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部分

關燈


    雅,烏也。

    此據今文正古文也。

    說文此及搯下、涘下所引皆古文大誓也。

    許作孜,史記作孳,葢亦古文今文之異也。

    唐孔穎達、賈公彥謂枚頤本三篇為眞古文,則不得不謂馬、鄭、王所注為今文大誓。

    詳見古文尚書撰異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攽bān 注解:分也。

    從攴分聲。

    此形聲包會意。

    《周書》曰:“乃惟孺子攽。

    ”雒诰文。

    今尚書作頒,葢孔安國以今文字易之。

    周禮亦作頒。

    當是攽為正字,頒為假借字。

    鄭司農雲:頒讀為班布之班。

    據許所偁古文則當雲頒當為攽,不爾者漢時攽字不行也。

    馬注尚書:頒猶分也。

    雲猶者,頒訓大,大則必分,非可徑訓分也,故雲猶。

    讀與虨同。

    分聲、彬聲本皆在十三部。

    徐仙民于周禮頒音墳,于書音甫雲反是也。

    音轉入十四部。

    布還切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hàn 注解:止也。

    □、扞古今字,扞行而□廢矣。

    毛詩傳曰:幹,扞也。

    謂幹為扞之假借,實則幹為□之假借也。

    手部曰:扞,忮也。

    從攴旱聲。

    侯旰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《周書》曰:“□我于艱。

    ”文侯之命篇文。

    今作扞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敳ái 注解:有所治也。

    左傳八凱有隤敳。

    從攴豈聲。

    讀若豤。

    此十五部、十三部合音也。

    今音五來切,非是。

    豤,锴本作〈豤下土〉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敞chǎnɡ 注解:平治高土,可□遠望也。

    惟平治故字從攴。

    後人乃謂高土可以遠望為敞,而昧其本始矣。

    從攴尚聲。

    昌兩切。

    十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敒shēn 注解:理也。

    從攴伸聲。

    直刃切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按直刃乃誤同敶音耳。

    東京賦:振天維,□地絡。

    □謂申布也。

    玉篇餘忍切。

    □當是敒之或體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改ɡǎip124上 注解:更也。

    雙聲。

    從攴己聲。

    或無聲,誤。

    古亥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變biàn 注解:更也。

    從攴□聲。

    秘戀切。

    十四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更ɡēnɡ 注解:改也。

    更訓改,亦訓繼。

    不改為繼,改之亦為繼,故小雅毛傳曰:庚,續也。

    用部庸下曰:庚,更事也。

    列子雲:五年之後,心庚念是非,口庚言利害。

    七年之後,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,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。

    皆假庚為更。

    今人分别平、去二音,非古也。

    從攴丙聲。

    古孟切。

    又古行切。

    古音在十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敕chì 注解:誡也。

    言部曰:誡,敕也。

    二字互訓。

    小雅毛傳曰:敕,固也。

    此謂敕卽饬之假借。

    饬,緻堅也。

    後人用勑為敕。

    力部勑,勞也。

    洛代切。

    又或從力作勅。

    一曰二字今補。

    臿地曰敕。

    此别一義。

    凡植物地中謂之菑,或作倳事剚□。

    側吏、初吏二切,敕與初吏一切正同部雙聲也。

    臿者今之插字,漢人隻作臿。

    從攴束。

    各本有聲,誤,今□。

    攴而收束之,二義皆于此會意,非束聲也。

    恥力切。

    一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xiè 注解:使也。

    從攴,□省聲。

    而涉切。

    八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斂liǎn 注解:收也。

    從攴佥聲。

    良冄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敹liáo 注解:擇也。

    粊誓某氏注:言當善□汝甲冑。

    與許說合。

    鄭注敹謂穿徹之。

    從攴□。

    各本有聲,誤,今□。

    □或□字,冒也。

    從攴□者,□其冒昧而擇之。

    洛蕭切。

    依今音在二部。

    《周書》曰:“敹乃甲冑。

    ”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敿jiǎo 注解:系連也。

    系當作系。

    粊誓某氏注雲:施汝盾紛。

    王雲:敿盾當有紛系持之。

    鄭雲:敿猶系也。

    按鄭雲猶者,鄭意敿是矯拂之偁,矯之而後系之,非一事也,敿不訓系故雲猶。

    許雲系連者,謂系而連之。

    秦風:龍盾之合。

    毛雲:合而載之。

    左傳:齊子淵捷從洩聲子。

    射之,中盾瓦。

    繇朐汰辀,匕入者三寸。

    詳傳文。

    盾正蔽車前,必聯合之以為車蔽,故雲系連。

    凡字有專釋經者,敹敿是也。

    從攴喬聲。

    《周書》曰:“敿乃幹。

    ”讀若矯。

    居夭切。

    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□hé 注解:合會也。

    見釋诂。

    今俗雲□縫。

    從攴合,合亦聲。

    古沓切。

    七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敶chén 注解:列也。

    韓詩:信彼南山,惟禹敶之。

    爾雅:郊外謂之田。

    李巡雲:田,□也。

    謂□列種谷之處。

    □者敶之省。

    素問注雲:□,古陳字。

    是也。

    此本敶列字,後人假借陳為之,陳行而敶廢矣。

    亦本軍敶字,□下雲:讀若軍敶之敶是也。

    後人别制無理之陣字,陣行而敶又廢矣。

    從攴陳聲。

    直刃切。

    廣韻十七眞曰:敶者,陳之古文。

    古文當作古字。

    十二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敵díp124下 注解:仇也。

    仇,雠也。

    左傳曰:怨耦曰仇。

    仇者,兼好惡之詞。

    相等為敵,因之相角為敵。

    古多假借适為敵。

    雜記:計于适者。

    史記:适人開戸。

    适不及拒。

    荀卿子:天子四海之内無客禮,吿無适也。

    文子曰:一也者,無敵之道也。

    按後人取文子注論語曰:敬者,主一無适之謂。

    适讀如字。

    夫主一則有适矣,乃雲無适乎。

    敬者持事振敬,非謂主一也。

    淮南書曰:一者,萬物之本也,無适之道也。

    與文子同。

    正作敵。

    從攴啻聲。

    徒曆切。

    十六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 救jiù 注解:止也。

    論語:子謂冉有曰:女弗能救與。

    馬曰:救猶止也。

    馬意救與止稍别。

    許謂凡止皆謂之救。

    從攴求聲。

    居又切。

    三部。

     路徑:段注說文□第三卷□攴部