
徒損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篅chuán 注解:□判竹。
謂用析竹為之也。
圜□盛谷者。
用竹□圜其外,殺其上,高至于屋,葢以盛榖。
近底之處為小戶,常閉之,可出榖。
今江蘇謂之土籧是也。
古曰□。
今江蘇編稻艹為之,容數石,謂之□。
淮南書曰:與守其篅□。
注:篅□,受榖器也。
篅讀颛孫之颛。
按别作圌。
從竹端聲。
市緣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簏lù 注解:竹高箧也。
匧之高者,竹為之。
從竹鹿聲。
盧谷切。
三部。
箓,簏或從錄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dànɡ 注解:大竹筩也。
大射儀:簜在建□之閑。
按當作□。
簜乃竹名,非其義也。
笙箫之屬而謂之□者,大之也。
從竹昜聲。
徒朗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筩tónɡ 注解:□竹也。
漢律曆志曰: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。
此筩之一端也。
從竹甬聲。
徒紅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箯biān 注解:竹輿也。
公羊傳曰:脅我而歸之,筍将而來也。
何曰:筍者,竹箯,一名編輿,齊魯以北名之曰筍。
将,送也。
釋文曰:筍音峻。
史、漢張耳傳曰:貫高箯輿前。
服虔曰:箯音編。
編竹木如今峻,可以糞除也。
韋昭曰:輿如今輿床,人舁以行。
按公羊、史記、說文輿皆去聲。
亦作轝,作□。
從竹□聲。
旁連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笯núp194下 注解:鳥籠也。
方言:籠,南楚江沔之閑謂之篣,或謂之笯。
懷沙曰:鳳皇在笯。
洪興祖補注引說文:笯,籠也,南楚謂之笯。
豈洪氏所見本異與。
從竹奴聲。
乃故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竿ɡān 注解:竹梃也。
木部曰:梃,一枚也。
按梃之言挺也,謂直也。
衛風曰:籊籊竹竿。
引伸之木直者亦曰竿。
凡幹旄、幹旟、幹旌皆竿之假借。
又莊子竿牍卽□牍也。
從竹幹聲。
古寒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籱zhuó 注解:罩魚者也。
網部曰:罩,捕魚器也。
小雅傳曰:罩,篧也。
釋器曰:篧謂之罩。
李巡雲:篧,編細竹以為罩,捕魚也。
孫炎雲:今楚篧也。
從竹靃聲。
竹角切。
按靃聲當在五部,寉聲當在二部。
爾雅作篧,故郭音七角反,唐韻竹角切。
說文作籱,故廣韻苦郭切。
籗,籱或從寉。
铉本篆作藿,雲籱或省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個ɡè 注解:竹枚也。
竹梃自其徑直言之,竹枚自其圜圍言之,一枚謂之一個也。
方言曰:個,枚也。
從竹固聲。
古賀切。
按古音在五部。
個,個或作個,半竹也。
各本無,見于六書故所引唐本。
按并則為竹,單則為個。
竹字象林立之形,一莖則一個也。
史記:木千章,竹竿萬個。
正義引釋名:竹曰個,木曰枚。
今釋名佚此語。
經傳多言個,大射、士虞禮、特牲饙食禮注皆雲:個猶枚也。
今俗或名枚曰個,音相近。
又雲:今俗言物數有雲若幹個者此讀。
然經傳個多與介通用。
左氏或雲一個行李,或雲一介行李,是一介猶一個也。
介者,分也。
分則有閑,閑一而已,故以為一枚之偁。
方言曰:介特也是也。
閑之外必□分,故曰介居二大國之閑。
月令左介右介,是其義也。
○又按支下雲:從手持半竹。
卽個為半竹之證。
半者,物中分也。
半竹者,一竹□分之也。
各分其半,故引伸之
木簋竹簋禮器,瓦簋常用器也。
皀,榖之馨香,謂黍稷也。
居洧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讀如九。
□,古文簋。
從匚〈飠九〉。
各本作從匸饑。
饑非聲也。
從方,從食,九聲也。
匦,古文簋從匚軌。
按許說簋為方器,葢以古文從匸也。
軌聲,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。
史記李斯傳曰:飯土匦。
公食大夫禮注曰:古文簋皆作軌。
易損二簋,蜀才作軌。
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為九。
大鄭雲:九讀為軌。
書亦或為軌。
簋古文也。
今本周禮脫誤,為正之如此。
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,匦古文本字也。
匦之字後世用為匦匣字。
尚書苞匦菁茅,鄭曰:匦,纏結也。
鄭意謂匦為糾之假借字,吳都賦注用之。
朹,亦古文簋。
簋以木為之,故字從木也。
惠氏棟九經古義曰:易渙奔其機。
