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部分

關燈
第四-刀部 刀dāop178上 注解:兵也。

    刀者,兵之一也。

    衛風假借為□字。

    象形。

    都牢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凡刀之屬皆從刀。

     □fǒu 注解:刀握也。

    謂握持處也。

    篇、韻皆雲:□同弣。

    按弓把曰弣。

    考工記、少儀弣作拊。

    刀把曰□,少儀亦作拊。

    刀卻刃授穎,削授拊。

    注:穎,镮也。

    拊謂把也。

    按穎近拊,拊近刃,故削外削内異其授。

    拊與□音相近。

    從刀缶聲。

    方九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玉篇孚主切。

     □è 注解:刀劍刃也。

    淮南修務訓:摩其鋒□。

    王子淵聖主得賢臣頌。

    漢書作越砥斂其咢,文□作锷。

    從刀□聲。

    五各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□,籒文□從□各。

    各聲與□聲同部。

    釋诂:剡□利也。

    陸德明本作□,顔籒、孔沖遠引作略。

    周頌:有略其耜。

    毛雲:略,利也。

    張揖古今字诂雲:略古作□。

    以說文折衷之。

    □者古字,□者今字。

    □者正字,略者假借字。

     削xuē 注解:鞞也。

    革部曰:鞞,刀室也。

    少儀曰:削授拊。

    史、漢貨殖傳曰:灑削。

    方言:劎削,自河而北燕趙之閑謂之室。

    自關而東或謂之廓,或謂之削。

    自關而西謂之□。

    廓卽郭,□卽鞞。

    今字作鞘。

    □應曰:小爾雅作韒。

    從刀肖聲。

    息約切。

    按當依廣韻私妙二部。

    一曰析也。

    木部曰:析,破木也。

    析從斤,削從刀,皆訓破木。

    凡侵削、削弱皆其引伸之義也。

    今音息約切。

     □ɡōu 注解:鎌也。

    □亦作鈎。

    周禮雉氏:夏日至而夷之。

    注雲:以鈎鎌迫地芟之也。

    方言曰:刈鈎,江淮陳楚之閑謂之鉊。

    音昭。

    或謂之鐹,音果。

    亦作劃。

    自關而西或謂之鈎,或謂之鎌,或謂之锲,音結。

    按鎌之屬,見于金部。

    從刀句聲。

    古矦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 剀ɡāip178下 注解:大鎌也。

    謂可切地芟刈也。

    金部曰:鉊,大鎌也。

    一曰摩也。

    下文雲:刀不利,于瓦石上刉之。

    剀、刉音義皆同也,引伸之為規諷之義,如大司樂注曰導者言古以剀今,雨無正箋:巧言,謂以事類風切剀微之言,是也。

    唐魏征傳:二百餘奏,無不剀切當帝心。

    今人乃謂直言為剀切。

    昧于字義甚矣。

    從刀豈聲。

    五來切,古音在十五部。

    又古愛反,與□槩音義皆同。

     剞jī 注解:剞□,曲刀也。

    高注俶真訓曰:剞,巧工鈎刀。

    □,規度刺墨邊箋也。

    箋字有誤,所以刻镂之具。

    應劭注甘泉賦曰:剞,曲刀也。

    劂,曲□也。

    二注皆謂剞□有二。

    王逸注哀時命:剞劂,刻镂刀也。

    與許合。

    從刀奇聲。

    居绮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七部。

     □jué 注解:剞□也。

    二字雙聲。

    從刀屈聲。

    九勿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亦作劂。

     利lì 注解:铦也。

    铦者,臿屬,引伸為铦利字。

    铦利引伸為凡利害之利。

    刀和然後利,從刀和省。

    依韻會本。

    毛傳曰:鸾刀,刀有鸾者。

    言割中節也。

    郊特牲曰: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貴。

    貴其義也,聲和而□也,許據此說會意。

    力至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《易》曰:“利者,義之和也。

    ”又引易說從和省之意。

    上雲刀和然後利者,本義也。

    引易者,引伸之義也。

    □,古文利。

    葢從刃禾。

     剡yǎn 注解:銳利也。

    釋诂曰:剡,利也。

    毛詩假借覃為之。

    大田曰:以我覃耜。

    毛曰:覃,利也。

    釋诂文也。

    按此二篆,古本當作:利,剡也;剡,利也。

    二字互訓。

    從刀炎聲。

    以冄切。

    八部。

     初chū 注解:始也。

    見釋诂。

    從刀衣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楚居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裁衣之始也。

