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率,韓詩帥時農夫,毛詩作率,是率與帥同音假借,左氏傳之率卽說文之帥。
而許、服所見禮經皆作刷手,鄭禮經今文作帨手,古文作說手,是則帥帨率說刷□六字以同音通用,而陸德明本作挩手者為誤字。
□(刮)ɡuā 注解:掊杷也。
杷,各本作把,誤。
手部曰:掊,杷也。
木部曰:杷,收麥器。
凡掊地如杷麥然,故絫言之曰掊杷。
考工記故書捖摩之工,大鄭捖讀為刮。
從刀□聲。
古八切。
十五部。
今字作刮。
〖注〗□。
剽piào 注解:砭刺也。
謂砭之、刺之皆曰剽也。
砭者,以石刺病也。
刺者,直傷也。
砭、刺必用其器之末,因之凡末謂之剽,莊子謂本末為本剽,素問有标本病傳論,标亦末也。
從刀票聲。
匹妙切。
二部。
按當依李軌莊子,音怖遙反。
陸甫小反。
一曰剽,劫也。
史記貨殖傳:攻剽椎埋,劫人作奸。
漢賈誼傳:白晝大都之中,剽吏而奪之金。
按此義當去聲。
刲kuīp181下 注解:刺也。
馬、虞說易同。
從刀圭聲。
圭剡上,故從圭,形聲包會意也。
苦圭切。
十六部。
《易》曰:“士刲羊。
”歸妹上六爻辭。
□(剉)cuò 注解:折傷也。
剉與手部挫,音同義近。
考工記:揉牙内不挫。
注:挫,折也。
是二字通用也。
經史剉折字多作挫,按今俗謂□為剉,乃錯之聲誤耳,說文作厝。
從刀□聲。
麤卧切。
十七部。
劋jiǎo 注解:絕也。
夏書甘誓:天用劋絕其命。
天寶已前本如是。
釋文曰劋,子六反,玉篇子小反,馬本作剿,宋開寶已前本如是。
今玉篇劋,子小切,絕也。
剿同上。
此顧□馮之舊也。
自衛包改劋為剿,以刀部訓絕之字,改為力部訓勞之字,于是五經文字力部曰:剿,見禮記,又見夏書。
而刀部反無剿字。
開寶中改釋文劋為剿,剿為巢。
羣經音辨、集韻等皆雲剿,絕也。
重纰貤缪,莫能諟正。
葢衛包當日改劋為從刀之剿猶可說也,改為從力之剿則不可說矣。
王莽傳:郭欽封劋胡子。
又诏曰:将遣大司空征伐劋絕之矣。
此用夏書也。
外戚傳:命樔絕而不長。
此假借字也。
說文水部□,讀若夏書天用剿絕。
此必淺人以衛包本改之也。
曲禮:毋剿說。
字從刀,不從力。
從刀喿聲。
子小切。
二部。
《周書》曰:周者,夏之誤。
“天用劋絕其命。
”(〖注〗絕從□作。
) 刖yuè 注解:絕也。
凡絕皆偁刖,故□下雲刖鼻也。
刖足則為跀,周禮刖者使守囿,此是假刖為跀。
困九五:劓刖。
京房作劓劊。
說文劊與刖義同。
從刀月聲。
魚厥切。
十五部。
刜fú 注解:擊也。
左傳:苑子刜林雍。
□其足。
齊語:刜令支。
從刀弗聲。
分勿切。
十五部。
□chì 注解:傷也。
□下曰蹏皮可以割桼,桼疑□之誤。
割□絫言之也。
廣雅曰:□,割也。
測紀切。
從刀桼聲。
親結切。
十二部。
劖chán 注解:斷也。
與金部镵義略近。
從刀毚聲。
鉏銜切。
八部。
一曰剽也,砭刺也。
钊也。
刓也。
廣韻引無此二字。
刓wán 注解:剸也。
剸當作團。
團,圜也。
通俗文曰:□□曰剸。
非其訓也,且許書本無剸字。
韓信傳:刻印刓忍不能予。
蘇林曰:刓音刓角之刓,與抟同。
手弄角訛,不忍授也。
按正文當本是同郦食其傳作玩,故蘇以手弄角訛釋之。
訛當作鈋,見金部。
刓,齊物論作園。
從刀元聲。
五丸切。
十四部。
一曰齊也。
釖zhāo 注解:刓也。
未聞。
從刀金。
金有芒角,摩弄泯之,釋诂曰:钊,勉也。
其引伸之義也。
又曰:钊,見也。
此假借钊為昭也,孟子引書:昭我周王。
郭引逸書:钊我周王。
止遙切。
二部。
周康王名。
制zhìp182上 注解:裁也。
衣部曰:裁,制衣也。
制,裁衣也,此裁之本義。
此雲制,裁也,裁之引伸之義。
古多假折為制。
呂□:制以□。
