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
鼓ɡǔ
注解:擊□也。
從攴壴,壴者□之省。
攴者擊。
壴亦聲。
壴,古音在四部,矦韻。
尤矦之入聲為屋沃燭。
讀若屬。
铉本無此三字,非也。
屬,之欲切,故鼔讀如□,與擊雙聲。
大徐以其形似□,讀公戸切,□此三字,其誤葢久矣。
玉篇雲之錄切,擊也。
此顧氏原文。
雲又公戸切,此孫強所增也。
佩觽雲:鼓,之錄、工五二切。
沿孫之缪。
至廣韻乃姥韻有鼓,而燭韻無敼。
至集韻、類篇乃以朱欲、殊玉二切歸之從豈聲之敳字,而不知二切皆本說文。
鼔讀如屬,敳安得有此二切也。
皆由沿襲徐铉,遂舛誤至此。
至乎南宋毛晃,又雲鼓舞字從攵,與鐘□字不同。
嶽珂刊九經三傳,凡□瑟□琴,□锺于宮,弗□弗考,□之舞之,皆分别作鼔。
經典釋文、五經文字、九經字□、開成石經皆無此例也。
周禮小師:掌敎□鼗柷敔□箫管弦歌。
注雲:出音曰□。
按□,郭也。
故凡出其音皆曰□,若鼔訓擊也。
鼗柷敔可雲鼔,□箫管弦歌可雲鼔乎。
亦由鼔,切公戸,寖成異說,滅裂經字,以至于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考kǎo 注解:敂也。
唐風:子有鐘□,弗擊弗考。
毛曰:考亦擊也。
考,引伸之義為考課。
周禮多作考。
他經考擊、考課皆作考,假借也。
考、敂疊韻。
從攴丂聲。
苦浩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敂kòu 注解:擊也。
周禮:凡四方之賓客敂關。
宋書山居賦敂弦,卽江賦之叩舷也。
舟底曲如弓,故其上曰弦。
自扣、叩行而敂廢矣。
手部扣,牽馬也。
無叩字。
從攴句聲。
讀若扣。
苦□切。
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攻ɡōnɡ 注解:擊也。
考工記攻木、攻皮、攻金注曰:攻猶治也。
此引伸之義。
從攴工聲。
古洪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敲qiāo 注解:橫擿也。
擿,今之擲字。
橫擿,橫投之也。
左傳:奪之杖以□。
釋文曰:說文作毃。
此謂左字當作毃也。
橫投不必以杖。
又按公羊傳:以□(鬥)摮而殺之。
何雲:摮猶□也。
□謂旁擊頭項。
摮卽□字,摮卽毃字,其字義異,故雲猶。
擿或作檛,誤。
從攴高聲。
口交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zhuó 注解:擊也。
此與木部椓音義皆同。
從攴豖聲。
竹角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wǎnɡp126上 注解:放也。
放部曰:逐也。
廣韻曰:□曲侵。
從攴□聲。
迂往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xī 注解:坼也。
從攴攴可剖物,故從攴。
從廠。
廠之性坼,山石之厓岩多坼裂,故從廠。
果孰有味亦坼,故從未。
各本謂之□,從未聲。
衍四字。
此說從未之意。
非說形聲,未與□不為聲也。
未下曰:味也。
六月滋味也。
□下曰:從刀從未。
未,物成有滋味可裁□也。
未卽味。
此雲果孰有味亦坼故從未,正同。
果坼者,如左思賦雲樼栗罅發,石橊競裂也。
此合三字會意。
許其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斀zhuó 注解:去陰之□也。
□,斲也。
大雅:昏椓靡共。
鄭雲:昏、椓皆奄人也。
昏,其官名也。
椓,毀陰者也。
此假椓為□也。
從攴蜀聲。
竹角切。
三部。
《周書》曰:“刖劓斀黥。
”呂□篇文:刖當作刵。
尚書正義曰:賈、馬、鄭古文尚書劓刵劅剠。
大小夏矦、歐陽尚書作膑宮劓割頭庶剠。
按賈、馬、鄭皆作刵,許必同。
釋文及正義卷二皆雲劓刵。
本篇正義作刵劓。
唐初本固不同耳。
