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部分

關燈


    注雲:肘當臂中為節,臂骨上下各尺二寸。

    按上謂厷,下謂臂也。

    從肉寸。

    陟桺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寸,手寸口。

    說從寸之意。

    謂從寸口至此為一節也。

    此一節之中曰掔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qí 注解:□□也。

    各本□作肶,誤。

    囟部曰:□臍,人臍也。

    凡居中曰臍。

    釋言、馬注呂□皆雲。

    齊,中也。

    釋地:中州曰齊州。

    列子中國曰齊國。

    莊、列與齊俱入,與汩偕出。

    司馬雲:齊,回水如磨齊也。

    皆臍字引伸假借之義。

    左傳噬齊字隻作齊。

    從肉□(齊)聲。

    徂兮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腹fù 注解:厚也。

    腹、厚疊韻,此與發拔也,尾微也一例。

    謂腹之取名,以其厚大。

    釋名曰:腹,複也。

    富也。

    文法同。

    釋诂、毛傳皆雲:腹,厚也。

    則是引伸之義,謂凡厚者皆可偁腹。

    如小雅出入腹我,月令水澤腹堅是也。

    從肉複聲。

    方六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腴yú 注解:腹下□者。

    者,各本作也,今依文□注。

    此主謂人。

    論衡:傳語曰:堯若臘,舜若腒,桀纣之君垂腴尺餘是也。

    若少儀:羞濡魚者進尾,冬右腴。

    七發:犓牛之腴。

    假人之偁偁之也。

    從肉臾聲。

    羊朱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脽shuí 注解:□也。

    □,锴作尻,非也。

    東方朔傳曰:臣觀其臿齒牙,樹頰胲,吐唇吻,擢颔頤,結股腳。

    連脽尻。

    每句二字皆相為屬别。

    師古曰:脽,臀也。

    本說文也。

    渾言則□尻為一。

    屍部曰:尻,□也。

    朔傳曰尻益高是也。

    析言則□統之。

    尻乃近穢處,今北方俗雲溝子是也。

    連脽尻者,斂足而立之狀。

    漢武帝紀:立後土祠于汾陰脽上。

    如淳曰:脽者,河之東岸特堆。

    魏土地記雲:河東郡北八十裡有汾陰城,北去汾水三裡,城西北隅曰脽丘。

    詳邑部鄈下。

    從肉隹聲。

    示隹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jué 注解:孔也。

    蒙脽言則謂□孔也,俗謂之□□。

    從肉決聲,讀若決水之決。

    夬聲,铉本作決省聲,誤。

    锴本亦同者,張次立依铉改之也。

    決水在盧江,見水部。

    古穴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胯kuàp170下 注解:股也。

    合兩股言曰胯。

    廣韻曰:胯,兩股之閑也。

    史記曰:不能死,出我胯下。

    從肉誇聲。

    苦故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股ɡǔ 注解:髀也。

    骨部曰:髀,股外也。

    言股則統髀,故曰髀也。

    從肉殳聲。

    公戶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按殳字古音在四部,股、羖字古音在五部。

    見于詩者如此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腳jiǎo 注解:胫也。

    東方朔傳曰:結股腳。

    謂跪坐之狀,股與腳以厀為中。

    腳之言卻也。

    凡卻步必先胫。

    從肉卻聲。

    居勺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胫jìnɡ 注解:胻也。

    厀下踝上曰胫。

    胫之言莖也,如莖之載物。

    從肉巠聲。

    胡定切。

    十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胻hénɡ 注解:胫端也。

    端猶頭也。

    胫近膝者曰胻,如股之外曰髀也。

    言胫則統胻,言胻不統胫。

    龜策傳曰:壯士斬其胻。

    卽斮朝涉之胫也。

    從肉行聲。

    戶更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部。

    篇、韻皆胡郞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腓féi 注解:胫腨也。

    鹹六二:鹹其腓。

    鄭曰:腓,膞腸也。

    按諸書或言膞腸,或言腓腸,謂胫骨後之肉也。

    腓之言□,似中有腸者然,故曰腓腸。

    荀爽易作□,雲謂五也尊盛,故稱□。

    此荀以意改字耳。

    從肉非聲。

    符飛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腨shuàn 注解:腓腸也。

    腨者,胫之一端。

    舉腨不該胫也,然析言之如是,統言之則以腨該全胫,如禮經之言肫骼是也。

    禮經多作肫,或作膞。

    皆假借字。

    山海經謂之□。

    從肉端聲。

    市沇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胑zhī 注解:體四胑也。

    荀子君道篇:如四胑之從心。

    淮南修務訓:四胑不動。

    孟子謂之四體。

    孟子注胑作枝,雲體者,四枝股肱也。

    又雲折枝,按摩折手節,解罷枝也。

    自胳胠至腨,言手足也,故緫之以胑。

    從肉隻聲。

    章移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肢,胑或從支。

    隻、支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胲ɡāi 注解:足大指毛肉。

    肉字依篇、韻補。

    倉公傳正義作皮。

    足母指上多生毛謂之毛肉,故字從肉。

    國語:至于手拇毛脈。

    謂手拇有毛脈也。

    莊子:臘者之有膍胲。

    音義雲:胲,足大指也。

    漢書:樹頰胲。

    假為□也。

    從肉亥聲。

    古哀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肖xiào 注解:骨肉相佀也。

    骨肉相似者,謂此人骨肉與彼人骨肉狀皃略同也,故字從肉。

    漢□法志假宵,列子假俏。

    從肉小聲。

    私妙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不佀其先,故曰“不肖”也。

    釋經傳之言不肖。

    此肖義之引伸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胤yìnp171上 注解:子孫相承續也。

    釋诂:胤嗣繼也。

    大雅毛傳:胤,嗣也。

    從肉;從八,象其長也。

    八,分也。

    骨肉所傳,支分□别,傳之無竆。

    幺亦象重絫也。

    絫俗作累。

    上非幺麼之幺,直像其重絫之意。

    羊晉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□,古文胤。

    兩旁葢亦從八之意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