墨子引作折則□。
魯論:片言可以制獄。
古作折獄。
羽獵賦:不制中以泉台。
制或為折。
又呂□:折民惟□。
四八目引作制民。
從刀未。
會意。
征例切。
十五部。
未,逗。
物成有滋味,可裁□。
說從未之意。
未下曰味也。
有滋味可裁□,故刀、未為□。
一曰止也。
前義可包此義。
□,古文制如此。
從彡者,裁□之而有文也。
□diàn 注解:缺也。
大雅抑詩:白圭之玷。
毛曰:玷,缺也。
箋雲:玉之缺尚可磨鑢而平。
按□、玷古今字。
從刀,從刀者,待磨鑢也。
占聲。
丁念切。
七部。
《詩》曰:“白圭之□。
”(〖注〗《大雅□抑》) □fá 注解:辠之小者。
辠,犯法也。
罰為犯法之小者,□為罰辠之重者。
五罰輕于五□。
從刀詈。
會意。
房越切。
十五部。
未□刀有所賊,但持刀罵詈,則應罰。
說從刀詈之意。
罰者,但持刀而詈則法之,然則□者謂持刀有所賊則法之,别其犯法之輕重也。
初學記雲:元命包曰:網言為詈,刀守詈為罰,罰之為言内也,陷于害也。
注雲:詈以刀守之則不動矣。
今作罰用寸,寸,丈尺也,言納以繩墨之事。
初學記又雲:元命包曰:□,刀守井也。
飲水之人入井争水,陷于泉,刀守之,割其情也。
注雲:井飲人,則人樂之不已,則自陷于泉,故加刀謂之□,欲人畏懼以全命也。
此二條皆引春秋元命包。
今本初學記皆系諸說文,殊誤。
觀玄應書卷卄一、卄五引春秋元命包說□字與此同,可以諟正矣。
雲刀守詈、刀守井,則□罰不分輕重,古五罰不用刀也,故許說罰為刀詈,犯法之小者。
□為井刀,執法之大者。
一入刀部,一入井部。
所以正緯說也。
〖注〗唐人諱淵作泉。
亦或作川。
刵èr 注解:□耳也。
刵,見康诰、呂□。
五□之外有刵。
軍戰,則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聝。
周禮田獵取禽左耳以效功曰珥。
從刀耳。
會意包形聲。
仍吏切。
一部。
□yì 注解:刖鼻也。
刖,絕也。
周禮注曰□鼻。
從刀臬聲。
臬,法也。
形聲包會意。
魚器切。
十五部。
易音義引說文牛列反。
《易》曰:“天且□。
”睽六三爻辭。
馬、虞皆雲黥頟為天。
劓,臬或從鼻。
刀鼻會意,今經典如此作。
刑xínɡp182下 注解:刭也。
按□者,五□也,凡□罰、典□,儀□皆用之。
□者,刭頸也,橫絕之也。
此字本義少用,俗字乃用□為□罰、典□、儀□字,不知造字之恉旣殊。
丼聲、幵聲各部,凡丼聲在十一部,凡幵聲在十二部也。
從刀幵聲。
戶經切。
按古音當與一先韻内幵聲諸字為伍。
刭jǐnɡ 注解:刑也。
耳部曰:小罪聅,中罪刖,大罪刭。
刭謂□頭也。
左傳:越句踐使罪人三行,屬劍于頸而辭曰:臣不敢逃□,敢歸死,遂自刭也。
吳師屬之目。
刭,經典釋文宋刻作頸,非也。
按許意刭謂□頸,□之至重者也。
從刀巠聲。
古零切。
十一部。
廣韻古挺切。
□zǔn 注解:減也。
□、撙古今字,葢□(□,左上角應為“士”,“上”非)變也。
曲禮: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。
注:撙猶趨也。
按趨同趣,疾也。
當音促,非趨走之趨。
戰國策:伏轼撙銜。
集韻曰:撙,挫也。
從刀尊聲。
茲損切。
十三部。
魝jié 注解:楚人謂治魚也。
楚語也。
從刀魚。
讀若锲。
古□切。
十五部。
薊以為聲。
券quànp182下 注解:契也。
小宰:官府之八成。
大鄭曰:稱責謂貣予。
傅别謂券書,聽訟責者以券書決之。
傅,傅箸約束于文書。
别,别為兩,兩家各得一也。
書契,符書也。
質劑謂市中平價,今月平是也。
後鄭曰:傅别謂為大手書于一劄,中字别之。
書契謂出子受入之凡要。
凡簿書之冣目、獄訟之要辭皆曰契。
春秋傳曰:王叔氏不能舉其契。
