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胄zhòu
注解:胤也。
左傳曰:是四嶽之裔胄也。
從肉由聲。
許書無由字,然由聲字甚多,不可謂古無由字欲□改為甹省聲也。
直又切。
三部。
與甲冑字别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qì 注解:振肸也。
振肸依玉篇。
今本玉篇肸訛眸。
十部曰肸蠁,布也。
然則振肸者,謂振動布寫也。
以疊韻為訓也。
锴本雲振也,铉本雲振□也,皆非是。
禮樂志曰:鸾路龍鱗,罔不肸飾。
師古曰:肸,振也。
謂皆振也整而飾之也。
上林賦:肸蠁布寫。
師古曰:肸蠁,盛作也。
甘泉賦:芗呹肸以掍根。
師古曰:言風之動樹,聲響振起。
此皆與說文合,葢□與肸音義皆同。
許無八佾字,今按作□作肸皆可。
左傳言振萬舞者,必振動也。
屍部曰:□,動作切切也。
此從□會意也。
從肉八聲。
許乞切。
古音在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膻dàn 注解:肉膻也。
釋訓、毛傳皆雲:襢裼,肉襢也。
李巡雲:脫衣見體曰肉襢。
孫炎雲:襢,去裼衣。
按多作襢、作袒,非正字,膻其正字。
素問膻中,謂氣海。
從肉亶聲。
徒旱切。
十四部。
《詩》曰:“膻裼暴虎。
”鄭風文,今詩作襢,作袒。
徒旱切〖注〗《鄭風□大叔于田》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rǎnɡ 注解:益州鄙言人盛,諱其□謂之□。
方言曰:梁益這閑,凡人言盛及其所愛諱□□謂之壤。
鄒陽上書:壤子王梁代。
晉灼注引方言:梁益之閑,所愛諱其□盛曰壤也。
李善曰:諱,方言作玮。
按李所據方言作玮,許書諱亦當作玮。
玮同偉,奇也,□羨之意也。
□假借作壤。
從肉襄聲。
如兩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肥féi 注解:多肉也。
從肉卪。
铉等曰:肉不可過多,故從卪。
符非切。
十五部。
按各本此篆在部末,葢因奪落而補綴之也。
今考定文理,必當廁此,與下文少肉反對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jiē 注解:臞也。
從肉皆聲。
古諧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臞qú 注解:少肉也。
釋言:臞,瘠也。
周禮注:瘠,臞也。
從肉瞿聲。
其俱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脫tuō 注解:消肉臞也。
消肉之臞,臞之甚者也。
今俗語謂□太甚者曰脫形。
言其形象如解蛻也。
此義少有用者,今俗用為分散遺失之義。
分散之義當用挩,手部挩下曰:解挩也。
遺失之義當用奪,奞部曰:奪,手持隹失之也。
從肉兌聲。
徒活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脙qiúp171下 注解:齊人謂臞脙也。
臞,齊人曰脙,雙聲之轉也。
釋言曰:臞,脙瘠也。
玉篇雲:齊人謂瘠腹為脙。
從肉求聲,讀若休止。
木部曰:休,息止也。
許音休,今音巨鸠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luán 注解:臞也。
毛詩傳曰:栾栾,□瘠皃。
葢或三家詩有作脔,從正字。
毛作栾,從假借字。
抑許所據毛作脔,皆不能肊定也。
從肉□聲。
力沇切。
十四部。
古皆讀平聲。
一曰切肉也。
依廣韻訂。
切肉曰脔,脔之大者曰胾,此許義也。
《詩》曰:“棘人脔脔。
”此證前一義也。
〖注〗《桧風□素冠》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膌jí 注解:□也。
□部曰:□,臞也。
許欲令其義錯見也。
膌亦作瘠,□亦作膄。
凡人少肉則脊呂曆曆然,故其字從脊。
大雅:串夷載路。
箋雲:路,瘠也。
天意去殷之惡,就周之德,文王則侵伐混夷以瘠之。
