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部分

關燈
部 等děnɡp191上 注解:齊簡也。

    齊□者,□□□齊之,如今人整齊書籍也。

    引伸為凡齊之偁。

    凡物齊之,則高下曆曆可見,故曰等級。

    刀部雲:則,等畫物也。

    從竹寺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寺,官曹之等平也。

    說從寺之意。

    寸部曰:寺,廷也。

    有法度者也,故從寸。

    官之所止九寺,于此等平法度,故等從竹寺。

    古在一部,止韻,音變入海韻,音轉入等韻。

    多肯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笵fàn 注解:法也。

    □辭: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。

    鄭曰:範,法也。

    考工記:軓前十尺。

    注雲:書或作□。

    □,法也。

    按許無□字,車部範為範軷。

    則□辭範圍,假借字也。

    從竹泛聲。

    防□切。

    八部。

    竹,□書也。

    古法有竹□。

    說從竹之意。

    法具于□書,故笵從竹也。

    左傳曰:鄭驷歂殺鄧析而用其竹□。

    竹□者,□罰科條載于竹□也。

    通俗文曰:規模曰笵。

    □應曰:以土曰型,以金曰镕,以木曰模,以竹曰笵。

    一物材别也。

    說與說合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箋jiān 注解:表識書也。

    鄭六藝論雲:注詩宗毛為主。

    毛義若隠略,則更表明。

    如有不同,卽下己意。

    按注詩偁箋,自說甚明。

    博物志雲:毛為北海相,鄭是郡人,故稱箋以為敬。

    此泥魏晉時上書偁箋之例,絕非鄭意。

    從竹戋聲。

    則前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符fú 注解:信也。

    漢制□竹,長六寸,分而相合。

    周禮:門關用符節。

    注曰:符節者,如今宮中諸官诏符也。

    小宰傳别,故書作傳辨,鄭大夫讀為符别。

    漢孝文紀:始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、竹使符。

    應劭雲:銅虎符一至五,國家當發乓,遣使至都合符,符合乃聽受之。

    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,長五寸,镌刻篆書:第一至第五。

    張晏曰:符以代古之圭璋,從□易也。

    按許雲六寸,漢書注作五寸,未知孰是。

    從竹付聲。

    防無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筮shì 注解:《易》卦用蓍也。

    曲禮曰:龜為蔔,策為筮。

    策者,蓍也。

    周禮簭人注雲:問蓍曰筮,其占易。

    艹部曰:蓍,易以為數。

    從竹□。

    從竹者,蓍如筭也,筭以竹為之。

    從□者,事近于巫也。

    九簭之名:巫更、巫鹹、巫式、巫目、巫比、巫祠、巫參、巫環,字皆作巫。

    時制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□,古文巫字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笄jī 注解:兂也。

    兂各本作簪,今正。

    兂下曰:首笄也,俗作簪。

    戴氏曰:無冠笄而冕弁有笄,笄所以貫之于其左右,是以冠無之。

    凡無笄者纓。

    冕制:延前圓垂旒,後方。

    延有紐,自延左右垂,笄貫之以為固。

    纮以組,自頤屈而上,左右屬之笄,垂其餘。

    凡冕弁笄,有笄者纮。

    記曰:天子冕而朱纮,諸矦冕而靑纮。

    士冠禮:皮弁笄,爵弁笄,朱組纮纁邊。

    從竹幵聲。

    古兮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(字形有誤)jīp191下 注解:取虮比也。

    比、篦古今字。

    比,密也。

    引伸為栉髪之比。

    釋名曰:梳言其齒疏也。

    數言比,比于梳其齒差數也。

    比言細相比也。

    木部曰:栉者,梳比之緫名也。

    史記:遺單于比餘一。

    漢書作比疎一,餘、疎皆卽梳字。

    比梳一者,統言則比亦梳也。

    虮者虱子。

    雲取虮比者,比之至密者也。

    今江浙皆呼篦□。

    比,當依俗音毗。

    漢書頻寐反。

    從竹□聲。

    居之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籆yuè 注解:所□收絲者也。

    所□二字今補。

    方言曰:籆,榬也。

    兖豫河濟之閑謂之榬。

    郭雲:所以絡絲也。

    音爰。

    按今俗謂之籆車。

    于縛切。

    字亦作籰。

    從竹蒦聲。

    王縛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□,籆或從角閑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筳tínɡ 注解:繀絲筦也。

    纟部曰:繀,箸絲于筟車也。

    按絡絲者必以絲端箸于筳,今江浙尙呼筳。

    從竹廷聲。

    特丁切。

    十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筦ɡuǎn 注解:筟也。

    從竹完聲。

    古滿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筟fū 注解:筳也。

    筳、筦、筟三名一物也。

    方言曰:繀車,趙魏之閑謂之轣辘車,東齊海岱之間謂之道軌。

    按自其轉旋言之,謂之曆鹿,亦謂之道軌,亦謂之鹿車。

    自其箸絲之筳言之,謂之繀車,亦謂之筟車。

    實卽今之籆車也。

    從竹孚聲,讀若《春秋》魯公子彄。

    公子彄見春秋經隠公五年,臧僖伯也。

    孚聲在三部,區聲在四部,合音冣近。

    今音芳無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簾lián 注解:堂簾也。

    小徐曰:此書及釋名簾帷皆作□。

    疑□或與簾别,或者此簾字後人所加之乎,所不能決也。

    按巾部曰:□,帷也。

    又曰:在旁曰帷。

    周禮幕人:掌帷幙幄帟绶之事。

    注曰:王出宮則有是事。

    在旁曰帷,在上曰幕,帷幕皆以布為之。

    四合象宮室曰幄。

    帟者,王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塵。

    幄、帟皆以繪為之。

    然則□施于次以蔽旁,簾施于堂之前以隔風日而通明。

    □以布為之故從巾,簾析竹縷為之故其字從竹。

    其用殊,其地殊,其質殊,學者可以無疑矣。

    從竹廉聲。

    力鹽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按韋昭注國語曰:薄,簾也。

    薄,今字作箔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笮zé 注解:迫也。

    □韻。

    說文無窄字,笮窄古今字也。

    屋笮者本義,引伸為逼窄字。

    在瓦之下棼上。

    棼,複屋棟也。

    釋宮:屋上薄謂之筄。

    郭雲:屋笮也。

    考工記注曰:重屋複笮也。

    按笮在上椽之下,下椽之上,迫居其閑故曰笮。

    釋名曰:笮,迮也,編竹相連迫迮也。

    以竹為之故從竹。

    從竹乍聲。

    阻厄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箦zép192上 注解:床棧也。

    衛風:緑竹如箦。

    毛曰:箦,積也。

    此言假借也。

    韓詩傳亦同。

    從竹責聲。

    阻厄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第dì 注解:次也。

    從竹第。

    此見毛詩正義卷一之一引說文。

    其在弟部,抑竹部,今不可知,要孔沖遠所據有此篆無疑,俗省弟作第耳。

    特計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文百四十四 今補第則百四十五。

    重十五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