質劑謂兩書一劄,同而别之。
而許、服所見禮經皆作刷手,鄭禮經今文作帨手,古文作說手,是則帥帨率說刷□六字以同音通用,而陸德明本作挩手者為誤字。
□(刮)ɡuā 注解:掊杷也。
杷,各本作把,誤。
手部曰:掊,杷也。
木部曰:杷,收麥器。
凡掊地如杷麥然,故絫言之曰掊杷。
考工記故書捖摩之工,大鄭捖讀為刮。
從刀□聲。
古八切。
十五部。
今字作刮。
〖注〗□。
剽piào 注解:砭刺也。
謂砭之、刺之皆曰剽也。
砭者,以石刺病也。
刺者,直傷也。
砭、刺必用其器之末,因之凡末謂之剽,莊子謂本末為本剽,素問有标本病傳論,标亦末也。
從刀票聲。
匹妙切。
二部。
按當依李軌莊子,音怖遙反。
陸甫小反。
一曰剽,劫也。
史記貨殖傳:攻剽椎埋,劫人作奸。
漢賈誼傳:白晝大都之中,剽吏而奪之金。
按此義當去聲。
刲kuīp181下 注解:刺也。
馬、虞說易同。
從刀圭聲。
圭剡上,故從圭,形聲包會意也。
苦圭切。
十六部。
《易》曰:“士刲羊。
”歸妹上六爻辭。
□(剉)cuò 注解:折傷也。
剉與手部挫,音同義近。
考工記:揉牙内不挫。
注:挫,折也。
是二字通用也。
經史剉折字多作挫,按今俗謂□為剉,乃錯之聲誤耳,說文作厝。
從刀□聲。
麤卧切。
十七部。
劋jiǎo 注解:絕也。
夏書甘誓:天用劋絕其命。
天寶已前本如是。
釋文曰劋,子六反,玉篇子小反,馬本作剿,宋開寶已前本如是。
今玉篇劋,子小切,絕也。
剿同上。
此顧□馮之舊也。
自衛包改劋為剿,以刀部訓絕之字,改為力部訓勞之字,于是五經文字力部曰:剿,見禮記,又見夏書。
而刀部反無剿字。
開寶中改釋文劋為剿,剿為巢。
羣經音辨、集韻等皆雲剿,絕也。
重纰貤缪,莫能諟正。
葢衛包當日改劋為從刀之剿猶可說也,改為從力之剿則不可說矣。
王莽傳:郭欽封劋胡子。
又诏曰:将遣大司空征伐劋絕之矣。
此用夏書也。
外戚傳:命樔絕而不長。
此假借字也。
說文水部□,讀若夏書天用剿絕。
此必淺人以衛包本改之也。
曲禮:毋剿說。
字從刀,不從力。
從刀喿聲。
子小切。
二部。
《周書》曰:周者,夏之誤。
“天用劋絕其命。
”(〖注〗絕從□作。
) 刖yuè 注解:絕也。
凡絕皆偁刖,故□下雲刖鼻也。
刖足則為跀,周禮刖者使守囿,此是假刖為跀。
困九五:劓刖。
京房作劓劊。
說文劊與刖義同。
從刀月聲。
魚厥切。
十五部。
刜fú 注解:擊也。
左傳:苑子刜林雍。
□其足。
齊語:刜令支。
從刀弗聲。
分勿切。
十五部。
□chì 注解:傷也。
□下曰蹏皮可以割桼,桼疑□之誤。
割□絫言之也。
廣雅曰:□,割也。
測紀切。
從刀桼聲。
親結切。
十二部。
劖chán 注解:斷也。
與金部镵義略近。
從刀毚聲。
鉏銜切。
八部。
一曰剽也,砭刺也。
钊也。
刓也。
廣韻引無此二字。
刓wán 注解:剸也。
剸當作團。
團,圜也。
通俗文曰:□□曰剸。
非其訓也,且許書本無剸字。
韓信傳:刻印刓忍不能予。
蘇林曰:刓音刓角之刓,與抟同。
手弄角訛,不忍授也。
按正文當本是同郦食其傳作玩,故蘇以手弄角訛釋之。
訛當作鈋,見金部。
刓,齊物論作園。
從刀元聲。
五丸切。
十四部。
一曰齊也。
釖zhāo 注解:刓也。
未聞。
從刀金。
金有芒角,摩弄泯之,釋诂曰:钊,勉也。
其引伸之義也。
又曰:钊,見也。
此假借钊為昭也,孟子引書:昭我周王。
郭引逸書:钊我周王。
止遙切。
二部。
周康王名。
制zhìp182上 注解:裁也。
衣部曰:裁,制衣也。
制,裁衣也,此裁之本義。
此雲制,裁也,裁之引伸之義。
古多假折為制。
呂□:制以□。
墨子引作折則□。
魯論:片言可以制獄。
古作折獄。
羽獵賦:不制中以泉台。
制或為折。
又呂□:折民惟□。
四八目引作制民。
從刀未。
