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部分

關燈
令》曰:大戴禮盛德篇雲:明堂月令。

    盧辨曰:于明堂之中施十二月之令也。

    按漢志說禮雲:明堂陰陽三十三篇,古明堂之遺事。

    月令葢三十三篇之一。

    許偁月令皆雲明堂月令。

    “掩骼薶骴。

    ”铉本此下有骴或從肉四字,锴無。

    按假令詐有此四字,則當先冠以篆文。

    胔見周禮、禮記釋文,或字也。

    玉篇骴作□。

    豈周禮、說文古本皆如是與。

    呂氏春秋作髊,亦或字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骨部 骫wěip167上 注解:骨端骫奊也。

    夨部奊下曰:頭衺骫奊态也。

    招隐士曰:林木茷骫。

    王注:枝條盤□也。

    枚臯傳:其文骫骳,曲随其事,皆得其意。

    師古曰:骫骳猶言屈曲也。

    然則骫奊者,謂屈曲之狀。

    骫字廁于此者,統人及禽獸之骨言。

    從骨丸聲。

    于詭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按丸聲在十四部,此合韻也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骨部 □kuài 注解:骨擿之可會發者。

    □、會疊韻。

    墉風:象之揥也。

    毛曰:揥所以摘發。

    摘本又作擿。

    □所以會發,與揥所以擿發訓釋正同。

    □與揥一物而少異。

    釋名曰:揥,摘也。

    所以摘發也。

    導所以導擽□發,使入巾帻之裡也。

    或曰擽□以事名之也。

    然則揥一名擿,墉風所雲也。

    導,一名撩□,漢魏已後多雲玉導、簪導。

    今人之抿簪,詩、禮之□也。

    周禮弁師:會五采玉琪。

    注曰:故書會作□。

    先鄭雲:讀如馬會之會,謂以五采束發也。

    士喪禮:桧用組,乃筓。

    桧讀與□同,書之異耳。

    說曰:以組束發,乃箸筓,謂之桧。

    沛國人謂反紒為□。

    按先鄭說雲爾者,葢由會發之器謂之□,因之束發謂之□,與儀禮之桧同。

    今士喪禮字作鬠,注雲:古文鬠皆為括。

    骨擿猶象揥也。

    必雲骨者,為其字從骨。

    □者,獸骨之成器者也,故廁于末。

    從骨會聲。

    形聲包會意也。

    古外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《詩》曰:“□弁如星。

    ”衛風文,今作會弁。

    毛傳曰:弁,皮弁,所以會發。

    按此傳極可疑,葢淺人改竄也。

    皮弁者,諸矦所以視朔及與諸矦相朝聘。

    非為會發之用也。

    雲所以會發,殊不辭矣。

    說文多沿毛傳,其雲可會發者,必本毛傳此文。

    葢毛詩本作□弁,傳本雲□所以會發。

    弁,皮弁。

    正同周禮故書皮弁□五采,謂先束發而後戴弁,其光耀如星也。

    自鄭箋毛詩乃易□為會,釋為弁之縫中,與注周禮從今書不從故書正同。

    後人據箋改傳,緻有此不通耳。

    毛、許、先鄭說詩禮皆與後鄭不同,其義則後鄭為長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骨部 文二十五重一 肉ròu 注解:胾肉。

    下文曰:胾,大脔也。

    謂鳥獸之肉。

    說文之例,先人後物。

    何以先言肉也,曰以為部首,不得不首言之也。

    生民之初,食鳥獸之肉,故肉字冣古。

    而制人體之字,用肉為偏旁,是亦假借也。

    人曰□,鳥獸曰肉,此其分别也。

    引伸為爾雅肉好,樂記廉肉字。

    象形。

    如六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凡肉之屬皆從肉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腜méi 注解:婦孕始兆也。