□黥,據正義賈、馬、鄭作劅剠。
劅同□,剠同黥。
衛包因正義雲劅,椓人陰,乃易為椓字,而不知□、椓字義之不同。
椓,擊也。
去陰不可雲椓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mǐn 注解:冒也。
今本爾雅:昏□強也。
般庚:不昏作勞。
鄭注:昏讀為□,勉也。
似鄭所據爾雅與今本亦不同。
康诰:□不畏死。
孟子作闵。
立政:其在受德□。
心部作忞,昏聲、文聲同部。
從攴昏聲。
眉殒切。
十三部。
按昏從氐省,不從民。
昏旁作昬者誤。
詳日部。
《周書》曰:“□不畏死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敔yǔ 注解:禁也。
與圉禦音同。
釋言:禦圉禁也。
說文禦訓祀。
圉訓囹圉,所以拘罪人。
則敔為禁禦本字,禦行而敔廢矣。
古假借作禦,作圉。
一曰樂器,椌楬也,形如木虎。
按此十一字後人妄增也。
樂記椌楬注謂柷敔也。
椌謂柷,楬謂敔。
柷形如桼桶,敔狀如伏虎,不得并二為一。
木部椌雲柷樂也,楬下不雲敔樂者,敔取義于遏,楬為遏之假借耳。
敔者所以止樂,故以敔名。
上雲禁也,已包此物,無庸别舉。
用此知凡言一曰者,或經淺人增竄。
從攴吾聲。
魚舉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kě 注解:研治也。
從攴果聲。
苦果切。
十七部。
舜女弟名□首。
古今人表上下等。
□手,舜妹。
顔雲:流俗本作擊者,合□手二字訛為一字也。
按列女傳雲:舜之女弟系。
則又擊之訛矣。
首、手古同音通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鈙qínp126下 注解:持也。
雙聲。
此與捦義略同。
從攴金聲。
讀若琴。
巨今切。
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chóu
從攴壴,壴者□之省。
攴者擊。
壴亦聲。
壴,古音在四部,矦韻。
尤矦之入聲為屋沃燭。
讀若屬。
铉本無此三字,非也。
屬,之欲切,故鼔讀如□,與擊雙聲。
大徐以其形似□,讀公戸切,□此三字,其誤葢久矣。
玉篇雲之錄切,擊也。
此顧氏原文。
雲又公戸切,此孫強所增也。
佩觽雲:鼓,之錄、工五二切。
沿孫之缪。
至廣韻乃姥韻有鼓,而燭韻無敼。
至集韻、類篇乃以朱欲、殊玉二切歸之從豈聲之敳字,而不知二切皆本說文。
鼔讀如屬,敳安得有此二切也。
皆由沿襲徐铉,遂舛誤至此。
至乎南宋毛晃,又雲鼓舞字從攵,與鐘□字不同。
嶽珂刊九經三傳,凡□瑟□琴,□锺于宮,弗□弗考,□之舞之,皆分别作鼔。
經典釋文、五經文字、九經字□、開成石經皆無此例也。
周禮小師:掌敎□鼗柷敔□箫管弦歌。
注雲:出音曰□。
按□,郭也。
故凡出其音皆曰□,若鼔訓擊也。
鼗柷敔可雲鼔,□箫管弦歌可雲鼔乎。
亦由鼔,切公戸,寖成異說,滅裂經字,以至于此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考kǎo 注解:敂也。
唐風:子有鐘□,弗擊弗考。
毛曰:考亦擊也。
考,引伸之義為考課。
周禮多作考。
他經考擊、考課皆作考,假借也。
考、敂疊韻。
從攴丂聲。
苦浩切。
古音在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敂kòu 注解:擊也。
周禮:凡四方之賓客敂關。
宋書山居賦敂弦,卽江賦之叩舷也。
舟底曲如弓,故其上曰弦。
自扣、叩行而敂廢矣。
手部扣,牽馬也。
無叩字。
從攴句聲。
讀若扣。
苦□切。
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攻ɡōnɡ 注解:擊也。
考工記攻木、攻皮、攻金注曰:攻猶治也。
此引伸之義。
從攴工聲。
古洪切。
九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敲qiāo 注解:橫擿也。