此讀路為露也,瘠者露骨。
從肉□聲。
資昔切。
十六部。
□,古文□,從□朿,朿,木芒也。
木芒是老瘠之狀,故從朿。
呂覽曰:凡耕之大方,棘者欲□,□者欲棘。
高雲:棘,羸瘠也。
詩:棘人之栾栾。
言羸瘠也。
土亦有瘠土。
按棘從并朿:故高雲爾。
朿亦聲。
朿聲與脊聲同十六部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chénɡ 注解:騃也。
馬部曰:騃,馬行仡仡也。
人部曰:仡,勇壯也。
按騃取壯意。
凡□者多癡,故方言曰:癡,騃也。
廣韻曰:脀,癡皃。
下文胗腄等字皆言人病,騃亦病之一也。
從肉丞聲,按禮經、戴記以此字為薦脀字,葢假脀為烝也。
烝,進也。
而廣韻乃分别□為熟,脀為癡皃。
集韻亦分别異體。
皆非是。
讀若丞。
署陵切。
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胗zhěn 注解:唇瘍也。
宋玉風賦曰:中唇為胗。
從肉□聲。
之忍切。
十三部。
疹,籒文胗,從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腄zhuī 注解:跟胝也。
跟铉作瘢,不可通。
跟,足歱也。
戰國策:墨子聞之,百舍重繭。
高注:重繭,絫胝也。
是足跟生胝之說也。
從肉垂聲。
竹垂切。
古音在十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胝zhī 注解:腄也。
漢書:躳奏無胈。
史記作躳胝無胈。
徐廣曰:胝,竹移反。
胝,腄也。
李善引郭璞三蒼解曰:胝,□也。
竹施反。
按據此二音,似胝本從氏聲,在五支韻。
然小顔注漢雲:竹屍反。
今說文作胝從氐,今韻入六脂。
姑仍其舊。
從肉氐聲。
竹尼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肬yóu 注解:贅肬也。
各本奪肬字,今補。
贅同綴,書傳多贅、綴通用,故此直作贅。
綴,屬也。
屬于皮上,如地之有丘也。
從肉
左傳曰:是四嶽之裔胄也。
從肉由聲。
許書無由字,然由聲字甚多,不可謂古無由字欲□改為甹省聲也。
直又切。
三部。
與甲冑字别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qì 注解:振肸也。
振肸依玉篇。
今本玉篇肸訛眸。
十部曰肸蠁,布也。
然則振肸者,謂振動布寫也。
以疊韻為訓也。
锴本雲振也,铉本雲振□也,皆非是。
禮樂志曰:鸾路龍鱗,罔不肸飾。
師古曰:肸,振也。
謂皆振也整而飾之也。
上林賦:肸蠁布寫。
師古曰:肸蠁,盛作也。
甘泉賦:芗呹肸以掍根。
師古曰:言風之動樹,聲響振起。
此皆與說文合,葢□與肸音義皆同。
許無八佾字,今按作□作肸皆可。
左傳言振萬舞者,必振動也。
屍部曰:□,動作切切也。
此從□會意也。
從肉八聲。
許乞切。
古音在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膻dàn 注解:肉膻也。
釋訓、毛傳皆雲:襢裼,肉襢也。
李巡雲:脫衣見體曰肉襢。
孫炎雲:襢,去裼衣。
按多作襢、作袒,非正字,膻其正字。
素問膻中,謂氣海。
從肉亶聲。
徒旱切。
十四部。
《詩》曰:“膻裼暴虎。
”鄭風文,今詩作襢,作袒。
徒旱切〖注〗《鄭風□大叔于田》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rǎnɡ 注解:益州鄙言人盛,諱其□謂之□。
方言曰:梁益這閑,凡人言盛及其所愛諱□□謂之壤。
鄒陽上書:壤子王梁代。
晉灼注引方言:梁益之閑,所愛諱其□盛曰壤也。
李善曰:諱,方言作玮。
按李所據方言作玮,許書諱亦當作玮。
玮同偉,奇也,□羨之意也。
□假借作壤。
從肉襄聲。
如兩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肥féi 注解:多肉也。
從肉卪。
铉等曰:肉不可過多,故從卪。
符非切。
十五部。
按各本此篆在部末,葢因奪落而補綴之也。