會意。
征例切。
十五部。
未,逗。
物成有滋味,可裁□。
說從未之意。
未下曰味也。
有滋味可裁□,故刀、未為□。
一曰止也。
前義可包此義。
□,古文制如此。
從彡者,裁□之而有文也。
□diàn 注解:缺也。
大雅抑詩:白圭之玷。
毛曰:玷,缺也。
箋雲:玉之缺尚可磨鑢而平。
按□、玷古今字。
從刀,從刀者,待磨鑢也。
占聲。
丁念切。
七部。
《詩》曰:“白圭之□。
”(〖注〗《大雅□抑》) □fá 注解:辠之小者。
辠,犯法也。
罰為犯法之小者,□為罰辠之重者。
五罰輕于五□。
從刀詈。
會意。
房越切。
十五部。
未□刀有所賊,但持刀罵詈,則應罰。
說從刀詈之意。
罰者,但持刀而詈則法之,然則□者謂持刀有所賊則法之,别其犯法之輕重也。
初學記雲:元命包曰:網言為詈,刀守詈為罰,罰之為言内也,陷于害也。
注雲:詈以刀守之則不動矣。
今作罰用寸,寸,丈尺也,言納以繩墨之事。
初學記又雲:元命包曰:□,刀守井也。
飲水之人入井争水,陷于泉,刀守之,割其情也。
注雲:井飲人,則人樂之不已,則自陷于泉,故加刀謂之□,欲人畏懼以全命也。
此二條皆引春秋元命包。
今本初學記皆系諸說文,殊誤。
觀玄應書卷卄一、卄五引春秋元命包說□字與此同,可以諟正矣。
雲刀守詈、刀守井,則□罰不分輕重,古五罰不用刀也,故許說罰為刀詈,犯法之小者。
□為井刀,執法之大者。
一入刀部,一入井部。
所以正緯說也。
〖注〗唐人諱淵作泉。
亦或作川。
刵èr 注解:□耳也。
刵,見康诰、呂□。
五□之外有刵。
軍戰,則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聝。
周禮田獵取禽左耳以效功曰珥。
從刀耳。
會意包形聲。
仍吏切。
一部。
□yì 注解:刖鼻也。
刖,絕也。
周禮注曰□鼻。
從刀臬聲。
臬,法也。
形聲包會意。
魚器切。
十五部。
易音義引說文牛列反。
《易》曰:“天且□。
”睽六三爻辭。
馬、虞皆雲黥頟為天。
劓,臬或從鼻。
刀鼻會意,今經典如此作。
刑xínɡp182下 注解:刭也。
按□者,五□也,凡□罰、典□,儀□皆用之。
□者,刭頸也,橫絕之也。
此字本義少用,俗字乃用□為□罰、典□、儀□字,不知造字之恉旣殊。
丼聲、幵聲各部,凡丼聲在十一部,凡幵聲在十二部也。
從刀幵聲。
戶經切。
按古音當與一先韻内幵聲諸字為伍。
刭jǐnɡ 注解:刑也。
耳部曰:小罪聅,中罪刖,大罪刭。
刭謂□頭也。
左傳:越句踐使罪人三行,屬劍于頸而辭曰:臣不敢逃□,敢歸死,遂自刭也。
吳師屬之目。
刭,經典釋文宋刻作頸,非也。
按許意刭謂□頸,□之至重者也。
從刀巠聲。
古零切。
十一部。
廣韻古挺切。
□zǔn 注解:減也。
□、撙古今字,葢□(□,左上角應為“士”,“上”非)變也。
曲禮: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。
注:撙猶趨也。
按趨同趣,疾也。
當音促,非趨走之趨。
戰國策:伏轼撙銜。
集韻曰:撙,挫也。
從刀尊聲。
茲損切。
十三部。
魝jié 注解:楚人謂治魚也。
楚語也。
從刀魚。
讀若锲。
古□切。
十五部。
薊以為聲。
券quànp182下 注解:契也。
小宰:官府之八成。
大鄭曰:稱責謂貣予。
傅别謂券書,聽訟責者以券書決之。
傅,傅箸約束于文書。
别,别為兩,兩家各得一也。
書契,符書也。
質劑謂市中平價,今月平是也。
後鄭曰:傅别謂為大手書于一劄,中字别之。
書契謂出子受入之凡要。
凡簿書之冣目、獄訟之要辭皆曰契。
春秋傳曰:王叔氏不能舉其契。
質劑謂兩書一劄,同而别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