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部分

關燈
郭雲:今江東呼蔑竹裹為筡,亦名筡之也。

    按此注謂已析之蔑為筡,人析之亦偁筡之。

    本無誤字,戴氏疏證改筡之二字為笢字,非也。

    爾雅:簢,筡中。

    葢此義之引伸。

    肉薄好大者謂之筡中,如析去靑皮而薄也。

    醫方竹筎音如,卽此字。

    别□從竹。

    俗從艹。

    從竹餘聲,讀若□。

    □,宋刻作絮,小徐同。

    同都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míp190上 注解:筡也。

    謂筡之也。

    釋草:粼堅中。

    粼同磨磷之磷,謂堅中者必磨之也。

    簢筡中。

    簢同□,謂空中者必析之也。

    從竹□聲。

    武移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笢mǐn 注解:竹膚也。

    膚,皮也。

    竹膚曰笢,亦曰筍,見禮器。

    俗作筠。

    已析可用者曰蔑,禮注作□,土喪禮謂之靲。

    析之謂之筡,亦謂之□。

    從竹民聲。

    武盡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笨bèn 注解:竹裡也。

    謂其内質白也。

    又有白如紙者,吳都賦注謂之竹孚俞。

    從竹本聲。

    布忖切。

    十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wēnɡ 注解:竹皃。

    南都賦:其竹阿□□,風靡雲披。

    李善引說文:□,竹皃也。

    □蒼:□,竹頭有文也。

    上烏孔反,下如湧反。

    按吳都賦雲:□蕭瑟。

    謝靈運山居賦自注:修竦、便娟、蕭森、□蔚皆竹貌也。

    今三賦□皆誤從艹矣。

    從竹翁聲。

    烏紅切。

    九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篸chēn 注解:篸差也。

    各本差上無篸,此淺人謂為複舉字而□之也。

    集韻:篸差,竹皃。

    初簪切。

    又篸,竹長皃。

    疏簪切。

    按木部槮,木長皃。

    引槮差□菜。

    葢物有長有短則參差不齊,竹木皆然。

    今人作參差,古則從竹、從木也。

    從竹參聲。

    所今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篆zhuàn 注解:引書也。

    引書者,引筆而箸于竹帛也。

    因之李斯所作曰篆書,而謂史籒所作曰大篆,旣又謂篆書曰小篆。

    其字之本義為引書,如雕刻圭璧曰瑑。

    周禮注:五采畫毂約謂之夏篆。

    從竹彖聲。

    特兖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籒zhòu 注解:讀書也。

    言部曰:讀,籒書也。

    叙目曰: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。

    諷籒書九千字,乃得為吏。

    試字句絶。

    諷籒連文,謂諷誦而抽繹之,滿九千字皆得六書之恉,乃得為吏也。

    此籒字之本義。

    經傳尟用。

    周宣王時大史以為名,因以名所箸大篆曰籒文。

    迄今學者絕少知其本義者,故于讀下籒書改為誦書,于叙目釋為籒文九千字,重悂貤缪,可勝歎哉。

    毛傳曰:讀,抽也。

    方言曰:抽,讀也。

    抽皆籒之假借。

    籒者,抽也。

    讀者,續也。

    抽引其緒相續而不竆也。

    亦假紬字為之,大史公自序:紬史記石室金匮之書。

    如淳雲:抽徹舊故事而次述之也。

    亦借繇字為之,春秋傳蔔筮繇辭,今皆作繇。

    又俗作□。

    據許則作籒。

    服□曰:繇,抽也。

    抽出吉兇也。

    從竹□聲。

    此形聲包會意。

    直又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《春秋傳》曰“蔔籒”雲。

    左傳蔔筮皆雲繇。

    此言蔔以該筮也。

    〖注〗蔔籒,占蔔認讀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篇piānp190下 注解:書也。

    書,箸也。

    箸于□牍者也,亦謂之篇。

    古曰篇。

    漢人亦曰卷。

    卷者,缣帛可卷也。

    一曰關西謂榜篇。

    榜所以輔弓弩者。

    此其引伸之義,今之榜頟标榜是也。

    關西謂之篇,則同扁。

    從竹扁聲。

    芳連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籍jí 注解:簿也。

    簿當作薄。

    六寸薄,見寸部。

    引伸凡箸于竹帛皆謂之籍。

    從竹耤聲。

    秦昔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篁huánɡ 注解:竹田也。

    戰國策:薊丘之植,植于汶篁。

    西京賦:筱簜□衍,編町成篁。

    漢書:篁竹之中。

    注:竹田曰篁。

    今人訓篁為竹,而失其本義矣。

    從竹皇聲。

    戶光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jiǎnɡ 注解:剖竹未去節謂之□。

    謂未去中之相隔者。

    方言:所以隠棹謂之□。

    郭雲:搖樐小橛也。

    按□葢卽□字。

    其始以剖竹去節為之,後乃以木為之,改其字作□,作槳。

    後人又不以名橛而以名棹矣。

    從竹将聲。

    卽□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按此二篆之次當在篸下篆上,則皆得其所矣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yè 注解:鑰也。

    小兒所書寫,每一笘謂之一□。

    今書一紙謂之一頁,或作葉,其實當作此□。

    從竹枼聲。

    與接切。

    八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鑰yuè 注解:書僮竹笘也。

    笘下曰:颍川人名小兒所書寫為笘。

    按笘謂之鑰,亦謂之觚,葢以白墡染之可拭去再書者。

    其拭觚之布曰幡。

    從竹龠聲。

    以灼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按管龠字與此别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□liú 注解:竹聲也。

    小徐曰:猶言□然聲清也。

    從竹劉聲。

    力求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簡jiǎn 注解:牒也。

    片部曰:牒,劄也。

    木部曰:劄,牒也。

    按□,竹為之。

    牍,木為之。

    牒劄其通語也。

    釋器曰:□謂之畢。

    學記雲呻其占畢是也。

    等者,齊□也。

    編者,次□也。

    詳□下。

    從竹閑聲。

    古限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笐ɡānɡ 注解:竹列也。

    列,□應書作次。

    竹列者,謂竹之生,疏數偃仰,不齊而齊。

    笐之言行也。

    行,列也。

    釋草:仲無笐。

    葢謂竹有行列,如伯仲然也。

    無者,發聲也。

    引伸之,取竹為衣架亦曰笐,廣韻四十二宕曰笐,衣架是也。

    内則所謂楎椸,釋器所謂竿謂之箷也。

    其字亦作桁,古樂府雲:還視桁下無縣衣是也。

    從竹亢聲。

    古郞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按依爾雅音義戶剛反。

    其衣笐,衣桁,韻書下浪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部 篰bù 注解:□爰也。

    廣雅曰:□□,篰也。

    曹憲上音滿,下音緩。

    廣韻曰:□□,□也。

    篰,牍也。

    玉篇曰:篰,竹牍也。

    按□爰,漢人語,俗字加竹。

    從竹部聲。

    薄口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按許書無簿字,篰葢卽今之簿字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五卷□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