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部分

關燈
注解:棄也。

    鄭風,毛傳曰:□,棄也。

    許本毛也。

    鄭乃讀為醜。

    從攴□聲。

    □,口部作□,誤。

    市流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《周書》□為讨。

    此言假借也。

    今尚書周書中無讨字,惟虞書咎繇谟雲:天讨有罪。

    疑周當作虞。

    讨,古音在三部。

    《詩》雲:“無我□兮。

    ”釋文曰:魗本亦作□。

    〖注〗《鄭風□遵大路》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畋tián 注解:平田也。

    齊風:無田甫田。

    上田卽畋字。

    從攴田。

    田亦聲。

    待年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《周書》曰:“畋尒田。

    ”多方篇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攺ɡǎi 注解:□改,大剛卯,□逐鬼鬽也。

    見殳部。

    從攴巳聲。

    讀若巳。

    餘止切。

    一本作古亥,非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巳,小徐作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叙xù 注解:次弟也。

    咎繇谟曰:天叙有典。

    釋诂曰:舒業順叙緒也。

    古或假序為之。

    從攴餘聲。

    徐呂切。

    五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bǐ 注解:毀也。

    從攴卑聲。

    辟米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ní 注解:□也。

    按□下當雲□,毀也。

    □下當雲□也。

    此全書之例,多為淺人亂之。

    篇、韻皆連舉□字,知為疊韻無疑。

    廣韻雲:□,擊聲也。

    從攴兒聲。

    五計切。

    當依篇、韻五禮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牧mù 注解:養牛人也。

    左傳曰:馬有圉,牛有牧。

    引伸為牧民之牧。

    從攴牛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莫蔔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一部。

    《詩》曰:“牧人乃夢。

    ”小雅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敇cè 注解:擊馬也。

    所以擊馬者曰棰,亦曰策。

    以策擊馬曰敕。

    策專行而敇廢矣。

    從攴朿聲。

    楚革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chuàn 注解:小舂也。

    臼部言舂者三字。

    此雲小舂,謂稍舂之。

    廣雅言舂者十一字。

    有□字,□亦作□。

    從攴算聲。

    初絭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qiāo 注解:□田也。

    □應書卷六曰:三蒼□□相擊也。

    卷十三曰:□,蒼颉訓作□。

    同苦交切。

    下擊也。

    說文橫檛也,擊頭也。

    據此則說文本無□字,後人增之。

    其訓葢本作□也。

    □者,旁擊也。

    一訛為□,再訛又衍田,莫能通矣。

    李仁甫本尚無田字。

    篇、韻皆雲□,擊也。

    從攴堯聲。

    牽遙切。

    廣韻苦幺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文七十八宋本作七十七。

    按古無肇、□二字。

    □者,土部壞之籒文。

    肇者,戈部肈之俗字。

    玉篇雲:肇,俗肈字。

    五經文字雲:肈作肇訛。

    可證也。

    經典釋文、開成石經肈皆從戈。

    近經典皆改從攵。

    妄人竄入說文,甚矣,此書考正之不可緩也。

    今□二字以還古,實七十六字。

     重六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敎jiàop127上 注解: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

    敎、效疊韻。

    從攴□。

    □,見子部,效也。

    上施故從攵。

    下效故從□。

    古孝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凡敎之屬皆從敎。

    □,古文敎。

    右從古文言。

    □,亦古文敎。

    從攴從爻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敎部 斆xué 注解:覺悟也。

    斆、覺疊韻。

    學記曰:學然後知不足,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。

    按知不足所謂覺悟也。

    記又曰:敎然後知困,知困然後能自強也。

    故曰敎學相長也。

    兌命曰:學學半。

    其此之謂乎。

    按兌命,上學字謂敎,言敎人乃益己之學半。

    敎人謂之學者,學所以自覺,下之效也。

    敎人所以覺人,上之施也。

    故古統謂之學者也。

    枚頤僞尚書說命上字作斆,下字作學,乃已下同玉篇之分别矣。

    從敎冂。

    會意。

    冂,尚蒙也。

    冂下曰:覆也。

    尚童蒙,故敎而覺之。

    此說從冂之意,詳古之制字。

    作斆從敎,主于覺人。

    秦以來去攵作學,主于自覺。

    學記之文,學敎分列,已與兌命統名為學者殊矣。

    臼聲。

    胡覺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後人分别斆,胡孝反,學,胡覺反。

    學,篆文斆省。

    此為篆文,則斆古文也。

    亦丄部之例。

    0559文二 重三铉本作二,誤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敎部 蔔bǔ 注解:灼剝龜也,火部灼,灸也。

    刀部剝,裂也。

    灼剝者謂灸而裂之。

    灼雙聲,剝疊韻。

    象灸龜之形。

    直者象龜,橫者象楚焞之灼龜。

    一曰象龜兆之縱衡也。

    字形之别說也。

    博木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凡蔔之屬皆從蔔。

    □,古文蔔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蔔部 卦ɡuà 注解:所□簭也。

    所以二字各本□之,今補。

    從蔔圭聲。

    古壞切。

    按當從廣韻古賣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蔔部 卟jī 注解:蔔□問疑也。

    左傳曰:蔔以決疑,不疑何蔔。

    問疑,故從口。

    俗作乩。

    從口蔔。

    當作蔔口,蔔而以口問也。

    凡若此等未能□正,學者于此例之,可以三隅反矣。

    讀與稽同。

    古兮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按小徐曰:尚書曰明用卟疑,今文借稽字。

    徐語肊說耳。

    尚書無作卟疑者。

    卽有之,亦陸氏所謂穿□之徒務欲立異者也。

    大徐乃于同下沾書雲卟疑四字。

    疑惑後生,其亦妄矣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蔔部 貞zhēnp127下 注解:蔔問也。

    大蔔:凡國大貞。

    大鄭雲:貞,問也。

    國有大疑,問于蓍龜。

    後鄭雲:貞之為問,問于正者,必先正之,乃從問焉。

    引易師貞丈人吉。

    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