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觸chù
注解:抵也。
牛部曰:抵,觸也。
從角蜀聲。
尺玉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觲xīnɡ 注解:用角低仰便也。
小雅:骍骍角弓。
毛曰:骍骍,調利也。
按毛意謂角弓張弛便易,許意謂獸之舉角高下馴擾,毛說正許說之引伸也。
從□,牛角。
羊,祥也。
祥,善也。
牛角馴善之意。
息營切。
十一部。
《詩》曰:“觲觲角弓。
”今詩作骍骍。
按許所引詩作觲,則不得言讀若,铉本所以□讀若也。
詩音義雲:骍骍,說文作弲。
火全反。
此陸氏之誤,當雲說文作觲也。
弲自訓角弓,不訓弓調利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□ɡānɡp186上 注解:舉角也。
假借為扛字。
魏大飨碑上索蹹高□鼎緣橦,西京賦烏獲□鼎是也。
□亦□字。
從角公聲。
古雙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衡hénɡ 注解:牛觸,橫大木。
各本大木下有“其角”二字,今依韻會所據锴本。
按許于告字下曰:牛觸,角箸橫木所以告也。
是設于角者謂之告。
此雲牛觸橫大木,是闌閑之謂之衡。
衡與告異義,大木□不可施于角,此易明者。
魯頌傳曰:楅衡,設牛角以楅之也。
箋雲:楅衡其牛角,為其觸抵人也。
許說與毛、鄭不同。
毛、鄭謂設于角,許不雲設于角也。
木部雲:楅以木有所畐束也。
亦不言角。
雲大木者,字從大也。
古多假衡為橫。
玉人注曰:衡古文橫,假借字也。
〇鄭注周禮雲:楅設于角,衡設于鼻,如椵狀。
楅衡為二。
許于衡不言楅,于楅不言衡,葢亦二之。
從角大,行聲。
戶庚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《詩》曰:“設其楅衡。
”詩曰當作周禮曰。
□,古文衡如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□duān 注解:角□,獸也。
狀佀豕,角善為弓,上林賦:獸則麒麒角□。
張揖曰:角□佀牛,角可以為弓。
郭樸曰:角□音端。
佀豬,角在鼻上,堪作弓。
李陵嘗以此弓十張遺蘇武也。
出胡屍國。
一曰出休屍國。
十字依禦覽訂。
吳淑事類賦隻引出胡屍國四字,今各本作出胡休多國五字,乃脫誤本也。
從角端聲。
多官切。
十四部。
漢書、文□作端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觰zhā 注解:觰拏,疊韻字。
獸也。
未聞。
從角者聲。
陟加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一曰下大者。
謂角之下大者曰觰也。
廣雅釋诂曰觰大也,本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觤ɡuǐ 注解:羊角不齊也。
釋嘼曰:角不齊,觤。
郭雲:一短一長。
按此依爾雅系之羊。
上文觢、觭不系之牛者,意以觢、觭可凡獸通偁也。
觤、觟則專謂羊。
從角危聲。
過委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觟huà 注解:牝羊角者也。
各本作牝牂羊生角也,今依韻會正。
羊部曰:牂,牝羊也。
然則此雲牝羊者,牂也。
羖,夏羊牡之偁。
羖羊無無角者,故小雅雲:俾出童羖。
牂羊多無角,故其角者别之曰觟也。
大雅雲:彼童而角。
傳雲:童羊之無角者也。
而角自用也。
箋雲:童羊謂皇後也。
按童羊正謂牂羊。
從角圭聲。
下瓦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觡ɡép186下 注解:骨角之名也。
骨角,角之如骨者,猶石言玉石也。
樂記:角觡生。
注雲:無□曰觡。
無□者,其中無肉,其外無理,郭氏山海經傳雲麋鹿角曰觡是也。
牛羊角有肉有理。
玉篇雲:無枝曰角,有枝曰觡。
此取枝□之意,惟麋鹿角有枝,則其說非異也。
封禅文:犧雙觡共柢之獸。
謂二角同本也。
言觡者白麟,鹿之大者也。
從角各聲。
古百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按觡不廁于□下者,觟、觡、觜皆角之異者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觜zuǐ 注解:鸱舊頭上角觜也。
角觜,萑下雲毛角是也。
毛角,頭上毛有似角者也。
觜猶□,銳詞也。
毛角銳。
凡羽族之咮銳,故鳥咮曰觜。
俗語因之凡口皆曰觜,其實本鳥毛角之偁也。
