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部分
關燈
小
中
大
敓duó
注解:強取也。
此是争敚正字,後人假□為敚,奪行而敚廢矣。
《周書》曰:“敓攘矯虔。
”呂□篇文。
今尚書作奪,此唐天寶衛包所改。
凡尚書之字,有古文家改壁中相沿已久者,有衛包肊改者,皆可分别考而知之。
詳見古文尚書撰異。
唐人尚用敚字,陸宣公集有敚□是也。
從攴兌聲。
徒活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斁yì 注解:解也。
此與釋音義同,後人區别之。
從攴□聲。
羊益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《詩》雲:“服之無斁。
”周南文。
斁,厭也。
見釋诂、毛傳。
按此三字釋所引詩之斁,以别于上文解訓,此全書之一例也。
厭同猒,飽也。
經典亦假射為斁。
一曰終也。
此别一義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赦shè 注解:置也。
網部曰:置,赦也。
二字互訓。
赦與舍音義同,非專謂赦罪也。
後舍行而赦廢,赦專為赦罪矣。
從攴赤聲。
始夜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□,赦或從亦。
亦聲。
古在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攸yōu 注解:行水也。
戴侗曰:唐本作水行攸攸也。
其中從水。
按當作行水攸攸也。
行水順其性,則安流攸攸而入于海,衛風傳浟浟,流皃是也。
作浟者,俗變也。
左傳說火曰:郁攸從之,蒙葺公屋。
火之行如水之行,故曰郁攸。
大雅曰:為韓姞相攸。
釋言:攸,所也。
水之安行為攸,故凡可安為攸。
又借為□字,□,氣行皃。
水行之攸,氣行之□皆主和緩,故或用攸,或用□。
從攴從人,攴取引導之意。
人謂引導者。
水省。
以周切。
三部。
□,秦刻石峄山。
石文攸字如此。
人省水不省。
峄山石文,史記不載。
其文曰:登于繹山,羣臣從者,鹹思□長。
今作攸者,傳刻失眞也。
又史記載會稽石文曰:皇帝休烈,平一海内,德惠修長。
小司馬雲:王劭按張徽所錄會稽南山秦始皇碑文,修作攸。
葢其字亦作□也。
用此知小雅、大雅毛傳皆雲修,長也。
經文修字皆攸之假借。
本作攸,後改耳。
釋诂:永悠迥遠遐也。
悠當作攸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fǔp125上 注解:撫也。
從攴亡聲。
讀與撫同。
亡在九部,無在五部。
古借亡為無,故改讀如撫也。
芳武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敉mǐ 注解:撫也。
見釋言。
從攴米聲。
《周書》曰:“亦未克敉公功。
”雒诰文。
讀若弭。
綿婢切。
十六部。
按米聲十五,弭十六,此合音也。
侎,敉或從人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敡yì 注解:侮也。
此與人部□義略同。
從攴從易,易亦聲。
以豉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wéi 注解:戾也。
王注離騷曰:緯繣,乖戾也。
廣雅釋訓曰:緯□,乖剌也。
廣韻卄一麥曰:徽繣,乖違也。
說文無繣。
緯、徽皆□之假借也。
從攴韋聲。
羽非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敦dūn 注解:怒也。
诋也。
一曰誰何也。
皆責問之意。
邶風:王事敦我。
毛曰:敦厚也。
按心部惇,厚也。
然則凡雲敦厚者,皆假敦為惇。
此字本意訓責問,故從攵。
誰何見言部。
從攴□聲。
都昆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qún 注解:朋侵也。
從羣攴,羣,朋也。
攴,侵也。
羣亦聲。
渠雲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敗bài 注解:毀也。
從攴貝。
會意。
貝亦聲。
薄邁切。
十五部。
賊、敗皆從貝,二字同意。
古者貨貝,故從貝會意。
戈部雲:賊從戈則聲。
與此不合。
贁,籒文敗從賏。
從二貝也。
老子曰:多藏必厚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luàn 注解:煩也。
煩,熱頭痛也。
引伸為煩亂。
按□與□部□,乙部亂,言部□,音義皆同。
煩曰□。
治其煩亦曰亂也。
從攴□聲。
郞段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寇kòu 注解:暴也。
暴當是夲部之曓。
暴疾之字引伸為暴亂也。
從攴完。
此與敗賊同意。
苦□切。
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zhǐ 注解:剌也。
刺,各本作剌。
今按□與□雙聲,定作刺。
七迹切。
從攴蚩聲。
豬幾切。
按幾當作己。
古音在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dù 注解:閉也。
杜門字當作此,杜行而□廢矣。
丹部引周書惟其□丹雘,此假□為塗也。
從攴度聲。
讀若杜。
徒古切。
五部。
剫,□或從刀。
按刀部剫,判也。
則此當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敜niè 注解:塞也。
粊誓某氏注雲:窒敜之。
按士喪禮□人涅廁注:涅,塞也。
葢敜其本字,涅其假借字也。
異部雙聲相假借。
故敜亦音乃結反。
從攴念聲。
奴葉切。
七部。
《周書》曰:“敜乃穽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bìp125下 注解:□,此複舉字之僅存者。
盡也。
事畢之字當作此。
畢行而□廢矣。
畢,田網也。
從攴畢聲。
卑吉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收shōu 注解:捕也。
手部曰:捕,取也。
