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部分

關燈
也。

    或曰:有骨為臡,無骨為醢。

    公食大夫禮注曰:醢有骨謂之臡。

    從肉耎聲。

    人移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四部。

    □,腝或從難。

    耎、難二聲同在十四部。

    按公食大夫禮注曰:今文臡皆作麋。

    麋系腝之誤。

    儀禮、爾雅音義曰:臡,字林作腝。

    五經文字曰:臡見禮經。

    周禮、說文、字林皆作腝,據此則說文本無臡字甚明,後人益之也。

    許于禮經或從今文,或從古文。

    此從今文腝,鄭則從古文臡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shān 注解:生肉醬也。

    廣韻曰:魚醢也,引說文雲肉醬。

    釋名、齊民要術有生□。

    從肉□聲。

    醜連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按此字從□,非從延也。

    目部□,木部梴〈木□〉同。

    今本說文〈木□〉作梴,□篆大徐不誤,而注誤雲:延聲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□bù 注解:豕肉醬也。

    魚部曰:鮨,魚□醬也。

    是魚肉醬亦偁□。

    從肉□聲。

    各本作否聲,誤。

    薄口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〖注〗同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胥xū 注解:蟹醢也。

    庖人:共祭祀之好羞。

    注:謂四時所為膳食。

    若今荊州之□魚,靑州之蟹胥,雖非常物,進之孝也。

    釋名曰:蟹胥,取蟹藏之,使骨肉解足胥胥然也。

    字林雲:胥,蟹醬也。

    按鄭雲作醢及臡,必先膊幹其肉,乃後莝之,雜以梁曲及鹽,漬以美酒,塗置甀中,百日則成。

    許雲蟹醢,作之當同也。

    釋名所雲則似今之醉蟹,似劉說長。

    蟹者多足之物,引伸假借為相與之義。

    釋诂曰:胥,皆也。

    又曰:胥,相也。

    今音相分平去二音為二義,古不分。

    公羊傳曰:胥命者,相命也。

    榖梁傳曰:胥之為言猶相也。

    毛傳于聿來胥宇,于胥斯原皆曰:胥,相也。

    此可證相與、相視,古同音同義也。

    小雅:君子樂胥。

    毛曰:胥,皆也。

    賈誼書引詩雲胥相。

    此爾雅皆與相同義之證也。

    方言又曰:胥,輔也。

    文王胥附先後是也。

    從肉疋聲。

    按蟹八跪二敖,故字從疋。

    劉熙雲:足胥胥然也。

    相居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劉昌宗音素。

    集韻又作蝑□□□,音四夜切。

    按胥篆舊在膴、腒之閑,非其類,今正之,移于此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胹ér 注解:爛也。

    爛,火部作灡,火孰也。

    左傳:宰夫胹熊蹯不孰。

    謂火孰之而未孰也。

    方言:胹,熟也。

    自關而西秦晉之郊曰胹。

    按内則作濡。

    從肉而聲。

    如之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廣韻作臑,雲籒文作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sǔn 注解:切孰肉内于血中和也。

    釋名有肺□,同□。

    五經文字曰:□見禮經注。

    廣韻三十三線曰:□同馔,見儀禮。

    士戀切。

    從肉員聲,讀若遜。

    稣本切。

    十三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勝xīnɡ 注解:犬膏臭也。

    庖人、内則:秋行犢麛膳膏腥。

    杜子春雲:膏腥,豕膏也。

    後鄭雲:膏腥,雞膏也。

    許雲犬膏,葢本賈侍中。

    從肉生聲。

    桑經切。

    十一部。

    一曰不孰也。

    上文雲生肉醬,字當作勝。

    論語:君賜腥,必孰而薦之。

    字當作勝,今經典膏勝、勝肉字通用腥為之而勝廢矣,而腥之本義廢矣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臊sāo 注解:豕膏臭也。

    庖人,内則曰:夏行腒鱐膳膏臊。

    杜子春雲:膏臊,犬膏。

    大鄭雲:膏臊,豕膏。

    後鄭從杜說。

    許同大鄭。

    從肉喿聲。

    稣遭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膮xiāo 注解:豕肉羹也。

    公食大夫禮注曰:膷臐膮,今時□也。

    牛曰膷,羊曰臐,豕曰膮。

    皆香美之名也。

    古文膷作香。

    臐作熏。

    按許無膷臐二字,從古文不從今文也。

    内則同今文作膷臐。

    又按此庶羞豆實也,其謂之羮何。

    羮有實于鼎者,牛藿羊苦豕薇是也。

    有實于豆者,膷臐膮是也。

    鄭雲□也,許雲□肉羮也,說正同。

    □亦謂之羮,而較幹于□羮,且□羮有菜芼,□不雲用菜芼也。

    從肉堯聲。

    許幺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腥xìnɡ 注解:星見食豕,令肉中生小息肉也。

    息當作瘜□部曰:瘜,寄肉也。

    星見時飼豕,每緻此疾。

    内饔曰:豕盲視而交睫腥。

    盲視,内則作望視。

    鄭雲:腥當為星,聲之誤也。

    肉有如米者似星。

    注内則同。

    按鄭意腥為腥孰字,豕不可食者當作星,與經傳及今俗用字皆合。

    許則謂腥孰字正作勝,腥專謂豕不可食者,與鄭絕異。

    爾雅:米者謂之糪。

    郭雲:飯中有腥。

    其用字與許同也。

    從肉星,星亦聲。

    稣佞切。

    十一部。

    字林先定反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脂zhī 注解:戴角者脂,無角者膏。

    大戴易本命曰:戴角者無上齒,謂牛無上齒,觸而不噬也。

    無角者膏而無前齒,謂豕屬也。

    無前齒者,齒盛于後不用前。

    有羽者脂而無後齒。

    羽當為角,謂羊屬也,齒盛于前不任後。

    考工記鄭注曰:脂者牛羊屬,膏者豕屬。

    内則注曰:□凝者為脂,釋者為膏。

    按上文膏系之人,則脂系之禽,此人物之辨也。

    有角無角者各異其名。

    此物中之辨也。

    釋膏以脂,禽亦曰膏。

    周禮香臊腥膻皆曰膏,此皆統言不别也。

    從肉旨聲。

    旨夷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suòp176上 注解:□也。

    □各本訛觷,說者以釋器角謂之觷釋之。

    誤甚。

    角部本無觷字。

    此上下文皆言脂膏。

    治角之義無從□入也。

    玉篇:□,膏□也。

    □,膏□也。

    廣韻過韻:□,□膏也。

    □又見屋沃韻。

    是可據以正誤□缺矣。

    從肉□聲。

    稣果切。

    十七部。

    廣韻先卧切。

    〖注〗【川篇】□同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 注解:膏□皃。

    從肉,學省聲。

    烏酷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此篆舊無,今補。

    按□、□二篆葢古本皆無,或增□而失其解,則不若倂增□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