鳥口之觜,廣雅作□。
郭爾雅注雲:山鵲□腳赤。
葉抄釋文不誤。
一曰觜,觿也。
别一義。
從角此聲。
按當子髓、遵為二切。
十五、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解jiě 注解:判也。
從刀判牛角。
會意。
佳買切,又戶賣切。
十六部。
一曰解□,疊韻字。
獸也。
見□部。
按大□、論衡觟□。
解□字之假借也。
四字皆在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觿xī 注解:佩角銳端。
可□解結。
衛風傳曰:觿所以解結。
成人之佩也。
内則注曰:小觽,解小結也。
觽皃如錐,以象骨為之。
周禮視祲十輝:三曰鑴。
鄭雲:鑴,讀如童子佩鑴之鑴,謂日旁氣刺日者。
按此注,當雲讀為童子佩觽之觽,轉寫誤也。
周禮假借鑴為觽。
從角巂聲。
戶圭切。
十六部。
《詩》曰:“童子佩觿。
”〖注〗《衛風□芄蘭》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觛dàn 注解:□也。
各本作小觯也,廣韻同。
玉篇作小□也,禦覽引說文亦作小巵也。
今按□下雲圜器也,一名觛,則此當作□也無疑。
小徐本廁此,大徐本改廁于觯篆後,雲小觯也,殊誤。
□非觯也。
漢高紀:奉玉□為大上皇壽。
應劭曰:飲酒禮器也。
古以角作,受四升。
古□字作觗。
許雲觯,禮經作觗。
則觗字非□古字,應仲遠誤合為一。
三都賦序舊注因之,遂有改說文者矣,今更正。
古者簠、簋、爵、觯,禮器也;敦、牟、卮、匜,常用器也。
從角旦聲。
徒旱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觵ɡōnɡ 注解:兕牛角可□飲者也。
詩四言兕觵而傳不同。
卷耳曰兕觵,角爵也;七月曰觵所以誓衆也;桑扈曰兕觵,罰爵也;絲衣箋曰:繹之旅士用兕觵。
變于祭也。
周禮闾胥注曰:觵撻者,失禮之罰也。
小胥曰:觵,罰爵也。
卷耳無罰義,故隻雲角爵。
七月因鄉飲酒而正齒位,故雲誓。
誓者示以失禮則受罰也。
葢觵之用于罰多,而非專用以罰,故卷耳、絲衣并用兕觥。
此許不言罰爵,而言可以飲之意也。
異義。
韓詩說觥亦五升,所以罰不敬。
觥,廓也,箸明之貌。
君子有過廓然箸明。
毛詩說觥大七升。
許慎謹案:觥罰有過,一飲而□。
七升為過多,許意當同韓詩說大五升也。
五升亦恐非一飲能□,故于說文不言升數。
從角,
牛部曰:抵,觸也。
從角蜀聲。
尺玉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觲xīnɡ 注解:用角低仰便也。
小雅:骍骍角弓。
毛曰:骍骍,調利也。
按毛意謂角弓張弛便易,許意謂獸之舉角高下馴擾,毛說正許說之引伸也。
從□,牛角。
羊,祥也。
祥,善也。
牛角馴善之意。
息營切。
十一部。
《詩》曰:“觲觲角弓。
”今詩作骍骍。
按許所引詩作觲,則不得言讀若,铉本所以□讀若也。
詩音義雲:骍骍,說文作弲。
火全反。
此陸氏之誤,當雲說文作觲也。
弲自訓角弓,不訓弓調利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□ɡānɡp186上 注解:舉角也。
假借為扛字。
魏大飨碑上索蹹高□鼎緣橦,西京賦烏獲□鼎是也。
□亦□字。
從角公聲。
古雙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衡hénɡ 注解:牛觸,橫大木。
各本大木下有“其角”二字,今依韻會所據锴本。
按許于告字下曰:牛觸,角箸橫木所以告也。
是設于角者謂之告。
此雲牛觸橫大木,是闌閑之謂之衡。
衡與告異義,大木□不可施于角,此易明者。
魯頌傳曰:楅衡,設牛角以楅之也。
箋雲:楅衡其牛角,為其觸抵人也。
許說與毛、鄭不同。
毛、鄭謂設于角,許不雲設于角也。
木部雲:楅以木有所畐束也。
亦不言角。
雲大木者,字從大也。
古多假衡為橫。
玉人注曰:衡古文橫,假借字也。
〇鄭注周禮雲:楅設于角,衡設于鼻,如椵狀。
楅衡為二。
許于衡不言楅,于楅不言衡,葢亦二之。
從角大,行聲。
戶庚切。
古音在十部。
《詩》曰:“設其楅衡。
”詩曰當作周禮曰。
□,古文衡如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□duān 注解:角□,獸也。
狀佀豕,角善為弓,上林賦:獸則麒麒角□。
張揖曰:角□佀牛,角可以為弓。
郭樸曰:角□音端。
佀豬,角在鼻上,堪作弓。
李陵嘗以此弓十張遺蘇武也。
出胡屍國。
一曰出休屍國。
十字依禦覽訂。
吳淑事類賦隻引出胡屍國四字,今各本作出胡休多國五字,乃脫誤本也。
從角端聲。
多官切。
十四部。
