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部分

關燈
杸shū 注解:軍中士所持殳也。

    軍中士所持殳,不必皆用積竹,故字從木。

    從木殳。

    市朱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四部。

    《司馬法》曰:“執羽從杸。

    ”從字依廣韻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毄jī 注解:相擊中也。

    考工記:□兵同強。

    兼戈□殳言之。

    和弓□摩。

    注:□,拂也。

    手部曰:拂,過擊也。

    惟記文用此字本義。

    若司門祭祀之牛牲□焉。

    校人三皁為□,□一馭夫。

    六□為廏,廏一仆夫。

    皆假借為系字,今之系也。

    易□辭,釋文作此字,故雲系也。

    字從□。

    若直作□下系者,音口奚反,非。

    此謂系乃說文系□字,□辭不當作系也。

    漢書:景帝诏:農桑□畜。

    注:食養之畜。

    如車相轚,故從殳軎也。

    轚本從手,今正。

    轚,車轄相擊也。

    轄亦舝字,車軸端鍵也。

    軎,車軸端也。

    殳可用擊之物,故從殳□,取意于車相轚也。

    古曆反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□què 注解:從上擊下也。

    從上擊下,正中其物,确然有聲。

    從殳□聲。

    苦角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凡榖□(谷)毂(□)字以為聲,大小徐皆雲:□,口江切。

    今廣韻四江無。

    □在三部,則□古音亦在三部可知。

    音轉讀如韬。

    土刀切。

    一曰素也。

    素謂物之質如土壞也。

    今人用腔字,說文多作空,空與□義同。

    俗作殻,或作□。

    吳會閑音哭,卵外堅也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□zhěn 注解:下擊上也。

    廣雅四曰:□,禁也。

    謂禁上使不得下也。

    從殳冘聲。

    知朕切。

    八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□tóu 注解:繇擊也。

    繇,說文作□,随從也。

    說文無遙字,此卽其遙字。

    繇擊者,遠而擊之,如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也。

    從殳豆聲。

    度侯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古文投如此。

    投,各本訛作祋,今正。

    投,殳聲。

    □,豆聲。

    殳、豆同在古音四部也。

    此五字葢後人所注記語。

    假令果是古文投,則許之例當入手部投下重文矣。

    投下雲擿也,此雲遙擊,則義固别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□chóup119下 注解:縣物□擊也。

    此與手部□音義同。

    □,手椎也。

    從殳□聲。

    市流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□dú 注解:椎□物也。

    謂用椎擊中物。

    與攴部□、木部椓,音義略同。

    從殳豖聲。

    各毒切。

    廣韻竹角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毆ōu 注解:捶□物也。

    捶,以杖擊也。

    因謂杖為捶。

    捶□物者,謂用杖擊中人物也。

    按此字卽今經典之□字。

    廣韻曰:俗作□。

    是也。

    唐石經周禮:射鳥氏以弓矢毆烏鸢。

    方相氏索室毆疫。

    入圹以戈擊四隅毆方良。

    冥氏以靈□毆之。

    庶氏凡毆蠱則令之比之。

    壸涿氏以炮土之□毆之。

    今版本皆作□,唐刻獨不誤。

    張參五經文字殳部毆,一口反。

    攴部無□。

    殳部毆字正為經典而出。

    特未嘗箸之曰又起俱反,俗作□耳。

    毆訓捶□物,故以弓矢,以戈,以靈□,以炮土之□皆捶擊意也。

    區聲古音在四部,讀一口反,音轉入五部。

    釋文讀起俱、□于反。

    淺人乃分析一口為毆打之字,起具、□于為驅逐之字,誤矣。

    又雲:□是馬部驅之古文。

    夫□在馬部為古文,驅在殳部為俗毆字,無庸牽合。

    驅訓馬馳,毆訓捶□。

    試思為淵□魚、為叢□爵之類,可改為驅魚、驅爵乎。

    鄭注周禮曰:凡言馭者,所以□之納之于善。

    豈可改為驅之納之于善乎。

    卽古閑有假借通用,唐石經固不可易也。

    〇又按此部自□而下,言擊者八,言□者二,不應錯出不倫。

    葢擊字皆本作□,淺人改之而未□。

    擊,攴也。

    攴,小□也。

    與□字義異。

    從殳區聲。

    烏後切。

    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毃qiāo 注解:擊頭也。

    淮南書曰:以年之少,為闾丈人說事,救□不給,何道之能明也。

    高注:老人□其頭,自救不暇。

    按□當作毃。

    呂氏春秋曰:死而操金椎以葬,曰下見六王五伯,将毃其頭矣。

    按毃今本訛榖。

    從殳高聲。

    口卓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殿diàn 注解:擊聲也。

    此字本義未見,假借為宮殿字。

    燕禮注:人君為殿屋。

    疏雲:漢時殿屋四向流水。

    廣雅曰:堂堭,壂也。

    爾雅:無室曰榭。

    郭注:卽今堂堭。

    然則無室謂之殿矣。

    又假借為軍後曰殿。

    從殳□聲。

    堂練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殹yì 注解:擊中聲也。

    此字本義亦未見。

    酉部醫從殹。

    王育說殹,惡姿也。

    一曰殹,病聲也。

    此與□中聲義近。

    秦人借為語詞。

    詛楚文:禮使介老将之以自救殹。

    薛尚功所見秦權銘:其于久遠殹。

    石□文:汧殹沔沔。

    權銘殹字,琅邪台刻石及他秦權秦斤皆作□。

    然則周秦人以殹為也可信。

    詩之兮字,偁詩者或用也為之。

    三字通用也。

    從殳醫聲。

    于計切。

    十五部。

    〖注〗□,古文也字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段duànp120上 注解:椎物也。

    用椎曰椎。

    考工記:段氏為镈器。

    徐丁亂反,劉徒亂反,徐音是也。

    镈欲其段之堅,故官曰段氏。

    函人職曰:凡甲鍛不摰則不堅。

    鍛亦當作段。

    金部曰:鍛,小冶也。

    小冶,小鑄之竈也。

    後人以鍛為段字,以段為分段字,讀徒亂切。

    分段字自應作斷。

    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。

    大雅:取厲取碫。

    毛曰:碫,段石也。

    鄭曰:段石所以為段質也。

    古本當如是。

    石部:碫,段石也。

    從石段。

    春秋傳鄭公孫段,字子石。

    古本當如是。

    段石與厲石各物。

    說文訓诂多宗毛傳。

    從殳,端省聲。

    徒玩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□tónɡ 注解:擊空聲也。

    從殳宮聲。

    徒冬切。

    又火宮切。

    九部。

    按亦作□。

    枯公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殳部 殽xiáo 注解:相雜錯也。

    食貨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