擿,今之擲字。
橫擿,橫投之也。
左傳:奪之杖以□。
釋文曰:說文作毃。
此謂左字當作毃也。
橫投不必以杖。
又按公羊傳:以□(鬥)摮而殺之。
何雲:摮猶□也。
□謂旁擊頭項。
摮卽□字,摮卽毃字,其字義異,故雲猶。
擿或作檛,誤。
從攴高聲。
口交切。
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zhuó 注解:擊也。
此與木部椓音義皆同。
從攴豖聲。
竹角切。
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wǎnɡp126上 注解:放也。
放部曰:逐也。
廣韻曰:□曲侵。
從攴□聲。
迂往切。
十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xī 注解:坼也。
從攴攴可剖物,故從攴。
從廠。
廠之性坼,山石之厓岩多坼裂,故從廠。
果孰有味亦坼,故從未。
各本謂之□,從未聲。
衍四字。
此說從未之意。
非說形聲,未與□不為聲也。
未下曰:味也。
六月滋味也。
□下曰:從刀從未。
未,物成有滋味可裁□也。
未卽味。
此雲果孰有味亦坼故從未,正同。
果坼者,如左思賦雲樼栗罅發,石橊競裂也。
此合三字會意。
許其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斀zhuó 注解:去陰之□也。
□,斲也。
大雅:昏椓靡共。
鄭雲:昏、椓皆奄人也。
昏,其官名也。
椓,毀陰者也。
此假椓為□也。
從攴蜀聲。
竹角切。
三部。
《周書》曰:“刖劓斀黥。
”呂□篇文:刖當作刵。
尚書正義曰:賈、馬、鄭古文尚書劓刵劅剠。
大小夏矦、歐陽尚書作膑宮劓割頭庶剠。
按賈、馬、鄭皆作刵,許必同。
釋文及正義卷二皆雲劓刵。
本篇正義作刵劓。
唐初本固不同耳。
□黥,據正義賈、馬、鄭作劅剠。
劅同□,剠同黥。
衛包因正義雲劅,椓人陰,乃易為椓字,而不知□、椓字義之不同。
椓,擊也。
去陰不可雲椓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mǐn 注解:冒也。
今本爾雅:昏□強也。
般庚:不昏作勞。
鄭注:昏讀為□,勉也。
似鄭所據爾雅與今本亦不同。
康诰:□不畏死。
孟子作闵。
立政:其在受德□。
心部作忞,昏聲、文聲同部。
從攴昏聲。
眉殒切。
十三部。
按昏從氐省,不從民。
昏旁作昬者誤。
詳日部。
《周書》曰:“□不畏死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敔yǔ 注解:禁也。
與圉禦音同。
釋言:禦圉禁也。
說文禦訓祀。
圉訓囹圉,所以拘罪人。
則敔為禁禦本字,禦行而敔廢矣。
古假借作禦,作圉。
一曰樂器,椌楬也,形如木虎。
按此十一字後人妄增也。
樂記椌楬注謂柷敔也。
椌謂柷,楬謂敔。
柷形如桼桶,敔狀如伏虎,不得并二為一。
木部椌雲柷樂也,楬下不雲敔樂者,敔取義于遏,楬為遏之假借耳。
敔者所以止樂,故以敔名。
上雲禁也,已包此物,無庸别舉。
用此知凡言一曰者,或經淺人增竄。
從攴吾聲。
魚舉切。
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kě 注解:研治也。
從攴果聲。
苦果切。
十七部。
舜女弟名□首。
古今人表上下等。
□手,舜妹。
顔雲:流俗本作擊者,合□手二字訛為一字也。
按列女傳雲:舜之女弟系。
則又擊之訛矣。
首、手古同音通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鈙qínp126下 注解:持也。
雙聲。
此與捦義略同。
從攴金聲。
讀若琴。
巨今切。
七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chó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