漢書、文□作端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觰zhā 注解:觰拏,疊韻字。
獸也。
未聞。
從角者聲。
陟加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一曰下大者。
謂角之下大者曰觰也。
廣雅釋诂曰觰大也,本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觤ɡuǐ 注解:羊角不齊也。
釋嘼曰:角不齊,觤。
郭雲:一短一長。
按此依爾雅系之羊。
上文觢、觭不系之牛者,意以觢、觭可凡獸通偁也。
觤、觟則專謂羊。
從角危聲。
過委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觟huà 注解:牝羊角者也。
各本作牝牂羊生角也,今依韻會正。
羊部曰:牂,牝羊也。
然則此雲牝羊者,牂也。
羖,夏羊牡之偁。
羖羊無無角者,故小雅雲:俾出童羖。
牂羊多無角,故其角者别之曰觟也。
大雅雲:彼童而角。
傳雲:童羊之無角者也。
而角自用也。
箋雲:童羊謂皇後也。
按童羊正謂牂羊。
從角圭聲。
下瓦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觡ɡép186下 注解:骨角之名也。
骨角,角之如骨者,猶石言玉石也。
樂記:角觡生。
注雲:無□曰觡。
無□者,其中無肉,其外無理,郭氏山海經傳雲麋鹿角曰觡是也。
牛羊角有肉有理。
玉篇雲:無枝曰角,有枝曰觡。
此取枝□之意,惟麋鹿角有枝,則其說非異也。
封禅文:犧雙觡共柢之獸。
謂二角同本也。
言觡者白麟,鹿之大者也。
從角各聲。
古百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按觡不廁于□下者,觟、觡、觜皆角之異者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觜zuǐ 注解:鸱舊頭上角觜也。
角觜,萑下雲毛角是也。
毛角,頭上毛有似角者也。
觜猶□,銳詞也。
毛角銳。
凡羽族之咮銳,故鳥咮曰觜。
俗語因之凡口皆曰觜,其實本鳥毛角之偁也。
鳥口之觜,廣雅作□。
郭爾雅注雲:山鵲□腳赤。
葉抄釋文不誤。
一曰觜,觿也。
别一義。
從角此聲。
按當子髓、遵為二切。
十五、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解jiě 注解:判也。
從刀判牛角。
會意。
佳買切,又戶賣切。
十六部。
一曰解□,疊韻字。
獸也。
見□部。
按大□、論衡觟□。
解□字之假借也。
四字皆在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觿xī 注解:佩角銳端。
可□解結。
衛風傳曰:觿所以解結。
成人之佩也。
内則注曰:小觽,解小結也。
觽皃如錐,以象骨為之。
周禮視祲十輝:三曰鑴。
鄭雲:鑴,讀如童子佩鑴之鑴,謂日旁氣刺日者。
按此注,當雲讀為童子佩觽之觽,轉寫誤也。
周禮假借鑴為觽。
從角巂聲。
戶圭切。
十六部。
《詩》曰:“童子佩觿。
”〖注〗《衛風□芄蘭》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觛dàn 注解:□也。
各本作小觯也,廣韻同。
玉篇作小□也,禦覽引說文亦作小巵也。
今按□下雲圜器也,一名觛,則此當作□也無疑。
小徐本廁此,大徐本改廁于觯篆後,雲小觯也,殊誤。
□非觯也。
漢高紀:奉玉□為大上皇壽。
應劭曰:飲酒禮器也。
古以角作,受四升。
古□字作觗。
許雲觯,禮經作觗。
則觗字非□古字,應仲遠誤合為一。
三都賦序舊注因之,遂有改說文者矣,今更正。
古者簠、簋、爵、觯,禮器也;敦、牟、卮、匜,常用器也。
從角旦聲。
徒旱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角部 觵ɡōnɡ 注解:兕牛角可□飲者也。
詩四言兕觵而傳不同。
卷耳曰兕觵,角爵也;七月曰觵所以誓衆也;桑扈曰兕觵,罰爵也;絲衣箋曰:繹之旅士用兕觵。
變于祭也。
周禮闾胥注曰:觵撻者,失禮之罰也。
小胥曰:觵,罰爵也。
卷耳無罰義,故隻雲角爵。
七月因鄉飲酒而正齒位,故雲誓。
誓者示以失禮則受罰也。
葢觵之用于罰多,而非專用以罰,故卷耳、絲衣并用兕觥。
此許不言罰爵,而言可以飲之意也。
異義。
韓詩說觥亦五升,所以罰不敬。
觥,廓也,箸明之貌。
君子有過廓然箸明。
毛詩說觥大七升。
許慎謹案:觥罰有過,一飲而□。
七升為過多,許意當同韓詩說大五升也。
五升亦恐非一飲能□,故于說文不言升數。
從角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