    衣部曰:裁,制衣也。

    制衣以針,用刀則為制之始,引伸為凡始之偁。

    此說從刀衣之意。

    68 □jiǎn 注解:齊斷也。

    釋言、魯頌傳皆曰:翦,齊也。

    士喪禮:馬不齊髦。

    注雲:齊,翦也。

    二字互訓。

    許必雲齊□者,為其從刀也。

    其始前為刀名,因為□物之名。

    □物必齊,因為凡齊等之偁,如實始翦商謂周之氣象始與商齊等。

    語本甚明。

    戈部引此詩作戬商,字之假借,如竹箭之為竹晉也。

    前古假借作翦,召南毛傳曰翦去也是也。

    禮經蚤揃,假借揃為之,又或為鬋。

    今字作剪,俗。

    從刀歬聲。

    子善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 則zép179上 注解:等畫物也。

    等畫物者,定其差等而各為介畫也,今俗雲科則是也。

    介畫之,故從刀。

    引伸之為法則。

    假借之為語□。

    從刀貝。

    貝,古之物貨也。

    說從貝之意。

    物貨有貴賤之差,故從刀介畫之。

    子德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□,古文則。

    重貝者,定其等差之意。

    □,籒文則,從鼎。

    鼎部曰:籒文以鼎為貝,故員作□,□作□,霣作□,則作□。

     剛ɡānɡ 注解:強斷也。

    強者,弓有力也。

    有力而□之也,周書所謂剛克。

    引伸凡有力曰剛。

    從刀岡聲。

    古郞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□,古文剛如此。

    按從□。

    □,古文信。

    信者必剛也。

    從二者,仁從二之意。

    仁者必有勇也。

    侃,剛直也。

    亦從□。

     剬duān 注解:斷齊也。

    齊字衍。

    從刀端聲。

    旨兖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按首部□,□首也,亦□也。

    剸上同。

    考锴本無剸上同之文。

    而□應書雲:剬,聲類作剸。

    說文:剬,□首也,亦□也。

    然則許書首部有剬無剸,刀部無剬。

    後人以聲類之剸,改首部之剬,又移剬入刀部。

    二徐本皆非古也。

    此篆宜□。

     劊ɡuì 注解:斷也。

    易困九五:劓刖,困于赤绂。

    京房本作劓劊。

    按刖絕,劊□,義正相同。

    今俗雲劊子手。

    從刀會聲。

    古外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切qiē 注解:刌也。

    二字雙聲同義。

    古文禮刌肺,今文刌為切,引伸為迫切,又為一切。

    俗讀七計切。

    師古曰:一切者,權時之事,如以刀切物。

    苟取整齊,不顧長短縱橫,故言一切。

    從刀七聲。

    千結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 刌cǔn 注解:切也。

    玉藻瓜祭上環注曰:上環,頭刌也。

    元帝紀分刌節度。

    從刀寸聲。

    凡□物必合法度,故從寸。

    周禮昌本切之四寸為菹,陸續之母□蔥以寸為度是也。

    雲寸聲,包劊意。

    詩:他人有心。

    子寸度之。

    俗作忖。

    其實作寸、作刌,皆得如切物之度其長短也。

    倉本切。

    十三部。

     □xiè 注解:斷也。

    從刀嶭聲。

    私列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刉jī 注解:劃傷也。

    錐刀畫曰劃。

    周禮士師職凡刉珥,小子職作珥祈,祈或為刉。

    肆師職作祈珥,祈或作幾。

    按鄭讀珥皆為衈,雲作刉衈為正字。

    刉衈者,釁禮之事。

    用牲、毛者曰刉,羽者曰衈。

    小子衈于社稷,刉于五祀,謂始成其宮兆時也。

    雜記:雍人舉羊升屋,中屋南面,刲羊,血流于前。

    門、夾室皆用雞,其衈皆于屋下。

    割雞。

    門,當門。

    夾室,中室。

    是刉衈之事也,許雲劃傷者正謂此。

    禮不主于殺之,但得其血塗祭而已。

    血部無衈字,葢許依經作珥。

    雜記注曰:衈謂将刲割牲以釁。

    先搣耳旁毛薦之。

    周禮注引公羊傳:叩其鼻以衈社。

    今公羊作血社。

    山海經:□用魚。

    傳引叩其鼻以□社。

    字又不同。

    □葢從神省,從耳。

    從刀氣聲。

    當九祈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一曰□也。

    此别一義。

    又讀若□。

    又者蒙上文乞聲言之。

    雲乞聲則得其音矣,而□之義讀如殺羊出其胎之□,音稍不同也。

    今音五來切。

    一曰刀不利,于瓦石上刉之。

    又别一義。

    刉與厲不同。

    厲者,厲于石。

    刉者,一切用瓦石磢之而已,與槩杚剀音義略同。

    今音當古愛切。

     刿ɡuìp179下 注解:利傷也。

    聘義:廉而不刿,義也。

    注雲:刿,傷也。

    按玉部作廉而不忮。

    毛公曰:忮,害也。

    是其義同也。

    利傷者,以芒刃傷物。

    從刀歲聲。

    居衛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刻kè 注解:镂也。

    金部曰:镂,剛□可以刻镂也。

    釋器曰:金謂之镂,木謂之刻。

    此析言之,統言則刻亦镂也。

    引伸為刻核、刻薄之刻。

    從刀亥聲。

    苦得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□,古文刻。

    各本無,此依玉篇增。

    各本則下有古文作□,篇、韻皆不載,汗簡載之,雲:說文續添。

    則古本所無可知矣。

    葢古文刻之訛而誤系也。

    〖注〗《集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