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部分

關燈
肴yáop173上 注解:啖也。

    折俎謂之肴,見左傳、國語。

    豆實謂之肴,見毛傳。

    凡非榖而食曰肴,見鄭箋。

    皆可啖者也。

    按許當雲啖肉也。

    謂熟饋可啖之肉。

    今本有奪字。

    從肉爻聲。

    胡茅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按今經傳皆作殽,非古經之舊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腆tiǎn 注解:設膳腆腆多也。

    士昏禮注、邶風箋皆曰:腆,善也。

    方言、公羊傳注皆曰:腆,厚也。

    此引伸之義也。

    禮古文以殄為腆。

    從肉典聲。

    他典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□,古文腆。

    從日葢誤,玉篇作□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,作典下肉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腯tú 注解:牛羊曰□,豕曰腯。

    按人曰□,獸曰腯,此人物之大辨也。

    又析言之,則牛羊得偁□,豕獨偁腯。

    曲禮:豕曰剛鬛,豚曰腞□。

    注雲:腞亦□也。

    春秋傳作腯。

    腯,充皃也。

    按曲禮經注當如是。

    今本經文作腯則不可通矣。

    腞亦腯字也。

    釋文腯本亦作豚,乃本亦作腞之誤。

    郭注方言曰:腯腯,□充也。

    音突,亦作腞。

    是其證。

    左傳:奉牲以告曰:博碩□腯。

    下文以謂民力溥存釋博,以謂其畜之碩大蕃滋釋碩,以謂其不疾瘯蠡釋□,以謂其備腯鹹有釋腯。

    曲禮專謂豚,左氏統言之。

    從肉盾聲。

    他骨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bié 注解:□肉也。

    廣韻曰:□,□□也。

    □,□狀也。

    從肉必聲。

    蒲結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胡hú 注解:牛□垂也。

    □應、司馬貞引皆作牛領。

    按此言□以包頸也。

    □,頤也。

    牛自頤至頸下垂□者也。

    引伸之凡物皆曰胡,如老狼有胡,鴺胡,龍垂胡□是也。

    胡與侯音轉冣近,故周禮立當前侯注曰:車轅前胡下垂柱地者。

    經傳胡、矦、遐皆訓何。

    士冠禮:永受胡福。

    鄭曰:胡猶遐也。

    毛傳:胡,壽也。

    谥法:彌年壽考曰胡,□民耆艾曰胡。

    皆謂壽命遐遠。

    從肉古聲。

    戶孤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胘xián 注解:牛百葉也。

    廣雅:胃謂之胘。

    李時珍雲:胘卽胃之厚處。

    齊民要術有牛胘炙,卽牛百葉也。

    公羊傳注:自左髀達于右胘。

    謂達于胃也。

    從肉,弦省聲。

    胡田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膍pí 注解:牛百葉也。

    周禮醢人、旣夕禮皆雲脾析。

    周禮注:鄭司農雲:脾析,牛百葉也。

    旣夕注雲:脾讀為雞脾□之脾。

    脾析,百葉也。

    按□從此聲。

    釋文尺之反。

    内則鸨奧注:奧,脾□也。

    字亦作□。

    釋文昌私反。

    今儀禮注、禮記釋文□皆作肶,誤甚。

    □與斯,斯與析音近,故釋脾析為脾□。

    雞鸨皆有脾□,謂胃也,卽許所謂鳥膍胵也。

    鄭與許字異而音義同。

    謂之百葉者,胃薄如葉,碎切之,故雲百葉。

    未切為膍胵,旣切則謂之脾析,謂之百葉也。

    此胃也,而經注何以謂之脾。

    葢如今人俗語脾胃連言,故以脾之名加于胃也。

    經文脾析,說禮家容有讀為膍者,故許從之,不欲與土藏同名也。

    莊子:臘者之有膍胲。

    司馬雲:膍,牛百葉也。

    是也。

    大雅:加肴脾臄。

    脾葢亦謂百葉。

    許以牛百葉系諸獸,系諸已成之豆實,故以鳥膍胵為别一義,實則皆謂胃也。

    廣雅雲:百葉謂之膍胵。

    渾言之也。

    從肉□聲。

    房脂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一曰鳥膍胵,鳥胃也。

    鳥胃也三字本在胵下,今更定。

    内則鸨奧注:奧,脾□也。

    玉篇、廣韻奧皆作□,雲□,鳥胃。

    肶,膍或從比。

    釋诂曰:肶,厚也。

    毛詩曰膍,厚也。

    實一字也,皆引伸假借之義也。

    采菽:福祿膍之。

    音義曰:韓詩作肶。

    按韓詩、爾雅皆同說文或字。

    毛詩節南山又作毗,卽□字。

    釋诂肶亦作脾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胵chīp173下 注解:鳥膍胵也。

    依全書通例正。

    從肉至聲。

    處脂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古音至聲在十二部。

    一曰胵,五藏緫名也。

    此單呼胵,不連膍。

    五藏亦謂禽獸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膘piǎo 注解:牛脅後髀前合革肉也。

    合革肉者,他處革與肉可分剝,獨此處不可分剝也。

    七發所謂犓牛之腴。

    毛傳雲:射左膘。

    三蒼雲:膘小腹兩邊肉也。

    從肉□聲,讀若繇。

    □紹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今俗謂牲□者曰膘壯。

    音如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lǜ 注解:血祭肉也。

    郊特牲曰:取膟膋燔燎升首。

    報陽也。

    鄭雲:膟膋,腸閑脂也。

    朝事時,取牲膟膋燔于爐炭。

    至薦孰之時,又取膟膋與蕭合燒之。

    按此注謂膟膋、腸閑脂,二字一物,祭義注雲:膟膋,血與腸閑脂也。

    則以血釋膟,以腸閑脂釋膋,略同許說。

    小雅:執其鸾刀,以啟其毛,取其血膋。

    正與祭義毛牛尚耳,鸾刀以刲取膟膋乃退語相合。

    毛雲:毛以告純也。

    膋,脂膏也。

    血以告殺,膋以升臭,合之黍稷,實之于蕭,合馨香也。

    葢說禮家以膟當詩之血,故許雲血祭。

    鄭注祭義同。

    考之郊特牲,血祭與燔膟膋各事,膟膋自是一物。

    郊特牲注為長也。

    許雲血祭肉者,肉是衍字,血祭不容有肉。

    祭義疏引說文、字林:膟,血祭。

    無肉字。

    釁字下亦雲血祭。

    從肉帥聲。

    呂戌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膟,□或從率。

    今毛傳、禮記皆作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膫liáo 注解:牛腸脂也。

    從肉尞聲。

    洛蕭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《詩》曰:“取其血膫。

    ”小雅信南山文。

    脟字下雲:一曰脟,腸閑□也。

    一名膫。

    然則膫一名脟矣。

    今按脟葢卽□字之異者。

    脟、膫同訓腸閑脂,與郊特牲注合。

    膋,膫或從勞省聲。

    今毛詩、禮記皆作膋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,原字作帥下肉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脯fǔp174上 注解:幹肉也。

    周禮臘人:掌幹肉,凡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