今考定文理,必當廁此,與下文少肉反對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jiē 注解:臞也。
從肉皆聲。
古諧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臞qú 注解:少肉也。
釋言:臞,瘠也。
周禮注:瘠,臞也。
從肉瞿聲。
其俱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脫tuō 注解:消肉臞也。
消肉之臞,臞之甚者也。
今俗語謂□太甚者曰脫形。
言其形象如解蛻也。
此義少有用者,今俗用為分散遺失之義。
分散之義當用挩,手部挩下曰:解挩也。
遺失之義當用奪,奞部曰:奪,手持隹失之也。
從肉兌聲。
徒活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脙qiúp171下 注解:齊人謂臞脙也。
臞,齊人曰脙,雙聲之轉也。
釋言曰:臞,脙瘠也。
玉篇雲:齊人謂瘠腹為脙。
從肉求聲,讀若休止。
木部曰:休,息止也。
許音休,今音巨鸠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luán 注解:臞也。
毛詩傳曰:栾栾,□瘠皃。
葢或三家詩有作脔,從正字。
毛作栾,從假借字。
抑許所據毛作脔,皆不能肊定也。
從肉□聲。
力沇切。
十四部。
古皆讀平聲。
一曰切肉也。
依廣韻訂。
切肉曰脔,脔之大者曰胾,此許義也。
《詩》曰:“棘人脔脔。
”此證前一義也。
〖注〗《桧風□素冠》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膌jí 注解:□也。
□部曰:□,臞也。
許欲令其義錯見也。
膌亦作瘠,□亦作膄。
凡人少肉則脊呂曆曆然,故其字從脊。
大雅:串夷載路。
箋雲:路,瘠也。
天意去殷之惡,就周之德,文王則侵伐混夷以瘠之。
此讀路為露也,瘠者露骨。
從肉□聲。
資昔切。
十六部。
□,古文□,從□朿,朿,木芒也。
木芒是老瘠之狀,故從朿。
呂覽曰:凡耕之大方,棘者欲□,□者欲棘。
高雲:棘,羸瘠也。
詩:棘人之栾栾。
言羸瘠也。
土亦有瘠土。
按棘從并朿:故高雲爾。
朿亦聲。
朿聲與脊聲同十六部也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chénɡ 注解:騃也。
馬部曰:騃,馬行仡仡也。
人部曰:仡,勇壯也。
按騃取壯意。
凡□者多癡,故方言曰:癡,騃也。
廣韻曰:脀,癡皃。
下文胗腄等字皆言人病,騃亦病之一也。
從肉丞聲,按禮經、戴記以此字為薦脀字,葢假脀為烝也。
烝,進也。
而廣韻乃分别□為熟,脀為癡皃。
集韻亦分别異體。
皆非是。
讀若丞。
署陵切。
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胗zhěn 注解:唇瘍也。
宋玉風賦曰:中唇為胗。
從肉□聲。
之忍切。
十三部。
疹,籒文胗,從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腄zhuī 注解:跟胝也。
跟铉作瘢,不可通。
跟,足歱也。
戰國策:墨子聞之,百舍重繭。
高注:重繭,絫胝也。
是足跟生胝之說也。
從肉垂聲。
竹垂切。
古音在十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胝zhī 注解:腄也。
漢書:躳奏無胈。
史記作躳胝無胈。
徐廣曰:胝,竹移反。
胝,腄也。
李善引郭璞三蒼解曰:胝,□也。
竹施反。
按據此二音,似胝本從氏聲,在五支韻。
然小顔注漢雲:竹屍反。
今說文作胝從氐,今韻入六脂。
姑仍其舊。
從肉氐聲。
竹尼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肬yóu 注解:贅肬也。
各本奪肬字,今補。
贅同綴,書傳多贅、綴通用,故此直作贅。
綴,屬也。
屬于皮上,如地之有丘也。
從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