當作朹,宗廟器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簠fǔp194上 注解:黍稷圜器也。
簠盛稻粱,見公食大夫禮經文,雲左擁簠粱是也。
此雲黍稷者,統言則不别也。
如毛傳雲四簋黍稷稻粱,亦是統言。
雲圜器,與鄭雲方器互異。
從竹皿。
甫聲。
方矩切。
五部。
□,古文簠。
從匚夫。
夫聲也。
。
〖注〗簠,方形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biān 注解:竹豆也。
豆,古食肉器也。
木豆謂之梪,竹豆謂之笾。
周禮邊人:掌四笾之實。
注曰:笾,竹器如豆者,其容實皆四□。
從竹□聲。
布□切。
十二部。
。
□,籒文笾。
□者,籒文匚也。
〖注〗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dùn 注解:篅也。
廣韻:□,籧也。
按今俗謂盛榖高大之器曰土籧。
從竹屯聲。
徒損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篅chuán 注解:□判竹。
謂用析竹為之也。
圜□盛谷者。
用竹□圜其外,殺其上,高至于屋,葢以盛榖。
近底之處為小戶,常閉之,可出榖。
今江蘇謂之土籧是也。
古曰□。
今江蘇編稻艹為之,容數石,謂之□。
淮南書曰:與守其篅□。
注:篅□,受榖器也。
篅讀颛孫之颛。
按别作圌。
從竹端聲。
市緣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簏lù 注解:竹高箧也。
匧之高者,竹為之。
從竹鹿聲。
盧谷切。
三部。
箓,簏或從錄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dànɡ 注解:大竹筩也。
大射儀:簜在建□之閑。
按當作□。
簜乃竹名,非其義也。
笙箫之屬而謂之□者,大之也。
從竹昜聲。
徒朗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筩tónɡ 注解:□竹也。
漢律曆志曰: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。
此筩之一端也。
從竹甬聲。
徒紅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箯biān 注解:竹輿也。
公羊傳曰:脅我而歸之,筍将而來也。
何曰:筍者,竹箯,一名編輿,齊魯以北名之曰筍。
将,送也。
釋文曰:筍音峻。
史、漢張耳傳曰:貫高箯輿前。
服虔曰:箯音編。
編竹木如今峻,可以糞除也。
韋昭曰:輿如今輿床,人舁以行。
按公羊、史記、說文輿皆去聲。
亦作轝,作□。
從竹□聲。
旁連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笯núp194下 注解:鳥籠也。
方言:籠,南楚江沔之閑謂之篣,或謂之笯。
懷沙曰:鳳皇在笯。
洪興祖補注引說文:笯,籠也,南楚謂之笯。
豈洪氏所見本異與。
從竹奴聲。
乃故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竿ɡān 注解:竹梃也。
木部曰:梃,一枚也。
按梃之言挺也,謂直也。
衛風曰:籊籊竹竿。
引伸之木直者亦曰竿。
凡幹旄、幹旟、幹旌皆竿之假借。
又莊子竿牍卽□牍也。
從竹幹聲。
古寒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籱zhuó 注解:罩魚者也。
網部曰:罩,捕魚器也。
小雅傳曰:罩,篧也。
釋器曰:篧謂之罩。
李巡雲:篧,編細竹以為罩,捕魚也。
孫炎雲:今楚篧也。
從竹靃聲。
竹角切。
按靃聲當在五部,寉聲當在二部。
爾雅作篧,故郭音七角反,唐韻竹角切。
說文作籱,故廣韻苦郭切。
籗,籱或從寉。
铉本篆作藿,雲籱或省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個ɡè 注解:竹枚也。
竹梃自其徑直言之,竹枚自其圜圍言之,一枚謂之一個也。
方言曰:個,枚也。
從竹固聲。
古賀切。
按古音在五部。
個,個或作個,半竹也。
各本無,見于六書故所引唐本。
按并則為竹,單則為個。
竹字象林立之形,一莖則一個也。
史記:木千章,竹竿萬個。
正義引釋名:竹曰個,木曰枚。
今釋名佚此語。
經傳多言個,大射、士虞禮、特牲饙食禮注皆雲:個猶枚也。
今俗或名枚曰個,音相近。
又雲:今俗言物數有雲若幹個者此讀。
然經傳個多與介通用。
左氏或雲一個行李,或雲一介行李,是一介猶一個也。
介者,分也。
分則有閑,閑一而已,故以為一枚之偁。
方言曰:介特也是也。
閑之外必□分,故曰介居二大國之閑。
月令左介右介,是其義也。
○又按支下雲:從手持半竹。
卽個為半竹之證。
半者,物中分也。
半竹者,一竹□分之也。
各分其半,故引伸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