    依廣韻訂。

    韓詩曰:周原腜腜。

    又曰:民雖靡腜。

    毛詩皆作膴。

    腜腜,美也。

    廣雅曰:腜腜,肥也。

    此引伸之義也。

    從肉某聲。

    莫桮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肧pēi 注解:婦孕一月也。

    文子曰:一月而膏,二月血脈,三月而肧,四月而胎,五月而筋,六月而骨,七月而成形,八月而動,九月而躁,十月而生。

    淮南曰:一月而膏,二月而胅,三月而胎。

    說各乖異,其大緻一也。

    李善注江賦,引淮南三月而肧胎,與今本異。

    從肉不聲。

    匹桮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胎tāi 注解:婦孕三月也。

    □應兩引皆作二月。

    釋诂曰:胎,始也。

    此引伸之義。

    方言曰:胎,養也。

    此假借胎為頤養也。

    又曰:胎,逃也。

    則方俗語言也。

    從肉台聲。

    土來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肌jī 注解:肉也。

    從肉幾聲。

    居夷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胪lú 注解:皮也。

    今字皮膚從籒文作膚,膚行而胪廢矣。

    晉語:聽胪言于市。

    史、漢胪句傳。

    蘇林曰:上傳語告下為胪。

    此皆讀為敷奏以言之敷也。

    史記:胪于郊祀。

    漢書:大夫胪岱。

    韋昭辨釋名:鴻,大也。

    胪,陳序也。

    謂大以禮陳序賓客。

    此皆讀為廷實旅百之旅也。

    劉熙釋名:鴻胪,腹前肥者曰胪。

    以京師為心體,王矦外國為腹腴。

    以養之也,此讀為夏右腴之腴。

    皆假借也,其本義則皮膚也。

    從肉盧聲。

    甫無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膚,籒文胪。

    經籍通用此字。

    禮運曰:膚革充盈。

    引伸為狼跋文王之膚美,為六月之膚大,為論語之膚受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肫zhūn 注解:面頯也。

    頁部曰:頯,權也。

    權俗作顴。

    肫,史、漢作準。

    高祖隆準。

    服虔曰:準音拙。

    應劭曰:隆,高也。

    準,頰權準也。

    按準者假借字,肫其正字。

    儀禮釋文引說文肫,之允反。

    是也。

    其入聲則音拙,廣雅作□。

    是也。

    若戰國策準頞,權衡并言則準訓鼻矣。

    儀禮:牲體肫骼。

    假借肫為腨字也。

    腨者,腓腸也。

    又中庸:肫肫其仁。

    鄭讀為誨爾忳忳之忳,忳忳,□誠皃也。

    是亦假借也。

    士昏禮:臘一肫。

    肫者純之假借。

    純,全也。

    從肉屯聲。

    章倫切。

    十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□jī 注解:頰肉也。

    東方朔傳曰:樹頰胲。

    師古曰:胲,頰肉。

    音改。

    按集韻十五海曰:頰下曰□,或作胲、□。

    廣韻十五海曰:颏,頰颏也。

    颏為頰肉,與□異部而同義。

    或作□,或假借胲字。

    從肉幾聲,讀若畿。

    居衣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唇chún 注解:口端也。

    口之厓也,假借為水厓之字。

    鄭注幹□度引詩寘之河之唇。

    從肉辰聲。

    食鄰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三部。

    □,古文唇從頁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 脰dòup168上 注解:項也。

    頁部曰:項,頭後也。

    按頭後卽頸後也。

    左傳曰:兩矢夾脰。

    公羊傳曰:宋萬搏闵公,絕其脰。

    注:脰,頸也。

    齊人語。

    士虞禮:膚祭三,取諸左膉上。

    注:膉,脰肉也。

    古文曰左股上,此字從肉,非從殳矛之殳聲。

    鄭意謂股者髀也,禮經多言髀不升,則取左股為膚祭,非也。

    尋古文用字之例,假股為膉,正與假脾為髀,假肫膞為腨,假胳為骼,假頭為脰,皆以異物同音相假借。

    股與膉當是同音,葢從肉役省聲,如坄、疫、豛皆從役省聲之比,役與益同部。

    此股非股肱字,注當雲此字從肉從役省聲,非從殳矛之殳聲。

    今本脫誤不完。

    據賈疏雲:鄭以殳與股不是形聲之類,其理未審。

    賈實錯解,而可證有非字,今本又奪,則更不可通矣。

    從肉豆聲。

    徒□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四卷□肉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