從攴丩聲。
式州切。
三部。
此是争敚正字,後人假□為敚,奪行而敚廢矣。
《周書》曰:“敓攘矯虔。
”呂□篇文。
今尚書作奪,此唐天寶衛包所改。
凡尚書之字,有古文家改壁中相沿已久者,有衛包肊改者,皆可分别考而知之。
詳見古文尚書撰異。
唐人尚用敚字,陸宣公集有敚□是也。
從攴兌聲。
徒活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斁yì 注解:解也。
此與釋音義同,後人區别之。
從攴□聲。
羊益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《詩》雲:“服之無斁。
”周南文。
斁,厭也。
見釋诂、毛傳。
按此三字釋所引詩之斁,以别于上文解訓,此全書之一例也。
厭同猒,飽也。
經典亦假射為斁。
一曰終也。
此别一義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赦shè 注解:置也。
網部曰:置,赦也。
二字互訓。
赦與舍音義同,非專謂赦罪也。
後舍行而赦廢,赦專為赦罪矣。
從攴赤聲。
始夜切。
古音在五部。
□,赦或從亦。
亦聲。
古在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攸yōu 注解:行水也。
戴侗曰:唐本作水行攸攸也。
其中從水。
按當作行水攸攸也。
行水順其性,則安流攸攸而入于海,衛風傳浟浟,流皃是也。
作浟者,俗變也。
左傳說火曰:郁攸從之,蒙葺公屋。
火之行如水之行,故曰郁攸。
大雅曰:為韓姞相攸。
釋言:攸,所也。
水之安行為攸,故凡可安為攸。
又借為□字,□,氣行皃。
水行之攸,氣行之□皆主和緩,故或用攸,或用□。
從攴從人,攴取引導之意。
人謂引導者。
水省。
以周切。
三部。
□,秦刻石峄山。
石文攸字如此。
人省水不省。
峄山石文,史記不載。
其文曰:登于繹山,羣臣從者,鹹思□長。
今作攸者,傳刻失眞也。
又史記載會稽石文曰:皇帝休烈,平一海内,德惠修長。
小司馬雲:王劭按張徽所錄會稽南山秦始皇碑文,修作攸。
葢其字亦作□也。
用此知小雅、大雅毛傳皆雲修,長也。
經文修字皆攸之假借。
本作攸,後改耳。
釋诂:永悠迥遠遐也。
悠當作攸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fǔp125上 注解:撫也。
從攴亡聲。
讀與撫同。
亡在九部,無在五部。
古借亡為無,故改讀如撫也。
芳武切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敉mǐ 注解:撫也。
見釋言。
從攴米聲。
《周書》曰:“亦未克敉公功。
”雒诰文。
讀若弭。
綿婢切。
十六部。
按米聲十五,弭十六,此合音也。
侎,敉或從人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敡yì 注解:侮也。
此與人部□義略同。
從攴從易,易亦聲。
以豉切。
十六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wéi 注解:戾也。
王注離騷曰:緯繣,乖戾也。
廣雅釋訓曰:緯□,乖剌也。
廣韻卄一麥曰:徽繣,乖違也。
說文無繣。
緯、徽皆□之假借也。
從攴韋聲。
羽非切。
十五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敦dūn 注解:怒也。
诋也。
一曰誰何也。
皆責問之意。
邶風:王事敦我。
毛曰:敦厚也。
按心部惇,厚也。
然則凡雲敦厚者,皆假敦為惇。
此字本意訓責問,故從攵。
誰何見言部。
從攴□聲。
都昆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qún 注解:朋侵也。
從羣攴,羣,朋也。
攴,侵也。
羣亦聲。
渠雲切。
十三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敗bài 注解:毀也。
從攴貝。
會意。
貝亦聲。
薄邁切。
十五部。
賊、敗皆從貝,二字同意。
古者貨貝,故從貝會意。
戈部雲:賊從戈則聲。
與此不合。
贁,籒文敗從賏。
從二貝也。
老子曰:多藏必厚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luàn 注解:煩也。
煩,熱頭痛也。
引伸為煩亂。
按□與□部□,乙部亂,言部□,音義皆同。
煩曰□。
治其煩亦曰亂也。
從攴□聲。
郞段切。
十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寇kòu 注解:暴也。
暴當是夲部之曓。
暴疾之字引伸為暴亂也。
從攴完。
此與敗賊同意。
苦□切。
四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zhǐ 注解:剌也。
刺,各本作剌。
今按□與□雙聲,定作刺。
七迹切。
從攴蚩聲。
豬幾切。
按幾當作己。
古音在一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dù 注解:閉也。
杜門字當作此,杜行而□廢矣。
丹部引周書惟其□丹雘,此假□為塗也。
從攴度聲。
讀若杜。
徒古切。
五部。
剫,□或從刀。
按刀部剫,判也。
則此當□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敜niè 注解:塞也。
粊誓某氏注雲:窒敜之。
按士喪禮□人涅廁注:涅,塞也。
葢敜其本字,涅其假借字也。
異部雙聲相假借。
故敜亦音乃結反。
從攴念聲。
奴葉切。
七部。
《周書》曰:“敜乃穽。
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bìp125下 注解:□,此複舉字之僅存者。
盡也。
事畢之字當作此。
畢行而□廢矣。
畢,田網也。
從攴畢聲。
卑吉切。
十二部。
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收shōu 注解:捕也。
手部曰:捕,取也。
從攴丩聲。
式州切。
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